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那古代禿頭怎麼辦?阿哥:我變禿了也變強了

2020-12-22 酒熟梅子青

在古代,除了性命之外,他們最最看重的就是他們的頭髮了吧。我們都知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所以古人對於剪頭髮啥的那真的是老在乎了,不像我們現在的,除了正月的時候為了不讓舅舅罵,就積點德不去剪頭髮了,這也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今天我們就講講古人的頭髮。

我們現在開玩笑,都說你這頭禿的都快成阿哥了。現在的禿頭都會被說,那麼古代的時候天生就禿頭的怎麼辦呢?古代又那麼的看重頭髮,那麼在古代頭禿也會被人嘲笑嗎?還有天生頭禿的話,也會被人說成不孝順父母嗎?

其實也不盡然,古代頭禿也是常有的事情,雖然沒有996的工作制度,也沒有像程式設計師啥的這麼令人頭禿的工作,但是古人禿頭,不僅不會被人嘲笑,而且他還看不出來。這一切都源於它的髮型,我們都知道,阿哥的髮型是前面都給剃了,然後在最後面編個麻花辮。

其實這樣的髮型是最最看不出他不是禿頭的,對於禿頭的人最熟悉也了解禿頭肯定先禿中間,是個地中海,然後才會禿成禿子。那麼古人的髮型就是把頭頂上的都給剪了,所以大家都一樣,也別笑話誰到底禿不禿了,反正都一樣。其實禿不禿就看後面的麻花辮,但不是禿的很厲害的話,他就沒有什麼大礙,就是人家的頭髮多的辮子就粗一點,頭髮少的辮子就細一點。看來還是古人的髮型比較是個頭禿的人,因為這樣不會被嘲笑。

我們熟知的大詩人杜甫就有嚴重的脫髮的毛病,唉,這一天天的憂國憂民的能不禿嗎?他就用把頭髮梳起來再用簪子整起來來掩飾自己頭禿的問題的。古人也是蠻聰明的,除了用梳起來的方法之外,古人還用頭巾把頭髮包起來,不過那個時候不叫頭巾,叫幘的頭飾。這個東西和帽子搭配起來就很有用,可以來掩飾自己頭禿的問題。

那肯定就會有人說了,這是阿哥們,就是男人的辮子,那女的呢,女的就沒有頭禿的了。當然不是,頭禿這件事,男女平等,誰也不會放過誰,只不過,女的禿頭就更容易了。

古代女人的髮型都是那種梳起來的,肯定沒有像現在這樣披頭散髮的。那就看不清誰到底頭禿不禿了。而且古代女人的髮飾也多,髮型也多,今天這個造型,明天那個造型的,所以這個假髮什麼的都是常備的。不像現在這樣,假髮除了修飾以外,更多的是為了不顯得頭禿。

我們都很好奇,古人這麼看重頭髮,他們就不剪頭的嗎?如果不剪頭的話,他們前面的頭髮不會長出來嗎?如果不剪頭髮的話,這一輩子都不剪的話,那頭髮不會拖地的嗎?古人當然會剪頭髮的了,只不過那個時候還不叫理髮師。

等到宋代的時候,有史書記載,才第一次出現了「理髮」這個專有的名詞,是在朱熹注釋的的《詩·周頌·良耜》中,其比為櫛」一句裡說明:「櫛,理髮器也。其實在漢代就已經有了以理髮為生的工匠,到了南北朝時期,就有了專門的理髮師。

元明兩朝理髮制度也越來越完善,普遍。我國創建的第一個理髮店是在清朝順治年間奉天府建立的。就這樣我國的理髮行業也逐漸發現了起來。

其實古人這麼看重頭髮並不僅僅是因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為了尊重父母。還有就是有一種封建迷信的思想了,就是頭髮就代表的是自己,如果頭髮落到其他人的手中,尤其是自己敵人的手中那麻煩就大了,所以古人才這麼的看中頭髮。

我們常看古裝電視劇的都知道,一有什麼事不是割袍斷義就是斷髮絕交。我們的大將軍曹操也做過這件事,就是他讓自己的手下不能犯錯,沒想到他自己就犯了,然後他就把自己的頭髮給割了,算是把自己給處死了。

然後就皇帝的後宮啊,皇后妃子啥的,做了錯事,或者對皇帝心灰意冷的時候,被打入冷宮,然後皇后妃子自己就去找剪刀要去剪頭髮。就是自己和皇帝啥的沒關係了,還有就是為了自己所犯的錯誤的一個懲罰之類的。

而且我們都知道,古代的頭髮那麼長,無論是男的還是女的,所以他們是如何去洗頭髮的呢,還把頭髮打理得那麼的好,今天也給大家說說古人是如何洗頭髮的。

古人的頭髮可長,而且還不好打理,所以平時能洗頭的大多也就是一些豪門大院,對於平常的百姓來講,他們洗頭大概也就和過年啥的差不多了,不過這豪門大院也沒有我們現在方便,他們也就是一個月洗幾回頭髮的吧,反正不像我們現在這樣,想什麼時候洗就什麼時候洗。

