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視的孩子》丨12種情感忽視型父母,你千萬不要這麼做

2021-01-07 萌寶媽媽屋

我們作為80、90後,小時候父母都很忙,我們的父母也不懂得什麼教育理念、兒童心理學,他們那個年代兒童教育還不像現在這麼受重視。可以說,相較於我們的父輩、祖輩我們獲得了太好的物質生活條件,但是我們的心理層面卻未必被過多的關照。我們是情感被忽視的一代。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擁有二孩。對於擁有兩個寶寶的家庭,關照孩子的情感就更尤為重要。《被忽視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視》作者喬尼絲·韋布認為,「如果孩子不能確信自己對父母是重要的,如果孩子經常因為自己對父母關注的需要而感到羞愧,他將會成長為一個忽視自己情感需求的人。」

一個情感被忽視的孩子,他的成長無疑是不健全的。孩子會莫名其妙的抑鬱,在沉默中不斷的質疑自己,以至於長大成人以後也會出現婚姻問題、社交障礙、與同事關係不好等等。

這就要求每一位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建立起同理心,照顧好孩子的感受,而不要一味的專制、自信,認為自己對孩子的決定是最好的。我們應該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讓孩子建立起自信,讓他擁有自主選擇的自由和權利,否則,就會像作者所說,「沒有同理心的父母就像是在昏暗的房間裡,用生鏽的器具做手術的人。細思恐極。」

作者在書中列舉了12種容易造成情感忽視的父母類型:

第一種,自戀型父母。這類父母會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尤其在孩子面前如神邸一般高高在上,他們習慣懲罰孩子,常用的手段是發怒或者冷落。這種父母認為,孩子是自己的延伸,孩子就應該聽自己的話。

第二種,專制型父母。在一些老派的非常嚴肅的家庭中,父母不允許孩子頂嘴,不許孩子哭,必須絕對服從,甚至有時候會隊孩子棍棒相加。

第三種,放縱型父母。幾乎不和孩子有衝突,孩子做什麼都行。孩子吸毒、酗酒、夜不歸宿等等,家長都不管不問,孩子得不到來自父母的任何反饋。

第四種,離異/喪偶型父母。離異/喪偶型並不是說所有離異父母都如此,而是離異/喪偶型的典型特點是不快樂,喜歡抱怨,用離異做藉口,把所有的原因都歸結在婚姻的失敗或者是配偶的離開上。這樣的父母,自己本身很痛苦,他們一般也沒有能力去關心孩子的情感世界。

第五種,成癮型父母。父母酗酒、吸毒,這類父母常常表現為過度補償,讓孩子往往生活在兩個極端中,一會兒對孩子特別好,一會兒對孩子特別壞。

第六種,抑鬱型父母。父母本身缺乏能量和熱情,對孩子完全缺乏撫慰。整個家庭是背負在一種沉重的、抑鬱的壓力之下的。這時候孩子的所有情感都只能夠自己收藏起來。

第七種,工作狂父母。這類父母大多忙於事業和工作,孩子都是由爺爺奶奶或者保姆來照顧。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父母基本不參與,這些孩子會認為自己還沒有爸爸媽媽的工作事業重要,他們長大以後的特點是自我價值極低。

第八種,完美主義型父母。永遠挑孩子的毛病,孩子永遠達不到他的要求。

第九種,照顧傷病家屬的父母。父母忙於照顧家中生病的哥哥或弟弟,而健康的那個孩子無人問津,這類孩子小小年紀就非常成熟,他們小小年紀就整天付出愛,等到了青春期就會追求過度補償,容易變得無比叛逆。

第十種,反社會型父母。這樣的父母沒有內疚感,他會用殘忍的手段來控制孩子、操縱孩子。

第十一種,孩子即父母,這類父母會讓孩子給父母做飯,讓孩子去買菜、做家務,孩子早早地成熟起來。很多父母會以此為樂,但是到了青春期以後,孩子會更危險。

第十二種,「都是為你好」型父母,綜合了以上的很多特徵,這類父母在生活中最多。

你是哪一種父母呢?大家可以對號入座,自我反省一下。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天獨一無二的創造,作者喬尼絲·韋布認為,「作為孩子,他們像小電腦一樣,接受來自環境的反饋,存儲在記憶中,結合各種各樣的反饋,發展出一整套對自己的技巧、天賦、缺陷和不足的認知。」

父母並不是巧奪天工或者擁有化腐朽為神奇特異功能的神人,身為父母一定不要盲目自信自己的教育方法,應該時刻考慮孩子的感受。

為避免孩子被忽視,父母一定要做到以下三點:

1、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跟他進行情感方面的溝通,讓他認識各類情感類的詞彙,他才能成為一個情商高、對別人產生共情的人。

