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女看到爸爸微信備註哭了:被忽視的情感,孩子心中最隱秘的角落

2020-08-21 一書一課職場


前不久,知乎熱榜上有人問道:

我是長女,看到爸爸微信置頂是弟弟妹妹而且備註是女兒、兒子,對我通訊錄和微信備註我的全名,是我想多了嗎?

她的提問是這樣描述的:

自己是家裡的長女,有弟弟和妹妹,從小父母就對她說因為是老大,所以要幫家裡多一些家務,她很懂事都照做了。

但長大後,她感覺好像對於她的父母來說她這些都是她應該做的。

尤其是這天,她看到爸爸的微信置頂是弟弟妹妹,並且備註女兒、兒子,而她只有全名,也沒有置頂。

她哭了,她之所以這麼難過,不在於自己沒有通訊備註。

而是在於,一直以來,她都被區別對待,她都在向別人尋求或等待著別人反饋她想要的愛。

如果爸爸給三個孩子都備註全名,她也許不會難過,但偏偏弟弟妹妹有暱稱只有她自己沒有,令她特別難過。

可能很多人覺得這很正常,在中國特別的常見。但其實父母對她的一種情感忽視造成的傷害會比我們想像中的嚴重。

一、情感忽視會有哪些危害?

日本有一部經典的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從小缺愛,一生都在尋找愛的松子。

儘管她甘願為愛付出,且在被家暴、被拋棄和被欺騙中一次次站起來,但終究是愛而不得,過完了被人嫌棄的一生。

那麼,為什麼松子的一生會被嫌棄呢?其實,來源於他的父母對她的情感忽視。

影片中松子內心極度缺愛,被家人忽視,在和同事或男友交往時,她沒有自信,時常自我否定,並且她還被被欺騙、被家暴和被拋棄。

影片最後,她在出租屋的牆上寫的「生而為人,對不起」這七個字,這是她對生活的絕望,認為自己不配做人。而導致松子變成這樣,也是來源於情感忽視帶來的無形之力。

那情感忽視到底有哪些危害?

一些被情感忽視經歷的這些孩子,一旦造成了心理的創傷,他的痛苦是非常不能理解的。

他會莫名其妙地覺得抑鬱,莫名其妙地覺得無意義,或者莫名其妙地想自殘等行為。

長大以後,會跟周圍的人格格不入,這些症狀可能會偽裝成抑鬱,偽裝成婚姻問題,偽裝成焦慮或者憤怒,跟周圍的同事關係不好等。

但這些都是表面現象,實際上深層次的,他是一個曾經被忽略過的人。

還有一些被忽視的人,經常在沉默中不停地質疑自己,不停地挑自己的毛病,不停地找自己的問題,認為自己有不可饒恕的缺點和錯誤,過得非常痛苦。

二、情感忽視的幾種類型的父母

一般來說,有以下12種會造成情感忽視的父母:

