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耶魯跟蹤40年研究,揭秘1-14歲兒童的成長密碼

2020-12-11 騰訊網

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展研究所跟蹤孩子們40多年,調研1-14歲兒童的生理、心理需要、行為的變化與發展。這些研究成果,有助於教育者更加了解孩子。

內容來源節選自路易絲·埃姆斯等的著作《你的N歲孩子》。路易斯·埃姆斯美國知名兒童心理學家,耶魯大學格塞爾兒童發展研究所的創始人之一,其教育理念影響了兩代美國年輕父母。

本文轉自「好樣媽媽講故事」公號

圖片來自:pexels

1歲到2歲半

「和順期」與「執拗期」

我們總說:孩子3歲以前是很重要的。雖然孩子長大之後,很少會記得3歲以內的事。

但是事實表明,3歲以內的經歷,即使孩子不記得,但也會對孩子一生,有巨大的影響。

大約在1歲半到2歲半,孩子會反覆地穿梭於「和順期」與「執拗期」之間。因為孩子這時候成長迅速,這些周期也相對短一些。

這個時候的孩子,多給予陪伴與關注,孩子的安全感就會得到滿足,為未來的性格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歲孩子

「不」字當頭,打滾撒賴

一意孤行,佔有欲強,自私霸道

其實,孩子的這些行為都只是因為:孩子開始有了自我的意識、意願、意圖。但他們不懂得表達,甚至他們自己也不甚明白他們自己的意圖。

對待這麼小的小寶寶,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導、繞道為主。

安全第一,不要告訴孩子不許玩不許碰。父母需要把該鎖起來的鎖起來,該扣好蓋子的扣好蓋子。

摸索孩子的生活規律,在孩子陷入可能導致壞情緒的陷阱之前,採取恰當措施,比如讓孩子吃飽、睡覺、帶到其他地方玩等。

把孩子的很多「壞行為」,理解成孩子探索、學習的求知行為。

比如你教孩子搭積木,他卻偏要推倒你的成品,不肯跟你學。這時,你應該把他的行為理解為:他現在對積木倒塌時的現象更感興趣,他在琢磨推與倒之間的關係。

3歲孩子

友善平靜,充滿安全感

易於接受,也樂於分享

3歲孩子友善平靜,比較有安全感,易於接受,也樂於分享。

在3歲的時候,他一向強硬的拒絕態度減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分享或者依賴,但他也能體會到自己的成長和能力的增強。

他在肢體動作的控制上,已經相當成熟和舒暢。他步伐穩定,急轉彎也不費勁。語言能力也發展得更好。

但從3歲半開始到4歲,反抗成了這個時期的最大特徵。3歲半是一個內向、焦慮、缺乏安全感,同時意志力極強的年齡。

3歲半的孩子非常沒有安全感,甚至在他的生理發展上,也表現出不安全感,比如口吃、常摔跤、有時緊張得發抖。

他一方面缺乏安全感,一方面卻又想支配外在世界。因為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每天,他都在掙扎中過日子,生活過得很不愉快。他正在體驗自己與別人的關係,以及自我這個個體。

