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具有社會屬性,一般來說孩子有三個需求:被接納,被認可,可自主選擇。
相應的,家長要做的事情就是給孩子無條件的愛,給孩子鼓勵和肯定,給孩子獨立的空間。
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和鼓勵肯定方面我們前面已經講過了,這裡我們重點看一下怎麼讓孩子學會自立。
其實教育的目的就是是培養孩子的「自立」。一個人要想自立需要具備三個條件:
1, 能夠獨立做出選擇;
2, 能夠獨立判斷自己的價值;
3, 擺脫自我中心主義
孩子並不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而活,父母無法替代孩子去生活,但能夠幫助孩子鼓起面對生活的勇氣,為了培養孩子的自立,家長應該學會「不管教」。
什麼是「不管教」的教育方式,怎麼做才算「不管教」, 下面讓我們來一起探討一下。
一,「不管教」是一種既不批評也不表揚的育兒方式。
一般來說,批評孩子會有出現下面情況:
1, 孩子天生就想吸引父母的關注,當孩子規矩做事得不到回應是,就會故意做一些被批評的事情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所以越批評孩子孩子就越「不聽話」,因為孩子會故意這麼做;
2, 有些情況下孩子做錯事不是故意的,而且不知道自己的行為需要改正。這時父母需要做的不是批評,而是耐心解釋;
3, 批評在當下見效快,並非真的有效,而是因為孩子害怕父母。經常被批評的孩子容易變得低自尊,做事消極,變得懦弱。
大家都捫心想一下,我們身上的自卑從哪來的,很多其實是源於父母的批評。
也許有人會問,批評帶來不好得影響大家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表揚有什麼不好得呢,
這裡說的不表揚是不能過度表揚,很多家長逮著機會就誇孩子,有時候誇得孩子一頭霧水,過分表揚孩子會讓孩子依賴表揚,一旦得不到表揚,孩子便不好好做事。
有時候需要讓孩子明白,不是所有人都會對自己好言相向。
不批評不表揚,在孩子做出良好行為的生活,可以用「謝謝!」
比如,孩子在公共場所很安靜,可以說:謝謝你這麼安靜。這樣能讓孩子獲得對他人的貢獻感,而且承認他/她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這很重要。
如果一個孩子能從行為中獲得貢獻感,就會很很強的滿足感,做事的主動性更高。
二,對孩子的選擇橫加幹涉就是在消耗孩子的能量
父母給了孩子生命,卻不能代替孩子過一生,當然也不能決定孩子的一生。父母對孩子的選擇大加幹涉會造成不良後果。
他會破壞親子關係,另外一旦出現問題孩子會把責任轉嫁給父母。
不尊重孩子選擇的父母本質上是不相信孩子的,會認為孩子無力承擔識別,這樣做也阻礙了孩子的成長。
現實中對孩子選擇大加幹涉導致不好的結果的案例比比皆是。
孩子內心是尋求父母的認可的,當父母對孩子提出的要求不符合自己的意願的生活,他們往往會選擇迎合父母的要求,但是孩子這樣做會消耗自己的能量。
教育孩子要關注孩子本身,而不是結果,很多結果家長是左右不了的,你左右不了孩子的考試成績,你能做的就是調整好自己的狀態,保持好和孩子的關係,用你的能量滋養孩子,孩子狀態好了,自然出現好結果。
幹涉孩子選擇是很有損親自的關係的事情,而且也非常消耗孩子的能量,想想孩子60%的能量都在對抗家長了,還怎麼有能量做事情,更別提輸出好的結果。
親子關係不好的家庭,整體能量都是在消耗的,家長的能量也在消耗。
我們應該做有利於相互滋養的事情,尊重孩子的選擇,給孩子自主選擇權就是非常必要的事情。
三,體罰是一種報復行為,而不是教育方式
體罰並不是教育,而是報復,是為了給自己的憤怒找一個正當的理由。
批評即使沒有動手,某種意義上,也等同於體罰。
這裡面的道理大家可以自己體會一下。
四,如何讓孩子會學習
有的父母會有這樣的擔心,給孩子獨立的空間,孩子不自律怎麼保證孩子的學習不受影響。
學習是孩子自己必須解決的問題,沒有誰能代替。
父母督促孩子學習時,不知不覺中傳達了一個觀點:如果考上一所好學校,就可以實現人生的所有。
但是,人生並不會因為考上一所好學校而一帆風順,大人從不把這個真相告訴孩子。
如果只注重考試結果,孩子很難體會到求知的喜悅。這樣,孩子在升學希望不大時,就會放棄學習。
事實上,學習是一個人一輩子的事。它促人成長,不僅為自己,還能為社會作貢獻。父母應該告訴孩子這些。
關於學習,父母有三點需要特別注意:
1, 不要開口只談學習
「除了學習,就沒有其它的話說了嗎?」有些父母會遇到這樣的控訴。
換位思考一下,開口只談學習的父母是不是很煩人?假如你的孩子每天在你下班的時候問你「你今天掙了多少錢?」你的心裡是什麼感受!
