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感恩教育與責任意識的培養

2020-12-11 荊楚網

  大學生感恩教育與責任意識的培養

湖北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 王道明 汪少龍

  摘要:大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關乎著高等學校培養什麼樣的人和為誰培養人的問題,能有效推進大學生的自我完善與發展。感恩教育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以感恩教育為切入點推進大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十分必要且可行,這對於豐富感恩教育的內涵和增強大學生的責任意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大學生 感恩 責任

  1 感恩及感恩教育的內涵

  感恩是人的一種較為普遍的情感,自古有之,中華民族一直具有很好的感恩傳統,在長達數千年的中華文明發展史中有著不少感恩教育的痕跡,知恩圖報,烏鴉反哺等古訓對現代的中國人生活方式的選擇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隨著時代的不斷前進,感恩教育的內涵也得到了不斷的豐富,是人們對自然,社會和他人給予自己的恩惠的認可並真誠回報的一種認知情感和行為,它蘊含著人與人、社會及自然之間的認知,情感和態度。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採用一定的教育方式方法,通過感恩教育的相關內容對受教育者所實施的知恩、感恩及報恩反饋的人文教育,是一種以情動情的情感教育,更是一種以人性喚起人性的人性教育。」使得受教育者能夠共情,學會體驗他人的內心情感體驗,從而去理解他人,積極幫助他人,推進受教育者健全人格的養成。

  大學生的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應該遵循一定的教育規律,運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對大學生進行感恩教育,讓大學生學會知恩,感恩,報恩和施恩,完善和健全大學生的人格。

  結合感恩教育的內涵定義和高校教育的實際,筆者認為大學生的感恩教育應該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感恩父母,感恩師長,感恩社會,感恩自然。每一名健康成長的大學生的背後都一個為之默默付出的家庭,父母給予了他們生命,又盡心盡責的將子女從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逐漸撫養成一名身心趨漸成熟的青年。這個過程父母所付出的汗水和精力是難以想像的,所以大學生要學會感恩,首先是要學會感恩父母。師長是大學生在成長路上的重要引領者,他們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向學生們傳播知識,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大學生應該對師長有一顆感恩之心。現今我國高等教育得以迅猛發展,國家對教育的投入逐漸加大,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為同學們的安心學習提供許多便利條件和一個安定的學習環境,大學生對這些來之不易的一切應該懷著一顆感恩之心來對待。大自然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條件,大學生應該珍惜大自然給予的這一切,常懷感恩之心,保護大自然。

  2責任及責任意識

  責任是行為主體在特定社會關係中對特定任務的自由確認和自覺服從。[2]人的責任,即是作為個體在扮演一定社會角色時所應完成的任務,反映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者之間的關係。它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個體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所做所為要與自己的社會角色相符合,二是個體在社會中根據所扮演的角色必須接受並完成相應的任務。責任意識是個體在理解和接受自身所扮演社會角色和要求的基礎上,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社會規範的態度和意願。它是個人的一種自我感受和內心體驗,反映了個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品德。

  大學生的責任分為社會責任和自我責任,與此相對應的大學生應該具備社會責任意識和自我責任意識。大學生一方面應該對自身所作出的行為及其後果有充分的考慮,能夠承擔相應的責任,另一方面要認可並接受社會所賦予大學生這一社會角色的任務,將自己與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緊密聯繫起來,承擔相應的義務,通過自己的行為去積極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從社會責任意識層面看主要包括孝敬父母,回饋家庭,尊重與幫助他人,熱愛集體,熱愛祖國,遵守社會公德等方面的內容。從自我責任意識層面主要包括尊重自我生命和發展提升自我等方面的內容。

  3實施感恩教育對大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1大學生的責任意識源於感恩教育

  大學生責任意識的養成依賴於外部環境與個體心理因素的整合。擁有一顆感恩之心對責任意識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隨著 95 後逐漸成為大學生的主體,大學生的獨生子女佔比較大。部分父母由於教育理念的偏差,對子女過分的溺愛與遷就。加之,目前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教育過分偏重智力教育,忽視了學校的德育,感恩教育更是流於形式。感恩教育的缺失導致了大學生缺少明確的認識,認為家長、學校和社會提供給他們便利的學習條件都是理所當然的,不能理解他人的艱辛和困難,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團隊合作精神。久而久之,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自己所扮演的社會角色,只享受權利不去履行相應的義務,同時不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造成了學生責任意識淡化。例如,現在國家為確保大學生能安心學習,建立了一套完備的資助體系,儘量去解除學生學習的後顧之憂。但是部分學生受資助後,缺乏感恩意識,認為國家給予的資助是自己理所應當拿的,獲取資助後依然違反學校紀律曠課缺勤,不去通過學習上的努力來回饋社會和父母的養育之恩。這些事例的出現,呼籲高校教育工作者們加強大學生的感恩教育力度,強化大學生的責任意識。