4歲孩子

心是活潑的,喜愛冒險

喜愛遠足,喜愛刺激

4歲孩子喜愛任何新鮮的事物,去接觸不認識的人,喜愛到新的地方,喜歡新的遊戲、新的玩具、新的活動和書。

對於大人所提的娛樂點子,再沒有人比他們更有反應了。

4歲孩子發現大人雖然還是握有大權,但是並非全能,同時,他也發現自己很有力量。從他的觀點看來,壞事未嘗不可以做,屋頂不會因此而塌下來。

從這個時段開始,孩子也漸漸明白事情的好或者壞。這個時期,他最高興的事:莫過於在睡前,聽一些小故事。

5歲孩子

開朗愉悅,懂事了、講理了

一心要做個好小孩、討媽媽歡心

在這個年紀裡,最令人喜悅的特質,就是他熱愛生活,自得其樂,而且一直看到生活的光明面。

5歲小孩的生活總是跟現在、這兒息息相關。他非常在意自己的房間、自己的家、所住的那條街道、鄰居,以及幼兒園的教室。

5歲的孩子自然而然變得安靜、有節制、更顧家了。

他喜歡遵守既定的規則、限制,對於別人已經嘗試過的或既成的事實,就覺得安心舒坦些。他最有趣的時間是現在,最喜歡的地方是這裡。

5歲的小孩開始很少惹麻煩,最重要的是:他已具有一種神奇的能力,可以判斷自己什麼做得到,什麼做不到。

也就是說,他學會自我控制了,他會衡量自己的能力,把做得到的和做不到的事分得很清楚,判斷得很準確,而且他就只嘗試那些他認為一定辦得到的。

經過一次次的成功,他建立了自信。

5歲的小孩不會胡思亂想地擔心事情,6歲的小孩則常擔心放學後找不到媽媽。

5歲的小孩會認為,媽媽一定在家的,不只現在在家,以後永遠也會在家,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他和父母都是永生不滅的。

到了5歲半,會有一個重大改變。5歲半的特質是遲疑不決,懶散閒蕩。

6歲孩子

進入了暴風驟雨的第二叛逆期

個性極端兩極化

6歲的孩子有本事在轉瞬間討厭剛才還滿心喜歡的事情。他世界的中心不再是媽媽,而是他自己,他希望事事處處按自己的意願。

6歲孩子同時在很乖和很叛逆兩個極端遊走,把筆畫或數字反寫是很常見的6歲現象。

他什麼事都爭強好勝,難以忍受任何失敗。而且他現在處於很容易受到傷害的敏感期。噩夢也會給6歲孩子帶來很大的困擾。

最大的問題是:

他與媽媽的關係,

也遊走於兩極之間。

他既深深地依賴媽媽,

又同時嘗試要自己站起來,

心理上希望他不用依賴任何人。

7歲孩子

在意自己

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價值

7歲孩子不再像6歲時那樣和你頂嘴,卻也不那麼喜歡與人交往。他往往記性不佳,容易分心,工作起來磨磨蹭蹭,對幫忙做家務不感興趣。

他生活在自己的秘密花園裡,充滿了感傷的基調。他會覺得別人不喜歡他,有意找他麻煩。7歲孩子很容易把什麼都朝壞的方面想像。

7歲孩子很在意上學不遲到、作業及時完成、自己的東西自己收到自己的地方,孩子從這時候開始,懂得在意別人怎麼評價他了。準確地說他開始很在意老師怎麼看待他,開始有心想做個讓老師滿意的好學生。

8歲孩子

突然變成話匣子

和7歲完全相反的,孩子可能會忽然變成話匣子了。他對自己對別人的要求都忽然嚴格起來,甚至可以說是很苛刻。

這帶給8歲孩子的另一個裡程碑式的成長,是他們開始建立起道德是非觀念,開始明白事情與事情之間的因果關係。

他非常願意做好孩子,願意把事情做好,願意遵守規矩。

8歲孩子對於「對與錯」的看法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好與壞」的兩極,他的思維開始豐滿起來。他很在意他對自己的感覺,也很在意別人對他的感覺。

他對好與壞的觀念,

不再局限於父母是否允許怎麼做,

而是根據他萌芽的因果邏輯關係,

建立起了是非觀念。

在此之前,

孩子對「好」與「壞」的判斷,

來自於父母「準許」或者「不準許」。

8歲孩子是情感上最需要媽媽的年齡。

他非常需要媽媽分享他的思考、幻想、對話、遊戲。總喜歡和媽媽在一起,包括一起勞作、玩耍、聊天、讀書,這讓他覺得他「全部佔有」著媽媽。

媽媽無論怎麼忙,都一定要每天至少撥出半個小時,全心全意滿足孩子「全部佔有媽媽」的心理需求。這會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對媽媽的心理依戀期,為孩子坦然走向9歲的獨立打好基礎。

