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的學生會為何迅速官僚化?

2021-02-18 悅聚始記

這幾天,一位主席火了。

 

別誤會,這不是什麼國家元首,也不是什麼黨政高官,他不過是我國中部某省份某個專科學校裡的一個學生會主席而已。

 

但這個主席,論起威風來卻不落下乘。連自己的同學在群裡問他一聲什麼時候開會,居然還不勞煩他親自回復,就有他的所謂「屬下」站出來呵斥那些「不懂事」的學弟們:

 

「楊主席的大名,也是爾等身份的人配叫的?」

 

一時輿論大譁。

 

01

 

其實大家按理來說也應該早已習慣,這種匪夷所思的事近來卻也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在前不久,中山大學學生會下發的文件裡,居然把在學生會的學生們按照正部長級、副部長級、副部享受正部待遇的,以及掛職幹部和後備幹部都分得一清二楚……

 

而四川理工學院某社團主席就更厲害了,學弟學妹們給本就能互不相識的他發祝福簡訊發錯了名字,他居然堂而皇之地責罰人家把他的名字抄五十遍還要開大會檢查……

 

此類現象反反覆覆的出現,讓我們不禁有了疑惑,中國大學的學生會到底怎麼了?難道十餘年寒窗苦讀考上大學的國家未來,在大學裡表現活躍的校園風雲人物,竟都是些這樣狐假虎威、得志猖狂的角色?

 

我試著安慰自己,或許這都是網上的個例,而實際生活中則未必?我頓時把我的思緒拉回了大學。我在大學四年裡,有三年都是在跟學生幹部打交道,自己也曾既擔任過學生會主席,也曾被學校推薦去過省學聯秘書處任職,廣泛接觸過各類學生幹部。

 

我就見過,某位主席明明年紀比所有部長都小,偏生要逼著大家開會的時候都叫她「xx姐」,搞得不知情的外人都還以為我們在密謀組建什麼黑社會組織,差點沒報警。

 

還有某部長,有一次在街邊的夜宵攤子上在和我觥籌交錯幾杯酒下肚後,感慨萬千地對我說「哎,現在的小孩子(指學弟學妹)怎麼這麼不懂事啊,將來到社會上去怎麼得了啊,想我像他們讀大一的時候……」這要不是最後一句,我實在是還以為我在聆聽某位社會上成功長者教導的人生經驗。

 

…………

 

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而不管是身邊現象還是網上熱聞,所有發生的這些奇談怪事,都已經鮮明指出了一個最不容忽視的問題,那就是:

 

中國大學的學生會,似乎正在迅速官僚化。

 

02

 

這是正常的嗎?我們不禁要問一句。

 

很明顯不是。

 

學生會是什麼?是由學生們組成的一個群眾性自治組織。學生會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19 年五四運動時期高等和中等學校學生成立的學生自治會,這對當時反帝愛國學生運動起過積極作用。

 

建國以來,大學的學生會中也湧現過大量的傑出人才,有的甚至在後來成為了共和國的黨政高官。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則是共和國國務院前總理朱鎔基,曾任清華大學校學生會主席。據他的同學評價,在他擔任學生會主席期間,正值抗美援朝運動高潮,在清華大學黨委的領導下,朱鎔基緊緊依靠青年團組織,廣泛動員和組織同學開展學生會各項活動,工作十分出色。

 

從政後的朱鎔基,也一直以沒有架子,實幹,有魄力而著稱。1980年代末,朱鎔基任上海市長、市委書記時,有人誇讚他的組織能力與口才時,朱鎔基說,這都是在清華當學生會主席時鍛鍊出來的。

 

所以,哪怕到如今發生這麼多事來看,我們能把學生會一棒子打死嗎?我看是不行的。

 

不管是如人大教授陳偉所撰《學生會,中國大學最陰暗一角》,還是所謂某500強公司HR所說凡是學生幹部來參加公司招聘一概不要的言論。無非是另外一種立場上的偏激罷了。

 

就我個人經歷而言,在學生會裡所遇可以說是年輕人傑出榜樣的學生根本不少,甚至很多人在加入之前未必有這麼傑出,反而是加入後有了一個能得到領導老師教導,以及組織同學開展工作的平臺後,才逐漸鍛鍊了出自己的溝通能力、協調能力和組織能力。

 

那我們就不得不問一個問題了

 

學生會既然這麼好,裡面又有如此多優秀的人才,那麼是怎麼發展到如今這一步的呢?