  3.2推進感恩教育有利於增強大學生的責任感,強化大學生的責任意識

  學生的感恩意識是在個體對自己和與他人和社會的關係的正確認識的基礎之上產生的,在感恩基礎上所採取的實踐行動則是學生具備責任意識的體現。在大學生中開展感恩教育活動是為了培育大學生的高度負責的精神,使得他們能夠明晰自身所扮演的社會角色,使之成為一個對個體行為負責和對國家和社會具有奉獻精神的人。現今的大學生生活條件優越,家長和老師給予了他們太多的關愛,他們太需要擁有一顆感恩之心來對待和回報這些關愛與呵護,這是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需要,這些回報不應該是他們外在的負擔,應該使之成為他們由衷自發的行為。通過感恩教育,大學生具備感恩的意識和外在行為之後,他們會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對外在賦予他們的關愛不會認為是理所當然的。能夠體諒父母的艱辛,學會理解他人,增強他們的責任感。

  引導學生對自然心存感恩,有利於培養其良好的環保意識,自覺履行保護自然的責任。對社會心存感恩,大學生們會明晰自己與社會聯繫密切,使之能夠自覺履行相應的社會義務,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對他人心存感恩,可以使學生能夠更加明晰自身的社會屬性,懂得社會中的人與人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學會與他人和諧相處,學會付出和關愛他人。通過這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動,有助於大學生感恩意識和生命意識的形成,其責任意識也能進一步得到強化,從而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感和健全的精神人格,從而提升其精神境界,完善其生命質量。[3]

  4以感恩教育為切入點培養大學生的責任意識

  4.1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大感恩教育力度,凸顯大學生責任意識培養的重要性

  大學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是其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大學生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既有成熟的一面,也有衝動和非理性的一面,對外界的一些人和事缺乏成熟和深入認識,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的日常管理中佔有重要地位。高校開展感恩教育必須以思想政治教育為抓手,深化學生的感恩意識和責任意識。

  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輿論導向作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得大學生能夠正確處理個人與自然、社會及他人的關係,明白人生的價值在於對社會的奉獻。教育他們懂得奉獻與索取之間的辯證關係。學會感恩,教育大學生樹立責任感。大學生的責任是對祖國負責、對他人負責、對自己負責的統一。教育廣大青年學生感恩自然、感恩社會、感恩父母。引導大學生逐漸形成自強自立、報效祖國、服務社會的責任意識。[4]

  4.2 在感恩教育實踐中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將責任意識教育落到實處

  我們開展實踐活動都是在一定意識的指導下開展的,同時在實踐活動中意識也能夠得到強化。培養大學生的責任意識的最終目的是希望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有一顆責任心去對待一切。所以,在感恩教育中,要凸顯實踐活動的重要性,寓責任教育於感恩教育的實踐之中,在活動中讓他們通過活動進一步地增強社會責任感和自我責任感,在活動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實現責任認知與責任行為的統一。

  要把感恩和責任意識教育滲透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可以結合大學生的身心特點,創新學生活動形式,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提升校園的感恩氛圍。例如舉辦感恩與責任教育的主題班會,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增強學生的感恩之心,強化責任意識。

  當今社會,各種思潮影響著大學生思想觀念,對大學生責任意識的形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思政教育工作者,應該緊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這一主線,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滲透感恩與責任意識教育,以感恩促進責任教育,引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責任感。

  參考文獻

  [1]陶志瓊。關於感恩教育的幾個問題的探討[J].教育科學,2004(4)。

  [2]程東峰。責任論[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3.

  [3]華瑩。大學生感恩教育研究[D].山東師範大學,2008.

