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生會緣何成了亂局急先鋒?

2020-12-14 看看新聞Knews

【俠客島按】香港反修例風波發展至今,暴力亂港者近乎著魔、失智,打砸招搖於市,私刑習以為常。極為遺憾的是,在過去數月的亂局中,香港多所高校的學生會站到了「政治風眼」,在不少在港就讀學生眼中,昔日的象牙塔,如今很難保得幾張平靜的書桌。7月,香港大學學生會舉行「光復港大」集會、抨擊校長未能「與學生同行」;8月,香港浸會大學學生會會長購買鐳射筆被警員逮捕;9月,香港10家高校學生會呼籲學生開學罷課;10月,香港理工大學學生會呼籲全體學生就校長拒絕與戴口罩畢業生握手一事「自發行動」;如今,內地學生在香港科技大學校園內遭遇黑衣暴徒「私刑」、該校學生會發起針對異見學生的起底行動。為何高校學生會成了亂局中的急先鋒?學生會為何能這樣「黃」和這樣「牛」?什麼是香港學生會中的「深黃傳位制」?俠客島特別約請了1984年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1985-86年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學界民選代表馮煒光談談他眼中的港大學生會。以下為馮先生的陳述,一起來讀。

香港十多家可以頒發大學學位的大學、學院都有學生會,香港大學學生會則是其中龍頭。由於香港大學歷史悠久、100 多年來人才輩出,學生會所承接的畢業生「回饋」數量眾多,財政實力也異常雄厚。2012年3月12日,當香港特首選舉進入衝刺期時,香港大學學生會一口氣花了逾30萬港元在香港八家報紙刊文質疑候選人梁振英。這令當時尚是行政長官候選人的梁振英公開表態:「(此舉)可能會影響選情!」而此事也恰恰說明,港大學生會一是有錢,二是在政治上相當活躍。港大學生會究竟有多少財力?1984年,我擔任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有一天被大學的庫務處請去在核數報告上簽名(香港法律要求由學生會負責人籤署核數報告,以示接納核數師的審核結果;銀行戶口及投資由學校庫務處代管,並聽命於當時在任的學生會幹事會),學校的司庫告訴了我這一由我領導的機構的現有儲備:總計700萬港元的香港藍籌股票。這筆龐大的金錢主要是近百年來各位學長不斷捐贈的結果;而因為持續有收入入帳來抵銷開支,這些儲備一直只收取股息,不斷滾存,基本上沒有被動用過。因此,上述於2012年一口氣花30多萬港幣買廣告的事情,對於1984年既已擁有700萬港元藍籌股的香港大學學生會,無疑是「小事一樁」。1984年中旬,由李嘉誠新近購入的和記黃埔突然宣布每股和黃股票要派4港元特別股息,當時香港大學學生會因為擁有3萬股和黃股票,可獲派12萬港幣。我們一眾大學生們還召開了評議會(學生會的立法機關)特別會議,討論如何運用這筆意外之財。以上事例或可供各位一覽,一所香港高校的學生會所能擁有的歷史遺存、社會地位、財政實力。

有人問,香港高校學生會如何能「代表」全體在校生?還是從香港大學說起。港大學生會會章中的「會員」一項明確規定「所有大學全日制學生都是學生會會員」,這便是學生會獲得「代表性」的殺手鐧——要求每位本科生都是會員的「必然會員制」。香港大學為了協助學生會收取會費(儘管在法律上,香港大學和香港大學學生會是兩個不同組織),會在每年發出學費單給學生時,要求學生額外付150港元學生會會費。很多學生不知就裡:既然以萬計的學費都交了,不差那150港元。如此,港大學生會便可以每年很輕鬆地收到以百萬計的會費。近年來,有同學開始覺醒,尤其是內地同學,會特意不付這150港元。但沒有繳付會費便不能拿到學生會的任何福利,包括每年發給學生的禮品包、以及不得使用學生會所管理的會議室和活動室等。對學生會來說,最重要的不是這150 港元,而是「代表性」:絕大部分本科生「被入會」後,學生會便可以在政治上大力聲稱他們是唯一代表全體香港大學本科生的合法組織。此外,目前香港的大多數高校學生會在法律地位上系和學校平起平坐的社會團體。1949年,香港大學學生會率先在警務處進行獨立註冊,正式脫離大學管控;隨後不久,香港中文大學、城市大學、浸會大學等校學生會亦紛紛「獨立」。這種學校和學生會平行運作的機制,使得高校學生會原則上除了對全校本科生及各成員書院學生會負責之外,不對學校、更不對其他任何組織及個人負責。這無疑與英國人鼓勵學生自治的傳統相關: 學生會主席的選舉通常採取全校學生不記名投票的公選方式,組織架構則承襲自英式三權分立的架構和理念。

