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逍遙子
來源:農業行業觀察
食品安全,關乎民生,更關注企業生命!尤其是,食品企業,遭遇食品安全事故,或將會引發一系列不良反應,產品被抵制、營收下滑、股市下跌...
講真!食品安全,任何一家企業都必須當作戰略「錨定」,否則...
-010-
號稱「醬油界茅臺」海天味業出事了,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市值蒸發1500億,約等於一個快手!
根據中國調味品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調味品行業的營業收入就已超過3000億元,調味品行業品種豐富,種類繁多,需求旺盛,調味品行業發展穩定而繁榮。
其中,海天味業就是調味品行業「弄潮兒」。
2020年4月份,胡潤研究院發布《2020胡潤中國10強食品飲料企業》,榜單列出了中國10強本土食品飲料企業。排名第一的不是伊利,不是雙匯,而是海天味業。海天味業成為中國價值最高、最賺錢的食品企業,近半年價值增長1800億,達到4700億。
這家以醬油起家的調味料公司,2014年成功登陸A股,一夜之間34個員工身價過億,龐康更是以199億元的身家,躋身於頂級富豪行列。
從財報來看,短短數年,該公司總市值從383.86億狂飆至如今的4700多億,總市值6年連翻10倍,冠絕群雄成為行業「巨無霸」。這個醬油廠,儼然已是「小茅臺」!
樹大必招風!
上市之後,海天味業一直被業界認為「資本泡沫」、「估值過高」、「天花板見頂」。曾在2018年,海天味業還出現縮水400億的窘況,危機處在頻發邊緣。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券商表示:「近幾年,海天味業的業績狀況一直很好,除了多次陷入質量風波以外,也面臨著終端動銷不及預期、品類擴張緩慢、原材料成本上漲過快等問題。」
近日,海天醬油產品多次被曝光生出蛆蟲,讓不少消費者大吃一驚;更讓消費者不滿的是,海天味業聲稱,消費者開瓶後科學保存就不會出現蛆蟲,生蛆蟲與產品品控無關。
在食品安全事故頻出的同時,海天味業的股價及估值也受到資本市場的質疑,市值縮水約20%,或超過1500億。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食品安全事故對海天在口碑、品牌上有較大影響,會使產品在消費者的購買認知層面出現問題;在資本端,也會有連鎖反應。
中國農業產業分析師李劍也表示:食品安全是企業的生命線,遭遇食品安全事故,再強大的品牌依然會遭遇輿論的質疑和譴責,面對公眾和消費者的質疑做出「負責任的態度」才是正道。
有媒體表示,海天味業在生蟲事件陰影下,儘管影響不是致命的,可海天味業卻很難重回股價巔峰。
-020-
其實,海天味業的成長,一直與「醬油門」等食品安全事故伴隨成長。每每面對食品安全事故,海天醬油從來沒有主動承認過錯誤。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盤點下:
1、醬油瓶頻頻出現蛆蟲
似乎,海天醬油瓶裡出現「蛆蟲」已是常態。
早在2013年7月,南方都市報曝出拆封3天的海天醬油瓶裡有蛆蟲遊動;
2014年,當代生活報曝出消費者購買的1.9升海天金標生抽食用過兩次後出現數十條白色小蟲;
2016年,深圳新聞網曝出,深圳男子在海天醬油裡吃出蟲子,維權三個月未果。
僅2017年,在江西便有4起海天醬油生蛆事件被曝光。比如
2017年9月,江西南昌魏先生、郭先生均發現自家海天醬油有蛆蟲;鄒女士則反映,一歲多的孫女在食用了生蛆的海天醬油後,出現腹瀉、嘔吐等反應;同年10月,江西徐女士在只是拉開了一下塑封、還沒有完全開封和食用過的海天醬油裡發現蛆。
2018年,海天醬油也發生多起「醬油生蛆」事件」。
2020年,《廣州日報》9月17日報導,湖南的李先生爆料稱其購買的海天醬油在開瓶使用不到一周後,發現瓶內有活動的蛆蟲。
此外,8月27日有微博視頻顯示,一名女性消費者稱所購買的海醬油瓶內發現多個活動的蛆蟲;9月9日也報導顯示,杭州的周先生買了海天味極鮮醬油,買回家不到兩周,發現醬油表面漂浮著十幾隻白色的蟲子。
2、兒童醬油被爆虛假宣傳
早在2014年,海天的兒童醬油被公眾質疑「與普通醬油沒有差別」。
根據媒體注意到,該試驗報告中指出:「由此可見,市場上的兒童醬油的營養品質未必都優於普通醬油,而且兒童食用醬油的量也非常小,因此提醒廣大消費者在購買所謂兒童醬油的時候,還是應該多一些理性。」
曾在2015年,吉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昌邑分局就曾根據群眾舉報,對「海天」牌「兒童醬油」跟普通醬油配料相似,涉嫌虛假宣傳對其作出行政處罰。後來海天不服處罰決定,對前者先後提起申請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但以敗訴告終,被罰款15萬元。
3、海天味業不斷甩鍋拒不認錯
從2013年-2020年,海天味業發生「醬油生蛆」幾十起食品安全事件,然而,海天味業公司均表示「與產品無關」、「不是企業問題」、甚至還以「完全系消費者儲存不注意、不當造成」、「不是企業品控問題」等理由甩鍋、推卸,幾乎沒有一次向消費者主動表示道歉!
對此,很多業內人士及行業專家均對此表示質疑。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海天醬油瓶內出現蛆蟲事件,一方面可能和海天味業在生產醬油過程中的殺菌環節有關。另一方面,消費者是否合理使用及存放環境也會影響產品質量。
朱丹蓬還強調稱「出現一次蛆蟲事件可能是偶然現象,但多次出現蛆蟲事件,這不禁讓人質疑產品本身的質量問題,這也將嚴重損害該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和信任度。」
-030-
食品安全,決定企業生死!
這幾年,食品安全、健康成為國家食品監管紅線,並對食品企業設置高壓政策,
食品安全問題是關係到千千萬萬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社會問題。可是在我們中國,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嚴峻,令人心驚膽戰。對中國的食品安全現狀,不少國人都是持著擔憂和不信任的態度,因為中國每年都會爆出各種食品安全問題。
比如,在今年3月15號這天,多家辣條生產廠家爆出環境髒亂差問題,重新引起人們對食品安全的熱議。
其實,食品安全事故幾乎每年都會有企業踩紅線,而且很多企業都是抱著「僥倖心態」。其實,導致這樣的食品安全頻發的原因是「違法成本低」。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表示:讓出問題的企業倒閉能杜絕食品安全問題。
因食品安全,導致企業虧損、被公眾抵制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2013年,臺灣頂新集團三陷「黑心油」事件,引起了公眾抵制、股市低迷、政府封殺、市值蒸發等連鎖反應,還導致臺灣上市食品類股,市值蒸發近400億元(新臺幣);其中味全市值兩天內蒸發了21億元,其他上市食品股市值蒸發近350億元,災情比頂新集團更重。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對於食品企業而言,食品安全是企業的命脈,一旦失守很難收復。
所以,作為擁有千億級的食品巨頭海天味業,能否承受「食品安全」之重呢,我們拭目以待吧。(完)
全網搜索【農業行業觀察】一起探尋農業食品生鮮新商業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