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古人洗頭髮用的東西我們是真的羨慕,他們沒有那麼多的化學成分,都是純天然的。他們通常會用皂莢這種植物洗頭,皂莢也可以用來洗衣服,對,就是有些洗衣粉,洗衣液廣告拍的時候說的那個皂莢。

用皂莢洗過的衣服可以保持柔順和不褪色,所以洗頭髮用這個也很有效。除了皂莢以外,還有用來洗頭的就是草木灰,就是把一些植物啥的燒成灰,我們有的面膜啥的好像也有用到過這種東西,但是千萬不要自己嘗試,因為這個是有專門的植物來做的,這個草木灰有吸附灰塵和髒東西的功效,所以也就會把頭髮洗得乾淨了。

還有就是用淘米水洗頭,我們都知道,淘米水可是個寶,不僅可以用來澆花,洗臉,還可以洗頭。而且淘米水這種東西很容易得到,所以百姓一般會用淘米水洗頭。還有一種用來洗頭的就是芝麻葉,芝麻葉搗爛後的湯汁洗頭髮可以除蝨子,清潔頭髮。我們都知道吃芝麻對頭髮好,可以使頭髮變得又黑又亮。這就是古人洗頭的方法啦。

其實我想說,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對於禿頭這件事都很看重,但是,無論怎麼樣,我們都不應該對自己禿頭這件事而感到自卑,因為自己本來就是這樣,禿頭有的時候也是對工作的一種尊重,有的工作不禿頭好像就感覺對不起自己做的這份工作一樣,所以禿頭一點也不可怕,所以那些個禿頭的兄弟姐妹讓我們手牽手一起來面對我們的禿頭吧。我們禿頭,我們光榮,我們驕傲。

