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培養高尚的人

2020-12-11 光明數字報

    「感恩」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裡解釋為「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人類生活的重要情感行為,這種情感和行為包含著尊敬師長、關愛他人、回報祖國、珍愛生命、追求和諧等倫理價值。一顆顆感恩的心,組合成社會的良心、善心與愛心。加強感恩教育,就是要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社會培養出健康和高尚的人。

感恩教育培養健康的人和社會

    感恩教育是培養傳承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傳統的基本要求。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歷來就有「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感恩思想,魯迅先生則要求人民要「感謝命運,感謝人民,感謝思想,感謝一切我要感謝的人」。加強感恩教育就是要培養健康的學生,讓他們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做品德高尚的人。

    感恩教育是培養健康心理的基本要求。感恩之心是一個人幸福的源泉,一個心存感激的人,往往就是最快樂的人。在感恩的氛圍中,人們面對很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靜氣;在感恩的環境裡,人們可以認真、務實地從最細小的事情從容做起;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自發地真正做到嚴於律已寬以待人;在感恩的氣氛中,我們將不會感到自己的孤獨……加強感恩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讓他們擁有一顆陽光的心靈、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感恩社會、感恩父母、感恩老師和同學,從而與人與社會和諧相處。

    感恩教育是培養奮發進取的拼搏創新精神的基本要求。感恩之心是一個人奮發進取的力量源泉。周恩來總理自小就以感恩中國之心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最終為中國造福。在學校教育中,學生因感受師恩而發奮學習的例子不勝枚舉,學生因為感受到父母恩情而立志成才者更多。而相反,那些沒有感恩之心而心存報怨而頹廢的人,往往走上坑害他人、報復社會者的歧途。

感恩教育,要讓學生有「感」而發

    感恩教育非常重要,但其實施需要科學方法,這樣才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感恩意識。

    首先,要循循善誘,引導大學生學會感知他人對自己的幫助。巴爾扎克說:「驕傲的人,很少感恩,因為他永遠不會認為自己已得到他應得的一切」。處於成長階段的大學生,尤其是部分獨生子女身上存在的自我中心意識,使他們很容易形成「成皆由我,敗皆由人」的思維習慣,總是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努力,而看不到別人的付出。因此,要有意識地逐步引導大學生用辯證的方法多角度地分析問題,在看到自己努力的同時,也要看到他人對自己的幫助,養成謙虛進取的心態,由此知道感恩、學會感恩。 

    其次,要培養大學生的權責意識。如盧梭所言「當舒適地享受一旦成為習慣,便使人幾乎感覺不到樂趣」。當外來的幫助和關懷成為習慣時,人便容易變得漠然。在日常生活中,師長們更多的只是履行了自己的「責」,而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師生關係、長幼關係中理應享有的「權」,亦即忽略了孩子的責任和義務。由此,孩子因沒有付出的體驗,久而久之,老師、父母的付出在孩子眼裡就會變得理所當然了。長此以往,又何談對師長的體諒和感恩呢?因此,要培養孩子正確的權責觀。師長在付出努力的同時,要有意識地讓大學生看到和感覺到,讓他們理解師長的艱辛與付出,進而要求他們也要盡相應的責任和義務,逐步讓他們在享受擁有的同時懂得回報,養成感恩的心態和習慣。 

    第三,培養大學生養成廣闊胸懷。心胸狹窄、名利心和功利心強的人,喜歡從小處著眼、斤斤計較,難以包容他人。如羅蘭所言:「如果你只注意別人的缺點,那你就會處處碰到敵人,把自己陷入孤立無援的灰暗之中去。」所以感恩教育必須要進行以寬容和悅納他人、欣賞他人為主要內容的胸懷教育。只有胸懷廣闊的人,才能「不念舊惡」、「犯而不較」,做到「君子和而不同」,更多地看到別人的優點和長處,更多地記住人與人之間至真至誠的醇美,才能對他人、對社會長存感恩之情,做到既能以德報德,又能以德報怨。 

    第四,引導大學生感受關愛、學會關愛。人與人之間的幫助和關愛不僅表現在語言上,也更多地表現在人們不經意的動作中,反映在人們的一舉手、一投足、一言一顰之中。一句輕輕的問候,會讓我們倍感溫暖;一個鼓勵的眼神,會讓我們力量頓增;拍拍肩膀,會讓我們的顧慮和委屈煙消雲散,而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去發現、去感受。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發現關愛、感受關愛,進而由己及人,學會去關愛別人,回饋他人和社會。 

感恩教育的學校途徑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感恩教育,提高實效性。要使感恩意識成為大學生的一種思維習慣,成為他們的品德中的組成部分,無疑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引導和薰陶,找到正確的學校途徑。 

