膽結石、膽囊息肉很常見,會轉化為膽囊癌嗎?聽聽醫生怎麼說!

2020-12-16 感染和肝病科龍醫生

膽囊癌不常見,但卻是一種高致死性的惡性腫瘤。很多膽囊癌的病例,是在患者接受膽石症的手術探查時偶然發現的,容易讓人認為膽結石會轉化為膽囊癌。

事情真的是這樣嗎?龍醫生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同時聊聊人們關心的膽囊息肉。

膽囊癌的發病率,確實和膽石症的患病率有一定的相關性。膽囊癌患者往往存在膽石症和沙門菌感染,這兩者是公認的膽囊癌危險因素。

膽石症反覆發作的時候,有些患者由於沒有去做進一步的檢查,很容易被誤診為其他疾病,比如說被誤診為胃病。加上有些患者診斷膽結石之後,不願意接受手術治療,這些延遲和阻礙膽石症患者行膽囊切除術的各種因素,都是促進膽囊癌發生的因素。

研究表明,70%~90%的膽囊癌患者存在膽石症。因此,有膽石症的病史,是發生膽囊癌的最強危險因素之一。

在我國上海,有人做了一項病例對照研究,研究了368例膽囊癌患者和959例健康對照者,結果發現:有症狀的膽囊疾病患者,比如膽石症或者自己認為有膽囊炎的人,發生膽囊癌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34倍。

膽石症患者的膽囊癌風險增加,並不意味著大多數膽石症如果不治療一定會發展為膽囊癌。這其中,膽石症患者中膽囊癌的總體發病率僅為0.5%,這種風險還跟膽結石較大有一定的關係。

據統計,結石直徑大於3釐米的患者,發生膽囊癌的風險,是結石直徑小於1釐米的患者的10倍。

膽石症,包括膽囊結石和肝、內外膽管的結石,其持續時間越久,發生膽囊癌的風險也越高,尤其是40歲以上的患者。這部分患者應該要積極治療,在治療的時候不要只找內科醫生看,必要的時候要找肝膽外科醫生看看,是否有手術的指徵。

膽石症反覆發作引起的慢性膽囊炎,特別是出現膽囊壁內鈣化的患者,俗稱瓷膽囊,發生膽囊癌的風險增加。研究表明,瓷膽囊發生膽囊癌的概率為2%~3%。膽囊癌風險的增加,主要是那些出現選擇性黏膜鈣化或不完全膽囊壁鈣化的患者。

龍醫生再來聊聊膽囊息肉。這個病的發病率很高的,由於疾病名稱裡有一個「息肉」的術語,常引發患者的擔憂。

膽囊息肉是膽囊黏膜壁的贅生物,通常沒有症狀,大多數是在做超聲檢查的時候,或在膽囊切除術後意外發現的,有良性和惡性之分。

良性的膽囊息肉,又分為:非腫瘤性膽囊息肉,包括膽固醇、炎症性息肉和腺肌瘤;腫瘤性息肉,包括腺瘤和平滑肌瘤性息肉。

最常見的良性膽囊息肉腫瘤病變是腺瘤,這是一種由類似於膽道上皮細胞的細胞構成的腺腫瘤,目前還不清楚腺瘤性息肉是否為癌前病變,所以其進展為癌的機率,也還不清楚。

膽囊息肉跟膽囊癌,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類型的疾病。膽囊息肉往往並不出現在膽石症的患者當中,通常不存在慢性炎症;而膽囊癌出現的癌症相關分子改變,在膽囊息肉的腺瘤性腫瘤中並不出現。所以,兩者可能不存在轉變的關係。

但是,由於膽囊息肉通常是通過影像學來診斷,切除並用組織來做病理檢查的機會不是很多。因此,膽囊息肉是否會轉換變為膽囊癌,這個是往往是沒法預測的。

但是,對於較大的膽囊息肉,比如大於1釐米的息肉,很多醫療專家一致認為,其發生浸潤性癌灶的可能性比較大,要特別注意,在選擇切除治療的時候,應該更積極一些。

小結

很多患者,是在膽石症的手術中發現膽囊癌的,因此那些有症狀的膽道疾病患者,應該接受膽囊癌的篩查,以評估是否同時合併有膽囊癌的可能,這一點非常重要。

如果患者出現可疑的超聲表現,包括鈣化和突入膽囊腔內的腫塊、膽囊和肝臟的分解消失、直接浸潤肝臟、膽囊息肉大於一釐米,或者無法有膽囊炎解釋的膽囊壁增厚,則需要進行其他的影像學檢查,包括增強CT和磁共振,以及磁共振膽胰管成像(也就是人們常說的MRCP)檢查,以進一步明確診斷。

好了,龍醫生今天的科普就到這裡,如有問題,可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哦~

我是一位熱愛科普的臨床醫生,看病、諮詢,答疑、解惑,科普醫學知識,在匆忙的臨床工作中,體會溫暖文字的力量!

如果這篇文章對您有用,歡迎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想了解更多的醫學知識,敬請關注龍醫生!

