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民俗文化|大過年的在門口放個棍子幹啥,老傳統該不該保留

2020-12-20 金米一家人

如果你是外地的媳婦或者女婿,今年在山東的棗莊、臨沂、日照、濟寧、菏澤、濰坊高密等農村過年的話,你會發現在大年初一的早晨,家家戶戶門口都放著一個棍子,這些棍子長短、粗細不一,有桃樹的、楊樹的,榆木的,等等。你一定會好奇,大年初一不是要互相拜年嘛,在門口放個棍子幹啥,萬一把拜年的人絆倒了可不好。

正所謂是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 大年初一在門口放著的這個棍子有的地方叫攔門棍、有的叫攔財棍,有的叫把門將軍,等等說法不一,叫的最多是攔門棍。

據說攔門棍還有一個典故,明朝朱元璋曾派兩員武將:胡大海、常玉春來山東討伐「北國韃子」。各家紛紛掛牌,凡是掛「南朝」牌的,屬良民;掛「北國」牌遭殺。

大軍壓境,逐村逐戶,都掛「南朝」牌,大軍一撤,又掛北國牌。

二位大臣把事情向上秉報,朱元璋拍案大喊:「反了,大膽刁民,竟敢欺騙當朝命官,把所有刁民全部殺掉,斬草除根!」

胡大海、常玉春奉旨來到山東,見人就殺,正在追殺時,見一青年壯漢背一位老嬤嬤奔跑,截住問:「你跑什麼?」這位壯漢打著哆嗦說:「你們可以把我殺了,把我老母留在世間,他從小把我餵養大,我卻無盡孝道之心!」跪地磕響頭,求饒。二人一聽,這屬良民之輩,有孝道之心,便說:「快快回去,關門閉戶,在門外面放一攔門棍,我下令凡見有攔門棍的人家不準斬首。」

壯漢背著老娘往家裡跑,被外逃的村民發現,壯漢一看是本村兄弟,急切地說:「快快和鄉親說:趕快回村,門口放上攔門棍,就免遭殺頭,保全性命。」

一傳十,十傳百,家家都返回家中,門口放一攔門棍,免遭殺害。

此日正是大年除夕。

現在在山東的很多農村地區,仍然有放攔門棍這個習俗。

關於為何放攔門棍,民間說法也都不一致。有的認為,放攔門棍可以驅鬼闢邪,請自家老祖宗回家過年,放攔門棍可以擋住其他小鬼;有的說是攔財,大年初一每家都敞著門方便互相拜年,攔門棍可以攔著自家的財別跑出去了,防止財氣外流。

不管怎麼說,在山東部分農村地區,攔門棍和春聯、鞭炮一樣,是年的符號。這種老傳統該不該保留,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搶鏡頭原創作品,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點擊關注。