不過需要特別注意的是:8歲孩子受傷的比例,是所有年齡層中最高的。

8歲孩子對父母之間的關係很敏感。他對家裡發生的事開始關注起來,包括關注大人的電話、信件、閒聊,試圖找到在家庭中的位置。他很喜歡和同齡的孩子玩,喜歡和同性別的孩子玩。

9歲孩子

獨立而執著的年齡

學習能力跨越提高的一年

在此之前的數年間,每升高一年級,功課要求的難度比上一年都似乎只是增加一點點。

而現在卻遇到了一個巨大的跨越:要勝任四年級的功課,不但需要孩子具備新的思維方式、新的抽象觀念,還需要孩子用全新的方法來運用以前學過的一些知識。

儘管不少九歲孩子的確面臨著相當嚴峻的課業要求,但是,大多數的孩子還是喜歡上學的。

孩子回家聊學校的話題可能比以前更多了。他尤其喜歡聊他自己的某些成功、突出的表現,也喜歡聊聊學校發生的某些特別事情。

「成就感」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相當重要。

因此小男生和小女生往往都變得十分好強,不論是做功課還是玩耍,他們都不願意失敗,都要竭盡所能。

10歲孩子

生活非常美好, 是一個行動孩子

不是一個思考孩子

孩子給人的感覺仿佛9歲和10歲之間真的有個分水嶺,一旦跨過去孩子就登上了一座新的山峰,來到一個全新的地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從10歲到14歲的成長周期。

10歲的孩子是一個「行動」的孩子,而不是一個「思考」的孩子。

隨便一個簡單的事情就能帶給他很大的快樂,比如說晚飯後可以出去玩、沒有家庭作業、逛一個兒童樂園。

10歲孩子最常見的情緒表達,是生氣——這個心滿意足的、樂於合作的、可愛的小小10歲孩子,生起氣來,那叫個火山爆發,又快又猛,甚至又踢又咬。

如果他能控制得稍微好一點,他會張口大罵,會哇哇大哭,也會一邊狠狠跺著腳一邊哇啦哇啦罵著回到自己屋裡去。

儘管10歲的孩子也會氣得哭,不過總的來說他們覺得「都多大了,哪能哭呢」,所以,這個年齡的眼淚是最少的。

11歲孩子

時刻處於動態的年齡

狀態不穩定

11歲的孩子在自我照料和日常作息方面,不會刻意做有規律的事情。

在情緒方面,叛逆的苗頭已經生長。11歲的孩子自我意識在成長,獨立意識增強,反覆無常是常態,家長要予以理解。

在活動與興趣愛好方面,對抗性增強,不願獨自玩耍 。在學校,開始十分嚴格地要求老師,老師們也面臨挑戰。

12歲孩子

性格和行動都處於較理想狀態

青春期初期各項特徵凸顯起來

12歲孩子自我照料和日常作息已讓大人省心不少,負面情緒減少是這個年齡的主要特點。

他們自信獨立、善解人意,並有了自我主張。

在人際關係方面,與家人關係緩和,異性之間不再排斥。同時興趣廣泛,偏愛集體活動。對學生生活充滿了熱情,甚至熱情過度。

13歲孩子

自我性格糾結的一年

動手能力頻頻閃現靈光

13歲的少年在奔向青春的大道上會來個突然轉向或者急剎車。他一改12歲時的陽光、沉穩,再度陷入糾結的狀態。不願與人交往,內向,有點退縮,不願被別人窺探。

雖然這時的他性格陰鬱、悲觀、隱秘,可是在動手方面,他們頻頻閃現靈光,喜歡敲敲打打,自己動手修理和製作東西。

總體來說,13歲的少年已經明顯顯露出青春期少年的特點。

14歲孩子

充滿朝氣的一年

但不能忽視發生的意外事件

當他從擰巴的13歲邁入14歲的年齡時,在這個充滿生氣的一年,你會看到角色多變的少年。他熱愛學校,熱愛與人交往,願意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十分充實。

