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媽
前幾天看到回國留學生曹元元當上了志願者,實現了報效祖國的諾言,後來又有多名留學生加入了志願者隊伍,有擔當的留學生越來越多了,為他們點讚!
第一個,曹元元
曹元元是一名在英國倫敦就讀的研究生,3月16日,曹元元經新加坡轉到上海。回到上海後,她看到工作人員登記、檢測、消毒忙個不停,進行完一系列流程已經到了凌晨2點,凌晨5點到達酒店。
她回想起這個過程中工作人員忙碌的身影,忍不住流下眼淚,並拍下視頻,告訴大家祖國多麼偉大、工作人員多麼偉大。
在隔離期間,她就是萌生了加入志願者行列的想法,隔離結束後,經過協調,她順利成為一名志願者。
做志願者後,她才了解到志願者工作有多繁重和辛苦,在面對不理解時,還要一直保持良好的心態,真的是太難了。
第二個,潘煒龍
潘煒龍是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大二的學生,1月底回到澳洲準備上學,3月20日,又從澳大利亞布裡斯班飛泰國轉機回到廣州。回到祖國的懷抱,他終於鬆了一口氣。
在隔離期間,他看到志願者們忙忙碌碌,深受感動,他忘不了回來的那天,工作人員為他的付出。當他接到邀請信的時候,立刻報名加入志願者行列。
他負責轉運任務,4月13日,從下午3點一直忙到凌晨1點。看到有不耐煩和戒備心的回國人員,他會耐心地進行安撫,在這個過程中,他更加體會到工作人員的不容易。
第三個,張沁
在法國留學,3月16日,從法國土魯斯出發,經荷蘭阿姆斯特丹轉機回到廣州。下飛機後,花了4個小時,才進行完所有的檢查,但是她很安心,檢查越細緻越安全。
工作人員的付出對她觸動很大,聽說機場需要志願者,她就報名參加了。她負責登記旅客信息,穿防護服4小時就感覺有些呼吸困難,再次體會到工作人員的辛苦。
01分析
在曹元元的影響下,她所在的南翔鎮又有兩名留學生做起了志願者,榜樣的力量!
還有兩名留學生,羅楚騏和何倩祺,分別是去年12月和今年1月早就回到國內的,他們在得知機場需要志願者後,紛紛報名參加。
翻了一下報導,合計有7名留學生做起了志願者,相信還有更多留學生參與其中,只是沒有報導而已。
看到留學生們積極的心態,網友也是深感欣慰,紛紛點讚:好樣的,祖國的花朵。
他們的做法和之前出現的一些怪現象形成鮮明對比,喝礦泉水的公主、跳窗逃走的沒有愛國心的公主、一直在被網友打卡的許可馨等等。如果留學生都能這麼無私奉獻、懂得感恩,網友們就放心了。
留學生之間的不同,折射了父母教育的不同,這些留學的父母想必是早就對孩子進行了感恩教育的。何倩祺之所以做起了志願者,是媽媽給她發了信息,告訴她「現在海珠急需你這種人」,是父母的支持,讓她更加堅定。
張思萊醫生說,我們要求孩子學會感恩,就是要求孩子對父母及所有人、社會和大自然給自己帶來的恩惠與方便從內心深處產生認可,並欲給予回報的一種認識。
02懂感恩的孩子未來更幸福
曾看到一句話:「每個懂得感恩的人,上天都會帶給他更多的幸福。因為他們在感恩的同時,也是在感受幸福的真諦。」
懂感恩的孩子付出了很多,雖然身體上也會疲憊,時間上也會花費,但是在未來,他們一定比那些不懂感恩的人更幸運。
懂感恩的孩子更受歡迎。這幾個留學生給人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在留言中全是讚美之詞,很多網友表示,像這樣的留學生回國,我們肯定是歡迎的,我們不歡迎的是那些不懂感恩,回來要求特殊待遇的人。所以懂感恩的孩子更受歡迎,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有人願意伸出援助之手。正可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懂感恩的孩子更有前途。現在有很多孩子不僅不懂的回報社會,連自己的父母都會遷怒,是典型的白眼狼,甚至傷害父母釀成悲劇,未來只能在痛苦、自責、懺悔中度過,失去了為社會做貢獻的機會。而懂得感恩的孩子不僅會回報父母,也會回報社會,在待人接物上處理得當,讓人如沐春風,會獲得更多工作機會,前途無量。
