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來自廣州的KY,熱愛駕駛,以車會友。也正因為喜歡開車,所以工作是一名私人司機。
這臺代號為GD3的第一代國產本田飛度,其實是11年前父親所在的公司分配給他的,1.5排量的CVT變速頂配版本,拋開通貨膨脹不說,上路價格將近14萬元在如今看來買這麼一臺小車是匪夷所思的,三姑六婆肯定湊過來數落到:這個價格買國產車又大又有面子。
後來公司把GD3給了我父親,一直到我2012年考取駕照後,變成我和我爸共用這臺車,也算是傳承到我手裡。如今一回顧,還得感謝當年公司如此「政治正確」地選擇了本田,讓一個小孩在十幾年後順利「入坑」!玩車圈子有句話挺流行:一日本田,終身本田,那看來我要終身「耕田」了(手動滑稽)。
我認為誕生在千禧年初的第一代飛度的圓滑線條設計,是非常耐看、非常符合日系小車的風格的,當然現款飛度GK5那種「攻擊性」明顯的設計風格,並不能說不好看,只是覺得改變了原來的「風味」,或許現在的年輕人生活節奏太快,汽車也需要用張揚的臉蛋來吸引眼球吧。
(小飛度塞進一米多長的茶几都面不改色,神閒氣定誰人能及?)
飛度GD3車小空間大,被媒體和粉絲說爛的「本田MM理念」就是先應用在這款車上,類似於MPV理念的設計,內部的空間顛覆了當時國人對於小型車的認知,標配的「魔術座椅」提供令你腦洞都不夠用的變化模式,無論是載人載物都能任勝。GD3與我家相處多年來,雖然不用拉貨回本,但經常回老家帶著一大堆行李,或有時候運載一些大件東西,都不會出現令人尷尬的情況。
雖然現在看來1.5L的發動機技術老舊,但卻擁有令本田粉高潮的VTEC技術,讓其動力超越不少同級車型,而且油耗也令人滿意,所謂多快好省不是夢。而且得益於當時汽車產業的成本控制並無現在嚴格,飛度GD3的車架和底盤都用料紮實,非常耐用。
好了,本田信仰「充值」完畢後要說說其缺點了,本田作為「技術宅」,在買菜車投放的技術可是非常先進的,但飛度GD3用的CVT變速箱更類似摸著石頭過河,導致變速箱存在設計缺陷,但那時國內召回標準並不嚴格,本田當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並未召回這批變速箱,只開展了有問題找上門才保修的政策,加上網絡不發達,導致很多車主都不知情,當發生故障後去檢查才發現已經過了質保期,這個問題是比較坑爹的。
34萬公裡行駛裡程,對於一臺車來說是絕對超額完成「任務」的,但我的GD3狀態還挺精神,除了更換老化損耗件,故障並不多,但畢竟11年高齡了,性能之類的肯定衰退不少,於是靈機一動,開始了「返老還童」計劃,因為這臺外人看起來老態龍鐘的小車,對我來說卻是家裡的一份子。
所以每當出現故障或改裝時,我都會和車店裡的師傅一起動手,從旁學習,借用《頭文字D》文太車神的一句話:這是一輛讓人學習、進步的好車。因為那個年代的汽車都是以機械結構為主,並沒有林林總總的電子設備,可以讓人非常直觀地了解一臺車子的真實面目。
這臺小車沒有亮眼的性能數據,但開起來得心應手,這就是本田,總能給你會心一笑的機會。雖然只擁有與五菱宏光「媲美」的107匹馬力,但得益於Vtec系統,夜深人靜的時候在路上「虐待」油門,聆聽老夥計的「冠軍之音」也未嘗不是一種享受。
因為很久以前就很喜歡改裝車,但是身邊一直沒有良師益友,所以很難去接觸這個圈子。後來結識了GD-club和KingSpeed的各位車友,打開了我的新世界,由於「組織」能人輩出,所以令我在短短半年內學到了不少知識,期間俱樂部也會約上三五知己,出來聊聊人生談談理想。
年輕人離不開改裝,而改裝離不開賽道,這讓我回憶起第一次踏入賽道的那天。坐標惠州福崗賽車場,一幫車友精心籌備的賽道體驗日,我為此提前做了充分的理論學習和裝備上的準備,然後既緊張又盡興地跑了一天。當把車推向極限後,當他(我)經過賽道的洗禮後,才終於明白車輛性能上的不足與自身技術上的欠缺。
更重要的是讓我體驗到了平時駕駛所沒有的激情,簡直整個男人都回來了!但細思後才明白,馬路非賽道,有很多失誤在賽道上可以挽救,在公路上或許就人仰馬翻了。
在這些年間,都是父親開著車帶著我和媽媽遊歷四方,而讓我頗為感動的是2013年兒子出生後,輪到我成為了爸爸,載著愛人和兒子。
不知是否遺傳,兒子和我小時候一樣,對汽車也產生濃厚興趣,所以每當我開車出門與車友聚會,甚至去賽道日,都會帶上老婆和兒子,讓他順著興趣去接觸汽車,現在他已經能分辨車子有沒有改裝輪轂和排氣了!甚至觀看賽車和卡丁車都會令他笑不攏嘴,看來當初的「努力」頗有成效,哈哈哈!
同時也要由衷對我的老婆說句感謝,感謝你對我興趣的理解與支持,畢竟不是每個車迷背後的女人都允許自己的男人在一坨冰冷的鋼鐵上投入。
雖然他還沉浸在我們大家庭的歡聲笑語中,但在能預見的不久的未來我卻被陰雲遮蔽雙眼,不知所措。究竟這臺活潑、憨實的飛度GD3何去何從?我希望他還能再陪我們走更多一點的路,然後再多一點,多一點,畢竟這條路不是我一個人在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