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感恩的孩子未來更幸福,培養孩子的「感恩心」,從小事做起

2020-12-14 凝媽悟語

文|凝媽

前幾天看到回國留學生曹元元當上了志願者,實現了報效祖國的諾言,後來又有多名留學生加入了志願者隊伍,有擔當的留學生越來越多了,為他們點讚!

第一個,曹元元

曹元元是一名在英國倫敦就讀的研究生,3月16日,曹元元經新加坡轉到上海。回到上海後,她看到工作人員登記、檢測、消毒忙個不停,進行完一系列流程已經到了凌晨2點,凌晨5點到達酒店。

她回想起這個過程中工作人員忙碌的身影,忍不住流下眼淚,並拍下視頻,告訴大家祖國多麼偉大、工作人員多麼偉大。

在隔離期間,她就是萌生了加入志願者行列的想法,隔離結束後,經過協調,她順利成為一名志願者。

做志願者後,她才了解到志願者工作有多繁重和辛苦,在面對不理解時,還要一直保持良好的心態,真的是太難了。

第二個,潘煒龍

潘煒龍是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大二的學生,1月底回到澳洲準備上學,3月20日,又從澳大利亞布裡斯班飛泰國轉機回到廣州。回到祖國的懷抱,他終於鬆了一口氣。

在隔離期間,他看到志願者們忙忙碌碌,深受感動,他忘不了回來的那天,工作人員為他的付出。當他接到邀請信的時候,立刻報名加入志願者行列。

他負責轉運任務,4月13日,從下午3點一直忙到凌晨1點。看到有不耐煩和戒備心的回國人員,他會耐心地進行安撫,在這個過程中,他更加體會到工作人員的不容易。

第三個,張沁

在法國留學,3月16日,從法國土魯斯出發,經荷蘭阿姆斯特丹轉機回到廣州。下飛機後,花了4個小時,才進行完所有的檢查,但是她很安心,檢查越細緻越安全。

工作人員的付出對她觸動很大,聽說機場需要志願者,她就報名參加了。她負責登記旅客信息,穿防護服4小時就感覺有些呼吸困難,再次體會到工作人員的辛苦。

01分析

在曹元元的影響下,她所在的南翔鎮又有兩名留學生做起了志願者,榜樣的力量!

還有兩名留學生,羅楚騏和何倩祺,分別是去年12月和今年1月早就回到國內的,他們在得知機場需要志願者後,紛紛報名參加。

翻了一下報導,合計有7名留學生做起了志願者,相信還有更多留學生參與其中,只是沒有報導而已。

看到留學生們積極的心態,網友也是深感欣慰,紛紛點讚:好樣的,祖國的花朵

他們的做法和之前出現的一些怪現象形成鮮明對比,喝礦泉水的公主、跳窗逃走的沒有愛國心的公主、一直在被網友打卡的許可馨等等。如果留學生都能這麼無私奉獻、懂得感恩,網友們就放心了。

留學生之間的不同,折射了父母教育的不同,這些留學的父母想必是早就對孩子進行了感恩教育的。何倩祺之所以做起了志願者,是媽媽給她發了信息,告訴她「現在海珠急需你這種人」,是父母的支持,讓她更加堅定。

張思萊醫生說,我們要求孩子學會感恩,就是要求孩子對父母及所有人、社會和大自然給自己帶來的恩惠與方便從內心深處產生認可,並欲給予回報的一種認識。

02懂感恩的孩子未來更幸福

曾看到一句話:「每個懂得感恩的人,上天都會帶給他更多的幸福。因為他們在感恩的同時,也是在感受幸福的真諦。」

懂感恩的孩子付出了很多,雖然身體上也會疲憊,時間上也會花費,但是在未來,他們一定比那些不懂感恩的人更幸運。

懂感恩的孩子更受歡迎。這幾個留學生給人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在留言中全是讚美之詞,很多網友表示,像這樣的留學生回國,我們肯定是歡迎的,我們不歡迎的是那些不懂感恩,回來要求特殊待遇的人。所以懂感恩的孩子更受歡迎,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有人願意伸出援助之手。正可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懂感恩的孩子更有前途。現在有很多孩子不僅不懂的回報社會,連自己的父母都會遷怒,是典型的白眼狼,甚至傷害父母釀成悲劇,未來只能在痛苦、自責、懺悔中度過,失去了為社會做貢獻的機會。而懂得感恩的孩子不僅會回報父母,也會回報社會,在待人接物上處理得當,讓人如沐春風,會獲得更多工作機會,前途無量。