2、視孩子為獨立的個體,不要把孩子當作是自己的延伸,當作是替自己實現夢想的工具。

3、善於發現和觀察孩子傳遞出來的信息。每個情緒都承載了身體想傳達給我們的信息,無論看起來多麼奇怪。

我是萌寶媽媽屋,希望我們所有父母,都不要為家庭、為社會創造出被忽視的孩子。關愛孩子,從每位父母開始。

相關焦點

  • 12種容易情感忽視的父母,你中招了嗎?
    因為如果孩子不能確信自己對父母是重要的,如果孩子經常因為自己對父母關注的需要而感到羞愧,他將會成長為一個忽視自己情感需求的人,進而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12種會造成情感忽視的父母的類型類型十二:「都是為你好」型父母。典型特徵:對孩子施加重重壓力,以「都是為你好」綁架孩子的情感。
  • 情感忽視的12種類型(上)|情感被忽視的孩子 2「杭州心理諮詢」
    情感忽視的類型父母的【情感忽視】有很多種類型,有的比較隱蔽,甚至會帶著一種關懷的外衣;有的看起來和健康的教育方式沒什麼不同,但本質上有著巨大的不同。下面介紹的12種類型的父母狀態,只是最具代表性的父母類型。雖然大部分父母會特別符合其中一種類型,但也可能你會發現,你的父母是這12種類型中好幾種的結合。
  • 被忽視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視
    或者這樣:「爸,你能關心我一下嗎?」「我給你花了這麼多錢,你想要什麼有什麼,我還不關心你嗎?」喬尼絲的《被忽視的孩子》這本書,以諮詢師的身份,用大量的案例,幫助經歷過情感忽視的孩子一起回溯原生家庭,找出某些被遮蔽的真相,重建情感連接。進而警示作為父母的我們,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注意這種無形的傷害,避免對子女造成情感忽視。
  • 讀《被忽視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視—DAY1
    」桶」為什麼裝不滿、第2章造成情感忽視的12種類型父母:(1)類型1:自戀型父母;(2)類型2專制型父母;(3)類型3放縱型父母。通過閱讀,使我明白:每個人之所以形成目前的「三觀」,都是通過成長過程中父母言傳身教的結果。第一章—情感的「桶」為什麼裝不滿?這段話概括了父母忽視帶來的危害:這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家長都有過讓孩子失望的教育失誤。但真正有害的是情感忽視的父母對成長中的孩子的情感需求一直充耳不聞、視而不見。
  • 造成情感忽視的12種類型的父母(一)
    那是孩子和父母的一部分情感連結的缺失,而這些情感連結沒有發生往往來自於父母的忽視。當讀到《被忽視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視》,仿佛在裡面看到了我們中很多人的內心。書中為我們列舉了12種情況,這也許不是全部,甚至這不是父母的錯。但是藉由此也許我們可以發現一些端倪,也許可以理解些什麼,或者做點什麼。這些父母很多是多種情況並存的,當我們仔細觀察和體會的時候,會發現一些父母(也許就是我們自己或者我們自己的父母)兼具其中不僅一個類型的特點。
  • 不能忽視的情感忽視
    第一是指孩子在遭遇重大危機時,或在重要的地方,重大的事情方面,父母與孩子共情失敗。當孩子發生了重大的事情,父母沒有關心孩子的情感並做出反應。第二,父母長期沒有與孩子共情。從來不理會,在乎孩子的感受。二,健康父母的表現:第一,父母跟孩子有良好的情感連結。第二,父母視孩子為獨立的個體。第三,父母回應孩子的情感需求。
  • 《被忽視的孩子》:不要讓情感忽視成為你人生苦惱的原因
    ,直到看完這本書,才發現原來這些感覺可能都來自於兒童時期,父母對於孩子的情感忽視。情感忽視的解釋是什麼?情感忽視是什麼?舉個例子吧,當你讀書時考了90分或者98分的時候,心裡是期待父母的表揚,但是卷子拿回家的時候,你爸卻問你剩下的那幾分為什麼沒有得到?
  • 《被忽視的孩子》:不要讓情感忽視成為你人生痛苦的根源
    情感忽視的解釋是什麼?情感忽視是什麼?舉個例子吧,當你讀書時考了90分或者98分的時候,心裡是期待父母的表揚,但是卷子拿回家的時候,你爸卻問你剩下的那幾分為什麼沒有得到?這個時候你的期待落空了,第一次或許沒有什麼,但是多幾次呢,是不是以後再遇到類似的情況,你就不再期待什麼了。
  • 《隱秘的角落》朱朝陽媽媽做錯了什麼,情感忽視是種家庭暴力
    這是重要時刻的情感忽視。 之後,嚴良、普普進入朱朝陽的生活。警察來家中問話,媽媽發現了桌子上的三個杯子,她知道孩子交到了新的朋友,卻把這麼重要的現象忽視,從來沒有跟朱朝陽聊一聊他的朋友們。種父母 童年的情感忽視多來自於父母。
  • 《被忽視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視?走出焦慮生命的虛無感
    2、 專制型父母專制型父母:他們推崇規則、限制和懲罰,只按照自己的行為模版來要求孩子執行,當孩子沒有遵守規則時,就進行粗暴的管教,甚至會打罵孩子。專制型父母收到扎克的信:「這太過分了,你要學學怎麼對人表示尊重!明天的足球比賽你別想去了,也許這樣你才記得尊重羅老師」。