    首先,要充分發揮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主陣地、主課堂作用。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的必修課,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體現了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用身邊的實例教育學生,要觸及學生的靈魂。要防止感恩教育平淡化、平凡化以及過分理論化,收不到實際效果。

    其次,要充分發揮教師的言傳身教作用。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思想政治教育尤其如此。教師的模範榜樣作用早已為人們所共識,要引導大學生學會感恩,教師本身就必須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感謝學生的配合和幫忙、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鄰裡的互助和照顧……學生從老師日常生活的點滴言行中,最能夠學會知恩和感恩。 

    第三,從小事做起。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長期教育、薰陶和培養的過程。培養大學生感恩應該引導大學生從小事做起,從體諒父母、孝敬父母、感謝老師、幫助老師做起,讓感恩的種子在平凡的生活中發芽、成長。 

(作者單位:綿陽師範學院)

相關焦點

  • 大學生感恩教育與責任意識的培養
    大學生感恩教育與責任意識的培養湖北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 王道明 汪少龍  摘要:大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關乎著高等學校培養什麼樣的人和為誰培養人的問題,能有效推進大學生的自我完善與發展。
  • 感恩教育應從小抓起
    □蔡慶陽前不久,一位朋友說起這樣一件事:念小學三年級的孩子,參加了學校班級舉辦的感恩教育主題活動,孩子回到家中後,主動幫忙家裡做了一件家務事打掃衛生,並給父母鞠了個躬,說了一句感動的話,「爸爸、媽媽,您辛苦了,謝謝您!」 這位朋友說道:「這一刻太幸福了,孩子真的長大了,開始懂事了。」
  • 感恩教育培養學生愛國情懷
    周口日報·新周口客戶端 記者 王吉城課堂的最高境界是善良,善良的必要條件是感恩。6月30日,在西華縣新興學校,一群小學生晚飯前正在高聲朗誦《感恩歌》。「感恩國家的培養護佑,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感恩老師的辛勤教導,感恩農民的辛勤勞動和所有付出的人,讓我們快樂地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據介紹,學校一直以來就重視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每次就餐前老師都要帶領孩子們朗誦一遍《感恩歌》,通過這種形式讓學生熱愛國家、努力學習、懂得感恩、學會節儉,促進學生茁壯成長。這種做法深受家長、老師和學生們的歡迎。
  • 怎樣培養感恩的孩子,如何教育孩子學會感恩,懂得愛,收穫幸福
    調查結果從側面反映了,我們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其中較為突出的莫過於對孩子「感恩教育」的不足。殊不知,從小教孩子學會感恩、懂得愛,才是父母一生最大的福報,心存感恩的孩子才會收穫一生的幸福。下面分別從「有一種愛叫做感恩」、「為什麼孩子不感恩」、「怎樣培養感恩的孩子」談一談「感恩教育」。
  • 九龍嶺鎮中心小學開展「心懷感恩,勵志成才」主題感恩教育活動
    本網訊(通訊員 龍衛 左鳳麟)為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11月26日,邵東市九龍嶺鎮中心小學組織開展以「心懷感恩,勵志成才」為主題的感恩教育系列活動。
  • 如何培養感恩的孩子
    他小時候身子弱,我萬事都慣著他,沒想到,他長大了不僅不感恩,還經常惹了一身債讓我和他爸爸還,我就是有金山銀山也不夠他敗啊!」看著阿姨快要哭出來的樣子,我不禁喃喃自語:都是小時候沒教育好孩子感恩,長大了自然是來「討債」的。為什麼別人家孩子都是來感恩的,阿姨的二兒子卻是來「討債」的呢?那麼,如何培養孩子懂得感恩呢?
  • 【時事快評】異化的感恩教育
    原標題:異化的感恩教育  在山西省朔州市實驗小學近日組織的一場感恩教育專場報告會上,數千名小學生被演講者一番頗具煽情性的演說感動得「集體痛哭」,學生們哭著說:「老師辛苦了,爸媽我愛你們,我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 開展「感恩教育」長沙經貿職業中專籌備教師節慶祝活動
    會上除了向默默耕耘、辛勤工作的全校教職工致以節日的祝賀,還將開展「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表彰一批優秀教師,大力弘揚高尚師德,講好新時代教師故事。張星旭表示,藉此教師節希望全體老師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真心、愛心、責任心奉獻教育事業,發揮優秀教師的先鋒模範作用,推進「五個一」工程,爭當「四有教師」,激發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責任心和幸福感。