 

我認為,這是因為中國的學生會裡有一個根本矛盾在左右:

 

那就是: 「只唯上」的行政式要求和「高自由度」的群眾性組織特點之間的矛盾。

 

03

 

什麼意思呢?

 

我們先來看看只唯上。

 

我們想想,什麼是我們期待中的理想學生會?不外乎三個,一要代表學生利益,二為學生大學的學習生活服務,三是實現學生高度自治。

 

可實際上麼,學生會完全已經成了學工處、校團委的權力延伸機構。在學生會工作實踐中,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大學領導和行政管理人員為了更加方便完成行政任務,便啟用學生幹部去貫徹執行。這就直接導致了學生會從事著大量明面上、廣義上為同學服務實際上主要是為學校幹活的的事務。學生會本身根本沒有時間思考自己的定位和作為。

 

然而思考了往往也沒什麼用,想實現自治,首先要有自主權,可是學生會的經費全部掌握在學校手中,你想自己創收,也要經過學工辦的批准,我在讀大學的時候,在外面拉個贊助想籤訂一個協議都要經學工辦反覆審閱,並且條條框框一大堆,這就徹底堵死了自治的命門:財權自主。

 

學生會一難以真正為同學服務,二又根本無法實現自治,那它能否代表學生利益?答案則是顯而易見的了。

 

我舉個例子,我曾經親眼所見,某大學在校運會期間都要強制要求學生去觀看運動會,去當拉拉隊加油。結果有一次,原本是晴空高照的天氣,突然降下大雨,所有學生都被淋成了落湯雞。這個時候學生會怎麼辦呢?如果要是為了同學們著想,應該立馬有序組織同學離場避雨,再負責後續事務。可結果呢?因為馬上有記者要來採訪,領導堅持要求學生繼續在原地撐場子。學生會的便依命行事,派人直接堵住了唯一的出口,並且一個個班級點到確認沒人溜走。後來學生會在同學們心中形象大跌,背後諷刺之聲持續好幾年,畢業後談及更是忿忿難忍。

 

這樣的事搞多了,久而久之,大部分學生會成員都形成了一種錯覺,正所謂「接近權力會讓人誤以為擁有權力」,自己似乎也身處在學校的行政序列之中了,自己的工作和職位似乎也成了學校行政權力的一部分,因而一言一行都在試圖模仿行政人員的管理序列。

 

加上社會上很多「官本位」思想作祟,以及年輕人特有的優越感和浮躁的權力欲望,把一個原本人人平等,互相協作的組織硬是搞成了一個等級森嚴,媚上欺下的官僚機構。若是學校再有所忽略和放鬆,一個小小的學生會搞的烏煙瘴氣也就根本不奇怪了。

 

而這一切,都是學校權力延伸下,對學生會整體「只唯上」的要求所派生的。

 

04

 

說到這裡,有人又要問了,既然現實如此,那麼我們就直接把它當作是一個學校下屬機構不就得了嘛!就當做我們的特色行不行?

 

答案是不行。

 

這又是為何?

 

這就牽扯到了矛盾的另外一邊了:即「高自由度」的群眾性組織特點。

 

剛才我們說,學校對學生會這個整體有著「只唯上」的行政要求,並且採取了各種措施來限制學生會的活動範圍與權力邊界,直接導致了學生會的整體氛圍發生了異變。

 

可是,組成學生會的學生呢?

 

如果要當作一個行政機構去管,那麼最要緊的就是人事權,上級對下級做的好可以持續提拔,做的不好可以予以懲罰,這是最簡單的用人激勵機制。

 

但是學生會有很多權限都做不到,因為它又具備群眾性組織的一切特點:高流動性,高自由度。

 

一個學生會主席,實際上到底具備什麼行政權力呢?仔細思考可以說幾乎是零。對於不服從學生會管的同學,甚至不服主席管的學生會部長,他又能做什麼呢?是不給他發畢業證,還是取消他獎學金?

 

恐怕告狀到學工處老師那裡都沒什麼用呢!

 

退一萬步說,算你骨骼清奇,個個學工辦老師把你當寶一樣寵著。可那又怎樣?你又能風光多久呢?一言以蔽之,過一年你還不用畢業的啊?學弟學妹們不要上位的啊!

 

再換另外一個角度,學生會的幹部不聽話了又怎樣?畢竟我們仔細想想,學校給學生幹部發工資了嗎?沒有,養著你讀書的還是你老家的爸媽啊。學工辦老師又能怎樣?可以說貿然撤掉一個學生會幹部看起來很簡單,可實際上非常麻煩。

 

好,就算撤掉又怎樣?除此之外還能影響你什麼呢?