在1984年我出任會長時,此種制度設計已行之多年,其原意是好的;但當學生會在政治上越走越遠時,如此「獨立」的流弊便顯而易見。在1997年之前,英國人不是看不到這個危險,但當時英人也同時設計過一系列應對策略:當時香港的大學只有2 家(香港大學和中文大學),管理起來比較容易,況且香港總督又出任校監(實質握有大學的資金來源),「越權」握有包括學生會全部資產在內的實際控制權,大學校方不會不配合,更絕不敢提「不歡迎警察進入大學校園」等荒謬倡議。那時候學生中表露愛國、「火紅」心聲的大有人在,但大學校方從來沒有因為警察拘捕學生而發聲明譴責。1970年香港的保衛釣魚臺事件中,英國人警司威利在維多利亞公園大肆拘捕愛國港大學生,甚至在學生示威現場把學生打個頭破血流,也未聞港大有發聲明譴責警方。港英當時的警隊設有政治部,學生會幹事的行動備受監控;在學生會出任過會長的、尤其表達過「支持香港主權屬於中國」的,根本不用想考取任何政府類工作。我在1984年底離任港大學生會會長, 1985年初開始找工作,擬投考廉政公署的社區關係主任(赴社區或學校宣傳廉政),但廉政公署連申請表格也不肯發一張給我。那個時代出任學生會會長或副會長,只能和政府工作(哪怕是極邊緣的職位)絕緣。

而到了如今,很多人問為什麼香港高校學生會能發展到「群黃」之境?(2014年香港佔中運動時示威人士以黃絲帶作為標誌性飾品,此後坊間以「黃」「黃屍」等代指香港民主派支持者。)這首先與近年普遍得見的「保持本土性」「保持政治上激進」的學生會政治化趨勢相關。過去三十年,香港各大學生會和其代表組織「香港專上學生聯會」逐漸形成了「反中」傳統。而近年來,一向擅長做學生工作、搞社交媒體運營的泛民主派從中作梗,為學生會中的反中積極分子提供事實上的「旋轉門」,使得一些學生會負責人畢業後可直接擔任泛民政黨區議員或立法會議員的議員助理,進而被培養成青年事務部負責人、發言人,並向區議員方向發展。針對想專業從政的學生,每4年選舉一次的450多個泛民席位可提供3.6萬港幣的月薪、津貼,另加每月4.5萬港元實報實銷津貼(這筆津貼又可以用來僱用下屆「深黃」同學);若有幸當選立法會議員,每年薪津再加上各種補助合共逾 400 萬港幣一年。如果有想繼續學業的,泛民也可幫助學生會成員赴劍橋、哈佛等英美名牌大學留學。比如曾因參與佔中而入獄的羅冠聰,大學入學考試雖然不夠分入讀香港大學,但卻可因前立法會議員、甚至曾入獄的「光榮」背景,去耶魯大學繼續學業。