懂感恩的孩子未來更幸運。有付出必有回報,只是時間問題。
100年前,英國一個貧苦農民正在田間勞作時,奮不顧身救了一名落水少年。這名少年是貴族公子,老貴族攜帶厚禮前去道謝,農民拒絕。
老貴族決定資助農民的兒子到倫敦接受高等教育。農民的兒子品學兼優,就是青黴素的發明者——亞歷山大·弗萊明,194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貴族的兒子成年後患上嚴重肺炎,被青黴素治好,他就是英國首相邱吉爾。
亞歷山大·弗萊明因為感恩貴族的資助,發奮學習取得了巨大成就。貴族因為感恩農民的相助,卻再次救了孩子一命。懂感恩的人總會被命運垂青,不要怕付出太多。
03培養孩子的「感恩心」,從小事做起
《猶太人的教子經》認為,感恩教育需要各方的努力,尤其是作為家庭教育的施行者——父母要盡到自己的責任。
感恩教育越早越好,從嬰兒起就可以盡心培養,從小事做起,在我們的潛移默化中,孩子更容易獲得優秀的品格。
讓孩子先學會說謝謝
《家庭教育:給孩子成長的力量》提到,感恩教育從一句「謝謝」開始。
在孩子三四個月的時候,能夠兩手握住拳頭,就可以教他用握拳的方式表示謝謝。孩子做動作,我們配合語言表達,讓他把動作和語言對應。當孩子1歲左右會說話時,就可以讓孩子用語言表達,孩子會慢慢習慣這種方式。
不管是家裡人還是任何層次的人,只要對孩子施加恩惠了,我們都要讓孩子學會謝謝。比如媽媽給孩子拿了勺子,保安給孩子開了大門,老師解答了一個疑惑。讓孩子從這些小事中學會感恩。
要學會放手,避免對孩子過於溺愛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溫迪莫格爾說過:「當父母傾盡全力不讓孩子體驗到不適時,他們長大後,反而不知道如何面對正常的挫折。」
現在我們對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無條件的給予,孩子會感覺接受恩惠理所應當,不會心存感恩,不會想到回報。
為了培養感恩的孩子,我們就要學會放手,孩子自己的事情就要自己做,我們不要參與過多。孩子自己打掃房間、整理書桌,遇到問題自己分析求助,我們不要總是衝鋒在前。
用繪本故事讓孩子懂得感恩
有很多讓孩子理解感恩的繪本、故事,可以講給孩子聽。像著名的《愛心樹》、烏鴉反哺的故事,都用深刻的寓意,讓孩子懂得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除了這些著名的故事外,在日常給孩子讀繪本的時候,如果發現一些好故事也要趁機教育孩子。這幾天,和二寶讀了一本《艾蜜莉的冒險》:
艾蜜莉幫助農場主運木頭,結果鐵路被樹幹和石頭堵塞,艾蜜莉很不高興,對工人的態度很不好,讓工人很難過。當她又遇到麻煩的時候,她又開始指揮和抱怨,工人不吃她那一套。艾蜜莉聽從託馬斯的建議,改變態度,學會了說「請」和「謝謝」,工人們就很樂意幫助她了。
這個小故事也讓孩子學會懂得感恩,即使是別人的職責所在,但是只要是給予幫助的就應該表達謝意。
參加一些感恩的活動
很多學校和培訓機構也會組織感恩活動,在父親節、母親節的時候,讓孩子給父親、母親提供給力所能及的幫助,比如洗腳、做飯、做賀卡、說謝謝等等,都會讓孩子體會到應該對父母進行感恩。
大寶8歲的時候,五一節去了恐龍公園寫生,學校組織他們舉行了集體感恩的儀式,每個孩子給父母寫一封信,並讀出來。當時孩子們個個淚流滿面,深切體會到了父母對他們的恩情。
04結語
這幾個留學生給很多父母上了一課:教孩子懂感恩,原來如此重要。感恩是一種良好的品質,不僅讓別人感到愉快,獲得益處,自己的未來也會更幸福。感恩之心需要從小培養,不能等到大了再臨時抱佛腳。我們掌握一些小技巧,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吧。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