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大學40年研究成果:為什麼「九歲之壁」是孩子成績的分水嶺

2020-12-10 錦春育兒經

很多家長都發現孩子小時候特別聰明,小學1、2年級的時候學習成績也很好,但是等到了3年級以後孩子的學習成就有了明顯的下降趨勢。

在教育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二年級不相上下,三年級開始分化,四五年級天上地下。」也就是確實有到了3年級孩子學習成績就有了分化現象。

為什麼孩子到了三年級會有這種現象呢?

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展研究所,在跟蹤孩子們40多年得出了結論。發現孩子的成長模式是有規律的,在9歲這一年多數孩子會發生變化。

也就有了家長們所說的孩子到了三年級學習成績會有明顯的下降。針對於孩子的這個現象,日本著名的腦科醫生和田秀樹也提出了「九歲之壁」這個概念。「九歲之壁」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關鍵期,他發現孩子到了9歲大腦就進入了一個複雜的發展,在到10歲之間,孩子的心理也會發生變化,這種狀態持續到12歲左右才會逐漸趨於成熟。

如果你家孩子在三年級時學習有很大波動,說明孩子正面臨「九歲之壁」這個階段。「九歲之壁」前後的孩子大腦狀態差別很大,所以要想孩子平穩的學習下去,家長要注意孩子的變化,針對孩子的問題給出正確的引導。

家長要如何幫助孩子越過「九歲之壁」呢?

1.訓練孩子的專注力

要想孩子學習好專注力是不可缺少的一項能力,很多專家都表示,決定孩子成績的並非「智力」而是專注力!培養孩子專注力,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舒爾特方格」,這是全世界公認的最強專注力訓練法。這個遊戲是要求孩子按照1-25的順序,指出位置並讀出來。數完數字的用時越短,說明專注力的水平越高,它和數獨很相似。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專注力的小遊戲,例如找不同、走迷宮、同類連線等等,每天花10分鐘培養孩子一起玩,孩子的專注力就可以在遊戲中不斷提升。這些遊戲都可以在《好奇狗陪你學專注力》這套繪本遊戲書中找到,這是一套適用於3-12歲孩子訓練專注力的遊戲繪本。

這套書總共有7冊,書中涵蓋了數學、英語、圖像、思維等益智類遊戲,其中連線、走迷宮等遊戲最讓孩子喜歡。在孩子玩這些遊戲的時候,同時還能訓練孩子的記憶力、觀察力、手眼協調能力,孩子樣樣能力都能提高。所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這套書家長一定不要錯過。

2.讓孩子堅持閱讀

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

愛閱讀的孩子學習不會差,因為在小學階段最需要就是孩子具備閱讀能力,閱讀能力好的孩子,理解能力、邏輯能力都會比較強。而良好的閱讀習慣會激勵孩子學習,即使到了三年級分水嶺,孩子也不容易學習成績下降。父母每天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兒童讀物,放在孩子的床頭,在孩子睡前陪孩子一起靜靜的讀一篇文章,孩子的閱讀習慣就能夠逐漸的培養出來。

根據育兒專家的研究發現,孩子獲取知識最佳的方法就是利用故事或者繪本。面對市場上成千上萬的繪本,不知道怎麼選擇。可以給孩子購買一套《魔法拼音名家經典》,這套書的適用年齡是3-12歲孩子,這套書總共有8冊,每一冊都是名家經典文章,所以家長不用擔心給孩子購買這套絕對不會出錯。

書中有沈石溪的《第七條獵狗》、張秋生的《小巴掌童話》、湯湯的《別去五釐米之外》等8個文學作家名篇。能夠教會孩子勇敢、親情、社交等方面,而且掃描封面二維碼,就能打開小程序,讓孩子像玩遊戲一樣學拼音。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遇到問題家長要尋找根本原因,多花心思幫助孩子,我相信孩子的學習和心理都會在父母的教育下,不斷進步的。

