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視的孩子》有感而發

2020-08-10 陪著孩子長大的希媽

這場疫情,相信很多人和家裡的神獸都鬥智鬥勇,那麼你們的孩子好管教嗎?你們平時對待孩子的態度是怎樣的呢,你們在無微不至的照顧的過程中,有忽視自己的孩子嗎?

《被忽視的孩子》這本書,作者喬尼絲 韋布,從事心理臨床輔導30多年,這本書裡的案例多是現實生活中改編的,這本書也被很多家長頻繁閱讀,成為暢銷書之一。

《被忽視的孩子》


這本書主要講述我們生活中情感忽視的父母的類型,這些類型的父母給孩子造成的什麼影響,我們父母又如何避免怎麼造成孩子的情感忽視,已經被情感忽視的孩子長大後,又該如何自己調節自己。書中講的不是父母和我們發生了什麼,而是那些沒有發生或者記不得事,這些沒有發生的事對你有著同樣重要很深遠的影響。比如父母可能為家裡的子女提供了溫暖的家,讓孩子豐衣足食,也不虐待孩子,但是這些父母可能忽視了他們青春期孩子正幹著犯罪的事,李玫瑾女士說,孩子在過了14周歲以後的每個生日,父母就要告訴他,這個階段你如果犯法,你該負責什麼刑事責任。當然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不是為了讓我們指責父母對我們童年的忽視,而是獻給我們的父母,以祈求更充分的監督。


健康養育的孩子


下面我們來看下我們會遇到哪些類型的父母。1.自戀型的父母,這類型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化身,最低的要求是不讓父母丟臉。2.專制型的父母,這類型的父母要求孩子服從自己,通過打罵、粗暴的方式管教,不會和孩子討論一件事或者一個問題。3.放縱型的父母,這類型的父母不會管教孩子,不會給孩子規矩、限制,隨意孩子做事。4.離異/喪偶型的父母,這類型的家長只是拼命的應付生活,沒有時間或者精力管教自己的孩子,孩子需要自己照顧自己。5.成癮型的父母,這類型的父母給人不安定的因素,就是他在沒做成癮的事和做了之後是兩種不同的人。比如我鄰居叔叔,沒喝酒之前是一個和藹的父親,但是一喝完酒,則追著老婆孩子打。6.抑鬱型的父母,這類型的父母對於養育孩子缺乏能量和熱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沒有足夠的控制力,孩子也有失控的風險。7.工作狂的父母,這類型的父母給孩子提供了很優越的生活條件,但是在對待孩子上就會忽視,他們通常會通過金錢來補償孩子,而不是相處,這類型的孩子通常做些出格的事情吸引父母的關注。8.照顧傷病家屬的父母,這類型的父母大多數經歷都在傷病家屬身上,而自覺地的認為那個健康的孩子就該懂事的不添加麻煩,父母也沒那麼精力去管健康的家屬。9.完美導向型的父母,這類型的父母強迫孩子達成家長的期望,比如自己學生時期英語不好,就強制孩子英語一定要好。10.反社會型的父母,這類型的父母會使用任何下三濫的手段達成自己的目的,做完後還毫無內疚感。《歡樂頌》裡,樊勝美的媽堅決要樊勝美給她哥哥買房,還認為樊勝美就應該這樣。11.孩子即父母型,這類型的父母鼓勵或強迫孩子表現的像是家長一樣,這一般是家裡的老大,照顧下面更小的兄弟姐妹。12.「都是為你好」型父母,這類型的父母很可能是構成情感忽視父母最大人群,這類型的父母雖然愛孩子,但是如果做不到和孩子產生共情,不能夠理解孩子的大部分情緒的話,那麼也會產生情感忽視。