1、自戀型父母。這類父母的典型特點是易脆弱、容易受傷,記仇還推卸責任。

2、專制型父母。這類父母的特徵就是老派的,我們家不許頂嘴,絕對服從,有時候甚至會有虐待和懲罰。

3、放縱型父母。放縱型是幾乎不和孩子有衝突,孩子做什麼都不管,孩子得不到來自父母的任何反饋。

4、離異/喪偶型父母。這類父母的典型特點是不快樂,喜歡抱怨,用離異做藉口。

5、成癮型父母。這類父母喜歡酗酒、賭博等,有時過渡補償,不可預測的人格。

6、抑鬱型父母。這類父母本身缺乏能量和熱情,就是根本就好像沒有這個人一樣,對孩子完全缺乏撫慰。

7、工作狂型父母。工作狂父母都不太重視孩子的情感需要,孩子長大後會自我價值低。

8、照顧傷病家屬的父母。小小的年紀就非常成熟了,孩子青春期容易崩潰,因為付出遠大於得到。

9、成就/完美導向型父母。這類父母永不滿足,永遠焦慮,永遠煩躁,永遠完美主義。

10、反社會型父母。反社會型人格的父母,最典型的特點是沒有內疚感,他會用殘忍的操縱的手段來控制孩子。

11、孩子即父母。這類和我們前面家裡有病人有點像,讓孩子負責一切,並且父母以此為樂。

12、「都是為你好」型父母。這類父母,是綜合了以上的很多特徵,生活中這種人在生活中最多。

最近大熱的《隱秘的角落》中,我們觀察主角朱朝陽的成長軌跡,就可以發現正是朱朝陽父母對他的情感忽視,才導致他一步步「黑化」。

朱朝陽的父母在他年幼時離婚。父親有了第三者而離開了他們,重組了家庭,又有了一個孩子,他和母親相依為命。

朱朝陽的母親是很典型的離異/喪偶型,長期處在離婚的影響下,她一邊努力工作,一邊努力照顧孩子。

此外她也是專制型父母的一面,孩子一定要聽她的,記得有一幕,朱朝陽不想喝牛奶,卻被她的媽媽威脅強迫喝了進去。

當老師委婉提出朝陽在學校似乎與同學格格不入時,她的反應是這樣更好,學習更重要,完全忽視了孩子在此時的感受。

而朱朝陽的父親則是離異型和放縱型的綜合。

朱朝陽的父親忙於新家庭、工作、打牌都優於朱朝陽這個前妻生的兒子,他對朝陽的情感,他不自覺地就忽視了。

朱朝陽的成績單是他炫耀的工具,說好的陪孩子過生日吃飯,臨到頭放鴿子,在新家庭面前,朱朝陽的這些情緒根本不值一提。

正是由於這樣的家庭背景,才導致了朱朝陽在學校與同學無法正常相處,也導致了接下來一系列的悲劇。

三、被情感忽視的孩子如何療愈自己

童年時期經歷過情感忽視的成年人,常常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麼,不僅對自身的欲望、需求和感受毫不關心,還經常看不到這些。

小時候被父母忽略了,然後你說現在怎麼補呢?這時候最重要的是,你要學會自我關懷。

1、關愛自己。

首先你要學會把自己的感受放在首位,學會說「不」。

就是當別人要求你做不必要的事的時候,你可以說我沒時間,不行,對不起。

你會發現,原來沒有勇氣說這麼多的「不」,當你說了這些不以後,你發現別人能尊重你,他們會找你的節奏,會配合你。

2、尋求幫助

就當你扛不住的時候,當你這事覺得不行的時候,張口問問別人,尋找一下我們所說的第四種人際關係,找到那種能夠給你帶來足夠支撐的人。

3、優先自己的享樂

優先自己的享樂,就是你得給自己安排一些時間,讓自己能夠開心快樂。

拒絕那些離自己興趣太遠的要求,需要不時地主動尋求幫助,這樣才能感受到他人充足的支持與連接,以更好地獲得各種機會,同時,我們也需要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有的放矢地尋找符合興趣的機會。

4、學會同情自己。

學會同情自己,就是別對自己有那麼高的要求,允許自己做個普通人,因為沒有人能夠完美。

把這四招學會,關愛自己、提高約束能力、自我安慰、同情自己,這時候你發現,我們就能夠逐漸地擺脫那個被忽視的狀況。

四、父母如何遠離對孩子的情感忽視

很多父母可以用有愛的方法,用非暴力溝通的方法,用情感引導的方法去跟孩子互動,避免對孩子的情感忽視。

首先父母要關心自己,愛自己,理解自己,重視你自己的情感世界,你就越能關心,愛惜,理解和重視孩子和他們的感覺。

要給孩子你沒有的東西,唯一的方法就是讓你自己擁有所缺失的東西,只有這樣你的孩子才能受益。

情感教育包含五個步驟:

1、關注並覺察孩子的感覺。

2、努力去感受孩子的心情。

3、替他用文字表達他的感覺,並教他用自己的話表達。

4、通過提問、傾聽,幫他把注意力轉移到內心,並理解產生這些感覺的原因。

5、讓情緒成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經常使用表達情緒的語言。

基於這份情感連接和對孩子的關注,父母適當地回應孩子的情感需求。

為人父母,是我們作為人類最偉大的特權之一,我們要為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有責任去改變既定的條件,花比我們父母更多的時間,更多的愛給孩子,我們所沒有的優勢。

花費一些時間做好自己的工作,你會切身體會到,這過程中的每一步,你的孩子會變成最好的他們,你也會變成最好的你。

相關焦點

  • 《隱秘的角落》朱朝陽媽媽做錯了什麼,情感忽視是種家庭暴力
    《隱秘的角落》中,朱朝陽從永遠考第一名的好學生,變成了用計謀殺人依然面不改色的少年 3)難以關愛自己和他人經常被身邊的人評價待人疏遠,甚至可能是冷漠;看到有人哭,認為別人太情緒化;不容易犒勞自己,也不容易對他人產生同理心;不喜歡被別人需要,也不喜歡找別人來幫助自己。
  • 豆瓣高分9.0《隱秘的角落》:永遠都不要忽視開始「沉默」的孩子
    《隱秘的角落》悄然熱播,這個「愛與罪」故事,看得令人窒息,卻也牽動每個觀者的神經。《隱秘》為什麼突然會火?我想,或許就是:當成人的世界在孩子眼裡崩塌,當親子之間信任不在,一個走投無路的孩子終會被逼得鋌而走險,以藐視世界的方式,保全自己的生存。
  • 家長對孩子的情感忽視,比暴力更可怕,別再這樣忽視孩子
    最近看到一部很感觸的美國小短片《我的爸爸是一名低頭族》。短片講的是爸爸回家後,就一直低著頭看手機,面對女兒的各種情感需求,都沒有反應,爸爸只有一個動作,就是一直低著頭看手機。等爸爸發現手機沒電後,想回應女兒的需求時,抬頭卻發現,自己已白髮蒼蒼,滿臉鬍子。而此時,開門進來的是已經長大的女兒。
  • 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隱秘的角落
    每一個孩子內心,都有自己的小秘密。尤其是被稱為「優秀」的孩子,內心有著隱秘的角落,這個角落是好是壞,看家庭教育。今天我們來講講這個隱秘的角落。01最近爆火的電視劇《隱秘的角落》,大家頻頻為朱朝陽打call,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壓抑,一如生活中成績好的同學,內心大多是壓抑的。
  • 《隱秘的角落》角落講的是什麼 劇情大結局是什麼意思?
    《隱秘的角落》角落講的是什麼電視劇《隱秘的角落》講的是朱朝陽、普普和丁浩三個孩子在景區遊玩時,無意間拍攝到了張東升謀殺嶽父嶽母的畫面,張朝陽曾提出過要報警,但普普卻提出用這段錄像勒索張東升。雙方之間開始了一場對峙的故事。
  • 《隱秘的角落》裡的育兒真相:窒息的控制欲,是孩子成長的災難
    嘿嘿,看到標題,爸爸媽媽們是不是就覺得一陣寒意……沒錯,小E實在忍不住要和大家聊聊最近口碑徹底爆發的國產懸疑網劇《隱秘的角落》!,渴望在孩子這張白紙上畫出他們心裡最美麗的圖案。有時候,我們想阻止孩子做一件事,尤其是孩子哭鬧不止的時候,常常會說「哭有什麼用,憋回去」、「再XX,我就生氣了」,然後就是代代相傳的育兒「妙招」——數到三,通常孩子就會停止哭泣,乖乖聽爸爸媽媽的話,於是我們沾沾自喜,覺得這真是個好方法。