相關焦點

  • 耶魯大學40年研究:孩子9歲前,養成這些習慣,成為學霸就不遠了
    記得之前家裡的老人總跟我說「孩子9歲是一道坎兒」,我總是不信。結果在我家大寶9歲那年,切身實際地體會到了。原本聽話、懂事的孩子,開始頂嘴、叛逆,磨蹭、拖延,學習更是不上進,上課不認真聽,成績也是一落千丈。在大寶身上得到的教訓,讓我開始反思為什麼孩子9歲之前沒有重視培養。
  • 耶魯大學跟蹤研究40年,發現孩子的未來可預料!關鍵就在9歲前
    而且我發現,所有寶媽中家裡有三年級孩子在這種時候最活躍!好像三年級(9歲)就是決定孩子成績的分水嶺!我不禁就在想,三年級為什麼對孩子的成績有那麼大的影響呢?在正式開始這篇文章前,我查閱了很多相關的研究和資料,下面就整理分享給大家。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展研究所曾經做過一個歷時40年之久的跟蹤調查,通過對上千名孩子的跟蹤研究發現:人的成長模式是有跡可循的。
  • 耶魯大學40年研究:孩子9歲前,養成以下習慣,離學霸之路不遠了
    我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孩子9歲那年的暑假,他暑假作業拖到了最後三天,本想著趕工,好巧不巧他生病了,我們全家人咬著牙幫他完成了作業(當然這不提倡)。雖然那次的作業是完成了,但是之後飛流直下的成績,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為什麼沒有在9歲前替孩子把好關!
  • 耶魯大學:孩子9歲之前養成這3個習慣,離成為學霸就不遠了
    「一二年級不相上下,三四年級開始分化,五六年級天上地下」,這種情況在很多孩子的身上都有發現,也被很多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稱為「三年級現象」,而日本的教育學家兼心理醫生和田秀樹也曾經提出過「九歲之壁」的概念,9歲,正是孩子三四年級的時候,因此「九歲之壁」和「三年級現象」本質上是一樣的。
  • 耶魯大學:9歲是孩子成績分水嶺的關鍵年,提高閱讀能力是關鍵
    接著有位學霸媽媽著急的抱怨說,自家孩子也是這樣,三年級之前,學習成績很好,但到了四年級,就被反超了。即使自己是學霸,也難理解這件事了。接著有位粉絲媽媽說:「9歲是孩子成績分水嶺的關鍵年!學習成績好不好,這時候就顯現出來了。」
  • 1-2歲寶寶動作語言發展指標:耶魯大學上千孩子40年研究成果來了
    別著急,我們來看看耶魯大學格賽爾研究中心對上千個孩子40年的研究,根據研究成果,他們能對80%的孩子在個人發展過程中面對的問題進行正確的預測。結合嬰兒的發展特點,他們從動作、語言、協調適應、人際交往等方面對孩子的進行測量和評估,將最終成果分享在《你的1歲孩子》這本書裡,這篇文章主要分享寶寶動作和語言兩個方面。
  • 耶魯大學研究:9歲是孩子成績的「分水嶺」!請家長提前做好準備
    相信很多家長在孩子步入小學第一天,就聽過老師講「三年級現象」。所謂三年級現象,就是孩子到了三年級,成績突然出現下滑,甚至厭惡學習。所以很多老師就提醒家長,一二年級是養成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期。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展研究所曾經經過40年的研究發現,孩子成長模式有規律可循,在9歲那年孩子會發生很多變化,尤其是在學習力上,所以9歲是孩子成績的「分水嶺」。
  • 耶魯大學跟蹤研究40年,終於解開了1-14歲孩子的成長密碼
    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展研究所跟蹤孩子們40多年,研究1-14歲兒童行為的變化與發展,得出的最終成果顯示,人類行為的成長模式十分有規律,甚至可以相當準確地預料孩子在某種行為階段之後將會是什麼行為階段。下面節選自路易絲·埃姆斯等的著作內容,路易斯·埃姆斯是美國知名兒童心理學家,耶魯大學格塞爾兒童發展研究所的創始人之一,其教育理念影響了兩代美國年輕父母。
  • 耶魯大學研究40年, 終於發現1-14歲孩子的成長密碼
    為什麼不如以前聽話了?為什麼不如以前活潑了?為什麼開始說謊話了?為什麼學習成績變差了?……這些孩子成長中的「為什麼」,我們經常搞不懂……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展研究所跟蹤孩子們40多年,研究1-14歲兒童行為的變化與發展。相信這些成果能夠幫助咱們做爸媽的真正了解自家的孩子。
  • 耶魯專家跟蹤孩子40年研究結果:1-14歲孩子成長密碼
    文/節選自路易絲·埃姆斯等的著作《你的N歲孩子》。路易斯·埃姆斯是美國知名兒童心理學家,耶魯大學格塞爾兒童發展研究所的創始人之一,其教育理念影響了兩代美國年輕父母。其實,我們並不真正了解自家的孩子。為什麼不如以前聽話了?為什麼不如以前活潑了?為什麼開始說謊話了?為什麼學習成績變差了?。。。。。
  • 日本教育專家提醒:警惕「九歲之壁「,孩子三年級成績可能大滑坡
