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種容易情感忽視的父母,你中招了嗎?

2020-09-03 英奇源兒童成長學苑

朱朝陽是好孩子還是壞孩子?

朱朝陽為什麼會黑化?

朱朝陽後期變化是必然會發生的嗎?


最近引發網友熱議的《隱秘的角落》在豆瓣的評分高達8.9,可以說是國內這些年來不可多得的網劇佳作。與眾多分析「細思極恐」細節的文章不同,筆者只想談談朱朝陽是因何一步步走向了深淵。



劇情一開始,我們就知道朱朝陽是個學習非常優異的尖子生,次次考試都得第一名,但令人詫異的是他和同學的關係並不融洽,這表現在同學搶了他的籃球和在他的水瓶裡放橡皮屑。



雖然老師和他的媽媽周春紅談過朝陽的情況,希望朝陽能和同學搞好關係,但顯然周春紅並不在意這些,而是表示:「學生應該以學習為主,交朋友是進入社會才做的事。」從這就能看出周春紅是一個唯成績至上,並不關心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和社會交往的母親。



這也映射出現如今的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其他一概不重要,而長期忽視了孩子的心理訴求。要知道這種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忽視將影響一個人的自尊、情感和對生活的熱愛。長此以往下去,孩子只會變成一個只知道學習的冷血機器,很難與他人進行共情。



沒有同理心的父母就像是在昏暗的房間裡,用生鏽的器具做手術的人。而孩子就是他們手術臺上的病人。朝陽就是這樣像提線木偶一樣被母親規劃著人生、規劃著未來。



人們都說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也說「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們在成長中的變化,深受家庭和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朝陽就是個典型的例子,他父母離異,與母親生活,父親對他置之不理,只關心現在的家庭和孩子,甚至對女兒朱晶晶說出「我只喜歡你,我不喜歡朝陽」這種話。



在朝陽看來,這是同父異母妹妹對他的挑釁,也是將他與父親的感情踩在地上,把他心裡對父親愛的渴望一點點磨滅。


我們要知道的是:父親缺席的家庭,孩子的情感表達會有所欠缺,性別意識弱,缺乏對異性應有的尊重。這些孩子成年後也普遍會遭受到缺乏自信、焦慮、孤獨等心理問題的困擾。



在這樣家庭環境中成長的朝陽,內心的陰暗面一直在蠢蠢欲動,而這種黑暗也在妹妹朱晶晶的死以後全面爆發。



而父愛的缺失、父母對他的忽視是造成這一切後果的根本原因。


因為如果孩子不能確信自己對父母是重要的,如果孩子經常因為自己對父母關注的需要而感到羞愧,他將會成長為一個忽視自己情感需求的人,進而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健康的父母?


筆者認為健康父母有三個非常重要的特徵:


第一個特徵是他和孩子有情感連接。當孩子遇到情感問題的時候,會主動和父母溝通尋求幫助。


第二個特徵是健康的父母視孩子為獨立的個體。不會強求孩子來完成自己的意願。


第三個特徵是父母會回應孩子的情感需求。



12種會造成情感忽視的父母的類型


類型一:自戀型父母。

典型特徵:父母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和孩子永遠不會平等。


類型二:專制型父母。

典型特徵:讓孩子絕對服從,甚至會有虐待和懲罰。


類型三:放縱型父母。

典型特徵:不和孩子有衝突,完全溺愛孩子。


類型四:離異/喪偶型父母。

典型特徵:不快樂,喜歡抱怨,用離異做一切失敗的藉口。朱朝陽的媽媽周春紅便是典型的離異型母親。



類型五:成癮型父母。

典型特徵:父母擁有不可預測的人格,孩子永遠生活在兩個極端,缺乏安全感。


類型六:抑鬱型父母。

典型特徵:父母本身缺乏能量和熱情,對孩子完全缺乏撫慰。


類型七:工作狂父母。

典型特徵:孩子長大後的特點是自我價值低。


類型八:照顧傷病家屬的父母。

典型特徵:孩子因為只付出沒有回報,青春期會追求過度補償。



類型九:成就/完美導向型父母。

典型特徵:父母永不滿足,永遠焦慮,永遠煩躁,永遠完美主義。


類型十:反社會型父母。

典型特徵:父母沒有內疚感,用殘忍的、操縱的手段來控制孩子。


類型十一:孩子即父母。

典型特徵:讓孩子過早的成熟。


類型十二:「都是為你好」型父母。

典型特徵:對孩子施加重重壓力,以「都是為你好」綁架孩子的情感。



那家長該如何正確的關心孩子呢?