#百裡挑一#

相關焦點

  • 得了膽囊炎、膽結石,膽囊到底該不該切?聽聽醫生怎麼說
    近些年我國膽囊疾病的發病率明顯增長。為了避免疾病影響到身體健康,醫生都會建議患者摘除膽囊。這不禁讓患者產生顧慮、甚至是抗拒心理,害怕膽囊摘除會給身體造成影響。
  • 膽囊為何有息肉?會惡變嗎?應該如何應對?
    ,這個名詞有時會出現在某些人的體檢報告中,類似的超聲報告用詞,還有1個是膽囊息肉樣病變。普通老百姓,看到這樣的報告,會立即陷入緊張情緒中。怎麼沒什麼感覺,膽囊裡就長東西了?息肉是從哪裡來的?會惡變嗎?需要馬上做手術切掉嗎?咱們現在就來解答這些疑問。息肉,是指人體黏膜表面長出的贅生物。在咱們機體內,凡是有黏膜覆蓋的地方,從口腔、鼻腔到膽囊、直腸,都有可能出現息肉。
  • 為什麼長了膽結石,醫生一般更建議切除膽囊?聽聽醫生怎麼說
    當膽囊內產生結石後,患者就會感覺右肋骨絞痛,尤其是每次進食了油膩、高蛋白的食物後,膽囊想要分泌膽汁分解食物,但是結石卻把膽道卡住,導致膽囊壓力變大引發疼痛,有時疼痛還會向右側肩背放射,患者劇痛難忍,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是膽結石。為了避免膽結石經常發作影響身體健康,醫生常常會建議患者將膽囊切除,但是患者往往會猶豫、糾結,不知道該不該切,害怕身體少了一個器官後會留下後遺症。
  • 膽結石治療可以不切膽囊嗎?若有這5種情況,可能就需要「切」了
    膽結石治療可以不切膽囊嗎?若有這5種情況,可能就需要「切」了得了膽結石,可能在初期會沒有什麼症狀,這個時候的結石是「靜止性結石」。膽結石的治療方法有很多,常見的有膽囊切除術以及保膽治療。前者就是切除膽囊,把結石及其生長環境「一鍋端」了,乾淨利落。後者就是保留膽囊,取出結石。對於不少膽結石患者來說,都希望能夠保留住膽囊這個重要的器官,所以他們都希望自己能夠接受「保膽」的治療方案。
  • 有了膽囊息肉的人千萬不能放鬆警惕,癌變離你只剩一步之遙了
    膽囊息肉是泛指膽囊壁向腔內呈息肉樣突起的一類病變的總稱。作為膽道系統常見的腫瘤樣病變,近年來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一般認為,膽囊息肉包括腫瘤性息肉和非腫瘤性息肉兩大類。其中,腫瘤性息肉是潛在的癌前病變,與膽囊癌的發生有關。
  • 膽囊息肉不可怕
    圖/全景  文/許洪斌(北京外科醫生)  http://bdhtyy721.blog.sohu.com/157829912.html  膽囊息肉大多數沒有症狀,85%是通過例行體檢才發現的。據國內健康查體統計表明:正常人群中有5%的膽囊息肉檢出率。也就是說在各個單位組織的例行身體檢查中有5%的人有可能會查出膽囊息肉。
  • 膽囊息肉是什麼?會變成癌症嗎?
    膽囊癌表現為膽囊壁的不規則缺損、僵硬,或膽囊腔內如組織腫塊,能提供腫瘤局部尤其是肝門區域侵犯情況。 相關文獻表明,國內外膽囊息肉樣病變的發病率存在差異,國外膽囊息肉樣病變發病率為3%~6%,國內報導的膽囊息肉樣病變發病率為4.5%~8.6%,但總體發病率呈增長趨勢。大規模流行病學報告人群膽囊息肉樣病變發病率多在5%左右,且男性居多,主要發病年齡為30~40歲。
  • 膽囊健康日:膽囊結石、膽囊息肉發作,一切了之?
    央廣網南京8月31日消息 9月1日不單單是傳統的開學日,也是「膽囊健康日」。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等因素,膽囊疾病發生率逐年增高,如膽囊炎、膽囊結石、膽囊息肉、膽囊癌等,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
  • 膽囊結石會導致膽囊癌?切除膽囊會導致大腸癌?應該如何選擇?
    膽囊結石會導致膽囊癌?切除膽囊會導致大腸癌?應該如何選擇? 我的膽囊好好的,為什麼要切掉!很多人都有膽囊結石或者膽囊炎,膽囊結石或者膽囊炎,就可能會出現腹痛,噁心,反酸,發熱等症狀。如果你有不舒服,去醫院看病,外科醫生會冷冰冰的告訴你,你的膽囊要切除。
  • 體檢發現膽囊息肉焦慮恐慌?聽醫生講講膽囊息肉那些事
    30歲的小劉在單位安排的職工體檢中發現,他的膽囊裡長了一個息肉,這讓小劉十分焦慮。小劉會想了一下,近期他食欲不振,原本喜愛的各種油炸食品都吃不下去,越想越害怕,這個膽囊息肉會不會變成腫瘤呢?其實在我們臨床工作中,很多患者都有這樣的疑問,甚至還有些患者因為害怕膽囊息肉癌變而要求醫生為其切除膽囊,這些是沒有必要的。今天就給大家講講膽囊息肉的那些事。什麼是膽囊息肉?