    孩子取得好成績尤其是取得滿分,是一件很值得家長高興的事情,但如果這件事發生在孩子的小學一二年級,那麼家長就應該注意了,小學一二年級但孩子成績具有很大程度的欺騙性,基本不具備什麼指導性意義。日本的教育學專家兼神經科醫生和田秀樹曾經就提出過「九歲之壁」的概念,他認為:孩子只有在9歲之後才算是第1次成績定型。
  • 耶魯大學研究40年,發現1-14歲孩子的成長密碼
    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展研究所跟蹤孩子們40多年,研究1-14歲兒童行為的變化與發展。 得出的最終成果顯示,人類行為的成長模式十分有規律,甚至可以相當準確地預料孩子在某種行為階段之後將會是什麼行為階段。相信這些成果能夠幫助咱們做爸媽的真正了解自家的孩子。
  • 耶魯大學跟蹤研究40年,發現1-14歲孩子的成長密碼(請對號入座)
    本文作者|路易斯·埃姆斯,美國知名兒童心理學家,耶魯大學格塞爾兒童發展研究所的創始人之一為什麼不如以前聽話了?為什麼不如以前活潑了?為什麼開始說謊話了?為什麼學習成績變差了?……這些孩子成長中的「為什麼」,我們經常搞不懂……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展研究所跟蹤孩子們40多年,研究1-14歲兒童行為的變化與發展。相信這些成果能夠幫助咱們做爸媽的真正了解自家的孩子。
  • 不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耶魯大學研究點迷津
    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展研究所跟蹤孩子們40多年,研究1-10歲兒童行為的變化與發展,得出的最終成果顯示,人類行為的成長模式十分有規律,甚至可以相當準確地預料孩子在某種行為階段之後將會是什麼行為階段。我們了解這段生命歷程,既回顧了自己的過往人生,也能照亮孩子的未來旅程。各位家長不妨一起學習吧。
  • 家長們都收藏|耶魯40年研究成果:1-14歲孩子的成長密碼
    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展研究所跟蹤孩子們40多年,研究1-14歲兒童行為的變化與發展,得出的最終成果顯示:人類行為的成長模式十分有規律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內容來自《你的N歲孩子》,本書通過大量對孩子的觀察和研究,得出的孩子成長過程中共性的規律。
  • 耶魯大學40年研究經驗:「2-8歲的孩子應該怎麼管?」
    很多家長會困惑:為什麼孩子有時候乖得讓人意外,有時候調皮得讓人火冒三丈?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展研究所跟蹤研究孩子們40多年,他們的研究成果對咱們讀懂孩子的幫助太大了:從大約1歲半到2歲半前後,孩子會反覆地穿梭於「和順期」與「執拗期」之間。因為孩子這時候成長迅速,因此這些「周期」也相對短一些。
  • 耶魯大學跟蹤研究40年,發現孩子的未來可以預料!生命早期1000天
    你相信孩子的未來可以預料嗎?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展研究所對兒童進行了跟蹤研究,時間長達40年之久,發現人類的成長模式是非常有規律的,掌握了這些規律,甚至可以相當準確的預測孩子的未來行為。這些研究成果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我們更好的養育咱自家的孩子,所以該提前知道的就一定要知道,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影響孩子一生狀態的第三種心理營養素:「安全感的建立!」
  • 耶魯大學研究成果:孩子潛能自查表丨3分鐘找到孩子天賦
    每一個孩子,都有不同於他人的特點。作為父母,我們要善於從孩子的日常行為中,推測天賦所在,並為他們提供寬鬆愉悅的成長氛圍,有意識地培養和挖掘孩子的興趣特長。耶魯大學通過多年研究得出一份「孩子潛能自查表」。父母可以通過簡單的20個問題,評測出孩子在哪方面具有天賦!
  • 耶魯大學40年研究:孩子一生中的黃金八年,父母要知道這些事
    身為父母,我們總是覺得自己是最了解孩子的那個人,懂孩子的生活習慣、脾氣秉性、行為方式等等。但是你真的了解孩子嗎?孩子突然不聽話、頂嘴、搞破壞,學習開始變差、上課不注意聽、親子關係突然變差等問題的出現,都讓家長們一團霧水。其實作為父母,我們並沒有真正了解孩子,更不懂孩子為什麼突然就長大了。
  • 教育|耶魯跟蹤40年研究,揭秘1-14歲兒童的成長密碼
    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展研究所跟蹤孩子們40多年,調研1-14歲兒童的生理、心理需要、行為的變化與發展。這些研究成果,有助於教育者更加了解孩子。 內容來源節選自路易絲·埃姆斯等的著作《你的N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