  [4]何興鋒。感恩教育對大學生形成責任意識的探索[J].東南大學學報,2011(13)。

相關焦點

  • 感恩教育,培養高尚的人
    感恩教育,要讓學生有「感」而發    感恩教育非常重要,但其實施需要科學方法,這樣才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感恩意識。    首先,要循循善誘,引導大學生學會感知他人對自己的幫助。巴爾扎克說:「驕傲的人,很少感恩,因為他永遠不會認為自己已得到他應得的一切」。
  • 加強大學生感恩教育
    因此,應該通過向大學生進行傳統的感恩思想教育來引導和提升大學生的感恩意識,讓他們自覺自愿地接受和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以感恩的心態回報社會和他人對自己的關懷呵護,並使感恩成為自己做人的基本準則。感恩教育有利於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人文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大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後適應社會的能力,也是決定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因素。
  • 大學生就業教育中的法律意識培養
    大學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由於法律意識淡薄,維權觀念薄弱,合同意識不強,社會經驗不足,有些企業利用大學生急於就業的心理,抓住大學生就業過程中的薄弱環節,設置陷阱,侵犯大學生合法權益,因此,有必要在就業教育中加強對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從而增強大學生就業法制觀念,提升大學生就業技能,保護大學生合法就業權益,以達到依法就業、文明就業和理性就業。
  • 面向受資助大學生開展感恩教育的措施建議
    近些年來,全社會對感恩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而對當代的大學生來說,感恩絕不是口頭上簡單的一說,學會感恩,擁有感恩之心,更是一種責任意識、自立意識、自尊意識、奉獻意識和健全人格的表現。而在高校資助工作過程中,學生在收到國家資助時,是覺得理所應當還是懷著感恩之心努力學習報效國家,這是高校資助工作在完成基本的資金發放後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 你培養出來的孩子是順從意識還是責任意識?
    這當然是孩子教育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意識之一。責任教育但是很遺憾,很多的家長錯誤地認為,只要自己說的孩子照著做,從來不忤逆自己的命令,這樣就是有責任,自認為自己說的都是對的。這樣的孩子培養下去,要麼就是在一個時間點,他會一下子爆發出來變得不可收拾,要麼就是一直這樣唯唯諾諾地生活下去,沒有自己的主見,人家叫他幹什麼就幹什麼 。這根本不是責任,這只是順從。
  • 大學生只有學會感恩,才能懂得什麼是幸福,才能擁有陽光心態!
    大學生是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只有向大學生傳播感恩教育,才能保證中華民族的繼續強大;只有加強對大學生的感恩教育,才能確保中國文化的發揚光大。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千方百計地對大學生進行感恩教育,使感恩意識真正地植根於每位大學生的心中,力求讓大學生切身感受到「感恩」這一傳統美德在塑造人類美好人生中的重要作用,重實效地抓好感恩教育,讓「感恩」得以傳承和發揚。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當代青年的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作為當代大學生更有義務傳承和弘揚感恩文化。
  • 中南大學採取多項措施加強大學生感恩教育
    中南大學採取多項措施加強大學生感恩教育 2008-07-03   中南大學把開展感恩教育作為培養大學生崇高理想信念、良好思想道德素質、強烈責任感和無私奉獻精神的重要途徑,採取多項措施,
  • 如何將中國夢融入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
    大學是社會人才的培養基地,將中國夢融入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有助於增強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第二,有助於中國夢與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的深層互動。實現中國夢,就是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作為追求民族獨立的先鋒,其在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中展現出來的理想信念與精神品質,激勵了無數青年學子。因此,社會責任感教育中的理想、信念、責任、使命等,都是當代大學生踐行中國夢的基本要求。
  • 【初中部】樹立勞動觀念 培養感恩意識 --初中部開展勞動及感恩教育主題班會展示活動