上面我們講述了我們可能遭遇的12種類型的父母,現在這些被忽視的孩子長大了,他們變成什麼樣子了呢,1.空虛感,一種時有時無的、無法滿足的缺失感,總覺得自己缺少什麼但是又說不上來。2.反依賴,不需要任何人的幫助,恐懼依賴他人的傾向,不表現出也不想感覺到自己需要別人的幫助。3.不切實際的自我評價,往往經歷過情感忽視的人自尊較低,誇大自己的弱點,淡化自己的優勢,看不到自己的優點。4.對自己毫無同情對他人滿懷同情,這類型在中國人老一輩的人身上體現的明顯,我爸對於別的親戚有點困難就伸手幫助,給點錢的資助,寧願自己在家省吃儉用。5.負罪感和羞恥感,當我們從父母那接受不到某種情緒命名時,我們下意識的會隱藏自己的感覺,覺得自己的感覺是不對的。6.對自己生氣、自責,當自己某件事做不好,很難不對自己生氣,進一步發展的話就會變成自我導向的憤怒。7.感到自己有致命缺陷,如果人們真的了解我,就不喜歡我了。覺得自己和別人不同,會反覆問自己我到底怎麼了。8.難以關愛自己和他人,沒有被情感滋潤過的孩子長大後極難對他人投以感情上的關愛,因為從小他沒有被關愛的感覺,又怎麼分享給別人他的關愛。9.自我約束能力差,經歷過情感忽視的人常常對自己不應該做的事欲罷不能,比如吃垃圾食品,懶惰,做事拖拖拉拉,當一個孩子不被管束,讓他自己負責自己的時候,往往就會自我放縱。我老公在成長時期,父母對他極少管理,導致他成年後自我約束能力很差,時間管理也很困難,失去很多工作和學習機會。10.述情障礙,表示一個人的情感有缺陷,在生活中沒有能力容忍情緒,甚至感受任何情緒、情感,表現會經常發脾氣。



健康長大的孩子是快樂的,而情感忽視的孩子也不要太慌張,情感忽視的孩子需要後天自己習得技能培養自己。首先,識別感受並命名感受,此刻的感覺是什麼,是快樂、沮喪、難過...其次,學習監控自己的感覺,當你知道自己的感覺,分析一下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然後每天三次做情緒表格記錄自己的感覺。再次,接受並且信任自己的感覺,沒有壞的情緒,情緒的存在總是有道理的,不要評判自己的感覺,表格記錄自己的感受。然後,學會用平和的心態表達自己的感覺,表格記錄自己的感受。最後,你是可以和朋友、家人分享你的感覺,他們也許不能做到感同身受,但是能做個傾聽者,不要覺得告訴別人就是給人帶來麻煩或者煩惱,表格記錄下自己尋求幫助的次數。



最後我們來談談我們自己,像對別人那樣對待自己,有些人對待自己總是那麼的毫無同情,我們需要學會關愛自己,將自己放在首位,這不是自私,當你能夠愛自己的時候,你肯定也會習得愛別人。現在我們可以終結惡性循環,作為父母讓孩子擁有你所缺失的東西,我小的時候家裡窮,所以經常看別的孩子吃零食,因此對於我兩周歲的女兒,只要她想吃的我都滿足,導致現在體重超標,哈哈,這點作為媽媽,現在覺得有點慚愧,我不應該拿上一輩的父母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畢竟孩子同樣也需要約束力。



這本書給我很多啟發,我對我父母的感恩,讓我在健康的教養方式下長大,雖然多多少少有些情感忽視,但是我長大了都是能夠自己調節;對於我母親的這個角色,我學的我該怎樣對待我的孩子;對於我個人,同樣教會我怎樣面對我以前的情感忽視。希望讀到這篇文章的你們也能夠習得這樣的方法,愉快的生活。