懂感恩的孩子未來更幸運。有付出必有回報,只是時間問題。

100年前,英國一個貧苦農民正在田間勞作時,奮不顧身救了一名落水少年。這名少年是貴族公子,老貴族攜帶厚禮前去道謝,農民拒絕。

老貴族決定資助農民的兒子到倫敦接受高等教育。農民的兒子品學兼優,就是青黴素的發明者——亞歷山大·弗萊明,194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貴族的兒子成年後患上嚴重肺炎,被青黴素治好,他就是英國首相邱吉爾。

亞歷山大·弗萊明因為感恩貴族的資助,發奮學習取得了巨大成就。貴族因為感恩農民的相助,卻再次救了孩子一命。懂感恩的人總會被命運垂青,不要怕付出太多。

03培養孩子的「感恩心」,從小事做起

《猶太人的教子經》認為,感恩教育需要各方的努力,尤其是作為家庭教育的施行者——父母要盡到自己的責任。

感恩教育越早越好,從嬰兒起就可以盡心培養,從小事做起,在我們的潛移默化中,孩子更容易獲得優秀的品格。

讓孩子先學會說謝謝

《家庭教育:給孩子成長的力量》提到,感恩教育從一句「謝謝」開始。

在孩子三四個月的時候,能夠兩手握住拳頭,就可以教他用握拳的方式表示謝謝。孩子做動作,我們配合語言表達,讓他把動作和語言對應。當孩子1歲左右會說話時,就可以讓孩子用語言表達,孩子會慢慢習慣這種方式。

不管是家裡人還是任何層次的人,只要對孩子施加恩惠了,我們都要讓孩子學會謝謝。比如媽媽給孩子拿了勺子,保安給孩子開了大門,老師解答了一個疑惑。讓孩子從這些小事中學會感恩。

要學會放手,避免對孩子過於溺愛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溫迪莫格爾說過:「當父母傾盡全力不讓孩子體驗到不適時,他們長大後,反而不知道如何面對正常的挫折。」

現在我們對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無條件的給予,孩子會感覺接受恩惠理所應當,不會心存感恩,不會想到回報。

為了培養感恩的孩子,我們就要學會放手,孩子自己的事情就要自己做,我們不要參與過多。孩子自己打掃房間、整理書桌,遇到問題自己分析求助,我們不要總是衝鋒在前。

用繪本故事讓孩子懂得感恩

有很多讓孩子理解感恩的繪本、故事,可以講給孩子聽。像著名的《愛心樹》、烏鴉反哺的故事,都用深刻的寓意,讓孩子懂得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除了這些著名的故事外,在日常給孩子讀繪本的時候,如果發現一些好故事也要趁機教育孩子。這幾天,和二寶讀了一本《艾蜜莉的冒險》:

艾蜜莉幫助農場主運木頭,結果鐵路被樹幹和石頭堵塞,艾蜜莉很不高興,對工人的態度很不好,讓工人很難過。當她又遇到麻煩的時候,她又開始指揮和抱怨,工人不吃她那一套。艾蜜莉聽從託馬斯的建議,改變態度,學會了說「請」和「謝謝」,工人們就很樂意幫助她了。

這個小故事也讓孩子學會懂得感恩,即使是別人的職責所在,但是只要是給予幫助的就應該表達謝意。

參加一些感恩的活動

很多學校和培訓機構也會組織感恩活動,在父親節、母親節的時候,讓孩子給父親、母親提供給力所能及的幫助,比如洗腳、做飯、做賀卡、說謝謝等等,都會讓孩子體會到應該對父母進行感恩。

大寶8歲的時候,五一節去了恐龍公園寫生,學校組織他們舉行了集體感恩的儀式,每個孩子給父母寫一封信,並讀出來。當時孩子們個個淚流滿面,深切體會到了父母對他們的恩情。

04結語

這幾個留學生給很多父母上了一課:教孩子懂感恩,原來如此重要。感恩是一種良好的品質,不僅讓別人感到愉快,獲得益處,自己的未來也會更幸福。感恩之心需要從小培養,不能等到大了再臨時抱佛腳。我們掌握一些小技巧,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吧。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相關焦點