 

未必退了學生會,大學就不要過了?恰恰相反,很多人只知道學生會,完全是由於自己的眼界不夠開闊所致。反倒是退了學生會,倒發現大學之道天地寬。考研、科研、出國、兼職、實習、創業等各種渠道任君挑選。

 

從這個方面來說,學校和學生會本身對學生幹部個人的控制力又是非常弱的,做事積極與否本質上講大部分都是憑學生幹部的個人意願。

 

這就直接導致了學生會徒行官僚之事,卻無官僚之實,既無權,卻硬要做權所要求的事。因而在缺乏了最核心的「權」的行政支持後,學生會的一切官僚做派都顯得無比可笑,成為了對官僚作風最差的拙劣模仿,成為了所有成員共同的皇帝新裝。

 

05

 

在這樣一對矛盾的左右下,學生會裡雖然集中了大量優秀的人才,可是卻根本無法從內部進行行之有效的改革。

 

哪怕是最有志氣和抱負的年輕學生,當想要改變的時候。他們首先要在學生會裡成為學工老師得力的助手,成為矛盾的一面,那他就必須要用學生會這個名義去安排其他的同學幹行政事務,此時他們就會面臨矛盾的另一面,在沒有確實行政權力的支撐下,要如何才能更省力地安排人手呢?導致他們也只好不斷地以一種等級的觀念將被其餘同學進行洗腦。

 

最終,原本立志反官僚化的他們反而成了助推學生會官僚化的幫兇。

 

而集中了如此多優秀學生和大學資源的學生會一旦這麼不可逆轉地墮落下去,國家無未來

 

因此,靠教育學生不要有什麼官僚作風,要有正確去改變學生會官僚化的問題,無異於隔靴搔癢,問題若要解決,根本矛盾要解決,落腳點根本不在學生的身上。

 

那麼要從何處入手呢?

 

首先,最根本的就是要大力推行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最重點在於取消被人詬病已久的高校行政級別。一個行政化管理的高校絕對不可能破解「只唯上」的怪圈,試想,如果連學校都是行政主導了,學生會還能成為一方淨土嗎?那些行政人員能放過幾個「手無寸鐵」的學生嗎?相反,只有尊重高校辦學規律,不亂插行政之手,才能防止權力肆意蔓延至本不應該受到其侵染的學生會身上。

 

其次,最關鍵的就是要迅速完善高校學生進步渠道。很明顯的是,幾乎只有極少數加入學生會的學生是抱著一種來「過官癮」的初衷,絕大部分都是抱有一種所謂的「鍛鍊自己」的心態加入的。而至於鍛鍊了什麼,卻是十分迷茫。

 

我們也可以很明顯地發現一個特點:即越是層次一般的學校,學生會反而越是威風凜凜,而越是層次高的學校,學生會能影響的範圍反倒了了。道理是很明顯的,當大學生面對的進步和鍛鍊機會選擇很多時,諸如學習成績、科研成果、競賽、保研、出國、創業,都是更加對未來有良好作用的努力道路,相比較之下,往往一個學生會的吸引力就下降了許多,當它退化成一個普通學生組織的時候,也更能回歸它服務同學的本質。

 

最後,最緊迫的就是要借著如今大家對學生會官僚化的反感和目前的輿論,迅速凝聚共識,搞出幾項制度上的改革措施。學生會機制已經到了不改不行的關口,必須倒逼改革出現。比如取消所謂學生幹部的加分「特權」,推行實際平等;實行學生幹部學習成績「一票否決制」,堅決反對所謂「不像學生,專當幹部」的學生會成員擔任學生會要職;釐清學生會職責,堅決反對行政人員的額行政事務由學生代為承擔,學校要予以嚴格監督等。

 

06

 

作為一個老學生會人,我對這個組織有著莫名的情感。我無比的希望,這個組織裡能看得出當年五四群英的影子,湧現出一大批少年意氣,敢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年輕精英。

 

其實學生,永遠是最有激情、夢想、活力和抱負的群體。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共同奮鬥的場景,總令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

 

正如毛主席所說: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年輕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候,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而我的眼前,似乎又浮現出當年毛澤東、蔡和森他們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攜手組建新民學會,立志為國家而不懈奮鬥的場景。

 

中國的學生會,什麼時候能重新拾這樣的精神呢?