此外,學生會日益變黃也與其近年來興起的「傳位」方式相關。香港諸高校學生會如今流行一種承傳方式,即由上一屆幹事會來「物色」下一屆幹事會人選,這樣便可確保上一屆的政治路線能始終不走樣、不變型。由於這幾年的香港大學學生會幹事都是深黃的,於是很自然下一屆也是深黃的。至於這種「上一屆物色(形同指定)下一屆」的情況能出現,是因為願意放下學業(出任會長和副會長要休學一年)的同學非常少,內地學生更不會作如是選擇,於是為了不出現斷層,上一屆在快要離任時便會透過各方法去提前找好立場一致的接班人。在深黃之中,是否就完全沒有愛國同學參加角逐學生會幹事會?當然是有的。就在2018年初,便有幾位香港本地的愛國同學躍躍欲試,但學生會2017屆幹事會認定這幾位同學背景不純,是「紅底」,於是用盡一切方法把幾位同學的參選資格取消掉(DQ)——「一切方法」包括指責這幾位同學填寫的表格在該用英文大楷時,錯用了小楷。那麼在制度上,是否有任何可能、比如以投票形式否決學生會深黃幹事會?從法律上講,只要學校默許,愛國同學完全可以另起爐灶、建另一個學生組織,但就此前經驗,深黃學生會往往會依靠其雄厚財力、或向黎智英籌款、或請李柱銘幫打官司來拿法院禁制令等,令新組織無法運作。學生會的權力來源自同學一人一票的授權,但如今很多同學不投票,故各大院校學生會換屆投票率(也即「變色」可能)都很低,不到20%。讓我們稍感安慰的是,在香港高校學生會現有成員中,也不是所有活躍分子都是「黃」的。比如一個歷史悠久的學生會屬會——「國事學會」,在一般情況下,其活躍會員都是愛國愛港的;據我所知,在10月中旬,國事學會就組織了40 位港大本科生到寧夏走訪調查,對這一內地省份的經濟社會狀況加以了解。

單看香港大學學生會,雄厚的歷史資源、財政資源、泛民勢力等使其在近年來「長保黃色」。再加上現在大學校監是名譽性質,和英國總督年代的情況相距萬裡,要在一時三刻間改變香港各高校學生會的顔色,恐怕並不現實。但我始終覺得,正義只會遲到,不會不到。客觀認識國家、衷心表達對國家的愛護的學生會成員還是有的,他們的「星星之火」能否「燎原」,要待各方大力支持——只有香港各界凝心聚力,才能讓這火種不被人為熄滅,並越來越旺盛。