    為了進一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生勞動教育的意見》使學生樹立「勞動最光榮」的思想意識,初中部德育處策劃在初一、初二年級開展了以「勞動教育」為主題的班會展示活動。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沒有少年兒童勞動的幸福,就沒有教育的一切」  ,他還強調指出「孩子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 。
  • 宣傳資助政策,培養感恩之心
    為響應國家資助扶貧號召,貫徹和落實國家資助扶貧政策,展現資助育人成效,將「資助扶貧」與「感恩教育」相結合。2020年5月10日至15日,烏拉爾學院針對全體學生開展了一次「宣傳資助政策,培養感恩之心」為主題的線上教育活動。不僅幫助學生解決經濟上的問題,同時促進學生人格全面發展,形成優秀品質。鼓勵和引導受助學生開拓創新,奮發有為與積極奉獻,促進學生全面成長成才。
  • 怎樣培養感恩的孩子,如何教育孩子學會感恩,懂得愛,收穫幸福
    調查結果從側面反映了,我們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其中較為突出的莫過於對孩子「感恩教育」的不足。殊不知,從小教孩子學會感恩、懂得愛,才是父母一生最大的福報,心存感恩的孩子才會收穫一生的幸福。下面分別從「有一種愛叫做感恩」、「為什麼孩子不感恩」、「怎樣培養感恩的孩子」談一談「感恩教育」。
  • 石家莊:「感恩教育」啟迪大學生感恩的心
    「感恩教育」活動發起人之一、石家莊市委宣傳部城宣處處長李剛介紹說,活動共包括四個方面,即:算一筆感恩帳,每個學生將自己一年的學費、住宿費、生活費等各項花費算個總帳,再把父母一年的總收入算個總帳;寫一封感恩信;舉辦一次感恩演講;實現一次感恩行動。
  • 踐行新時代大學生海洋意識教育使命
    從具體內容來看,海洋意識主要包括海洋權益意識、海洋安全意識、海洋資源意識、海洋交通意識、海洋科技意識、海洋環境意識、海洋文化意識等方面。高校作為培育海洋意識的主要場所,切實肩負起大學生海洋意識教育使命,為海洋強國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貢獻力量。增加課堂海洋通識教育內容在現有思想政治課中增加海洋通識教育內容。
  • 不懂得感恩的大學生不值得社會資助
    (據《今日早報》 6月6日)  作為大學生,懂得感恩,懂得在收到社會資助後反哺社會,這其實是理應具備的基本道德素質,是道德層面上的東西,本無所謂協議,攜程網這次資助卻要求用協議的方式約束學生道德,難怪會有同學產生異議。然而,從現實層面看,我認為攜程網的做法十分必要。  一些大學生的感恩意識薄弱早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感恩」這個詞語早已非道德所能夠約束。
  • 【期刊精讀】王佔仁:創新創業教育與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
    既彰顯了國家戰略,又表達了社會需求;既突出了本質規定,又明確了價值取向,成為新時期科學引領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方向的全新教育理念和模式。由此可見,創新創業教育必須深入關注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為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和弄潮兒做出應有的貢獻。
  • 真我教育攜手清華學子走進育丹教育分享感恩美德
    文/高勝利感恩之心,至善至美!感恩是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起碼的修養。感恩不僅是一種文明,一種品德,更是一種責任。新的時代賦予感恩以新的內涵,對於今天的廣大青少年來說,感恩意識絕不是簡單的回報父母養育之恩,它更是一種責任意識、自立意識、自尊意識和健全人格的體現。
  • 菏澤大學生捐贈5000元獎學金:要時刻懷揣一顆感恩的心
    「父母養育了我,國家的大好政策培養了我,獎學金是國家給我的,這份榮譽是對我的肯定,國家有需要的時候,我應該站出來。」侯善民告訴父母,「我想把這筆錢捐給疫情區更有需要的人,以堅守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要時刻懷揣一顆感恩的心!」
  • 安醫大學生召開感恩教師節主題班會
    安醫大學生召開感恩教師節主題班會 2011-09-09 14:43:18   來源:安青網
  • 加強大學生幸福能力培養
    高校的根本任務在於立德樹人,基本使命在於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生作為時代新人,如何理解幸福、感受幸福、追求幸福及創造幸福,不僅關係到其個體的健康成長,也關係到整個社會幸福感的提升。  幸福是一種體驗,更是一種能力。因此,高校要把培養大學生幸福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念,培養學生認知幸福、體驗幸福進而創造幸福生活的能力。
  • 「三五一體」的大學生預備黨員教育培養模式初探
    摘 要:結合當前高校大學生預備黨員教育培養不足的現狀,提出了構建「三五一體」的大學生預備黨員教育培養模式,即搭建預備黨員「五個一」活動的載體、發揮「五類人」對預備黨員教育培養的聯動作用和實現預備黨員「五種力」提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