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朝陽是好孩子還是壞孩子?
朱朝陽為什麼會黑化?
朱朝陽後期變化是必然會發生的嗎?
最近引發網友熱議的《隱秘的角落》在豆瓣的評分高達8.9,可以說是國內這些年來不可多得的網劇佳作。與眾多分析「細思極恐」細節的文章不同,筆者只想談談朱朝陽是因何一步步走向了深淵。
劇情一開始,我們就知道朱朝陽是個學習非常優異的尖子生,次次考試都得第一名,但令人詫異的是他和同學的關係並不融洽,這表現在同學搶了他的籃球和在他的水瓶裡放橡皮屑。
雖然老師和他的媽媽周春紅談過朝陽的情況,希望朝陽能和同學搞好關係,但顯然周春紅並不在意這些,而是表示:「學生應該以學習為主,交朋友是進入社會才做的事。」從這就能看出周春紅是一個唯成績至上,並不關心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和社會交往的母親。
這也映射出現如今的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其他一概不重要,而長期忽視了孩子的心理訴求。要知道這種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忽視將影響一個人的自尊、情感和對生活的熱愛。長此以往下去,孩子只會變成一個只知道學習的冷血機器,很難與他人進行共情。
沒有同理心的父母就像是在昏暗的房間裡,用生鏽的器具做手術的人。而孩子就是他們手術臺上的病人。朝陽就是這樣像提線木偶一樣被母親規劃著人生、規劃著未來。
人們都說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也說「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們在成長中的變化,深受家庭和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朝陽就是個典型的例子,他父母離異,與母親生活,父親對他置之不理,只關心現在的家庭和孩子,甚至對女兒朱晶晶說出「我只喜歡你,我不喜歡朝陽」這種話。
在朝陽看來,這是同父異母妹妹對他的挑釁,也是將他與父親的感情踩在地上,把他心裡對父親愛的渴望一點點磨滅。
我們要知道的是:父親缺席的家庭,孩子的情感表達會有所欠缺,性別意識弱,缺乏對異性應有的尊重。這些孩子成年後也普遍會遭受到缺乏自信、焦慮、孤獨等心理問題的困擾。
在這樣家庭環境中成長的朝陽,內心的陰暗面一直在蠢蠢欲動,而這種黑暗也在妹妹朱晶晶的死以後全面爆發。
而父愛的缺失、父母對他的忽視是造成這一切後果的根本原因。
因為如果孩子不能確信自己對父母是重要的,如果孩子經常因為自己對父母關注的需要而感到羞愧,他將會成長為一個忽視自己情感需求的人,進而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健康的父母?
筆者認為健康父母有三個非常重要的特徵:
第一個特徵是他和孩子有情感連接。當孩子遇到情感問題的時候,會主動和父母溝通尋求幫助。
第二個特徵是健康的父母視孩子為獨立的個體。不會強求孩子來完成自己的意願。
第三個特徵是父母會回應孩子的情感需求。
12種會造成情感忽視的父母的類型
類型一:自戀型父母。
典型特徵:父母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和孩子永遠不會平等。
類型二:專制型父母。
典型特徵:讓孩子絕對服從,甚至會有虐待和懲罰。
類型三:放縱型父母。
典型特徵:不和孩子有衝突,完全溺愛孩子。
類型四:離異/喪偶型父母。
典型特徵:不快樂,喜歡抱怨,用離異做一切失敗的藉口。朱朝陽的媽媽周春紅便是典型的離異型母親。
類型五:成癮型父母。
典型特徵:父母擁有不可預測的人格,孩子永遠生活在兩個極端,缺乏安全感。
類型六:抑鬱型父母。
典型特徵:父母本身缺乏能量和熱情,對孩子完全缺乏撫慰。
類型七:工作狂父母。
典型特徵:孩子長大後的特點是自我價值低。
類型八:照顧傷病家屬的父母。
典型特徵:孩子因為只付出沒有回報,青春期會追求過度補償。
類型九:成就/完美導向型父母。
典型特徵:父母永不滿足,永遠焦慮,永遠煩躁,永遠完美主義。
類型十:反社會型父母。
典型特徵:父母沒有內疚感,用殘忍的、操縱的手段來控制孩子。
類型十一:孩子即父母。
典型特徵:讓孩子過早的成熟。
類型十二:「都是為你好」型父母。
典型特徵:對孩子施加重重壓力,以「都是為你好」綁架孩子的情感。
那家長該如何正確的關心孩子呢?
筆者從三點為你提供解決辦法。
1、重視情感。當父母與孩子產生共情的時候,TA才能夠獲得跟別人產生共情的能力。
2、視孩子為獨立的個體,不要把孩子當作是自己的延伸、當作是自己的工具、當作是實現自己夢想的人。
3、最重要的是,父母本身要成為一個有約束力,善於表達情感、溝通情感的人。
筆者認為,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相信他們能把自己這張白紙畫出最絢爛的圖畫。而父母則應當充當好引導者,而不是決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