14歲的他包容性更強,不再像一年前那樣,對看不慣的事情也較少大肆批判。

儘管14歲的孩子具備這麼多優點,但不能忽視這時候有些男孩和女孩會接觸一些不良嗜好。

在性方面,14歲的年輕人由於沒能獲得足夠的知識與信息,會遇到意外懷孕、墮胎等諸多問題。

這時候,家長如何面對和管教孩子在性方面的問題是非常必要和棘手的事情。好在,14歲的年輕人絕大部分都會表現出更強的責任感,這是值得讓人欣喜的事。

以上,就是1-14歲孩子的「成長密碼」,希望會讓很多父母,在孩子的不同階段有一些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在養育與培養孩子的道路中,也許會有困擾的時刻,也許會有麻煩的時刻,但我相信,每一位父母,都可以從孩子身上,獲得無數美好的溫暖和幸福。

亞洲浪潮,博鰲視野

立足亞洲 面向世界

傳遞論壇最新動態 促進亞洲深度合作

全球重要對話的傳達者 亞洲共同發展的瞭望者

相關焦點

  • 教育|耶魯跟蹤40年研究,揭秘1-14歲兒童的成長密碼
    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展研究所跟蹤孩子們40多年,調研1-14歲兒童的生理、心理需要、行為的變化與發展。這些研究成果,有助於教育者更加了解孩子。內容來源節選自路易絲·埃姆斯等的著作《你的N歲孩子》。路易斯·埃姆斯美國知名兒童心理學家,耶魯大學格塞爾兒童發展研究所的創始人之一,其教育理念影響了兩代美國年輕父母。
  • 【情緒對照表】耶魯大學跟蹤研究40年, 發現1-14歲孩子的成長密碼
    「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展研究所跟蹤孩子們40多年,研究1-14歲兒童行為的變化與發展,得出的最終成果顯示,人類行為的成長模式十分有規律,甚至可以相當準確地預料孩子在某種行為階段之後將會是什麼行為階段。作者:路易斯·埃姆斯簡介:美國知名兒童心理學家,耶魯大學格塞爾兒童發展研究所的創始人之一,其教育理念影響了兩代美國年輕父母。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展研究所跟蹤孩子們40多年,研究1-14歲兒童行為的變化與發展,得出的最終成果顯示,人類行為的成長模式十分有規律,甚至可以相當準確地預料孩子在某種行為階段之後將會是什麼行為階段。
  • 耶魯大學跟蹤研究40年,終於解開了1-14歲孩子的成長密碼
    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展研究所跟蹤孩子們40多年,研究1-14歲兒童行為的變化與發展,得出的最終成果顯示,人類行為的成長模式十分有規律,甚至可以相當準確地預料孩子在某種行為階段之後將會是什麼行為階段。下面節選自路易絲·埃姆斯等的著作內容,路易斯·埃姆斯是美國知名兒童心理學家,耶魯大學格塞爾兒童發展研究所的創始人之一,其教育理念影響了兩代美國年輕父母。
  • 耶魯專家跟蹤孩子40年研究結果:1-14歲孩子成長密碼
    文/節選自路易絲·埃姆斯等的著作《你的N歲孩子》。路易斯·埃姆斯是美國知名兒童心理學家,耶魯大學格塞爾兒童發展研究所的創始人之一,其教育理念影響了兩代美國年輕父母。這些孩子成長中的「為什麼」,我們經常搞不懂。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展研究所跟蹤孩子們40多年,研究1-14歲兒童行為的變化與發展。相信這些成果能夠幫助咱們做爸媽的真正了解自家的孩子。大約在1歲半到2歲半,孩子會反覆地穿梭於「和順期」與「執拗期」之間。因為孩子這時候成長迅速,這些周期也相對短一些。
  • 耶魯大學跟蹤兒童40年後,解開1-14歲孩子的成長密碼
    ……這些孩子成長中的「為什麼」,我們經常搞不懂……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展研究所跟蹤孩子們40多年,研究1-14歲兒童行為的變化與發展。「執拗期」大約在1歲半到2歲半,孩子會反覆地穿梭於「和順期」與「執拗期」之間。
