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2020-10-03 賈新超博士

家長朋友可能也都有同感,雖然我們並不要求孩子大富大貴來回報我們,但總不能像白眼狼一樣,認為家長的付出都是應該的,絲毫沒有感恩之心呢?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怎樣才能讓孩子知道父母的辛苦付出,總不能也像我們一樣,養兒方知父母恩吧!感恩也是對生命的感謝和欣賞,心懷感恩之心,其實也有利於孩子的生活和學習。

不光是家長的付出需要感恩,學校老師、工作同事、學習夥伴的幫助都需要感恩。得道多助,懂得感恩的人也會把路越走越寬,得到更多人的幫助。那麼,該怎樣培養孩子的感恩呢?

讓孩子學會感恩從說「謝謝」開始,讓孩子知道跟誰說、為什麼要說謝謝!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些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詩句,裡面就包含了感恩的道理。我們吃的東西、穿的衣服,都是包含了自然的饋贈、勞動的汗水,這些都是可以感恩的對象,感謝自然、感謝陽光雨露、感謝農民、感謝工人,更重要的是感謝父母,父母除了工作掙錢給孩子買來這些吃的、穿的、用的、玩的,父母對孩子的愛更是飽含了深情。

烏鴉反哺、羊羔跪乳。感恩也需要有儀式感,可以讓孩子製作感恩卡片或者寫感恩信,把孩子想感恩的對象和感恩的事情,用畫畫或者寫作的方式表達出來,也可以給家裡人發感恩獎狀,比如爺爺每天接送孩子上學和放學,就可以給爺爺專門頒發一份感恩他每天辛苦接送孩子的獎狀,讓孩子以鞠躬行禮的方式送給爺爺,增加感恩的儀式感。

現在社會上也會有很多做感恩教育的形式,讓孩子給爸爸媽媽洗腳了,大人孩子都痛哭流涕。這種形式當然也沒什麼錯,用洗腳的方式表達感恩也不錯。但是一定要注意,感恩不是讓孩子內疚,感恩不是激發孩子的負債感或負罪感,不是要讓孩子知道父母付出了那麼多之後,感覺自己一無是處,該報答家長的太多了,這樣容易讓孩子背上還債的包袱。感恩本來是一種積極的情緒,感恩的雙方,無論是感恩者和被感恩者都應該調動起積極的情緒,對感恩留有美好的回憶,而不是痛苦的情緒和經歷。

比較小的孩子可能不太容易理解感恩的含義,可以藉助一些繪本故事或者動畫片。比如《九色鹿》、《仙鶴報恩》等。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中國人想讓孩子感恩,其實想表達的就是孝!百善孝為先,孝心孝道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心的培養最需要榜樣的作用,想讓孩子有孝心,首先我們作為家長要做好榜樣。我們有沒有孝敬自己的父母,孩子都會有樣學樣,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我們對待自己的爸爸媽媽、公公婆婆、嶽父嶽母是什麼樣的態度,有沒有盡孝是需要我們自己來檢討的,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盡孝也不只是給父母物質的禮物,更重要的是精神的陪伴,有沒有給長輩多打打電話,多帶孩子去陪陪老人、聊聊天,這些精神上的陪伴也是盡孝心的表現。傳統的《二十四孝》也有很多經典的故事,雖然有些在現代是不提倡的,但是也可以跟孩子一起辯證地討論和解讀。

有個段子說:家長不輔導孩子學習的時候母慈子孝,一開始輔導作業就雞飛狗跳;說明壓力和情境對感恩和孝心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不過,孝順也並不都是無原則地逆來順受,有一個孔子教育他的弟子曾子孝順父親的故事:有一天,曾子和他的父親在農田裡幹活兒,曾子不小心弄斷了一根瓜秧,他的父親大怒,拿了一根大棍子打在曾子的背上,一下子把曾子打暈了;結果曾子醒過來還面帶笑容,跟父親說您教導的對,我沒什麼事兒,他回去還彈琴唱歌,讓父親放心。這件事情傳到孔子那裡以後,孔子非常生氣,不但沒有表揚曾子的孝順,還把他訓斥了一頓。說你如果被父親打死了,是「陷父親於不義」,你父親不但要承擔殺子的罵名,還要因為犯了殺人罪而遭到嚴懲。那麼,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呢?孔子引用了舜帝小時候的做法:「小棰則待過,大杖則逃走」,說曾子一味地順從父親的做法是不對的,而是要勸諫、糾正父親的錯誤。

聽到這裡,是不是覺得做父母太難了,其實做兒女的也很難的,對不對,互相諒解吧,不要相愛相殺,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相關焦點

