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為何會教出不愛國學生?老師應品德高尚,父母要以身作則

2020-12-22 教育思享

事發一個多月,網際網路似乎就要忘記許可馨的不當言論。

但是5月8日,在《北京師範大學2020年教育教學大討論》上,教育部副部長孫堯點名批評了許可馨及一些不愛國的教師。孫部長說:「這次疫情中出現了以許可馨為代表的這類學生,我很希望這個學生畢業的學校,在反思這件事的過程中,能夠找到一些自身的短板,並能夠改進。」

顯然,儘管「許可馨事件」在眾多網友義憤填膺的「每日打卡」後依然沒有結果,但是她作為中國出生的留學生,對於全國人民和自己的祖國有不恰當的言論和表態,這件事肯定是錯誤的,這是無可辯駁的事實。

我們還要看到,在許可馨這樣口出狂言的「熊孩子」身後,一定有不負責任的父母、老師和學校,可以說說,培養出這樣的孩子,既是家庭教育的失敗,也是學校教育的失敗。

教育部長的話振聾發聵,說得句句在理:我們的教育,不能只是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更應該是道德教育。誠然,我們的孩子從幼兒園和中小學開始,就有很多道德素質的課程,但是這些所謂的「副課」日常教學時間,往往都會被像語文、數學和英語這樣的知識性主課擠佔。

那麼我們的道德和素質教育,又何從談起呢?

莊小威,1972年出生於江蘇南通市,15歲進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24歲成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34歲成哈佛大學化學和物理雙學科正教授,2012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43歲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尹希,1983年出生於河北省保定市,13歲進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23歲成哈佛大學博士,32歲成哈佛大學物理系教授。

由此可見,中國的教育,有條件也有能力培養出才華橫溢的學者教授,但是培養出的精英人才,有很多都走上了出國留學、海外鍍金,申請綠卡甚至改變國籍、定居國外的道路。

為人師表,必須品德高尚;為人父母,更應以身作則。

教育是國之大事,是全國民眾關心的問題,事關子女知識技能、品德性格和人道尊嚴的培養教育。可以說,此次教育部對「許可馨事件」的直接回應,既是對民眾關心問題的回答和催促,也是對現行教育體制不足的反思和自省。

中國的教育,為何會教育出不愛國的學生?

教育部的反思告訴我們:這個問題的根源或許不在學生,而是在老師。如果連我們在學校裡教育育人的老師都不愛國,那就不可能教出品德優良、言行高尚的學生。

孫部長還說:「連國都不愛了,這些人配稱為教師嗎?他們站在講臺上會起到什麼樣的作用?」聯繫到最近湖北大學和海南大學的某些教授,此番教育部的表態可謂抓住了當前教育現狀和形勢的核心,必將為校園教育帶來清風和新風,讓我們的教師隊伍更純潔也更乾淨,避免培養出許可馨式的學生。

教育,不管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最終目的就是培養人。

而趨利忘義的「應試教育」,只能夠培養出嚮往國外、蔑視祖國的「熊孩子」,這種錯誤現象必須嚴肅處理,以正視聽!