  • 怎樣培養感恩的孩子,如何教育孩子學會感恩,懂得愛,收穫幸福
    調查結果從側面反映了,我們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其中較為突出的莫過於對孩子「感恩教育」的不足。殊不知,從小教孩子學會感恩、懂得愛,才是父母一生最大的福報,心存感恩的孩子才會收穫一生的幸福。下面分別從「有一種愛叫做感恩」、「為什麼孩子不感恩」、「怎樣培養感恩的孩子」談一談「感恩教育」。
  • 懂得感恩的孩子更懂得孝順,同理心是培養孩子感恩的第一步
    懂得感恩的孩子更懂得孝順,同理心是培養孩子感恩的第一步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是一句老話,如果有人對自己有幫助的話,就要盡最大努力報答對方,感謝對方的幫助。對陌生人要感謝我們的幫助,對父母給予我們的恩惠,對此,我們更應該報答父母的教育和養育,父母對我們的恩惠大於天。我們應該懂得感恩。
  • 感恩父母,從小事做起
    父母含辛茹苦把我們撫養大,把我們培育成人,父母在一天天變老,感恩父母,盡孝不能等我們要抓緊時間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有事沒事,常回家看看,父母不會要求孩子什麼的,能看到你就會很高興。回家後幫爸爸媽媽掃掃地,洗洗衣服,拆洗拆洗被褥
  • 教孩子學會感恩十大技巧
    其實,感恩的教育就是愛的教育,人若常懷感恩之心,不僅能培養其與人為善、樂於助人的美德,且能夠促進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對其成人後走向社會,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具有重要作用。相信各位父母朋友都一定想知道如何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今天我們的課堂就教一教讓孩子學會感恩的十大方法。1、讓孩子從感恩父母做起 父母應該讓孩子理解父母的艱辛。
  • 懂感恩的孩子更幸福,父母怎樣讓孩子學會感恩?做到這3點很重要
    心存感恩是一種可貴的、積極的人生態度,也是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前提。孩子是現代家庭的中心,父母要想讓孩子成長為有用的人才,就要讓孩子懂得感恩、懂得愛別人和尊重別人。那麼,家長該如何教育孩子?所以父母的身教需要延展到生活的各個層面,那種「你什麼都不用管,只管讀好書」的想法就是與培養感恩心相悖,因為它將孩子的生活禁錮在極其狹小的範圍。心胸寬廣的人,多數對生活和他人都存著感恩的心。而心胸寬廣怎麼來的,體驗得來的。
  • 如何培養感恩的孩子
    他小時候身子弱,我萬事都慣著他,沒想到,他長大了不僅不感恩,還經常惹了一身債讓我和他爸爸還,我就是有金山銀山也不夠他敗啊!」看著阿姨快要哭出來的樣子,我不禁喃喃自語:都是小時候沒教育好孩子感恩,長大了自然是來「討債」的。為什麼別人家孩子都是來感恩的,阿姨的二兒子卻是來「討債」的呢?那麼,如何培養孩子懂得感恩呢?
  • 培養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晚年才會感到幸福!
    但是如果在這些東西都缺乏的時候,人也會感覺到非常孤獨,如果孩子們不陪著老人,一起度過晚年,只有這些物質來陪伴自己,會感到內心非常孤獨。因為老年的時候,最大幸福就是自己的兒女惦記自己,並且照顧自己,為自己送來溫暖和關懷。我們應該怎麼去養育出,懂得感恩的孩子,在生活中,懂得感恩的孩子,也會經常給父母帶來感動。
  • 別讓溺愛毀了孩子的感恩之心!想讓孩子懂得感恩,這些方法要學會
    小小的年紀就習慣了這種過分的安逸,使他們不懂得珍惜這些唾手可得的東西,更不知道這些是經歷怎樣的艱辛歷程才換來的,因此,他們不懂得感恩,也不明白幸福的含義。泰勒·本一沙哈爾曾說:「當感恩成為一種習慣,我們才可能更多地珍惜生活中的美好,而不是把它們當成理所當然。」如此來說,如果孩子的心靈變得麻木堅硬而不知感恩,我們便不能指望他們去關愛他人、關愛生活以及關愛這個世界。
  • 在日常中如何讓孩子學會感恩?(四)
    教師節,讓孩子親手製作賀卡送給老師,表達對老師的美好祝願;父親節和母親節,給爸爸媽媽說幾句感謝的話語,不一定感謝爸爸媽媽給他們幫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達生活中感覺很幸福的一點一滴。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讓孩子學會感恩——在日常生活中教會孩子學會感恩家庭是孩子的主要活動場所,孩子經歷著、感受著家庭的一日生活所帶給他們的一切體驗。
  • 感恩教育,培養高尚的人
    加強感恩教育就是要培養健康的學生,讓他們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做品德高尚的人。    感恩教育是培養健康心理的基本要求。感恩之心是一個人幸福的源泉,一個心存感激的人,往往就是最快樂的人。    感恩教育是培養奮發進取的拼搏創新精神的基本要求。感恩之心是一個人奮發進取的力量源泉。周恩來總理自小就以感恩中國之心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最終為中國造福。在學校教育中,學生因感受師恩而發奮學習的例子不勝枚舉,學生因為感受到父母恩情而立志成才者更多。而相反,那些沒有感恩之心而心存報怨而頹廢的人,往往走上坑害他人、報復社會者的歧途。