  • 怎樣才能培養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
    我們時常會看到關於培養孩子「感恩之心」的文章和建議,事實上其中有一些建議是不可取的。比如有人說:「現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是因為生活條件太好了。我們應該讓孩子多經歷一些挫折和磨難,他們就會知道生活不容易,就會感恩了。」
  • 怎樣培養感恩的孩子,如何教育孩子學會感恩,懂得愛,收穫幸福
    調查結果從側面反映了,我們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其中較為突出的莫過於對孩子「感恩教育」的不足。殊不知,從小教孩子學會感恩、懂得愛,才是父母一生最大的福報,心存感恩的孩子才會收穫一生的幸福。下面分別從「有一種愛叫做感恩」、「為什麼孩子不感恩」、「怎樣培養感恩的孩子」談一談「感恩教育」。
  • 懂得感恩的孩子更懂得孝順,同理心是培養孩子感恩的第一步
    懂得感恩的孩子更懂得孝順,同理心是培養孩子感恩的第一步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是一句老話,如果有人對自己有幫助的話,就要盡最大努力報答對方,感謝對方的幫助。對陌生人要感謝我們的幫助,對父母給予我們的恩惠,對此,我們更應該報答父母的教育和養育,父母對我們的恩惠大於天。我們應該懂得感恩。
  • 最好的教育是養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我們每個人從出生到成長,都傾注了父母很多心血,而這一路走來,更是遇到了很多值得我們感恩的人和事。但是中國式父母習慣包辦孩子的一切大小瑣事,愛太濃密,讓孩子錯過學習感恩。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東西,有時卻忘了最好的東西是讓她有一顆感恩的心。雖然父母的付出不計回報,但是孩子的感恩,會讓他們感受到付出的值得。
  • 培養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晚年才會感到幸福!
    我們要養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才是我們養老最大的保障。前段時間在網上,有一個非常火的視頻,內容就是在成都的地鐵上,一個十幾歲的男孩,非常小心地護著患有眼疾的爸爸媽媽出行。在整個過程中,父母兩個人都挨著孩子,孩子一臉專注地保護著父母的安全,他們彼此信任,也依靠。這種感覺非常的好,所以為什麼說父母養,育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才是最大的養老保障。
  • 養出懂得感恩的孩子,是家庭教育最大的成功
    父母最大的成功是養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父母最大的幸福是養育了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一切辛苦都會值得。把孩子培養成才不是養出優秀的孩子,養出感恩的孩子才是父母的福氣。作家畢淑敏說過:「天下的父母,如果你愛孩子,一定讓他從力所能及的時候,開始愛你和周圍的人。這絕非成人的自私,而是為孩子一世著想的遠見。」愛孩子就要教給孩子愛,教給孩子感恩,是父母的遠見和責任。
  • 教育最大的悲哀,是養不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今年高考的孩子中,很多人讓我們看到了「寒門出貴子」的最美模樣。他們的「貴」,不是「貴」在看似有著鯉魚跳龍門般的階層跨越,而是「貴」在身上有著感恩、努力進取的陽光氣質。在湖南,有對雙胞胎兄弟趙稞、趙棣,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他們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
  • 一個家庭最大的幸福,是養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父母最大的幸福是養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 習慣了索取的孩子,不知道心疼父母的付出,更不知道感恩。是啊,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是辛辛苦苦卻養出不懂感恩的孩子。 家長總是想著自己很苦了,不能再讓孩子吃苦了,所以都會儘量滿足孩子。苦自己、溺愛孩子的悲劇是養出了「白眼狼」。 兩年前有個名校碩士啃老的新聞曾顛覆人們三觀。
  • 錢鍾書:一個家庭最大的成功,就是培養出懂得感恩的孩子,很真實
    文\張媽編輯\張媽天底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家長,可是有的家長卻讓這份愛變了質,對孩子百依百順,卻得不到孩子的任何感激,這樣的現象在我國非常普遍,要想讓孩子懂得回應父母的愛,首先要讓孩子學會感恩。25歲的青年完全可以半工讀完成學業,但他卻理所當然著享受著母親的供給,當母親再也無法為他提供金錢時,他不但不感恩,反而將滿腔怨恨化為了這要了母親生命的九刀。這個駭人聽聞的案件不禁令天下父母心中警鐘大震:不懂感恩的孩子,就好比農夫懷裡的那條蛇,教育孩子學會感恩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 不讓孩子成為白眼狼,父母要教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父母一味地溺愛孩子,養成孩子只知道索取,而不懂得感恩回報的話,孩子長大走向社會也會處處碰壁所以我們從小就要教育孩子擁有感恩的心。教會孩子懂得感恩是父母的責任,以為的溺愛孩子,養成孩子只知索取,不懂回報父母富有最大的責任。
  • 父母怎樣做,才能養育出懂感恩的孩子
    更重要的是孩子受了媽媽的影響,懂得尊重,懂得感恩。怎樣養育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確實需要仔細琢磨,用心去做。一,父母應當用行為給孩子詮釋感恩。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一個家庭裡,父母的言行舉止時刻都影響著孩子,父母應當以身作則,用自己孝敬父母的行動來影響孩子。孩子會把父母的行為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落實到行為裡。他會不知不覺的把父母當成榜樣,不自主的去模仿。