  • 耶魯大學跟蹤研究40年,發現1-14歲孩子的成長密碼(請對號入座)
    本文作者|路易斯·埃姆斯,美國知名兒童心理學家,耶魯大學格塞爾兒童發展研究所的創始人之一,其教育理念影響了兩代美國年輕父母。……這些孩子成長中的「為什麼」,我們經常搞不懂……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展研究所跟蹤孩子們40多年,研究1-14歲兒童行為的變化與發展。相信這些成果能夠幫助咱們做爸媽的真正了解自家的孩子。
  • 耶魯大學研究40年,發現1-14歲孩子的成長密碼
    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展研究所跟蹤孩子們40多年,研究1-14歲兒童行為的變化與發展。 得出的最終成果顯示,人類行為的成長模式十分有規律,甚至可以相當準確地預料孩子在某種行為階段之後將會是什麼行為階段。相信這些成果能夠幫助咱們做爸媽的真正了解自家的孩子。
  • 耶魯大學研究40年, 終於發現1-14歲孩子的成長密碼
    ……這些孩子成長中的「為什麼」,我們經常搞不懂……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展研究所跟蹤孩子們40多年,研究1-14歲兒童行為的變化與發展。相信這些成果能夠幫助咱們做爸媽的真正了解自家的孩子。 1歲半到2歲半 反覆穿梭於「和順期」與「執拗期」大約在1歲半到2歲半,孩子會反覆地穿梭於「和順期」與「執拗期」之間。因為孩子這時候成長迅速,這些周期也相對短一些。
  • 家長們都收藏|耶魯40年研究成果:1-14歲孩子的成長密碼
    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展研究所跟蹤孩子們40多年,研究1-14歲兒童行為的變化與發展,得出的最終成果顯示:人類行為的成長模式十分有規律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內容來自《你的N歲孩子》,本書通過大量對孩子的觀察和研究,得出的孩子成長過程中共性的規律。
  • 耶魯大學跟蹤研究40年,發現孩子的未來可預料!關鍵就在9歲前
    好像三年級(9歲)就是決定孩子成績的分水嶺!我不禁就在想,三年級為什麼對孩子的成績有那麼大的影響呢?在正式開始這篇文章前,我查閱了很多相關的研究和資料,下面就整理分享給大家。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展研究所曾經做過一個歷時40年之久的跟蹤調查,通過對上千名孩子的跟蹤研究發現:人的成長模式是有跡可循的。其中,9歲(三年級)是決定孩子成績高低的「分水嶺」。
  • 耶魯大學40年研究:孩子一生中的黃金八年,父母要知道這些事
    為了解開孩子成長過程中產生的諸多疑惑,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展研究所跟蹤孩子們40年的時間,通過研究1-14歲孩子的行為發展變化發現:人類在1-8歲的成長方式是有規律的,孩子在某個階段即將出現的行為甚至是可以預料的。這段時間也被稱為「孩子人生的黃金八年」。
  • 1-14歲兒童成長階段特徵全解讀,了解一下?
    ,就是會提前去了解孩子未來幾年可能會出現的行為,會遇到的問題和挑戰,提前做調查和準備。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展研究所跟蹤孩子們40多年,研究1-14歲兒童行為的變化與發展,得出的最終成果顯示,人類行為的成長模式十分有規律,甚至可以相當準確地預料孩子在某種行為階段之後將會是什麼行為階段。咱們一起來看看!其實,我們並不真正了解自家的孩子。為什麼不如以前聽話了?
  • 耶魯大學跟蹤研究40年,發現孩子的未來可以預料!生命早期1000天