  • 關於膽囊疾病:你需要知道的基本知識
    當人們在這個梨形器官出現問題時,通常是兩種情況之一:最常見的是膽結石膽囊炎,最害怕的是膽囊癌,萬幸的是膽囊癌非常罕見。膽結石到底是什麼?在大多數情況下,膽結石是結晶膽固醇的小塊。(當膽汁中的物質不平衡時,會形成類似鵝卵石的塊狀物。)。超過2500萬美國人有這種物質,但大多數人甚至都不知道。
  • 膽囊息肉,其實不可怕
    □記者 劉坤    不少人做B超發現有膽囊息肉,有時候B超室醫生也寫作:「膽囊內有息肉樣病變。」膽囊息肉大多數沒有症狀,85%是通過例行體檢才發現的。據國內健康查體統計表明:正常人群中有5%的膽囊息肉檢出率。也就是說在身體檢查中有5%的人有可能會查出膽囊息肉。
  • 20多年的膽結石不治療 結果變成了膽囊癌
    全網追蹤】   膽結石這種疾病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也有不少人得過,膽囊結石主要見於成人,女性多於男性,40歲後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高,但是一般情況下,病情不至於危機生病,但是近期浙江省人民醫院肝膽胰外科及微創外科主任張成武主任醫師的專家門診裡,就有這麼一位病人,因為膽結石的不治療,結果變成了膽囊癌。
  • 膽囊為何會長出小小的息肉?
    在90年代由於醫療影像技術問題,膽囊息肉很少被人提及,隨著技術的發展,近年來膽囊息肉逐漸被人們熟知,由於缺少對膽囊息肉的認識, 檢查時發現膽囊長出小小的息肉,便認為這是癌症的先兆, 為心理蒙上一層陰影。
  • 85%膽囊癌患有結石,提早預防綜合治療是關鍵
    源頭:85%膽囊癌合併膽囊結石中大醫院肝膽胰中心主任周家華主任醫師介紹,膽囊癌的病因尚不清楚,臨床觀察膽囊癌常與膽囊良性疾患同時存在,最常見是與膽囊結石共存,約85%的膽囊癌患者合併膽囊結石,膽囊結石患者患膽囊癌風險是無膽囊結石人群的13.7倍。
  • 這個「小眾」癌症發作更兇險,七成膽囊癌發現已為中晚期,5年生存率...
    源頭:85%膽囊癌合併膽囊結石  中大醫院肝膽胰中心主任周家華主任醫師介紹,膽囊癌的病因尚不清楚,臨床觀察膽囊癌常與膽囊良性疾患同時存在,最常見是與膽囊結石共存,約85%的膽囊癌患者合併膽囊結石,膽囊結石患者患膽囊癌風險是無膽囊結石人群的13.7倍。
  • 膽囊息肉排名醫生2.0
    王堅 肝膽胰良惡性腫瘤,肝門膽管癌、膽囊癌、胰腺癌的根治、複雜膽道損傷的修復等診治國內名醫【所在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醫生概述】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膽胰外科主任,中國抗癌協會胰腺微創學組副組長,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肝膽胰外科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 膽囊息肉會不會癌變?主要看一個指標,超過了就應該儘早手術
    體檢的時候,發現膽囊息肉,應該怎麼辦?不做手術會不會癌變呢?膽囊息肉是很常見的疾病,很多朋友沒有任何不舒服,體檢做一個彩超檢查,就發現自己長了膽囊息肉,膽囊息肉應該怎麼辦呢?今天曾醫生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 膽囊息肉讓爺爺、父親成了「無膽英雄」 這次治療卻不一樣
    爸爸獲悉後,打來電話說:「我和你爺爺都曾經長了膽囊息肉做了手術,你也早點手術,以免進一步發展。」季老師回憶起,爺爺是10年前因為息肉而摘除膽囊,爸爸是5年前摘除膽囊。但是他們隨著年紀的增長,有時候會莫名其妙出現腹痛、腹瀉,人也有點消瘦。切還是不切,季老師考慮了很久,決定到浙江省立同德醫院肝膽外科聽聽醫生的意見。
  • 摘除膽囊,生活質量會大幅下降嗎?會有什麼後遺症?醫生坦言相告
    當人們的膽出現問題的時候,人們肯定會去治療它,幫助他恢復正常的工作運轉程序。在一些膽囊疾病當中,人們不得不通過切除手術來治療。但是還是有很多人們提出疑問,做過膽囊切除手術之後,對生活有什麼影響?會有後遺症嗎?今天聽聽醫生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