相關焦點

  • 過年剃頭洗澡,傳統民俗中的吉祥寓意
    網絡圖片我國地域寬廣,民族眾多,東西南北中,過年風俗不一,文化內涵十分豐富。但剃頭、洗澡過年,如同大掃除、寫春聯、貼福字、扎燈籠、做年糕、吃餃子等習俗一樣,幾乎是一種共同的辭舊迎新民俗,也是一種最樸實的過年民俗。
  • 上海有個傳統民俗文化展示村落,老物件種類繁多,堪稱民俗博物館
    然而它還是一個有著豐富的民俗文化的地方。今天要說的就是前幾天剛走訪過的上海江南三民文化村景區。這是一個有著豐富民俗文化展示的地方,老物件種類繁多,堪稱民俗博物館。見過用過這些老物件的人年齡應該都不小了,故而這裡也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暴露年齡的地方了。這裡的東西被戲稱為「爺爺用過的東西,父親知道的東西,兒孫不懂的東西」。收藏這些老物件非常有意義,既能傳承歷史文化,又能讓我們對崇明的特色民俗有深刻的了解。
  • 俺是山東人,膠東半島的過年習俗,你了解多少?
    供養「楹燭」臘月30中吃鮁魚和大米飯小編是山東人,老家是膠東半島農村。由於工作崗位有許多的南方人,經常會發現各地過年習俗的不同。今天就聊一下小編農村老家膠東半島的過年習俗。「灶碼頭」臘月二十四到臘月二十九除了準備年貨還要做很多麵食老習俗,要做「大啵啵」(大饅頭
  • 看民俗、賞花燈,有年味的濟南哪裡玩?過年不打烊這些地方更精彩
    你對濟南不熟悉,到了濟南不知道去哪兒找年味?好吧,除了濟南三大名勝(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我就跟大家介紹一下濟南過年哪兒有年味。2,大明湖的文化廟會時間:2020年1月25日——1月30日活動特色:來自濟南各區的舞獅、舞蹈、高蹺等民俗活動精彩紛呈,或許一不留神就偶遇了夏雨荷了。
  • 《過年都是新的》這本繪本藏著孩子不該忘記的民俗記憶
    對於現在小朋友來說,過年似乎只是長途跋涉回老家,老家漫天的鞭炮一地的紅紙,又或者跟父母去旅遊,小朋友們大多不知道過年的真正意義,僅聽家長講述又很抽象。而一個好的繪本,可以幫助小朋友主動去了解春節的由來,還可以了解家鄉的習俗,從而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興趣。
  • 合家歡電影《年獸》橫店殺青 創新民俗傳統
    《哪吒》的成功也帶動了業內對中國神話電影的思考:西方有漫威世界,有諸神宇宙,而擁有5000年歷史的我們,究竟該如何挖掘那些屬於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呢?堅定文化自信,對傳統文化推陳出新才能使民族文化煥發持續的生命力。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神話故事數不勝數。在業內對神話電影的探討熱潮之下,《年獸》作為一部詮釋全新春節元素的電影也應勢而生。
  • 啥叫佩奇?——閬中春節民俗文化大聯展觀展指南為您配齊!
    閬中春節民俗文化大聯展分為A、B兩個展館,分別設置四川特色文化、少數民族工藝、傳統民俗等內容展位,A館包含展位18個,B館包含展位16 個,將集中展示四川蜀繡、濰坊風箏、閬中民影戲等傳統文化,使人們感受中國民間傳統的魅力與新春佳節的喜慶祥和
  • 雙歷時代該不該保留「農曆年」?
    中央號召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筆者認為,發展中華年俗文化和其他傳統節慶文化,可以促進中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自然經濟時代人們的生活周期離不開自然的節律,地球上時序更新的周期大約360天,這也就逐漸成為人類生活的自然周期「年」。
  • 老人過年發紅包為了啥?堅持民俗是最大「動力」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以前過年,長輩們會隨手撕下門上對聯一角,把一兩毛錢包在裡面,送給孩子壓歲。錢雖少,意義卻不小。如今,壓歲錢越來越多,寄託的情感同樣真摯。
  • 端午民俗你都幹了啥?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端午節是一個集祈福消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節俗內容豐富。那麼,端午傳統民俗你都幹過啥?掛鍾馗畫像——鍾馗,是中國傳統諸神中唯一的萬應之神,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賜福鎮宅聖君」。掛鍾馗畫被寄寓祈福納財、驅妖伏鬼、驅疾祛疫、護佑家宅。端午懸掛鍾馗圖像是相沿積久的民風習俗。農曆五月天氣溼熱多病毒疫疾,一直被古人認為是「惡月」。因此,端午時節懸掛鍾馗圖像是有深刻寓意的。
