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已選定,環境配置完成,正所謂萬事俱備,只欠你自己的努力了。請從書的前言開始,仔細地閱讀手頭的教材,很多人看書喜歡直接從第一章開始看,這是錯誤的做法。前言是作者對整本書的大體介紹,作者一般會告訴你需要什麼基礎才能夠順利閱讀本書,這可以幫助你檢驗自己的基礎知識是否已經具備。看完前言,還要瀏覽一下目錄,了解一下書的整體結構,順便給自己安排一下學習計劃。
學習C語言,必需注意每一個細節,書上的例子代碼一定要自己親自敲一遍,編譯執行輸出都跟書上說的一致才能算是學完了一個例子,如果不一致,就要仔細找原因。出了書本上有的例子,自己還要「創造」一些例子,比如學習運算符優先級的時候,可以寫幾個相同的表達式,在不同的位置加上括號,看看有哪些不同的行為,比如*p++和(*p)++,又比如a = b == c、(a = b) == c和a = (b == c)等等。自己抄的書上的例子以及改造之後的例子,還有自己「創造」的例子,都應該仔細地歸類保存,並且要在原始碼中寫上簡短的注釋,闡述這個例子的意圖。
例子之後就是習題了,我建議初學者把所有的習題都獨立做一遍,然後對照答案的代碼,看看自己的代碼有那些不足,再試著修改自己的代碼。很多人不重視習題,這是極大的錯誤,因為作者通常會在習題中說明一些重要的道理,而不是單純地檢驗前面的知識。
也許你認為這樣學習太慢,其實不然。學得細緻就不用走回頭路,等你學到後面才發現自己前面沒搞清楚,那才是真的得不償失。一般說來,整本書讀完,你應該完成數千行乃至上萬行的代碼,無論是原封不動照抄書上的,還是自己心血來潮寫就的,都是今後繼續學習的一筆財富。以我自己舉例,閱讀《Windows核心編程》時(我只閱讀了3/4的內容),除了抄書上的代碼,還自己寫了很多例子,一共有5574行(用unix下的wc工具統計),時隔多日,我早已記不清Windows的系統編程了,但只要花幾分鐘翻出以前的代碼看看,便會重新瞭然於胸。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就是這個道理。
仔細讀書、認真抄寫原始碼、獨立完成習題外加更進一步的實驗,最後將所有的代碼留下,成為自己的經驗和財富,絕對的辛苦,也絕對的事半功倍。當然,這種方式只適合學習需要精通的技術,如果不是學習C語言,你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寫到最後,還有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點沒有提及──代碼風格,從最開始學習就必須強迫自己模仿最優秀的代碼風格。因為代碼風格太重要內容也太多,我會用專門的一篇文章來詳細討論,請大家關注《程式設計師之路──關於代碼風格》。
題目是關於C語言,其實我主要想說說程序該怎麼學,或者一點感悟罷了,在這裡,我只想引用身邊的幾個人的例子,來談一下對程序學習的理解
第一個人要說到我了,我對程序產生興趣,是聽說程序可以作遊戲,那時候是在初一,然而借來一本G-BASIC簡明教材後,我便傻了眼。
陌生的詞彙,古怪的邏輯,都是些天文的中文譯本,頭疼了好一陣子。
然而當時又沒有別的閒書可看,我就整天捧著那一本書,什麼方法都試過了,甚至倒著看過了,都沒看出什麼眉目,自己又沒有電腦,只能不停地大膽地想像,然後滿腦子的疑惑……
在這裡停一下,上面說的便是我學習的風格:總要經歷一番波折,瞎折騰幾下,然後才會有偶然間的明悟-開竅了!我甚至沒見過幾個人有我這麼笨,現在明白過來了,我總是一開始把事情想得過於複雜,造成狗咬刺蝟的難堪的局面,然而竟然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但是不建議大家模仿這種風格,起碼追女朋友的時候不能這樣,生活中很多機會在於接手的那一瞬間,失去就永遠找不回來了。
現在回來,後來偶然間,我看懂了一行代碼,是print 語句,當時興奮得要命,又仔細看了這個看了那個,一下子看懂了很多東西,像是在霎那間被什麼給擊中似的,立刻間醍醐灌頂。。。。
初三在學校學了FOXBASE,基本上自學的,我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我這人是出了名的記性不好,然而當時背程序中的命令卻是過目不忘,到現在還記得很多,也許是感興趣吧,也感謝我的微機老師給我提供自由上機的機會!後來我又自學了QBASIC,初四暑假又學了一點C,那時學C遇到不少困難,當時我們學校機房連C語言都沒有,我只好悶在家裡,一本二級C教材,一本配套習題,整天發呆地想,把自己的腦袋當電腦cpu使,有時進入死循環,有時又徹底崩潰。我花十幾天看完了一本書,做完了一本題,然而腦袋裡充滿了疑惑,由於沒有上機實踐的機會,我就憑自己的猜測與推理己慢慢建立了一大堆理論,十分得意與自信,但後來證明大部分是錯的,害我花了很長時間去糾正,這是後話。可是,還是那句話不破不立,不阻不行。就像我現在有了電腦,整天泡在網際網路的海洋裡,感受著快餐文化,好久都沒靜下心來好好想點東西了.