筆者從三點為你提供解決辦法。


1、重視情感。當父母與孩子產生共情的時候,TA才能夠獲得跟別人產生共情的能力。


2、視孩子為獨立的個體,不要把孩子當作是自己的延伸、當作是自己的工具、當作是實現自己夢想的人。


3、最重要的是,父母本身要成為一個有約束力,善於表達情感、溝通情感的人。


筆者認為,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相信他們能把自己這張白紙畫出最絢爛的圖畫。而父母則應當充當好引導者,而不是決定者。

相關焦點

  • 《被忽視的孩子》丨12種情感忽視型父母,你千萬不要這麼做
    《被忽視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視》作者喬尼絲·韋布認為,「如果孩子不能確信自己對父母是重要的,如果孩子經常因為自己對父母關注的需要而感到羞愧,他將會成長為一個忽視自己情感需求的人。」一個情感被忽視的孩子,他的成長無疑是不健全的。孩子會莫名其妙的抑鬱,在沉默中不斷的質疑自己,以至於長大成人以後也會出現婚姻問題、社交障礙、與同事關係不好等等。
  • 造成情感忽視的12種類型的父母(一)
    那是孩子和父母的一部分情感連結的缺失,而這些情感連結沒有發生往往來自於父母的忽視。當讀到《被忽視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視》,仿佛在裡面看到了我們中很多人的內心。書中為我們列舉了12種情況,這也許不是全部,甚至這不是父母的錯。但是藉由此也許我們可以發現一些端倪,也許可以理解些什麼,或者做點什麼。這些父母很多是多種情況並存的,當我們仔細觀察和體會的時候,會發現一些父母(也許就是我們自己或者我們自己的父母)兼具其中不僅一個類型的特點。
  • 情感忽視的12種類型(上)|情感被忽視的孩子 2「杭州心理諮詢」
    情感忽視的類型父母的【情感忽視】有很多種類型,有的比較隱蔽,甚至會帶著一種關懷的外衣;有的看起來和健康的教育方式沒什麼不同,但本質上有著巨大的不同。下面介紹的12種類型的父母狀態,只是最具代表性的父母類型。雖然大部分父母會特別符合其中一種類型,但也可能你會發現,你的父母是這12種類型中好幾種的結合。
  • 《隱秘的角落》朱朝陽媽媽做錯了什麼,情感忽視是種家庭暴力
    雖然媽媽離家前把飯菜煮好,每天都準備牛奶,叮囑他好好寫作業,但是媽媽跟兒子的情感溝通非常少。 媽媽幾乎從來不問朱朝陽,你開心嗎,你有幾個好朋友,你身邊有發生有趣的事情嗎?長久的情感忽視讓朱朝陽開始封閉內心,所以他很少說話,很少笑,即使被同學欺負也沒有情感上的波動。
  • 被忽視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視
    或者這樣:「爸,你能關心我一下嗎?」「我給你花了這麼多錢,你想要什麼有什麼,我還不關心你嗎?」如果我們在最需要被認可被關愛的童年期,經歷了足夠多這樣的有意無意的情感忽視,那麼在日後將會體驗到一系列與之相關的心理問題。在情感上,父母太容易讓孩子失望了,以至於很難列舉所有辜負孩子的行為。
  • 不能忽視的情感忽視
    一,什麼是情感忽視第一是指孩子在遭遇重大危機時,或在重要的地方,重大的事情方面,父母與孩子共情失敗。當孩子發生了重大的事情,父母沒有關心孩子的情感並做出反應。第二,父母長期沒有與孩子共情。從來不理會,在乎孩子的感受。二,健康父母的表現:第一,父母跟孩子有良好的情感連結。第二,父母視孩子為獨立的個體。第三,父母回應孩子的情感需求。
  • 讀《被忽視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視—DAY1
    」桶」為什麼裝不滿、第2章造成情感忽視的12種類型父母:(1)類型1:自戀型父母;(2)類型2專制型父母;(3)類型3放縱型父母。通過閱讀,使我明白:每個人之所以形成目前的「三觀」,都是通過成長過程中父母言傳身教的結果。第一章—情感的「桶」為什麼裝不滿?這段話概括了父母忽視帶來的危害:這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家長都有過讓孩子失望的教育失誤。但真正有害的是情感忽視的父母對成長中的孩子的情感需求一直充耳不聞、視而不見。
  • 父母的情感忽視,一種隱形的傷害
    影片頻頻出現類似的「替代性補償」,大人們看似都盡了父母之責,實則只是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孩子身上,試圖用「一個謊言去彌補另一個謊言」,而孩子內心真正的情感需求卻始終沒有得到滿足。因而,情感忽視是一種難以察覺,也更隱形的傷害,因為我們很難通過一個人的外在表現來判斷他有沒有遭受情感上的忽視。被情感忽視的孩子身上沒有疤痕,他們沒有遭受虐待、霸凌或拋棄,但他們的心靈卻是需要被關懷的。
  • 北大學子抨擊父母 | 情感忽視:一種不明顯的傷害