相關焦點

  • 求知//《教育子女刻不容緩,父母應以身作則》
    我們要教育子女,讓他們明白每個人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人生的價值在哪裡?真正的幸福又是什麼?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這顆明珠是無價之寶,要使明珠發光發亮,必須時刻擦拭保護。不能使之染上汙點和灰塵,如果你保護不好,可使你痛苦不堪;若保護得當,會使你享受人間的天倫之樂,幸福無比。清高的安拉說:「凡你所享受的福利,都是真主降賜的,凡你所遭的禍患,都是你自討的。」
  • 一樣的父母,為何會教出不一樣人生的孩子,難道真的是基因不同?
    教育孩子,我們常常會拿以身作則來說事,但是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在生活中同樣一個父母教育出同樣人生的孩子很少很少,當然也不排除有一樣的父母,把他們的孩子都送往了一個名牌大學,但是這樣的機率不高、可以說非常渺茫。
  • 河北保定:「九一八」主題教育活動 樹立學生愛國情懷
    在「九·一八事變」 89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保定市蓮池區縣學街小學教育集團聆聽名家之聲、感受家國情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了「讀名著、誦經典、上好思政課」教育活動,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植入學生心靈,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 教師應具有高尚的師德,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兢兢業業,以身作則
    整體把握,提煉核心主題新課程的理念:以人為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育的靈魂在於培養「真正的人」,而不僅在於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所以在研讀教材文本中,要挖掘核心主題,在這個核心主題下展開教學。在「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教師主導作用的充分發揮要受到學生受導情況的制約。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因此,教師應具有高尚的師德,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兢兢業業,以身作則。不斷加強個人修養,將世界觀、政治傾向、道德觀念、思想感情、知識水準、思維方式、言語環境等因素內化積澱,真正達到「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境界。成為學生的楷模。
  • 高尚的品德是怎樣養成的——讀《論共產黨員的修養》有感
    把個人利益溶化在黨的利益之中,克己奉公,必要時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六是共產黨員要把維護黨的團結、純潔黨的思想、鞏固黨的組織作為自己的最高責任。要用正確的態度,採取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法,在原則問題上分清是非,克服錯誤思想,而不被敵人所利用。黨內鬥爭應該以教育和幫助犯錯誤的同志、教育黨和鞏固黨為最高目的。
  • 教育對於勞動的意義,影響著學生思想品德
    本文導語:教育對於勞動的意義,影響著學生思想品德在教育勞動中,教育威信是一種重要的教育力量,它是教師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不僅會直接影響教育教學效果,而且對於教師工作積極性的進一步發揮和不斷自我完善也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 遇見好老師:好老師要以身作則,方可教書育人
    一個人遇見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環球網教育頻道特別推出了大型訪問欄目《遇見》,一起遇見好老師。教育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是民族振興與社會進步的基石。在教育的行進道路中,老師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是學生知識體系構建的引導者,更是帶領莘莘學子通往精神世界的引路人。當前財會類職業培訓及相關職稱考試熱度不減,如何高效備考功課、攻克考試難點成為考生關注的重點方向。
  • 合格父母應注重後天教育,全程陪學輔導以身作則,重視言傳身教
    加強情緒管理,正面積極輔導,不要不耐煩或是呵斥家長在輔導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情緒管理,正面積極的去輔導,用好的態度教育,不要有問題就出現不耐煩的語氣和呵斥的話語。培養克服困難的能力,不要輕言放棄在輔導的過程中,遇到學習困難後,會產生放棄的心理,家長應該幫助跳出困難處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適合的學習方式,這樣在今後遇到困難後,也不會只知道退縮,更加有迎難而上的勇氣。老師承擔教書育人的重任,在學校期間又該怎樣進行教育,做到雙管齊下?
  • 感恩教育,培養高尚的人
    加強感恩教育,就是要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社會培養出健康和高尚的人。感恩教育培養健康的人和社會    感恩教育是培養傳承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傳統的基本要求。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歷來就有「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感恩思想,魯迅先生則要求人民要「感謝命運,感謝人民,感謝思想,感謝一切我要感謝的人」。加強感恩教育就是要培養健康的學生,讓他們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做品德高尚的人。    感恩教育是培養健康心理的基本要求。感恩之心是一個人幸福的源泉,一個心存感激的人,往往就是最快樂的人。