高中還上過幾節電腦課,只不過忙於應付高考,我將學程序的打算放棄了,到這裡我該說下一個人了。
高中時坐我旁邊一女生,她的文曲星裡有BASIC,我偶爾拿過來編了幾個小程序玩,她看到後很感興趣,令人驚訝的是,她只看了三五個程序,聽我講了幾個命令的功能,就能根據自己的想像編出小動畫來,她此前是絕沒有學過程序的!我曾一度懷疑過她的智商,然而她程序是如此之快,卻讓我的眼都瞪大了好幾圈,比我當年高了好幾個境界!我後來經常在想,是不是我當時的方法不對,程序到底應該怎樣學。。。
一晃就到了大學,我碰到另一個讓我佩服的人,跟我一樣是學計算機的,他是偶爾看到我在編動畫,然後十分感興趣,便開始自學。他令人吃驚的是,指針,結構體,位運算等等,都沒搞懂(更不用說算法和數據結構),只學了三種程序結構,現在只學了C半年,便自己能編出貪吃蛇,俄羅斯方塊,掃雷,還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小遊戲來,現在又在寫黑白棋,我知道我確實是走了不少彎路。
程序應該怎樣學,對C來講,我覺得應該從畫圖學起。
原因有二。
一,畫圖程序很能振奮人心的,它能帶給你濃厚的興趣,這是學程序的關鍵。
二,畫圖程序容易上手,很簡單的道理,就能做出很漂亮的東西來。有很多東西甚至不用看課本,就能自己推出來(我認為推理的方法很重要,它是你自學的必要條件)。
比如畫一個圓,從數學角度來分析,要確定一個圓,只需知道它的圓心(x,y)與半徑r,那好一個圓就畫出來了,circle(x,y,r);
其它的類推,再畫一個立體的,選擇立方體,再分析,只要知道兩個對角的坐標就行了吧,翻一下課本,不是這樣,為什麼?你或許會想到,電腦屏幕本來就是平面的,用立體坐標的理論在這裡,恐怕就不是最簡單的方法。所以它採用的應該是兩個平面圖形平移。此處留下疑問,立體圖形在平面坐標中怎麼表示?自己慢慢研究,很淺的東西。
想作動畫吧,想像一下動畫的原理只是從一個圖形變幻到另一個圖形,不同地變幻就出現動畫效果,那就可以畫一個,擦了,再畫一個新的,再變化。。。
數學功底好的話,從二維到三維,從靜態到動態我認為是很快的過渡。
具體該怎麼學呢,你可以多找幾個畫圖的例子,敲到電腦裡,多敲幾個,慢慢地你就會知道哪些東西是幹什麼的,慢慢地就會自己做出東西來。
但這裡不要沉溺太久了,先學畫圖只是幫助你輕鬆地入門(很多人C學完了還沒有入門)。
從畫圖裡暫時走出來,你應該打打基礎了,這裡不再贅述。可以邊學邊實踐,物理,數學課本中很多問題都可以用程序來演示,來解決,嘗試著多做些東西,這比你老學課本中的模型強多了,只有你自己去體會才能知道。
談及C語言,我想凡是學過它的朋友都有這樣一種感覺,那就是「讓我歡喜讓我憂。」歡喜的是,C語言功能非常強大、應用廣泛,一旦掌握了後,你就可以理直氣壯地對他人說「我是電腦高手!」,而且以後若是再自學其他語言就顯得輕而易舉了。憂慮的是,C語言猶如「少林武功」一般博大精深,太難學了。其實就筆者認為C語言並非是「difficult(困難)」的,只要你能理清思路,掌握它的精髓,那麼自學C語言是一件非常容易且又其樂無窮的事。今天本人就與大家一起談談如何學習C語言或者說學習C語言應從哪幾方面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