    或許你會困惑:一個人怎麼能夠知道,自己是不是被父母情感忽視的受害者呢?如果你遭遇了來自家長的情感忽視,你可能會有這樣的感受(Webb, 2012, p.3): · 你可能會有「被拒絕感」。當你向父母提出自己的情感需要,總會得到來自父母的迴避和否認。
  • 被父母情感忽視的童年,孩子可能要用一輩子「療傷」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在每個人的記憶當中,童年的生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時候當人們長大了會想起童年的事情,依然會記憶猶新。比如小時候全家出去旅遊開開心心地玩耍,或是因為成績優異受到了表揚,或是因為調皮搗蛋破壞了事情被家長批評。這些情感都會深深地記在人的腦海裡。
  • 被父母情感忽視的童年,孩子可能要用一輩子「療傷」
    這些情感都會深深的記在人的腦海裡。如果童年沒有受到虐待,欺凌或者拋棄,相比於生活在有家庭暴力家庭破碎的環境中,是幸運的,但是那些看似安靜無害的,卻對孩子忽視的感情,容易讓孩子成年之後同樣受到影響。在閨蜜看來,父母並不是可以依靠和相信的人嗎,那麼對於外人而言,連父母都無法依靠,更加沒有辦法相信,之所以有這樣子的感受,是因為從小父母對他進行的忽視,無論是忽視生活還是忽視他的感情,這讓閨蜜覺得自己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網友評論:「那些童年被情感忽視過的人,一定要提醒自己,逃避只會讓自己越來越偏離自己所期望的軌道;提醒自己,所有值得擁有的事物都需要付諸行動。」
  • 孩子的情感需求被父母忽視,一種不明顯的傷害,父母還不改變?
    如果父母一直對孩子的感受充耳不聞、視而不見,有可能會對孩子造成情感忽視。什麼是情感忽視?童年情感忽視領域的開創者,喬尼絲·韋布博士在《被忽視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視》這本書中定義到:情感忽視是指一種由於父母沒能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回應所造成的情形。比如:孩子哭得時候,父母會制止孩子「閉嘴,不許哭!」
  • 你的孩子是「情感孤兒」嗎?對子女有無情感忽視,兩種失敗告訴你
    喬尼絲·韋布總結了凱薩琳的經歷,發現凱薩琳長大後之所以會因媽媽而煩躁,正是因為這麼多年來,這個女孩兒有太多個無關緊要的情感被忽視,甚至根本沒有多少與媽媽共情的感受。情感忽視並非只由「不負責任」的父母造成,也可能是並未有過教養失誤的家庭。
  • 由《少年的你》反思,如何避免成為「情感忽視」的父母?
    珍妮絲·韋伯博士認為:在一個家庭中,當孩子的情感需求長期得不到父母的認可、接納和回應時,孩子便學會隱藏或者壓抑自己的真實情感,這時,情感忽視的負面影響就發生了。《少年的你》中,陳念、魏萊、小北,其實都是被「情感忽視」傷害的孩子。
  • 小布說天氣丨季節性情感障礙,你中招了嗎
    小布說天氣丨季節性情感障礙,你中招了嗎 2020-12-10 0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被忽視的孩子》:不要讓情感忽視成為你人生苦惱的原因
    ,直到看完這本書,才發現原來這些感覺可能都來自於兒童時期,父母對於孩子的情感忽視。情感忽視的解釋是什麼?情感忽視是什麼?舉個例子吧,當你讀書時考了90分或者98分的時候,心裡是期待父母的表揚,但是卷子拿回家的時候,你爸卻問你剩下的那幾分為什麼沒有得到?
  • 《被忽視的孩子》:不要讓情感忽視成為你人生痛苦的根源
    情感忽視的解釋是什麼?情感忽視是什麼?舉個例子吧,當你讀書時考了90分或者98分的時候,心裡是期待父母的表揚,但是卷子拿回家的時候,你爸卻問你剩下的那幾分為什麼沒有得到?這個時候你的期待落空了,第一次或許沒有什麼,但是多幾次呢,是不是以後再遇到類似的情況,你就不再期待什麼了。
  • 童年遭遇情感忽視的人,最容易犯3個錯誤
    童年遭遇情感忽視的人,最容易犯3個錯誤 2020-09-18 0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裝修中最容易忽視的細節是什麼,看看自己中招沒有
    一個給我鑰匙就能還你舒適理想家的設計師。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裝修過程中最容易被忽視的細節。很多朋友都是第一次裝修,沒有什麼經驗,也沒有學習過裝修知識,所以裝修起來就會忽視很多細節。第一隱蔽工程,什麼是隱蔽工程呢?就是做完之後表面看不見的工程,比如水電工程,防水工程等。這樣的隱蔽工程沒有做好對房子的危害不是一般的大。
  • 這五類父母費力卻不討好,你中招了嗎?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養育方式會給孩子帶來深遠的影響。所以爸爸媽媽要注意避免以下五類費力又不討好的養育方式,說不定你已經不小心中招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