  • 《隱秘的角落》:孩子不是「惡魔」的棲息地
    《隱秘的角落》爆火的背後,很多人看到了朝陽漸漸東升,開始反思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影片開始朱朝陽符合大家心目中好孩子的標準,就是成績第一、表現乖乖、聽話順從、不給父母添麻煩。朱朝陽每次考第一未嘗不是為了成為爸爸的驕傲。朱媽媽非常愛孩子,但她的愛令孩子窒息和沉重。她工作忙無法經常照顧孩子,可是她一有空就會做燒賣和蒸餃放冰箱,方便兒子食用。她每天都要求兒子喝一杯牛奶。她談戀愛了,可為了兒子不想結婚不敢讓孩子知道。她認為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學習,其他的事情不需要懂。
  • 《隱秘的角落》:原生家庭是如何毀掉一個人的!
    原生家庭最大的受益者是孩子,然而最大的受害者,也是孩子。最近熱播的國產劇《隱秘的角落》受到一致的好評,同時也引發了眾多網友的討論,甚至有人評論說:「我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過這樣的國產劇了。」看到這裡,大多數人都會覺得朱朝陽的媽媽未免過於極端了些。這與當今社會上許多家長有相似的點,家長們口中的「都是為了你好」,被朱朝陽媽媽演繹得淋漓盡致。 朱朝陽父母離異,爸爸早就組成了新的家庭,媽媽為了不讓朱朝陽受到影響,始終不願意將自己與主任的關係告訴朱朝陽。
  • 隱秘的角落朱朝陽爸爸怎麼死的 朱朝陽爸爸是被誰殺死的
    《隱秘的角落》其實殺死張爸爸的罪魁禍首卻是朱朝陽。朱朝陽的爸爸已經另外有了家庭和孩子,對於第二個孩子,爸爸對她的寵愛,大大超過兒子。朱朝陽自小就缺少父愛的關懷,更是對朱晶晶懷著一種憎恨的心理。  在朱晶晶墜樓時,大隊長更傾向於,朱朝陽原本是有機會抓住朱晶晶的,但他冷眼看著見死不救了。
  • 《隱秘的角落》:孩子不合群,根源在家長
    電視劇《隱秘的角落》開播後,由於劇裡的情節過於真實,引發了許多關於家庭、婚姻和親子關係的思考。集集有看點,個個有話題。其中,那個叫朱朝陽的孩子,讓人印象特別深刻。他是學校裡的學霸,次次考第一。但在同學們的眼裡,他只不過是一個書呆子,光讀書,不合群。
  • 《隱秘的角落》:好孩子是如何變壞的?缺席的父愛+窒息的母愛
    在看到妻女來到後,朱永平顯得非常高興,立刻就把朱朝陽晾在一旁。父親一直問朱晶晶有沒有什麼想要的,直言只要女兒想要的東西,都買給她。而朱朝陽卻沒多少新衣服,連最珍貴的新球鞋也被朱晶晶故意踩了一腳。壓抑,填充家庭的每個角落,因此朱朝陽面對著最親密的人也找不到情緒疏導的出口。二、 原生家庭中愛的缺失是逼迫孩子走向歧途的第一兇手在這樣的家庭下成長,朱朝陽變得越來越沉默孤僻,內心壓抑了過多的情緒,他總要找機會讓自己爆發。
  • 女人會給老公微信備註什麼?看到最後一個,我笑了
    你好,我是喵喵很高興認識你,不可思議十三億分之一情感導語:在談戀愛的時候,你會把對方的微信置頂也會修改對方的備註,想要凸顯這份特別。女人總是會有些五花八門的小心思,喜歡在細節上區分愛意。名字是能被大眾所記得的最便捷方式,而微信備註體現的是某個人在另一個人心中的位置,能從中看出對自己的心意如何。不只是小女生喜歡搞這些東西,每個女人都是如此,總是有玩心,愛搞特殊化。
  • 《隱秘的角落》:父母行為,朋友三觀,讓「懂事」孩子走向不歸路