  • 孩子知感恩有多可貴?報恩型孩子的4大特點,看看自家孩子有沒有
    如果孩子時常生病,牽動的不只是孩子的心,也牽動父母及其長輩的神經。所以說孩子不生病,便是對父母最好的感恩。二、懂感恩的孩子好處1.可以讓孩子擁有更幸福的未來三、如何培養孩子感恩心1.讓孩子多參加一些感恩活動孩子處於什麼樣的環境,就會養成什麼樣的性格。如果孩子生在土匪之窩,那麼他們必然養成流氓氣息;而如果孩子生活在書香門第,那麼他們必然擁有藝術細胞。
  • 家長的根本責任,是培養出有感恩心的孩子
    這樣的畫面得讓人憤怒,讓人震驚,更讓人心生悲涼。教育家魏書生說:你最悲慘的不是累著了自己,而是慣出了逆子這顆心。社會上不缺有才幹、有能力、敢闖敢幹的人物,缺的是有感恩心、有責任感和健全人格的有德之才。可是,不少家長只注重孩子智力和才藝方面的投入,而忽略了基本生存能力培養和為人處世的教育。不少家長告訴孩子,把自己的學習搞好就行,其他的事不必操心。
  • 感恩之心,感恩之行,家長學會這幾招,孩子對你心生感恩!
    在很多家庭裡,一家兩代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孩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而孩子對長輩卻頤指氣使,更不會說一句「謝謝」的話,他們認為這一切都理所當然。其實這何嘗不是一種「感受愛的缺失」感,孩子不懂得感恩的緣故,所以讓孩子明白感恩的意義,學會感恩很有必要。
  • 知感恩懂感恩孩子高品格培養,有這一部《鹿精靈》動畫就夠了
    今天是西方的傳統節日感恩節,雖說感恩節起源於西方,但我國的學校、商場等也會組織感恩節活動,旨在從小培養孩子感恩的意識,讓孩子懂得感恩的意義,因而知感恩懂感恩也成為孩子必備的行為品格。雖說感恩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但感恩之情是共通的,越來越多的人會在感恩節這天對父母、恩師、朋友、亦或是幫助過自己的人表達感恩之情。其實中國自古就有心懷感恩之理,老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吃水不忘挖井人」都是對此理的寫照。說到感恩之理其實就是帶著一顆真誠的心去感謝他人,它是一種處世哲學,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 如何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在現代中國家庭中,已有越來越多的「6+1」育兒模式:1個孩子,1對父母,2對祖/外祖父母。孩子往往會變成家庭中的「團寵」。這樣養育出的「小皇帝」,常常把自己當做世界的中心,很難會有一顆感恩之心。
  • 「家庭教育」讓孩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埃蒙斯博士寫過一本《感恩:成功花朵的快樂種子》,他在一項研究中得出這樣的結論:那些在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自己感恩之心的人和對照組人員相比,其幸福度和滿意度要高25%。這也告訴我們,讓孩子從小學會感恩,就會增強他們的幸福感;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是送給孩子的寶貴精神財富。感恩,就是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是對他人幫助的回報。
  • 知感恩 懂感恩 《鹿精靈》動畫是陪伴孩子成長的好夥伴
    北京2019年11月28日 /美通社/ -- 今天是西方的傳統節日感恩節,雖說感恩節起源於西方,但我國的學校、商場等也會組織感恩節活動,旨在從小培養孩子感恩的意識,讓孩子懂得感恩的意義,因而知感恩懂感恩也成為孩子必備的行為品格。
  • 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養出不懂感恩的孩子
    養出不懂感恩的孩子也是因為父母給的過了邊界,而索求卻太少太少。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了他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了。」他們不會認為人生的不如意是自己不夠努力,不夠奮鬥與拼搏,而是父母的錯,錯在沒有為孩子包辦一切。
  • 孩子懂感恩,才能擁有有血有肉的人生!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貧窮,不是爭吵,而是……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貧窮,不是爭吵,而是養不出懂得感恩的孩子。貧窮可以靠努力去改變,爭吵可以由冷靜來緩解,而不懂感恩的孩子,永遠學不會孝順,也無法過好這一生。不懂感恩的孩子,就是披著人皮的狼。
  • 培養孩子不能只注重學習,教會孩子懂得感恩才更重要,父母要重視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現在有很多孩子不會感謝父母對自己的培養,對於父母為自己的付出,似乎從來看不見,對於幫助過自己的別人,更是毫無「謝謝」可言。家長總是會認為孩子還小,感謝的話不用天天說,等他長大了自然就知道感恩了,但是真的是這樣嗎?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