相關焦點

  • 校園遭暴徒縱火,港中大學生會反申請禁制令限制港警行動
    【觀察者網訊】 校園遭大批黑衣暴徒攻佔及四處點火破壞後,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卻試圖在反對派議員及「禍港四人幫」的支持下,向高院申請禁制令,限制港警行動。 據文匯網等港媒11月13日報導,當天早上,港中大學生會會長蘇浚鋒通過律師團隊向高院申請禁制令,禁止警方在沒有搜查令或按法例準許下進入中大校園,以及在沒有中大校方的要求下於校園使用「群眾處理武器」(如胡椒噴霧、催淚煙、橡膠子彈等)。
  • 關於香港亂局,這位港媒大佬有話說
    兩個多月以來,香港紛亂不斷擴散升級;風波延續至今,反修例訴求早已演變為一場破壞香港穩定繁榮的「黑衣暴力運動」。近日,香港傳媒業資深人士——星島新聞集團主席何柱國,在接受香港無線新聞臺電視節目訪談時,就當下香港亂局作出表態。今時今日如何看待「5大訴求」?何以評價香港警界、特首所面爭議?俠客島特將何先生的訪談內容整理如下,乾貨很多,一起來讀。
  • 「高考」歷史試卷引導學生做漢奸,香港的教育怎麼了
    很明顯,試題提供的材料存在明顯偏袒日本的立場,因為材料僅涉及1905年與1912年發生的個別事件,對1937年至1945年的日本全面侵華隻字未提,卻要求學生參考材料評論「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的說法,明顯不符合學術規範和命題規範。無獨有偶,本月13日,香港考評局一名高級職員被爆出曾發表「沒有日本侵華,哪有新中國?」
  • 中國駐韓國大使:解決香港亂局 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來源:海外網【海外網5月25日綜合報導】據中國駐韓國大使館官方微信公號消息,5月24日,邢海明大使做客央視新聞兩會特別欄目《雲上會》,就人大審議涉港國家安全法案回答央視記者提問。邢海明表示,去年6月「修例風波」以來,香港反對派勾結外部勢力,暴力恐怖活動不斷升級,踐踏香港法治,破壞社會穩定,重創經濟民生。作為一線外交官,十分擔心因為國家安全漏洞,香港往日和平、穩定、繁榮會被他們生生毀掉。邢海明表示,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部分。
  • 斷水就可終結香港亂局?某湃新聞被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打臉
    最近,微信公眾號「俠客島」跟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鄭永年有一番關於香港問題的對話。對話的內容很不錯,可是,這對話竟然被某湃新聞給標題黨成《鄭永年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斷水就可終結香港亂局》。以下是報導部分截圖:在問到您如何判斷這場運動的收尾的時候,鄭永年說:從整體來說,香港這些人成不了氣候。我一個朋友是新加坡前高官,他就說,你只需要威脅斷水就好了。因為新加坡人很敏感,馬來西亞不給喝水就麻煩。
  • 香港當務之急是止暴制亂
    鄧小平先生這兩段講話,對中央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應該如何應對香港當前的亂局有明確和適時的戰略指導意義。鄧小平先生的講話的核心意義,是中央乃維護「一國兩制」和香港繁榮穩定的「第一責任人」。即便中央在迫不得已的時候出手平定香港的動亂,不但不表示「一國兩制」在香港的結束,反而是中央履行中央對國家和對香港的責任,讓「一國兩制」能夠排除香港內外反華勢力的幹擾或破壞而行穩致遠。
  • 大學學生會借迎新文宣美化暴行,香港教育界人士:止暴制亂須從學校做起
    來源:環球網【環球網報導】近日,香港的大專院校相繼開學。據港媒6日報導,多間大學的學生會竟借迎新文宣,將參與違法暴亂美化為「反抗精神」,誘導新生為亂港分子賣命,令社會憂心。港媒稱,有教育界人士表示,大專院校過去被亂港分子滲透,去年更淪為暴徒根據地,認為主因是德育及國民教育嚴重不足,呼籲止暴制亂須由學校做起。
  • 王若愚:香港教育緣何成為反對派主場,連教育局都難以插手?
    原因是教育局不是考評局的上級單位,沒有對考評局作出行政指令的權力。目前,考評局表態只不過是「歡迎任何有助優化考評機制的專業意見與建議,會儘量配合」,並將儘快開會研究教育局「所提建議」。這一問題的背後,則是香港教育已經淪為反對派的主場,無論是教育局,還是其上的特區政府,都因為弱勢地位而無法有效糾偏正向、正本清源。
  • 俠客島:我們採訪了一些離開香港的內地學生
    在港大的小楊眼裡,亂局即使止息,香港社會割裂也會愈發嚴重,各個高校的學歷會隨之貶值,原本「大家一起做蛋糕」的軌跡就此轉向。 「手空空,無一物,路遙遙,無止境。亂離中,流浪裡,餓我體膚勞我精。艱險我奮進,睏乏我多情。千斤擔子兩肩挑,趁青春,結隊向前行」——1953年,錢穆在為初創不久的新亞書院校歌填詞時如是寫道。
  • 香港大學學生會退出「香港學聯」
