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從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更像是父母與孩子間的一場漫長修行,父母與孩子需要不斷的修行、不斷的成長。
但有些父母在育兒路上卻反其道而行,不但不反省自己的育兒方式,反而將責任歸咎於別人,以至於出現教育失敗的問題。
這裡總結了一份不合格父母行為「自查表」,如果孩子長期在這幾種教育下成長,很容易變成外人眼中的「熊孩子、敗家子、啃老族」,父母別忽視了。
有些父母對孩子很寵溺,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無時無刻都關心著,在家裡事事都給予孩子特殊照顧。
但在這種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往往會覺得自己高人一等,認為自己是家庭的中心,家人都要圍著他轉。
時間久了,就會養成自私自利、沒有同情心,心高氣傲、在外看不起人的性格,不利於身心成長,也會成為別人眼中的「熊孩子」。
有些父母覺得孩子還小不應該管太嚴,認為孩子長大一點就好了,以至於在生活中事事袒護孩子的錯誤。
即使孩子自己犯錯在先,比如跟別人打架、破壞別人的財物、公眾場合搗亂等等,都視而不見或進行袒護。
在這種教育方式成長的孩子會變得無是非觀念,造成性格扭曲,日後則有可能給家裡帶來更大的麻煩或反噬父母。
有些父母童年的成長經歷很苦,在物質匱乏的年代窮怕了。他們會覺得,現在家庭條件好了,就不要讓孩子吃苦。
以至於孩子要什麼,父母就給什麼,儘可能滿足孩子的需求,即使有不合理的要求,父母也儘量滿足。
但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會養成不懂得珍惜,講究物質享受和不體貼他人的性格。長大後有可能成為啃老族、敗家子等等,更不懂得感恩父母。
孩子的生活沒有節制,以至於睡懶覺、挑食、任意玩耍、想怎麼來就怎麼來,有些父母卻選擇忽視。
在這種懶散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很容易缺乏上進心和毅力,做事得過且過,對父母依賴性強,長大後有可能變得好吃懶做,成為家庭的負擔。
有些父母從不要求孩子做家務、以不讓孩子太累為由,反過來還包辦一切衣食住行。
比如:5-6歲還要人餵飯,7-8歲還要洗澡,房間從來都是父母收拾,家務從來都是父母做......以至於孩子到了獨立的年紀,生活不能自理,離開父母身邊什麼都不是。
這樣嬌生慣養出來的孩子,日後必然不會變的勤勞善良、能幹上進的人。
所以,以上父母這幾種行為看似愛孩子,其實是害孩子。別等到孩子真正出現大問題,父母才反思源頭的家庭教育是不是出了問題?
古話說得好:「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在教育過程中,凡事都要講究方式方法,有管教、有懲罰、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父母是孩子的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是一輩子的,教育好孩子是終身責任。
因此,平時的育兒方式,一定要及時自查、反思,別讓錯誤的教育耽誤了孩子的成長。
因為孩子的成長一生只有一次,錯過後更是無法撤回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