  • 《被忽視的孩子》有感而發
    ,我們父母又如何避免怎麼造成孩子的情感忽視,已經被情感忽視的孩子長大後,又該如何自己調節自己。離異/喪偶型的父母,這類型的家長只是拼命的應付生活,沒有時間或者精力管教自己的孩子,孩子需要自己照顧自己。5.成癮型的父母,這類型的父母給人不安定的因素,就是他在沒做成癮的事和做了之後是兩種不同的人。比如我鄰居叔叔,沒喝酒之前是一個和藹的父親,但是一喝完酒,則追著老婆孩子打。6.
  • 長女看到爸爸微信備註哭了:被忽視的情感,孩子心中最隱秘的角落
    >一般來說,有以下12種會造成情感忽視的父母:1、自戀型父母。這類父母的典型特點是易脆弱、容易受傷,記仇還推卸責任。2、專制型父母。這類父母的特徵就是老派的,我們家不許頂嘴,絕對服從,有時候甚至會有虐待和懲罰。3、放縱型父母。放縱型是幾乎不和孩子有衝突,孩子做什麼都不管,孩子得不到來自父母的任何反饋。
  • 解讀《被忽視的孩子》——情感忽視影響一生
    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卻在無意之中打著「為了孩子好」的旗號,忽略了孩子的情感,給孩子造成了傷害。在開始今天的講解之前,請大家先思考兩個問題。1、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為什麼別人看起來比我快樂?2、為什麼自己和親人感覺不親近?到底缺了什麼呢?01若將童年比作是一幢房子的地基,成年人則好比是整幢房子。
  • 孩子的情感需求被父母忽視,一種不明顯的傷害,父母還不改變?
    如果父母一直對孩子的感受充耳不聞、視而不見,有可能會對孩子造成情感忽視。什麼是情感忽視?童年情感忽視領域的開創者,喬尼絲·韋布博士在《被忽視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視》這本書中定義到:情感忽視是指一種由於父母沒能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回應所造成的情形。比如:孩子哭得時候,父母會制止孩子「閉嘴,不許哭!」
  • 由《少年的你》反思,如何避免成為「情感忽視」的父母?
    珍妮絲·韋伯博士認為:在一個家庭中,當孩子的情感需求長期得不到父母的認可、接納和回應時,孩子便學會隱藏或者壓抑自己的真實情感,這時,情感忽視的負面影響就發生了。《少年的你》中,陳念、魏萊、小北,其實都是被「情感忽視」傷害的孩子。
  • 你的孩子是「情感孤兒」嗎?對子女有無情感忽視,兩種失敗告訴你
    喬尼絲·韋布總結了凱薩琳的經歷,發現凱薩琳長大後之所以會因媽媽而煩躁,正是因為這麼多年來,這個女孩兒有太多個無關緊要的情感被忽視,甚至根本沒有多少與媽媽共情的感受。情感忽視並非只由「不負責任」的父母造成,也可能是並未有過教養失誤的家庭。
  • 焦慮的青春期孩子家長一定要讀讀《被忽視的孩子》
    當然這個症狀能不能夠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影響,可能個體是有差異的,但你要知道這個就叫作忽視。就是沒有人會在意孩子情緒的變化,沒有人對她的情緒變化作出反應,這就是情感忽視的一個表現。那麼這本書中非常大塊的內容,是給我們總結了12種造成情感忽視的父母。造成情感忽視的父母類型一:自戀型父母。我們講過一本書,叫作《母愛的羈絆》。
  • 父母的情感忽視,一種隱形的傷害
    之後又安慰道:「爸打你,是因為愛你」, 「長大了,你就能明白了」。影片的結尾,李玩終於「如願長大了」。她選擇成為父親口中「懂事」的孩子,逼著自己去做不願意做的事情。曾經那麼喜歡狗的她,為了父親的應酬,居然能不動聲色地吃下狗肉;她在馬路上偶遇了曾經走失的愛因斯坦,卻狠心地轉身離開,還說:「我剛才好怕它認出我撲過來,幸好沒有。」
  • 北大學子抨擊父母 | 情感忽視:一種不明顯的傷害
    此次事件引發了大規模的評論,大家紛紛表示自己的父母有類似文中的行為。如果說文中能夠看出父母有什麼樣的不足,可能我們能看到的是中國家庭中常見的一種「情感忽視」。在孩子向父母提出自己感受上的痛苦時(告訴父母自己在學校被欺負),父母沒有理解到這種精神的痛苦對孩子來說的傷害,父母沒有讓孩子感受到情感上的支持。趁大家都在關注這件事的時候,我們想趁機科普一下「兒童情感忽視」這件事。
  • 為什麼每次陪孩子都是不歡而散?這可能是「情感忽視」惹的禍
    喬尼絲·韋布博士在《被忽視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視》這本書中定義到:情感忽視是指一種由於父母沒能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回應所造成的情形。這裡特別指對「情感」的忽視。物質上的需求我們很容易滿足,但我們往往只看到了表面,而看不到內心。而父母對孩子的情感忽視有時候是在無意識中發生的。比如孩子玩的正開心,你突然說,別玩了,我們要吃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