    香港大學學生會退出學聯 不滿佔中時學聯決策失誤  非法「佔中」已過去數月,香港學聯內部再鬧重大分歧。比學聯更為激進的「退聯關注組」組織的投票今日出結果。香港大學學生會今晨11點宣布,有關要求退出香港專上學聯(簡稱:學聯)的議案以2522票贊成、2278票反對、1293票棄權獲得通過。
  • 「高考」歷史題被斥「引導學生做漢奸」,港媒:香港教育病了
    【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葉藍】繼有教師在網上發布仇警等論調後,又有網媒揭發兩名參與中學文憑試(DSE)撰題的考評局高級職員疑在社交網站拋出「沒有日本侵華,哪有新中國?」的荒謬言論。無獨有偶,在14日文憑試歷史科的試卷中,其中一題又被質疑是在引導學生做漢奸。
  • 香港教育局宣布全港停課,內地學生撤離的這一幕讓人無比唏噓
    有不太關注香港問題的網友不禁會問:「香港又發生了什麼,這次怎麼連學校也被牽扯進來了?」一直以來,香港的暴徒都在街頭搞事情,但是誰都沒想到,如今大學校園竟然也成為了戰場!香港共有8所大學院校,而第一個「失守」的是香港科技大學。
  • 學生組織官僚化 學生幹部緣何成「官迷」?
    學生幹部緣何成「官迷」?10月6日,北京大學、中南大學等41所高校學生會聯合發起學生幹部自律公約,表示堅決反對官本位思想。是什麼讓一些學生幹部淪為「官迷」、渾身「官氣」?學生組織應如何避免官僚化、庸俗化,贏得學生的認可和社會的尊重?本報記者對此展開調查。調查 學生組織官僚化是否普遍存在?
  • 港大學生會張貼亂港文宣洗腦新生 被學生舉報
    港大學生會張貼亂港文宣洗腦新生 被學生舉報 2020-09-15 14:36:18 近日,有香港大學學生向香港《文匯報》投訴,稱港大校園內充斥鼓吹「港獨」及煽暴文宣。港媒記者連日實地考察港大校園,發現有關文宣幾乎遍布整個校園,由學生會控制的校園電視更公然播放「港獨」歌曲及所謂「抗爭」視頻。港媒記者就此事向港大校方查詢,但始終未收到回復。  據報導,香港各主要大學都將於9月中下旬陸續恢復線下授課,港大已宣布於9月22日全面複課。目前已有不少學生返校,到圖書館看書。
  • 「止暴制亂、恢復秩序」是香港社會最大公約數
    什麼是當前香港最大的危險?暴力橫行、法治不彰;什麼是當前香港最大的民意?反暴力、護法治、保安寧;什麼是當前香港社會的最大公約數?「止暴制亂、恢復秩序」。據最新統計數據,香港恒生指數8月份下跌7.39%,按幅度計,是亞太區表現最差市場;扣除價格變動後,香港7月零售業總銷貨數量臨時估計同比下跌13%;香港中小型企業總商會調查顯示,逾七成受訪中小企業表示,暴亂令生意下跌,近半跌幅介乎二成至五成以上不等。
  • ...加泰亂局「保持沉默」,有人質問BBC:為何只報香港不報加泰隆尼亞
    面對借鑑了「香港經驗」的加泰暴力分子,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表示一定會起訴他們;此前聲援香港示威的英美政府保持沉默;一直為「亂港勢力」打氣的德國《商報》呼籲西班牙當局果斷採取行動。香港《星島日報》18日的社論說,部分西方國家官員和政客對香港騷亂振振有詞,支持示威者集會自由,批評港警維持秩序的方法。輪到自己或周邊國家發生類似示威時,鎮壓起來毫不手軟,雙重標準昭然若揭。
  • 【來論】香港的大學學生會為何如此瘋狂
    香港各高校學生會在新學期開學之際,搞了一堆亂港文宣,包括給新生發所謂「家書」鼓動新生搞「抗爭」。在香港國安法已經生效的背景下,仍然出現這種行為,令人詫異!比如,港大學生會創立之初是為了抵抗侵略救亡圖存,但是如今他們做的完全有悖於初衷。他們如此行徑更不是一個真正服務學生的學生組織所應該做出的。這只會將廣大學生綁在政治的馬車上,讓港大學子被貼滿政治標籤。               「小小學生會」何以在香港如此失控呢?我們來看看學生會在香港究竟是怎麼樣的存在。
  • 「放心文具」緣何難放心?——學生文具用品質量調查
    本應讓孩子們放心使用的文具緣何難以讓人放心?對此展開了調查。  網購作業本僅一半合格 鄉村市場成銷貨重災區  「味道很大,不敢給孩子用!」在某電商平臺上,不少用戶在一款修正液產品下如此留言。  如今網絡購物如此便利,有不少學生和家長開始在網上購買文具用品。
  • 香港學生提問國家是否會收回香港司法權?他們這樣回答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林潔 白皓 見習記者魏晞  「香港現在發生這麼大事情,國家是否會收回香港的司法權和『高度自治』?」  「你擔心國家是否還允許香港繼續實行『一國兩制』,是嗎?」  「是的,其實我們滿意現在的『一國兩制』,所以才害怕將來突然失去。」
  • 香港中學副校長煽動學生反國安立法!
    圖源:大公報6月23日,香港培正中學有家長向記者投訴,稱香港培正中學副校長鍾偉東參與聯署反對涉港國安立法,並且有學生被其影響,認為他這種將政治帶入校園的行為是在荼毒學生心智,有違師德,怒斥「怎麼對得起父母的託付?」據香港《大公報》報導,涉港國安立法出臺在即,有亂港分子將魔爪伸向中學,通過所謂校友及師生關注組平臺,煽動聯署反對涉港國安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