    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展研究所對兒童進行了跟蹤研究,時間長達40年之久,發現人類的成長模式是非常有規律的,掌握了這些規律,甚至可以相當準確的預測孩子的未來行為。這些研究成果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我們更好的養育咱自家的孩子,所以該提前知道的就一定要知道,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影響孩子一生狀態的第三種心理營養素:「安全感的建立!」
  • 耶魯大學40年研究成果:為什麼「九歲之壁」是孩子成績的分水嶺
    很多家長都發現孩子小時候特別聰明,小學1、2年級的時候學習成績也很好,但是等到了3年級以後孩子的學習成就有了明顯的下降趨勢。在教育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二年級不相上下,三年級開始分化,四五年級天上地下。」
  • 耶魯大學40年研究:孩子9歲前,養成這些習慣,成為學霸就不遠了
    「9歲現象」可以說是屬於世界兒童的共同難題,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觀發展研究所為了解釋這個研究,跟蹤了從幼年到青少年等不同年齡段的兒童40年左右的時間,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孩子的行為特點和規律,在9歲時變化最大。
  • 耶魯大學40年研究:孩子9歲前,養成以下習慣,離學霸之路不遠了
    我家大寶9歲時,是我第一次感受到9歲是孩子成長中的一道坎,以前那個「別人家的孩子」,開始變得叛逆愛頂嘴、討厭被當小孩、做事開始拖拉、厭惡學習。——路易絲·埃姆斯想要幫孩子把好9歲這一關,家長要了解為什麼孩子背後的心理和大腦的變化。日本著名腦科專家田秀樹提出了「九歲之壁」的理念,研究發現孩子的大腦發育會在9歲左右提升到另一個階段。
  • 1-14歲兒童成長階段特徵全解讀!
    ……這些孩子成長中的「為什麼」,我們經常搞不懂……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展研究所跟蹤孩子們40多年,研究1-14歲兒童行為的變化與發展。相信這些成果能夠幫助咱們做爸媽的真正了解自家的孩子。大約在1歲半到2歲半,孩子會反覆地穿梭於「和順期」與「執拗期」之間。因為孩子這時候成長迅速,這些周期也相對短一些。
  • 耶魯大學老師解讀名校本科錄取密碼
    通過與幾位美國頂尖名校錄取辦公室主任的深度內幕採訪,傑夫·塞林戈深度刻畫了美國名校本科錄取決策過程。 2021年秋季入學申請悄然而至,雖然今年大家一直處於驚慌失措乃至恐懼的心理壓力下,但生活還得繼續,學業還得繼續。部分計劃留學美國的本科的2021年高中畢業生,已開始美國大學申請的衝刺了。為幫助同學們了解美國名校錄取的規則,做好美國大學的申請準備工作,護航計劃特別邀請到耶魯大學牟嶺老師,做一期訪談節目。
  • 一歲到14歲孩子的成長密碼
    ……這些孩子成長中的「為什麼」,我們經常搞不懂……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展研究所跟蹤孩子們40多年,研究1-14歲兒童行為的變化與發展。相信這些成果能夠幫助咱們做爸媽的真正了解自家的孩子。大約在1歲半到2歲半,孩子會反覆地穿梭於「和順期」與「執拗期」之間。因為孩子這時候成長迅速,這些周期也相對短一些。2歲孩子不」字當頭,打滾撒賴,一意孤行,佔有欲強,自私霸道。
  • 不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耶魯大學研究點迷津
    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展研究所跟蹤孩子們40多年,研究1-10歲兒童行為的變化與發展,得出的最終成果顯示,人類行為的成長模式十分有規律,甚至可以相當準確地預料孩子在某種行為階段之後將會是什麼行為階段。我們了解這段生命歷程,既回顧了自己的過往人生,也能照亮孩子的未來旅程。各位家長不妨一起學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