  • 愛的教育,使人追求高尚和純粹
    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書中那些人,秉承著善良,正直,誠實,寬容,耐心,友愛,信仰,信念等等美德,純粹而不失優雅地活著,潛移默化地薰陶著自己的下一代。那些純真的美好的高尚的情感真是久違了,應該感謝作者,讓人知道這世界上曾經存在過那樣的美好。至少,有人的心靈中曾有那樣美好的境界。
  • 懂得感恩的孩子更懂得孝順,同理心是培養孩子感恩的第一步
    懂得感恩的孩子更懂得孝順,同理心是培養孩子感恩的第一步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是一句老話,如果有人對自己有幫助的話,就要盡最大努力報答對方,感謝對方的幫助。對陌生人要感謝我們的幫助,對父母給予我們的恩惠,對此,我們更應該報答父母的教育和養育,父母對我們的恩惠大於天。我們應該懂得感恩。
  • 懂感恩的孩子未來更幸福,培養孩子的「感恩心」,從小事做起
    如果留學生都能這麼無私奉獻、懂得感恩,網友們就放心了。留學生之間的不同,折射了父母教育的不同,這些留學的父母想必是早就對孩子進行了感恩教育的。何倩祺之所以做起了志願者,是媽媽給她發了信息,告訴她「現在海珠急需你這種人」,是父母的支持,讓她更加堅定。
  • 【初中部】樹立勞動觀念 培養感恩意識 --初中部開展勞動及感恩教育主題班會展示活動
    從整理自己的個人衛生到完成集體的勞動任務,從日常生活到學習、工作,愛勞動的品格在方方面面影響著每一個人的成長。一個熱愛勞動的人才能熱愛生活,才能始終對生活的飽有熱情,才能有堅強的意志力,才能充滿戰鬥力。看似簡單的勞動卻能讓我們看到一個人的大智慧。
  • 金秋九月,感恩的時節
    金秋九月,感恩的時節。9月8日上午,在第36個教師節即將來臨之際,廬山市蛟塘中心小學召開慶祝教師節座談會。副鎮長冷清文、中心小學班子成員出席座談會,來自各村小、幼兒園的校(園)長、教導主任及優秀教師代表參加了此次座談會,座談會由工會主席查龍泉主持。
  • 怎樣培養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得道多助,懂得感恩的人也會把路越走越寬,得到更多人的幫助。那麼,該怎樣培養孩子的感恩呢? 讓孩子學會感恩從說「謝謝」開始,讓孩子知道跟誰說、為什麼要說謝謝!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西山學校 | 師德高尚暖人心,家長感恩送錦旗
    近日,江西省西山學校精品高中部高二(12)班學生家長鄒國榮滿懷感恩之心,將繡有「愛生如子,德才兼備 」的錦旗送到學校,以此感謝副班主任王開庭老師無私奉獻,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錦旗是褒獎,是對學校工作的支持與肯定,更是對今後各項教育教學工作的鼓勵和鞭策。辦學多年來,西山學校牢固樹立「關注細節、關愛點滴」的服務理念,以溫情、親情為全體師生構建溫暖的家園文化,定期開展「關愛學生,立德樹人」正副班主任主題演講比賽,積極組織學生鼓勵餐,生日會,節日慶祝活動等,讓同學們在校園裡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享受成長的快樂。
  • 不聽話就是不知感恩?「感恩教育」需要平常心
    另一些家長卻認為,孩子要從小培養感恩意識,現在都不「孝順」以後可怎麼辦。甚至有人說,應該讓孩子好好學學《弟子規》,這樣才能知道父母養大自己多不容易,任何時候都要心懷感恩。然而,我卻陷入了深深思考,時間已經過去幾千年,我們的孩子依然需要時刻謹遵「孝道」,感恩教育真的僅僅是要求孩子聽話恭順麼?
  • 加強大學生感恩教育
    和諧社會呼喚感恩教育 實施感恩教育有利於提高大學生的道德修養。感恩是社會上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基本道德素質,是做人起碼的修養,更應是大學生必備的基本道德素質。作為一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應該懂得什麼是感恩。
  • 石家莊:「感恩教育」啟迪大學生感恩的心
    「感恩教育」活動發起人之一、石家莊市委宣傳部城宣處處長李剛介紹說,活動共包括四個方面,即:算一筆感恩帳,每個學生將自己一年的學費、住宿費、生活費等各項花費算個總帳,再把父母一年的總收入算個總帳;寫一封感恩信;舉辦一次感恩演講;實現一次感恩行動。
  • 感恩不是教育出來的,循序漸進潛移默化,才能真正養出「感恩」娃
    許多父母在培養孩子的時候付出了全部的心血,但是卻沒有教會孩子感恩,結果培養出"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少爺"和"公主"。父母都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常懷感恩之心,感恩生活,感恩父母。但是現實並不總是如此,有些孩子不懂得感恩,常常認為父母的愛理所當然,不懂得付出和回報,更不用講期望他們懂得感恩。
  • 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
    原標題: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站在國家繁榮、民族振興的戰略高度,深刻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事業發展成就,作出重大部署,為做好新時代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