    文 | 閉上眼89孩子總會把父母當做最可信賴的人,父母的行為往往在孩子心靈上起著決定的作用。「嗨,你看過最近比較火的電視劇《隱秘的角落》沒?聽說老好看了。」「我最近在追一部《隱秘的角落》電視劇,挺好看的,推薦給你。」「怎麼朋友圈都在發有關《隱秘的角落》電視劇,真那麼好看嗎?」……最近這一部在豆瓣曾一度高達9.1分的電視劇,充斥著我的聽覺世界。
  • 那些隱秘的角落,是孩子眼裡世界的全貌
    「你小時候最害怕什麼,現在呢?」孩子眼裡的怕,和長大成人後截然不同他們所處的世界不如想像中那般無憂無慮「危機」常在隱秘的角落裡潛伏> 「輕輕蹲下」,就能看到孩子的世界「低頭看看」,就能知道孩子到底怕什麼今天,讓我們一起打開120cm以下的小朋友們
  • 《隱秘的角落》細思極恐:暗黑的童話,還在人生中繼續
    /吳綠怪《隱秘的角落》改編自紫金陳的小說《壞小孩》。隨著劇中梗「一起爬山吧」登上熱搜的,還有「朱朝陽原型是紫金陳」,大眾的好奇將原著作者從幕後帶到臺前。「這個故事並不是獻給兒童的,而是致敬每一個心中曾經被傷害的成年人。」面對人們的追問,紫金陳這樣解釋。美國心理學教授丹P·麥克亞當斯認為,塑造身份認同、撰寫自己的生命故事是貫穿我們一生的工作。
  • 隱秘的角落:缺席的父愛,窒息的母愛,是什麼讓朱朝陽變壞?
    要說最近讓大家上頭的劇,肯定少不了《隱秘的角落》,這部劇改編自紫金陳的小說《壞小孩》。《隱秘的角落》自開播以來廣受好評,在豆瓣也收穫了8.9的高分。(圖片來源:《隱秘的角落》,下同)兒子的鞋子衣服舊了,他也沒有關注到,在牌友的提醒下才找補說自己正準備帶他去買新鞋。
  • 被忽視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視
    回憶一下小時候,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因為和朋友發生不愉快,滿臉沮喪地回家,但在廚房裡忙碌的媽媽卻絲毫沒有發現你的異樣;心愛的寵物狗死了,你哭得稀裡譁啦,但爸爸媽媽卻並沒有安慰你一句...結果顯示,在這些人中,每7個人中就至少有1人曾經歷過某種形式的被父母忽視。缺乏情感支持和忽視監督是最常見的忽視形式。我相信,很多人的童年都可能有過被父母忽視的經歷。這種忽視說不上有多麼糟糕,甚至有時候還會認為童年很愉快。
  • 《隱秘的角落》,你只看到原生家庭,我卻看到單親媽媽不容易
    聽說《隱秘的角落》很好看,借著兒子的會員,我今天把12集一口氣全看完了。說實話,這部網劇拍得好,雖然我膽子比較小,不喜歡看懸疑和破案劇,但是這部劇真的讓我看了欲罷不能,一氣呵成地全部看完了。有很多人看了《隱秘的角落》很心疼劇裡的三個孩子,這三個孩子各有各的不幸。
  • 《隱秘的角落》原著中,讓人不寒而慄的普普,看到了性教育的缺失
    最近,相信大家都被這部網劇刷屏了,它就是《隱秘的角落》這部網劇可以說是今年上半年國內最受歡迎的電視劇。豆瓣評分超過9分,這是近年的國內電視史上幾乎沒有,而《隱秘的角落》,就成為了其中之一。《隱秘的角落》是根據紫金陳的小說《壞小孩》改編的,網劇開頭部分的劇情跟原著小說是一樣的,張東升一出場,就坐實了壞人的人設。
  • 《隱秘的角落》-朱朝陽,我不想當個乖孩子
    這兩天抽出時間把網劇《隱秘的角落》看完了,都說朱朝陽黑化,心機深,但可恨之人必有其可憐之處。朝陽,面朝太陽,向陽生長,是希望,是未來。他聽話、懂事,一直是父母心中的乖孩子;聰明、好學,是老師同學眼中的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