相關焦點

  • 「我變禿了,也變強了」從一拳超人流出,成為當今最受歡迎的梗!
    也正因為琦玉老師的強悍關於《一拳超人》的動漫梗也十分多,其中「我禿了,也變強了」就是最具有代表之一。這個梗的產生來源於琦玉老師,在《一拳超人》中琦玉老師本身是一個普通的市名,曾經他擁有一頭烏黑濃密的頭髮,在和螃蟹怪人戰鬥之後,琦玉老師體內的潛力被激發,從那一刻開始琦玉下定決心努力鍛鍊讓自己變得更強。
  • 去他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有質疑父母的教育方式的:「學生就應該有學生的樣子,父母應該管一管」,「家裡不是開明是心大吧,就不怕孩子學壞嗎」…… 還有把「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搬出來的—— 身體是父母給的,所以為人子女的,做任何決定之前都要考慮到父母親,像化妝打耳洞染髮這種傷害身體的事情,是不愛惜自己的身體,也是沒有孝心。
  •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這個眼球我吃了!
    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大家一直信仰孔子說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認為自己的身體都是父母給的,不能隨意毀壞。因此也產生了不少奇葩操作。東漢末年,夏侯惇領兵去攻打呂布,路遇高順部隊。然後,只因人群中多看了彼此一眼,幹!
  • 古裝劇:「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我們究竟和父母有多像?
    有句老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你有沒有被父母舊照的樣子驚異到,因為我們和他們同齡時的樣子相似極了!《孝經·開宗明義》有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意思是身上的一切都是父母給的,絕不能有絲毫損傷。
  • 在「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封建禮制下,古代人是如何理髮的?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一句話,這句話就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這句話的本意該是什麼?就是說自己的皮膚和頭髮都是父母給予的,要好好地愛惜,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就是不尊重自己的父母還會讓自己的父母感到傷心。
  • 中國古代思想中,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和尚剃光頭是不是大逆不道?
    ,可見只要有煩惱的事情總離不開頭髮,那「三千丈」的頭髮還不如說是三千丈的愁緒,當真是應該剪了,可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頭髮怎能說剪就剪?佛教於漢朝傳入中國,又在唐朝發揚光大盛極一時,可以這麼說,印度人創造了佛教,中國人賦予了它新的生命,可印度並沒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這種說法,古代的中國卻不一樣。可以想像佛教在剛傳入中國的時候並不受人待見,為何到了唐朝盛極一時?
  •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 既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那古人為何仍熱衷於剪頭髮?
    眾所周知,古人講究孝道,常以各種形式表達孝心,堅信「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視自身髮膚如命。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古人並不是終生不剪髮,就連「至聖先師」孔老夫子也會時常修理頭髮,清朝人則最流行請客理髮。
  • 那些「我變禿了也變強了」的光頭人物,原來光頭也可以這麼帥!
    今天我就要為大家介紹一下動漫中這些禿頭角色,雖然他們禿了,但是也強了。一.埼玉老師埼玉老師,熱血漫《一拳超人》中的主角,這句經典梗「我變禿了也變強了」就是源於他的經歷。埼玉老師有著一頭濃密黑髮的時候還是很帥的哦,真懷念那在動畫中出現過十分鐘不到的黑髮埼玉老師啊。二.高木泰士高木泰士出自動畫作品《NANA》,總是帶著一副黑色墨鏡,堪稱史上最帥的光頭雖然他的外表看起來真的很冷酷啊,但是其實是一個超級溫柔的男人,可靠又能給人安全感。所以也難怪身邊的幾個妹子都對他有一定的好感。
  •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怎可毀傷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哎,又一個因為減肥而差點造成的悲劇……近日,杭州20歲女大學生小靜被媽媽用輪椅推到了浙大二院營養科,原來身高164cm的小靜,體重56公斤。追求美,是每個人的天性,但是過分的追求瘦和美,那就有些得不償失了。這幾年,看了好多因為減肥,因為整容而差點丟掉性命的新聞,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並不是越瘦就會越好看,也不是要整的走在大街上全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就好看。
  •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豈能隨意糟蹋!
    點擊上方音頻收聽▼寂靜的夜晚我和你享受此刻的美好晚安~當然讓它的粉絲為之瘋狂,願意傾盡所有來得到一部,條件好的人想得到很簡單,但是經濟不好的人想買這部有些昂貴的手機就不那麼容易了,一時間就引發了一股賣腎潮。
  •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請珍惜
    孔子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 在強調「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古代,古人如何理髮
    所以在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古代呢,是可以剪頭髮的。只是不能隨便胡亂剪斷或者剪壞頭髮的,當你的長髮需要修剪時,你需要先查看黃曆,選擇一個良辰吉日才可以剪頭髮,而且你把頭髮票整理起來放進布袋子裡面,不能隨隨便便扔掉。由此可見,頭髮對古人的重要性,怪不得《三國演義》中出現了曹操削髮代首的故事,頭髮的不能丟呀!
  • 古代為何沒有學生自殺,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壞,有敬畏心
    而為什麼古代那麼嚴厲,反而沒有學生自殺的情況呢?甚至都不會想到自殺這件事。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壞「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孝經》開篇說「身上的一切都是父母給的,絕不能有絲毫損傷,愛護身體如同敬愛父母」。
  •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那麼古代人剪指甲嗎?
    看到這位大人一個個比較長而且略帶扭曲的指甲,小編首先想到了那句:「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古人覺得自己的身體來自於父母,傷害自己的身體就等同於傷害父母的身體,古代遵從孝道的人都特別珍重自己的「身體髮膚」,所以才有清初「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殘忍抉擇。頭髮、身體不得損傷,那麼指甲呢?
  •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古人脫髮了怎麼辦?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這句話出自《孝經·開宗明義》,對於古人來說,從孝的角度來講,頭髮是父母給的,「不敢毀傷」。 「肝藏血,發為血之餘。」 女子二十八歲、男子三十二歲「髮長極」 女子三十五歲、男子四十歲「發始墮」 女子四十二歲「發始白」 男子四十八歲「髮鬢斑白」 男子六十四歲「齒發去」 男子不過盡八八,女子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
  • 「我變強了,也變禿了……」
    上期,我在後臺向家徵集:你學習時的小癖好。徵集發出後,我收到了很多小可愛的留言,有些癖好幫助人們提升了成績,有些癖好讓人獲得了有趣的經歷,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些神秘的小天地吧。/01/@李不白最喜歡學習的時候扯頭髮,解題順了的時候扯一扯,思路卡殼的時候扯一扯,然後就覺得自己的思路越扯越清晰,越扯越明白。
  •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如何與父母相處,提點建議
    在我們的一生中,父母是陪伴我們走過大半生的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可以說,父母是最愛我們的人,個別情況例外。在正常人的思維中,父母所行所為也是為了孩子,但是我們畢竟和父母是兩個時代的人,接受的教育不同,年齡不同,所以會因為觀點不同,經常會與父母發生爭執,作為年輕的一方,也不想發生這樣的結果,那該怎麼辦呢?我們作為成年人,有自己的獨立思維,也有自己的人生規劃,當我們長大以後,我們會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古人如此看重頭髮,也能理髮嗎?
    在古時候理髮行業同時也賺錢,但是卻沒有那麼好做,而且古代的理髮行業是從無到有,主要是當時社會是受到了各種學派的影響。其中最為嚴重的一條便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人是不能夠輕易的剃頭,不然就是對父母的不敬。那麼在古時候理髮行業到底是怎樣崛起的,又如何發展的呢?
  •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關於頭髮的這幾點你一定要注意!
    古代有這樣的說法,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是不能夠胡亂動的,說文解字中發的解釋為根,也就是根本的意思,所以民間在這件事情上講究很多,我們看過很多影視作品中講到,如果想要詛咒一個人,那麼就要取他的一根頭髮來施法,也是受到這種說法的影響,下面我們來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