  • 發揮師德作用 教出「人生贏家」
    張桂梅老師敬業奉獻、無私無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好的品德受用一生,有利於良好人格的形成和保持。良好的品德對學生而言是受益一生的。也正是有這種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品德,1600餘名貧困山區女孩才能走出大山,改變命運。張桂梅老師先進事跡更讓我們看出,師德在學生品德培育中是起重要作用的。一方面,教師自身沒有良好的品德,不懂如何培育好品德,是不可能培育學生好品德的。
  • 父母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則
    身教重於言教。父母要做到以身作則,才能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儘量不在孩子面前爭吵。更不在孩子面前過分親熱和情意綿綿。不要以冷淡的態度待人接物。要熱情歡迎兒女的同學來家作客。不要開口罵人,動手打人的習慣。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之愛的溫暖。不要說謊話,說大話。不哄騙孩子,認真回答孩子提出的問題。不要生活上鋪張浪費。不追求過分享受,以引導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不要有什麼好的都給孩子吃。
  • 教師資格證考試高分作文素材—品德
    無疑,李老師的勞動是「廉價」的,但是他的師德卻是無價的。馬加爵殺害室友案,再到牽動眾人神經的南航金城學院命案,為何有著高學歷光環的大學生會走向犯罪的迷途、會向身邊的同窗伸出殘忍之手?想必學校教育過程中德育缺失或引導乏力,是導致悲劇發生的不可忽視的一大誘因。北京大學資深教授錢理群曾犀利地指出:實用主義、實利主義、虛無主義的教育正在培養一批「絕對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這樣的論斷雖然尖銳,但不無道理。
  • 學生品德發展中德育的方法具體有哪些?
    【例題解析】:【2019年上模擬題】例1: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範行為和卓越成就來影響學生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D )。A.個人修養法B.榜樣示範法C.實際鍛鍊法D.情感陶冶法【2015年下(中學)真題】例4: 張老師在工作中,注意以自己的高尚品德、人格魅力以及對學生的
  • 從許可馨事件,看中國教育
    確實,這個事件給中國教育當頭一棒,真是打臉全國人民了。那麼,一個接受過中國高等教育的人,為何變得如此忘本呢?且聽我話說胡說八道一番。小學思想品德教一些孔融讓梨、毛遂自薦、鑿壁偷光的故事,確實起到教育啟發的作用,但是卻沒有納入考試,此時的應試教育卻不見了蹤影,給人感覺就是愛國教育不重要,走走過場就可以。到底學生們受教育了沒有,到底學生有沒有愛國情話也不懂。反正上級隔三差五的發文要求開展愛國教育,下面也開展了,但是效果如何就無從得知了,只要簡報寫得好,愛國教育就算成功了。
  • 建議把思想品德教育,納入各階段升學必考科目,大家怎麼看?
    好人繼續深造,不浪費資源; 壞人拉去勞教!先教育出有好思想品德的老師,再談教育出有好思想品德的學生,這是鐵打的規律,沒有好思想品德的老師一切都是空談。我不知道中小學何時取消了政治,而改用思想品德,其實又沒人上課,名存實亡。應追究取消政治課的人的責任!小孩子再不搞品德教育國家,家國都無前途!
  • 好學生現身說法「不過夜」竅門,父母當以身作則
    ,他提到曾經教過的一位學生,學習非常優秀,但其實稟賦一般。周老師就問他:你為什麼會學習這麼好?他說:老師,我的竅門就三個字,「不過夜」。凡是課上沒有聽明白的,當天問老師,問同學,不過夜;凡是老師布置的任務按時完成,不拖拉,不過夜;凡是作業練習考試中出錯的題目,當天糾正不過夜……事實上,這位學生「不過夜」的竅門,是他自覺或不自覺地領悟了學科學習中的一個重要原理,那就是反饋原理。利用及時反饋,解決學習中沒有達到的目標問題。
  • 中國發布丨教育界專家談「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學校教育不應...
    帶著這些問題,中國網記者專訪了中國教育科學院研究員儲朝暉。他表示,孩子應在自主教育的基礎上接受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的教育,三方面需要分工合作,達到平衡。家長的教育壓力變大與當今孩子的升學壓力上升有關,問題的背後是「唯分數」的教育評價體系。
  • 女兒寫「惡毒」字條恐嚇同學,媽媽僱人毆打老師:以身作則教育
    雖然老師體罰學生有錯,但家長也不能為了逼學校懲罰老師而無故造謠,且不說這樣的行為多麼惡劣,給自己女兒以後的學習和生活帶來負面影響,就說家長這樣的行為,給孩子做了這樣的榜樣,孩子在這種家庭中成長,會長成什麼樣?也許下面這個事件可以給出答案。
  • 跪著的老師教不出站著的學生!教育部門出手了,老師懲戒學生合法
    在孩子一生的成長過程中,除了父母之外,與孩子朝夕相處時間最多的大概就要數老師了。正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曾幾何時,老師被譽為是播撒教育種子的園丁,和傳播知識的工程師等。但是在當前家校關係日益激化的環境下,負責任的老師可能正在被「扼殺」!
  • 默默耕耘 無私奉獻 ——記星火中學「高尚師德好老師」郭建宏
    默默耕耘  無私奉獻——記星火中學「高尚師德好老師」郭建宏 (郭建宏  星火中學教師)郭建宏,男,漢族,出生於1982年4月,大學學歷,2006年9月參加工作,一級教師。該同志能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忠誠教育事業,積極學習政治理論和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加強法律知識和職業道德教育的學習,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高。他默默耕耘,無私奉獻,嚴以律己,以身作則,團結同志,為人師表,深受老師、學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