  • 過年的鄉愁
    年三十晚上還有我自己的一個保留鄉愁,我愛吃醬紅薯粉條,不知從哪年起(估計上大學後)的年三十晚上,媽媽會單獨給我醬碗粉條吃,這個屬於我的過年習慣好像保持有十幾年,隨著媽媽年歲大了,我又有些年斷斷續續沒回家鄉過年,這個年三十晚上醬碗粉條吃的習慣就沒保留了,只剩下一絲淡淡的鄉愁記憶了。過大年,從放鞭炮、起五更開始。鞭炮響,是過年重大的標誌。
  • 蘭州首個南北風味民俗文化村亮相蘭州新區
    為了進一步傳承傳統文化,由甘肅萬象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投資5.6億元打造的晴望川中國民俗文化村項目,自去年開工建設,現已落成投入運營。古樸的民俗住宿、精美絕倫的徽派建築,以及民俗美食街、民俗工藝品街、民俗文化博物館、傳統民俗飲食街、手工藝展示作坊、中國特色民居展示街、特色民宿客棧、生態農業研究基地已成為整個園區開發建設的啟動區和孵化器。
  • 酷狗直播點亮了一批老民俗 讓傳統年俗玩出新花樣
    活動全面囊括祖國不同地區的新年活動、當地民俗、特色美食以及闔家團聚等春節相關內容,呈現出百姓春節期間最真實的幸福狀態,連接各地不同節日景象,為春節增添「年味兒」。新時代新面貌,隨著網際網路科技的迅猛發展,網際網路大潮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 廣州民俗文化不可不知的寓意
    而民俗文化作為傳統文化體系中的一部分,隨著賴以生存延續的環境的變化以及時代發展所帶來的各種文化傳播媒體的發達,一些新型的現代藝術文化形式的產生與傳播,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傳統民俗文化的發展。傳統民俗文化正處於一個萎縮、逐漸消失的階段。搶救、保護民俗文化的活動層出不窮。民俗,即民間風俗,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中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
  • 柞水民民俗:過年祭祖拜四方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幾千年的文化積累和沉澱,形成了各地豐富多彩的年俗,彰顯著民族文化的無窮魅力。位於秦嶺以南的柞水,年俗內容也非常豐富,有敬天祭地、拜祖訪友等民俗活動,其中,「過年祭祖拜四方」最具民俗特色。
  • 惠州開展「旅遊+文化」民俗特色活動 讓過年更有年味
    評價:墨園古村不但歷史悠久、古蹟眾多,元宵節慶活動也保留著濃鬱的傳統民俗文化氣息。墨園2012年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墨園元宵民俗也被列入惠城區非遺項目。  線路:自駕車需要一小時左右,可經水口走縣道208到橫瀝墨園,也可從汝湖上廣惠高速蓬陵出口下,往橫瀝方向按指示牌走。
  • 「清明節快樂」此言該不該? 聽民俗專家怎麼說
    「清明節快樂」此言該不該  民俗專家:清明節也可以是歡樂的節日昨日,廣州市民政局舉辦「清明民俗論壇」,邀請中國民俗學會常務理事、中山大學教授鄧啟耀,中大人類學專家周如南副教授談清明習俗的淵源以及廣州殯葬習俗的歷史變遷。  清明節來源 悼念忠臣介子推  中山大學人類學專家周如南副教授介紹,清明節作為傳統節日在我國源遠流長。
  • 弘揚傳承 地域民俗文化的使者
    一家人和和睦睦,兄弟姐妹們也不吵架,特別講究文明禮節。一些親屬和朋友受到他們家的感染,過年的時候也開始祭祖。現在已經沒有賣門神的了,可是,每到過年的時候,楊中宇總是要親自畫一幅門神貼在對聯和福字的下面。他畫得雖然質量不是很高,但是,在他看來,只有這樣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過年。
  • 「過年」 必學詞彙,英語介紹傳統文化,脫口而出!
    了解一些過年相關的「冷知識」,讓你的學識更淵博!會一些和過年相關的英文,讓你和老外介紹中國文化時,脫口而出!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挖掘過年相關的知識及英文的寶藏吧!過年的3個「冷知識」一、年是什麼?大家都知道,年是指的一個時間單位,大約365天為一年。
  • 紅包:從傳統習俗到過年政治學
    到了宋、元,便形成一種民俗。由於歷史久遠,到了現在,不但在中國大陸以及臺灣和香港這些地方,可以說整個東亞都有類似現象:在越南也有發利是紅包的傳統;在日本,家長會派「お年玉」給小孩,不過是採用白色封套包裝,而且封套上會寫上接受人的名字;在馬來西亞,傳統馬來人會向友人派一種有金錢在內的綠色封套,而這普遍被認為是伊斯蘭文化和紅包文化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