相關焦點

  • 在群裡發語音也被批不尊重人,還說:您忽視我,我也忽視您的存在
    事情是這樣的,有一位家長,因為孩子忘記帶書本,情急之下就在群裡發了語音,結果就僅僅因為這一條不到10秒鐘的語音,被班主任扣上了不尊重老師的帽子!別怪我不理您,您忽視我,我也就會忽視您的存在。發一個語音怎麼就忽視了,怎麼就不尊重人了?對你有文化,就你會打字是吧?真是替廣大不會打字的中年父母感到心酸。這位網友的媽媽就是一個不識字的農村婦女。因為關心孩子情急之下才會在群裡發語音,又不是故意不給你打字,人家是不會!難道現在表達對老師尊重的唯一方式就是給老師在群裡發消息打字了嗎?
  • 人性的貪婪:《連城訣》更像是一部有感而發的社會問題劇
    《連城訣》更像是一部有感而發的社會問題劇,「武俠」不過是其包裝和外殼。
  • 被忽視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視
    那麼,你很有必要讀一讀喬尼絲的《被忽視的孩子》這本書。英國慈善機構「兒童協會」對英格倫10年級學生的一份調查顯示,大約1/7的人曾被家人忽視過。喬尼絲的《被忽視的孩子》這本書,以諮詢師的身份,用大量的案例,幫助經歷過情感忽視的孩子一起回溯原生家庭,找出某些被遮蔽的真相,重建情感連接。進而警示作為父母的我們,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注意這種無形的傷害,避免對子女造成情感忽視。
  • 愛而不能自動回復文案,句句有感而發,說到心坎上
    2021適合給自己目標的文案,發朋友圈點讚多多治癒人心的暖心句子,句句觸碰心靈!發個這年對你很重要人的文案,句句有感而發,說到心坎
  • 熊玲:被我們忽視的需求
    有感「對需求的解讀」特別喜歡小小文中的一段(並因這一段,而想寫「被我們忽視的需求」): "人本來就是群居動物,生存需求與動物都是相近的,滿足生存需求也是天性使然。動物沒有問題,因為它們一直都了解自己的生存需求,也尊重、維護自己的生存需求。不會以撫養作為要挾來強迫他們的孩子,不會要求他們的孩子成為什麼樣子,更不會傷害他們。
  • 有感而發 | 住改商中的法律問題
    有感而發 | 住改商中的法律問題 2020-12-16 23: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剩下來的孩子》:比起物質匱乏,情感忽視更讓孩子絕望
    面對家庭變故,成人都渴望得到安慰和陪伴,何況是脆弱的孩子。可實際上成人往往沉浸在悲痛中,無暇顧及孩子的情緒。其實,家庭變故中,最不應該忽視的就是孩子。因為比起物質匱乏,情感忽視更讓孩子絕望。本文將分析扎克遭遇情感忽視的原因,看情感忽視給他帶來的傷害,從中學習如何避免對孩子產生情感忽視。
  • 解讀《被忽視的孩子》——情感忽視影響一生
    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卻在無意之中打著「為了孩子好」的旗號,忽略了孩子的情感,給孩子造成了傷害。在開始今天的講解之前,請大家先思考兩個問題。1、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為什麼別人看起來比我快樂?2、為什麼自己和親人感覺不親近?到底缺了什麼呢?01若將童年比作是一幢房子的地基,成年人則好比是整幢房子。
  • 孩子出生渾身發黃易被忽視 家長鬚小心黃疸致腦癱
    廈門日報訊(記者 楚燕)孩子生下來渾身發黃,家長以為過一段時間自然會消退,沒有及時治療。過了個把月,孩子抽筋了,送到醫院一查,醫生說黃疸造成了永久性腦損傷,孩子已經腦癱了。醫生提醒,現在正值冬季,孩子生下來被裹了一層又一層,黃疸容易被忽視,家長一定不要大意,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遺憾。閉門窗坐月子 孩子發黃被忽視阿芳(化名)在安溪一家醫院產下一子,出院後在家安心坐月子。全家人對這個孩子寶貝得不得了。
  • 《被忽視的孩子》:不要讓情感忽視成為你人生苦惱的原因
    ,直到看完這本書,才發現原來這些感覺可能都來自於兒童時期,父母對於孩子的情感忽視。情感忽視也就是跟這些類似的情況,孩子的情感上的需求被忽視很多經歷過情感忽視的成人,在回憶自己的童年時期時,通常想不起什麼不愉快的事兒,因為他們的家庭和父母都還對他們不錯。其實每一個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父母,難免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甚至每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或多或少的經歷過情感忽視,只是如果孩子長期的情感得不到滿足,期待被落空,這對孩子以後的影響將是巨大的。
  • 《被忽視的孩子》:不要讓情感忽視成為你人生痛苦的根源
    在遇到《被忽視的孩子》這本書之前,一直以為這都是自己性格怪異的問題,直到看完這本書,才發現原來這些感覺可能都來自於兒童時期,父母對於孩子的情感忽視。情感忽視也就是跟這些類似的情況,孩子的情感上的需求被忽視,沒有得到滿足,長大以後,就會造成情感忽視的情況出現,但是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這其實是情感忽視,因為它是被隱藏著的,
  • 讀《被忽視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視—DAY1
