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聽到過很多家長向我抱怨:自己盡心盡力地把孩子養大,卻根本沒有換來孩子的半點尊重、關愛和感謝。
在他們的眼裡,父母對我好,那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
「感恩教育」需要我們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一點點地耐心引導,需要家長在平日裡就潛移默化,做好孩子的榜樣。
下面這四種家長,很難培養出懂感恩、知進退的孩子。
一、極度寵溺,有求必應
爸爸媽媽上班都很忙,朋友家的孩子一直是爺爺奶奶再帶,他們非常寵愛孩子,孩子說什麼就是什麼,全力滿足。時間長了,孩子被養得越發刁蠻任性。
有一次爺爺答應晚上給他做紅燒魚吃,但那天去菜市場晚了,沒有買到新鮮的魚。
孩子回家一看,桌上沒有自己心心念念的魚,當下大哭大鬧,把老兩口辛苦做了一下午的一桌菜都推到地上,開始哇哇大哭。
怪不得有人曾說過,如果你想毀掉一個孩子,就盡情地寵溺他吧。
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根本不會理解父母的辛勤付出,也不會體諒他人的不易和辛苦。進入社會之後,也終將會為他的自私任性付出代價。
二、不知孝順,自私自利
《格林童話》裡面有則小故事,有一家人很嫌棄自己的老父親,每天都讓他呆在火爐旁的灰堆裡,吃飯只給一隻很淺的小木碗,盛的食物都是剩飯剩菜,分量少得可憐。
有一天,這家的爸爸發現兒子在角落裡用力削著什麼,他過去一看,兒子手裡也是一隻小木碗,和老父親那隻一模一樣。
他問兒子為什麼要這麼做,兒子說:「這個以後是給你和媽媽用的,就像爺爺現在那隻一樣。」
爸爸驚呆了,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行為不知不覺中,已經影響了兒子與父母相處的看法。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懂得感恩,首先你自己就要做個孝順父母的家長。
其實孩子們就像是一張張白紙,家長的行為,會在他們身上留下難以磨滅的烙印和投影。
你怎樣對待你的父母,將來你的孩子就怎樣對待你。
三、窮養自己,富養孩子
有一次到一個朋友家吃飯,媽媽把兩隻雞腿一隻給了我,一隻夾到自己碗裡。
我覺得很不好意思,準備把雞腿夾給孩子,朋友制止了我,然後對孩子說:「阿姨是客人,雞腿要夾給她吃,媽媽為了做這桌飯,辛苦了一天,所以需要吃個雞腿,補充下體力。」
青青也很懂事,沒有大哭大鬧,反而又往媽媽碗裡添了好幾塊肉:「媽媽辛苦了,你多吃點。」
為什麼要傾盡所有來對待孩子,捨不得為自己付出一點呢?
如果孩子們從小就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他們就會對這樣「不對等」的現象習以為常。
要讓孩子懂得感恩,就一定要讓他們看到為人父母的辛苦。
四、矯枉過正,動輒責怪
要讓孩子懂得感恩,體諒父母,並不是要把這些話時時刻刻掛在嘴邊。
「我們這麼辛苦,還不是為了你?」
「你這個白眼狼,我們真是白白對你這麼好!」
這樣的話,千萬千萬不要對孩子說。
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應該從生活細節、點點滴滴來著手,而不是用這些粗暴的話語來時刻」提醒「,讓孩子心裡自然而然對父母產生隔膜和代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