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海洋強國」,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海洋強國夢已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國家的海洋強國戰略必須紮根在其國民對海洋的認知中,需要海洋意識等軟實力的強有力支撐,因此亟須改變國民海洋意識教育現狀。
海洋意識是指國民對海洋知識、海洋現象與規律、海洋作用與價值、海洋開發與保護等方面的認識和情感。從境界程度來看,海洋意識可分為逐層遞進的3個層面:基本的海洋認知、敏銳的海洋敏感度、積極的海洋人格與精神。從具體內容來看,海洋意識主要包括海洋權益意識、海洋安全意識、海洋資源意識、海洋交通意識、海洋科技意識、海洋環境意識、海洋文化意識等方面。
高校作為培育海洋意識的主要場所,切實肩負起大學生海洋意識教育使命,為海洋強國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貢獻力量。
增加課堂海洋通識教育內容
在現有思想政治課中增加海洋通識教育內容。《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可增加對馬克思主義海洋觀的介紹。《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可增加對國家海權思想與海洋事業發展歷程的介紹。《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可增加對各個歷史關頭產生重要影響的涉海事件的介紹。《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可增加對海洋人格與精神、海洋立法等方面的介紹。《形勢與政策》課程可增加海洋強國戰略的宣講教育內容。
面向全體學生開設海洋通識類選修課。海洋通識教育是一種全方位、多層次的活動,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法律、歷史、軍事、科技等多方面。高校可依據自身的學科優勢開設學生感興趣的海洋通識類選修課,如《神秘的海洋》《海洋科學導論》《海洋資源概論》《海洋文化概論》《走進大洋鑽探》《軍事海洋學》《國際海洋法》等。高校還可定期舉辦以海洋為主題的專家講座和形勢政策報告會,把海洋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請到大學授課。
營造校園海洋意識宣傳教育氛圍
建設海洋意識教育工作平臺。有條件的高校應積極申報建設全國海洋意識教育基地、全國海洋科普教育基地,通過現代數位化技術手段打造集海洋意識與文化展示、體驗、學習和研究的一體化實驗平臺,學校博物館和遊泳館可以設置海洋意識與文化建設展區。高校應鼓勵支持大學生建立海洋興趣社團,引導社團積極有序地參與海洋意識宣傳教育和文化建設工作,指導社團開展以海洋為主題的講壇、科普、繪畫、徵文、展覽、演講、文藝演出、科技創新等校園活動。
建設海洋新聞信息宣傳平臺。高校宣傳部門應探索豐富多樣的涉海新聞宣傳形式和載體,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推出有深度、有分量、有吸引力的海洋類稿件和節目,對海洋重大政策法規和規劃、重要科技成果、重要會議活動、重點項目、先進典型以及海上維權、極地考察、載人深潛、大洋科考等活動進行廣泛宣傳,在校園中營造良好的海洋意識教育輿論氛圍。高校可主動與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及海洋新聞傳播機構建立聯繫,以便及時準確獲取海洋意識宣傳教育的信息和素材。
建設海洋意識教育研究平臺。高校應結合學校實際,立足大學生海洋意識現狀,發揮自身的學科優勢,積極培養一支專兼職海洋意識教育師資力量,持續開展海洋意識教育理論研究。例如:海洋意識傳播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研究,海洋意識教育理論和方法研究,中國特色海洋文化理論研究,國民海洋意識調查評估體系研究等。通過理論研究不斷提升海洋意識教育的專業化水平,有條件的高校可及時出版海洋意識教育系列教材。
組織豐富多彩的海洋文化活動
打造海洋特色品牌活動。高校應積極參與承辦自然資源部開展的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活動、中國海洋學會開展的全國涉海高校慢跑公益活動暨全國海洋科普志願者招募活動,同時應為配合全國大學生海洋知識競賽、全國大學生海洋文化創意大賽等活動在校園裡舉辦相應的比賽項目或選拔賽,打造海洋知識競賽、海洋科普、海洋文化節等海洋特色文化品牌活動。海洋文化節可依託海洋日、航海日、減災日、科普日等節慶時機,根據學校的專業特色精心策劃、安排主題,打造成具有鮮明學校特色的有社會影響力的品牌活動。
開展海洋主題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是高校培育大學生海洋意識的有效途徑。海洋相關專業應樹立「把課程搬到船上、把論文寫到海上」的培養理念,引領大學生在專業學習中感悟、鍛造、養成積極的海洋人格與精神。在全校思想政治課實踐中應鼓勵大學生走向海島、走入漁家,調研學習人類在海洋生產實踐中積累的海洋意識、海洋文化、海洋藝術、海洋思想等寶貴遺產,不斷增進對海洋的認知,持續增強海洋敏感度。高校可定期組織學生參加大洋科考、開展海洋社會實踐、到海洋機構志願服務等活動。
把海洋意識教育融入學生活動。高校應將海洋意識教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遵循,引導大學生不斷增強海洋強國使命意識和責任意識。高校可將海洋意識宣傳教育和文化建設納入學生工作主體,積極發揮學科優勢,依託專業教師、學工隊伍、社團組織和廣大科普志願者組建工作團隊,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廣泛宣傳海洋知識,培育海洋意識,弘揚海洋文化,引導大學生關心海洋,認識海洋,增強投身海洋事業的學識和本領。
(作者:楊光坤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海洋學院黨委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