    今天,拿起了久違的紙質書,開始DAY1閱讀喬尼絲•韋布與克裡斯蒂娜•穆塞洛共同著作《被忽視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視一書。由王詩溢和李沁芸共同翻譯。這段話概括了父母忽視帶來的危害:這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家長都有過讓孩子失望的教育失誤。但真正有害的是情感忽視的父母對成長中的孩子的情感需求一直充耳不聞、視而不見。第二章—造成情感忽視的12種類型父母,充滿情感忽視的教育方式乍一看跟健康的教育方式沒什麼不同,但其中的區別是非常巨大的。
  • 《觀書有感》可解 不解的是哲學家思來辯去真我到底是哪一個
    下面從字面和聲音來淺析一下《觀書有感》。二、詩句的音義節奏的思考,起、承、轉、合婉轉往復,儀態萬千《觀書有感》(一)「灰」韻的詩,發音特點是給人開闊深遠之感,這首詩前兩句尤其明顯。現在孩子聰明,一看這句都會明白天空映在池塘裡了唄。那就出現了問題:為什麼小小的池塘可以映出那大大天空?大詩人朱熹講的小孩子都能說清楚的話,拉家常?不是,他在說安身立命,生活的方式、方法。而這些哲理並不是架空,漂浮於空氣中。這些理正是我們吃飯、睡覺的日常生活中來的。
  • 孩子生下來渾身發黃易被忽視 家長鬚小心黃疸致腦癱
    廈門網(微博)-廈門日報(微博)訊(記者 楚燕)孩子生下來渾身發黃,家長以為過一段時間自然會消退,沒有及時治療。過了個把月,孩子抽筋了,送到醫院一查,醫生說黃疸造成了永久性腦損傷,孩子已經腦癱了。醫生提醒,現在正值冬季,孩子生下來被裹了一層又一層,黃疸容易被忽視,家長一定不要大意,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遺憾。閉門窗坐月子 孩子發黃被忽視阿芳(化名)在安溪一家醫院產下一子,出院後在家安心坐月子。全家人對這個孩子寶貝得不得了。阿芳坐月子期間,家人嚴禁她出門,房門、窗戶一律關起來,生怕大人孩子著涼,為免影響母子二人休息,窗簾也被拉了起來。
  • 那些被忽視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被忽視、不被看見,看起來不是多麼大不了的傷害,但是,只有被忽視的孩子,懂得心底的傷。甚至有些傷,連來訪者都不曾覺察到,因為相比於被虐待、被控制、被苛求,被忽視,常常最不足言說的那一種。維婭就這樣成長為了一個懂事、體貼、不需要家人操心的孩子。她不是不需要「被看見」,只是太清楚,家裡已經有一個需要操心的孩子,經不起更多的折騰了。維婭的確是那個被忽視的孩子,可是她又能怪誰呢?弟弟年紀比她小,又因為臉上有傷,生活幾乎處處碰壁,父母多關心弟弟一點又有什麼錯呢?
  • 家長對孩子的情感忽視,比暴力更可怕,別再這樣忽視孩子
    父母對成長中孩子的情感需求充耳不聞、視而不見的行為。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童年期情感忽視。很多經歷情感忽略的孩子家庭看上去很完美,孩子也得到很好的照料,沒有一點外在跡象表明他們被忽視。02之前熱播的《隱秘的角落》中,朱朝陽就是被情感忽視的孩子,他的父母離異早,父親有了新的家庭後,只喜歡女兒朱晶晶,忽視了冷漠者朱朝陽。
  • 又到了水痘的好發季節,別忽視 「它」 也會傳染水痘!
    又到了初冬時間,又到了水痘好發的冬春季節了。近20餘年來,隨著水痘疫苗的使用,在上海市,好發人群年齡逐漸上移,以小學生、中學生為好發人群。為了預防水痘,要及時帶孩子去接種水痘疫苗,注意,需要接種2劑才能形成完整的保護哦!既往的水痘疫苗接種程序是接種1劑次的,不能提供很好的保護。
  • 我不小心又忽視了你,我的孩子
    但整個事件中,我們都忽視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就是沒有人去觀察女兒的感受。對,孩子的感受沒有人關注到。就像凱薩琳的例子裡,如果父親和母親,只是陪孩子玩,但是沒有人去關心她的情感,那個孩子那麼失望,那麼突然地結束了。愉快的玩耍就被硬生生地拉過來讀書,她的情感上是缺乏回應的。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忽視的症狀。當然這個症狀能不能夠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影響,可能個體是有差異的,但你要知道這個就叫作忽視。
  • 《被忽視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視?走出焦慮生命的虛無感
    《被忽視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視》作者是喬尼絲·韋布博士,臨床心理學博士。創立首個童年情感忽視在線治療項目。這本書讓我們意識到童年遭受的情感忽視,會長期損害一個人的自尊、情感和對生活的熱愛。並循序漸近的告訴我們,如何掌握情感技能,走出情感真空和世界重建情感連接,並為父母提供有效方法,終結代際惡性循環,撫育出情感成熟的孩子。情感忽視是看不見的。
  • 【法苑文化】時光不語,靜待花開--讀《把幸福還給孩子》有感
    【法苑文化】時光不語,靜待花開--讀《把幸福還給孩子》有感 2020-07-01 03: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