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翔的海鷗——中國海洋大學海鷗劇社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http://www.huaue.com 2016年11月1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
「教育人人,人人得治。人人得治,社會必良!社會改良,人才必旺!人才興旺,國勢必張!」伴隨著話劇《視死如歸》中陶行知先生的這句臺詞,2016年海鷗劇社第31屆「飛翔的海鷗」話劇周活動在全場觀眾的熱烈掌聲中完美落幕。 「飛翔的海鷗」話劇周是中國海洋大學海鷗劇社的傳統活動,每年兩個學期各舉辦一次,每次上演十餘部經典話劇,現場座無虛席。話劇周的舞臺上塑造了一系列積極向上的典型人物,以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愛國情懷影響著青年學子,發揮著獨特的德育美育作用,現已成為學校校園文化生活的十大品牌活動之一。在海大學子中廣為流傳的「畢業前不可不做的20件事」,其中重要的一件就是「看一場海鷗劇社的話劇」。 愛國情:光榮的傳統 海鷗劇社是一個在紅色革命年代中萌芽成長起來的愛國社團。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民族矛盾空前尖銳,國立青島大學學生南下請願抗日失敗後,又嘗試通過成立話劇社這種文藝形式喚醒民眾抗日救國。1932年3月,海鷗劇社在革命的滾滾洪流之中成立。該劇社由中共地下黨員王林(王弢)、黃敬(俞啟威)負責,成員由王東升、崔嵬、張福華等人組成。劇社的主要成員,在建國後多成為作家、戲劇家和黨的高級幹部。 黃敬(俞啟威) 《放下你的鞭子》劇照 自成立之初,海鷗劇社就以弘揚愛國主義、振興中華為己任,心繫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劇社相繼演出了諸多宣傳抗日救國的話劇,而其中影響力最大的當屬崔嵬改編的街頭劇——《放下你的鞭子》。該劇的演出形式類似於街頭賣藝,演員與觀眾打成一片;內容上,借賣藝父女之口揭露了「九·一八」事變後,東北人民在日本帝國主義殘暴統治下的悲慘遭遇,使觀眾認識到必須團結抗日才有生路,鼓舞了人民的愛國鬥志,激發了廣大民眾強烈的抗日救國的熱情。1932年6月30日,當時中共領導的左翼作家聯盟的機關刊物《文藝新聞》以《預報了暴風雨的海鷗》為題,熱情報導、讚揚了海鷗劇社的演出。 《文藝新聞》關於海鷗劇社演出的新聞報導 步入新世紀,海鷗劇社緊跟時代潮流,注重將反映愛國主義和時代精神的題材相結合,自編自導了諸多富有愛國主義情懷的話劇,同時也創作了多部反映時代精神和青年特點的佳作:《評選戈多》體現了青少年在思想的矛盾中不斷碰撞、不斷探索、不斷成長;短小精煉的獨幕劇《魔之椅》展現了善良品質的珍貴;《曼曼》則是從畢業十年後回望校園生活的角度,激起觀眾對校園裡這段最單純美好的歲月的珍惜和懷念。 2006年,海鷗劇社在團中央、教育部、國家廣電總局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全國校園文化節上被評為「全國十佳社團標兵」,成果報告榮獲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成果一等獎;2007年,海鷗劇社網站主頁被教育部評選為第二節全國高校百佳網站之中的「十佳校園社團網站」;2011年,海鷗劇社的原創作品《評選戈多》在「金刺蝟」中國大學生戲劇節獲得「優秀劇目獎」(第一位)。 強國志:原創的海鷗話劇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在潛移默化中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這是海鷗劇社的使命。為此,劇社以學校師生、校友為原型,創作了「海鷗四部曲」系列經典話劇:《海之魂》《山海情》《誰打了我的鴨子》與《守望》。 《海之魂》根據海大青年教師王成海在進行海洋資源科研調查時為營救同事而不幸犧牲的事跡而創作。它作為海鷗劇社的經典劇目之一已經上演20多次,每次呈現都激發著一代代海大學子投身於科學研究的熱情和為海洋強國事業貢獻力量的鬥志。 