相關焦點

  • 學生組織官僚化 學生幹部緣何成「官迷」?
    部分高校學生幹部抖「官威」現象近期引發關注 北京大學、中南大學等41所高校學生會聯合發起學生幹部自律公約 本報記者調查發現,學生組織官僚化並非普遍現象,受訪大學生普遍認同業務能力、情商等才是核心競爭力長沙晚報記者 嶽霞 實習生 徐家琪近日,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社團的QQ聊天記錄截圖引發了網友的廣泛關注
  • 社會官僚化的大學社團,還有加入的必要嗎?
    生涯視角下的高考志願填報理念的實踐者和推廣者國家認證生涯規劃師 國家教育部教師資格認證(心理教育)、人人生涯創始人、生涯魔法學院發起人、深圳電臺FM106.2 南粵之聲FM105.7特邀嘉賓田社長:「據說現在的大學社團已經社會官僚化了
  • 各大高校學生會對「學生幹事管主席叫學長被辱罵」事件作出倡議
    近日,「學生幹事管主席叫學長被辱罵」事件在網上引起了很大反響。在看過該學生會QQ群聊天記錄後,確實存在很大問題。學生幹部官僚化,學生下屬拍馬屁等問題嚴重。相信這種問題不止出現在這個學校,別的高校也有類似的問題出現,也許更嚴重,只是沒有曝光而已。
  • 中國教育體制官僚化及其後果:教育目標實際上已經不是培養人才,而是為了權力和利益
    官僚化已經到了不可容忍,改革是必須很多經驗現象表明,中國教育體制的官僚化或者說行政化已經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如果不能引入深刻的變革,體制內部的衝突不可避免地會浮上檯面。近年來,各類衝突已經相當顯然。有大學教授因體制問題而辭職,有教授因體制問題而拒絕招收博士和碩士研究生,有教授受行政部門的壓力而不得不少說話,也有系主任被行政方面撤職,各種現象,不一而足。
  • 百年名校黃岡中學,短短十幾年間,為何會迅速隕落?
    百年名校黃岡中學,短短十幾年間,為何會迅速隕落? 曾經的黃岡中學可以說是我國最厲害的高中, 優秀的學生一茬接著一茬,有些時候黃岡中學一個班比別的高中整個年級考上重點大學的人還多,畢竟全國高考看黃岡真的不是說說而已。
  • 蔡英文:民進黨已被馴化官僚化 需再次思想運動
    蔡英文:民進黨已被馴化官僚化 需再次思想運動 2012年05月16日15:35 來源:中國新聞網
  • 山東19名輔導員提副處,是崗位太重要,還是大學官僚化?
    好的輔導員,可能是學生的指路明燈,可能是學生的知心姐姐,可能是學生的私人教練。 輔導員工作的瑣事特別多,幾乎所有跟學生相關的大學工作,基本都與輔導員有關,學生思想消極了、宿舍鑰匙丟失了、戀愛關係出問題、家裡有事要請假、生活費用花光了、評獎評優怎麼幹、入黨手續有哪些、助學金該怎麼拿、以上所有這些,都屬於輔導員的工作範疇。
  • 大一新生入學後,為何很多學姐提醒進學生會要三思?聽學姐怎麼說
    大一新生入學後,就會有學生會開始招新了,一些學生會幹部都會跑去各班級進行宣講,搞得也是風聲水起的,不少大學生都會被這些學生會宣講吸引,從而去參加學生會。不過就有學姐提醒大一新生,進學生會可是需要三思的。
  • 中國大學沒有學生會
    這篇發表於2012年的文章,距今已經過去三年了,然而三年並沒有改變一些什麼,這或許就是中國的現狀。沒有人想過改變於是什麼也無法改變。現在將這篇文章分享給大家,希望有所感悟閒著沒事想到了中國大陸大學的學生會,還記得上大學前我對學生會還沒什麼明確的概念,只是從已經上大學的人嘴裡聽到對學生會的評價是:勾心鬥角、阿諛奉承。
  • 曼薩諾:中超是偽職業化的聯賽,中國足協的官僚化已阻礙聯賽發展
    2001年殺入世界盃後,中國足球每況愈下,媒體、球迷更多將中國足球的衰敗歸罪於教練和隊員。但實際上,中國足球過去18年完全是被官僚政客所害,對內是如此,對外更是如此。中國足球的外交在那些「敗家子」們的手中一點點地消磨掉。
  • 英國大學錄取中國學生為何看重網大排名?他們想要什麼?
    前兩者還好說,我們上大學的時候,學校裡沒少宣傳。這個「Netbig」,網大排名,到底為何如此得到英國大學的青睞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娓娓道來。南安普頓大學接受網大排名前300的申請者……Netbig,網大中國大學排行榜,是由網大網站編寫的關於中國大陸的大學排名,始於1999年。該網站聲稱設立排行榜的目的是「致力於給廣大受教育者一個較為客觀公正的大學排行榜」。排行榜依據的是:聲譽、學術資源、學術成果、學生情況、教師資源、物資資源。
  • 中山大學「學生官」風波:「護校寶」們何必抱屈?
