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各高校學生會在新學期開學之際,搞了一堆亂港文宣,包括給新生發所謂「家書」鼓動新生搞「抗爭」。在香港國安法已經生效的背景下,仍然出現這種行為,令人詫異!
背離初衷 騎劫學生民意
港校學生會多年以來以所謂的「民主和自由」為名,宣揚反中理念,煽動學生情緒,公開鼓動「港獨」,並將本來服務同學的學生活動政治化。
自命不凡的學生領袖恰恰缺乏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比如,港大學生會創立之初是為了抵抗侵略救亡圖存,但是如今他們做的完全有悖於初衷。他們如此行徑更不是一個真正服務學生的學生組織所應該做出的。這只會將廣大學生綁在政治的馬車上,讓港大學子被貼滿政治標籤。
「小小學生會」何以在香港如此失控呢?我們來看看學生會在香港究竟是怎麼樣的存在。
不隸屬於學校 自我凌駕於校方
香港高校學生會大多不隸屬於大學,而且是社會註冊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實體,與校方的學生工作部門更像合作關係。以香港大學學生會為例,在校內甚至擁有自己辦公大樓和業務板塊(比如店鋪)。他們認為自己是與校方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在實踐中,學生會更往往以道德制高點自我賦能,批判校方。比如以大學主人翁或持份者自居,要所謂捍衛學術自由、言論自由、校園民主等,來向大學管理層施壓。這就是他們的自我定位。
反對派政客和媒體全方位支援
更加嚴重的是,學生會往往與反對派互相支援。學生會往往會發動反對派媒體和政客在社會上、輿論上和議會中向校方以及香港特區政府施壓,動員市民支持他們,形成全方位壓力。甚至在校內舉辦政治集會,聯合反對派社會力量,在校園內聲討校方和政府。他們的工作已經和政治團體無異!事實上,不少學生會骨幹在「上莊」(組閣上任)過程中常常得到反對派政客的政治理念指導,政治立場與反對派無異,與他們意見不同的學生很難組織候選名單。畢業以後,這些骨幹成員投身政治工作的,往往都成為了反對派議員助理或反對派政團幹將!
會費壟斷財政充裕
另外學生會財政充裕,相當長一段時期,新生入學則自動成為學生會會員,學生會會費與學費一樣屬於強制徵收,學生會不費吹灰之力每年就得到一大筆收入。而且,學生對學生會的監察能力有限,財政權基本都在負責日常會務的幹事會手中。因此,學生會是一個有財力、有權力、有媒體曝光度、有社會影響力的存在,其骨幹往往也成為「職業政治學生」,遇到會務繁忙,還可以申請停學一年專門做學生會工作!學生會的學生代表也是校董會成員,連校方也忌其幾分。
香港國安法訂立生效,對亂港勢力已經形成相當威懾力。而強化大學管理架構中的愛國愛港力量,加強校園內的「執法能力和效率」,是應對校內亂港勢力的必然選擇!(香港時事評論員陳錦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