《山海情》劇照 《山海情》的原型取材於中國海洋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學校支教團成員不僅在支教地為大山裡的孩子教授知識,更給他們帶去了生活的希望和對外面世界的憧憬。該劇的每場演出都會深深感動和震撼著在場每一位師生的心,點燃了眾多海大學子投身西部、奉獻青春的熱情。 《誰打了我的鴨子》劇照 《誰打了我的鴨子》講述了一個憑優異成績拿到海大錄取通知書的山村女孩,因家庭貧困無力支付學費。她在野外趕鴨子的時候正巧遇上海大學生到該山村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劇情由此展開。最後,女孩在大學生和學校家庭困難學生入學「綠色通道」政策的幫助下圓了大學夢,並將回報母校、回報社會作為學習的不竭動力,取得了優異成績。 「二十年堅守,你站成了一塊礁石,你也有夢,可更知肩上的責任比天大。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裡,祖國的風帆從不曾落下。」這是2012年《感動中國》欄目組寫給李文波同志的頒獎詞。海鷗劇社原創話劇《守望》著眼於李文波同志人生中面臨的幾次重要抉擇——新婚五日旋即入伍守礁、二十餘年多次婉拒上岸機會一直留駐海礁、歷經風吹日曬建立各種觀測設施、母親病重逝世因任務忍痛未歸……精準把握守礁英雄李文波光榮卻樸實的南海衛士形象,將他恪守使命二十年、奉獻國防一輩子的事跡和精神表現的淋漓盡致。 報國行:應國家需要 「教授高深學術,養成碩學宏材,應國家需要」是中國海洋大學的創校宗旨,所以「應國家需要」也就成為了海鷗劇社紮根學校、服務社會的行為理念。 為了讓愛國、強國、報國的信念傳播得更深更遠,劇社經常應邀到北京等地其他高校巡演,在青島歌舞劇院夢幻劇場、青島話劇院舉辦專場演出,定期到五四廣場、音樂廣場並深入社區為群眾演出。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期間,海鷗劇社的文藝骨幹還曾赴四川地震災區、遼河油田、沂蒙山革命老區等地,到鄉間地頭、鄉鎮企業、部隊、學校等,開展文藝下鄉活動。劇社成員在貼近生活中觀察社會、感受社會、回報社會,並從現實中汲取養分與創作靈感,立足生活進行話劇創作,最後反映在學校校園文化品牌活動中,成為了幫助學生發掘生活、了解生活、熱愛生活的「試驗田」。 海鷗劇社以戲劇文化為載體,在校園文化中的影響力獨樹一幟。在《海之魂》原型科研教師王成海的精神激勵下,一批批海大人響應海洋強國戰略和學校「造就國家海洋事業的領軍人物和骨幹力量」特殊使命的號召,積極投身國家海洋事業建設中。話劇《山海情》的年度展演,為大家提供了了解西部、關注西部教育的窗口,學校的研究生支教團成為深受學生歡迎和關注的青年工作品牌,每年都有一批優秀學生參與到西部支教扶貧接力活動中。自2001年以來,已向貴州、西藏、雲南派出15屆共144名志願者,他們中湧現了放棄高薪工作紮根新疆、榮獲「山東省高校畢業生十大成功創業者」的西部計劃志願者王珏麗等優秀代表。《守望》原型李文波同志為海大校友的傑出代表,在李文波堅守南海光輝事跡的感召下,近年來,學校共有19名畢業國防生遠赴南沙群島,駐守在永暑礁、赤瓜礁等特類、一類艱苦島礁,選擇為建設強大海軍貢獻力量,展現了勇於擔當,奮發進取的海大精神。 作為海大校園中特色鮮明的學生社團,海鷗劇社的價值和意義必然就在於它立足社會現實,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凝練出以紅色革命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的海鷗精神,使海大校園中的先進文化具有了鮮明的特色和深厚的底蘊,生生不息、傳承不衰。為此,一代又一代海鷗人將繼往開來,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愛國主義精神當作劇社不斷前進精神動力,讓海鷗飛得更高,更遠! 文:梁純生 王琳舒 |
關於中國海洋大學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特別說明:由於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