    最大的槽點是,有些副職特別用括號標明了「正部長級」,細節之中凸顯的職級意識,成為外界批評涉事學生會官僚化的靶子。若仔細觀察網上的輿論景觀,有個現象挺值得一提——儘管在外界看來,學生會官僚化幾乎是個無需多做論證的事,但依舊有很多學生憤憤難平,抱團出動去回懟甚至舉報批評文章。
  • 新東方老師稱抗美援朝是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機構迅速道歉
    當這個視頻在網上流傳之後,這個老師的身份迅速被網友扒了出來。不得不說,新東方的處理速度相當迅速,不過卻也讓人對這家教育機構產生了深深的質疑。從這段視頻錄製至今,已經過去了6,7年的時間,既然新東方早已知曉這段視頻所講的內容不當,為何還會繼續聘用王某直到昨天。如果這段視頻不被網友扒出來,這個王某恐怕要繼續站在講臺上,給更多考研的學生進行培訓。
  • 41所高校學生會聯合倡議學生幹部自律
    41所高校學生會聯合倡議學生幹部自律 原標題:   針對日前一些高校裡出現的學生會「主席是你直接@的?」的現象,學生組織「官僚化」、學生幹部沾染「官氣」的問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 學生會的現狀讓學生幹部不受歡迎?學生會經歷在面試中不佔便宜!
    這件事也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在大學時當學生會幹部到底是加分項還是減分項?引起了人們的熱議。在十幾年前,學生會幹部一直是一個找工作面試時的加分項,如果能成為大學學生會的主席,並且成績也不差的話,那可以說找工作時所向披靡,「大家搶著要」;即便不是主席、副書記這種職務,只要把自己曾經在學生會裡面任過職的這一經歷寫在簡歷上,也會為自己加不少分。
  • 為什麼中國學生會在大學裡成了二等公民?
    「住宿於16號樓的學生在6月中旬搬出宿舍」 這件事迅速受到廣泛關注,上海本地媒體紛紛跟進,傳播範圍超出了本校學生的範圍,變成了一起公眾事件。 如果你是被這個人騙走過飯錢的中國學生,看到這樣一則通知,你會不會感到憤怒? 你會不會覺得這個「留學生事務中心」,乃至學校校方就是在故意偏袒留學生而無視中國學生的合法權益?
  • 學生寧可放棄985大學,也要考取這4所211大學,這是為何?
    學生寧可放棄985大學,也要考取這4所211大學,這是為何?巔峰對決是高手之間的過招,當結果公布之時,必定會得出強弱一方。從這二者的區別之中可得,985相對於211院校會更為專業、國際化,其知名度排名在世界也能擁有名次。相比於時代性強者,面向全球的精英會更有含金量。但即便如此,依然有學生寧願放棄985大學,也要考取這4所211大學,這是為何?
  • 初入大學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加入學生會是提高軟實力的途徑嗎?
    剛剛經歷過高考的同學,對大學生活充滿了疑問與好奇,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學的模式與初中高中都不相同,很多人說大學就是一個小社會,因為裡面不僅只有專業知識的學習,也存在著各類社團、藝術團、學生會組織,還充斥各類人情世故,那麼在各類學生組織中應該如何選擇加入呢?
  • 中國教育為何會教出不愛國學生?老師應品德高尚,父母要以身作則
    孫部長說:「這次疫情中出現了以許可馨為代表的這類學生,我很希望這個學生畢業的學校,在反思這件事的過程中,能夠找到一些自身的短板,並能夠改進。」莊小威,1972年出生於江蘇南通市,15歲進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24歲成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34歲成哈佛大學化學和物理雙學科正教授,2012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43歲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大一新生歡天喜地參加大學社團 一個月後主動退出讓人意外
    小李今年考上了上海一所211大學,學校社團招新,他的熱情高漲,因為在高中一直擔任班級的班長,他喜歡為班級服務,經過層層「嚴格」面試,小李進入大學學生會生活部,沒想到幹了一個月,小李就主動辭職退出。原因是不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