  • 怎麼培養出懂得感恩的孩子?家長一定要教會3點,關係一生
    每個家庭都希望教育出來內心平和、舉止優雅的紳士、淑女,這需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給孩子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培養懂得感恩的言行舉止。從每個細節表達溫暖的感恩。1925年,孫中山患肝癌,彌留之際,一位護理人員為他搬掉炕桌時,他安詳地望著她,慈祥地說:「謝謝您,過後您應該好好休息休息,這陣子您太辛苦了。」聽了這番話,在場的人都泣不成聲。
  • 如何培養感恩的孩子
    看著阿姨快要哭出來的樣子,我不禁喃喃自語:都是小時候沒教育好孩子感恩,長大了自然是來「討債」的。為什麼別人家孩子都是來感恩的,阿姨的二兒子卻是來「討債」的呢?那麼,如何培養孩子懂得感恩呢?成功學家安東尼也有這樣一句話:「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顆感恩之心。時時對自己的現狀心存感激,同時也要對別人為你做的一切懷有敬意和感激之情。」可見,孩子的感恩之心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靠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的培養和教育才能獲得,其中家庭教育就承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 教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是父母一輩子的福氣
    他讓孩子給那位醫生阿姨送一束美麗的鮮花以及祝福。讀完這篇新聞後,我覺得這位父親非常偉大,因為就是這件很平凡的小事,卻讓孩子懂得和學會了感恩。針對孩子的這一心理,我們作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就要教會孩子學會感恩,讓孩子用感恩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快樂和苦惱。很多父母也知道教會孩子感恩很重要,但自己卻不知道怎麼做。其實,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論在言行上,還是舉止上都是孩子的榜樣。就是說父母自己首先要有一顆感恩之心。
  • 一個家庭最大的幸福,是養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讓孩子學會感恩的關鍵是通過家庭教育讓孩子學會知恩和感恩。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以平等的眼光對待每一個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工作,更尊重自己。 只有懂得感恩的人,一生的委屈才會少一些。
  • 孩子懂得感恩,家長省心不少,高情商的家長懂得這樣教育孩子
    其實現在的家長總是想著給孩子報名各種各樣的補習班,一味地重視成績卻忽略了小朋友的禮儀培養,以至於很多孩子根本不懂得感恩別人從小就懂得感恩的孩子,他們知道別人對自己的好不是理所當然的,總是會想盡辦法回饋給別人,自然能夠收割好人緣。
  • 別讓溺愛毀了孩子的感恩之心!想讓孩子懂得感恩,這些方法要學會
    小小的年紀就習慣了這種過分的安逸,使他們不懂得珍惜這些唾手可得的東西,更不知道這些是經歷怎樣的艱辛歷程才換來的,因此,他們不懂得感恩,也不明白幸福的含義。泰勒·本一沙哈爾曾說:「當感恩成為一種習慣,我們才可能更多地珍惜生活中的美好,而不是把它們當成理所當然。」如此來說,如果孩子的心靈變得麻木堅硬而不知感恩,我們便不能指望他們去關愛他人、關愛生活以及關愛這個世界。
  • 4種家長很難培養出感恩的孩子,還好沒有我,有你嗎?
    曾聽到過很多家長向我抱怨:自己盡心盡力地把孩子養大,卻根本沒有換來孩子的半點尊重、關愛和感謝。在他們的眼裡,父母對我好,那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感恩教育」需要我們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一點點地耐心引導,需要家長在平日裡就潛移默化,做好孩子的榜樣。下面這四種家長,很難培養出懂感恩、知進退的孩子。
  • 一個優秀孝順的孩子,要從懂得感恩開始,有孩子的都應該看看
    文|文兒上周考試的時候我給同學們出了一道作文題目叫《我 的爸爸媽媽》,其中有一個孩子的作文題目讓我感到十分的心寒,這個孩子的作文題目是《我不爭氣的爸爸媽媽》。……我的爸爸媽媽經常對我說:「孩子你要爭氣,努力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我想他們小時候能夠爭點氣,我現在就不用每天都坐電動車了。看了這篇作文讓我想起了上次來學校的那對夫婦,夫妻二人特別的樸實。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十分用心,學校開家長會他們都是第一到場的人。
  • 一個家庭最高級的炫富,就是養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
    文|酷媽作家李月亮說過:為人父母,最大的成就是養出會與世界相處的孩子。或許一個人炫富的方式有千萬種,但一個家庭最高級的炫富,就是養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所以,我們應該讓孩子在努力或者吃點苦頭之後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樣他就會懂得感恩,知道不是所有東西都可以輕易得到的。只有受過苦的孩子,長大之後才會有擔當,有智慧的父母都懂得這個道理。曾國藩也說過,如果孩子不經歷苦難是不能成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