2, 不要因為是考生就在家中享受特殊待遇
即使是考生,也不能享受特權,一個勁學習的孩子,和痴迷於工作,被愛情佔據頭腦的一些大人一樣,都是不健康的狀態。
作為家庭成員,孩子在學習的同時,必須學會合作。
人生的許多課題都需要合作,另外合作能讓孩子有價值感,這樣他們會更喜歡自己,更有自信。自信能促使孩子獨立解決各種問題,包括學習。
3, 平等地對待孩子
孩子和父母在知識和經驗上存在差異,但作為人,兩者是平等的。
父母如果能平等的對待孩子,就不會任意批評他們,孩子也會更冷靜的接受父母的建議。
4, 孩子成績不好需要道歉嗎?
學習是孩子自己的課題,如果某次成績不好,不用覺得辜負它,也不必消沉,只需為「下一次」努力就好了。
父母要注意不要讓孩子形成錯誤的觀點,使孩子認為沒有好成績就會遭受冷落。
在成績沒考好的情況下,父母不要說傷害孩子人格的話。
父母需要讓孩子知道,應該認真學習,但不必讓自己的負擔過於沉重。
五,賦予孩子面對生活的勇氣
成長的路上,孩子可能因為一次失敗,或者學習失利,從而產生認為自己不行的想法。
這種想法會伴隨孩子的一生。它讓孩子無法喜歡自己,覺得自己沒有價值。
特別是家長在「不管教」孩子的初期,面對的挫折會更多一些。
有時候孩子不願投入到自己的課題,是不想面對結果。他們害怕付出行動卻沒有好的結果。所以寧願選擇逃避。
家長需要幫助孩子建立自信,賦予他們勇氣,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可以的。
生活中,父母往往只關注孩子的缺點和問題行為。他們聊起孩子,多數隻提孩子不好的地方。
孩子的缺點就像黑暗,投以光明就會消失。父母要看到孩子好的一面。
比如孩子的思維活躍,注意力不夠集中,但是發散思維好,想像力豐富,更創造性。
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儘管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但父母要嘗試這,有意識的關注孩子的長處。
六,幫助孩子靠自己的判斷決定人生
孩子在遇到挫折和學習不理想的時候,難免會消沉,產生疑問。這時父母需要做到兩點:
1, 接納孩子的真實面。
有時候孩子學習不努力,成績不好,這和父母的理想會有差距。
即使如此,父母也要去關注孩子的真實面,不要拿他們與理想中的孩子作比較。
當孩子體會到父母無條件地愛自己,接納自己時,他們會獲得一種無可取代的安心感。
這種安心感會給孩子帶來能量,讓孩子更有力量的去努力。
2, 父母別把自己的理想強加給孩子。
人生是孩子自己的,當然也沒有萬無一失的人生。
如果父母把自己的理想強加給孩子,可能讓孩子懷疑自己,並產生牴觸心理。
這種狀態下孩子是無法冷靜思考的。
作為父母,所能做的,應該做的是:幫助孩子靠自己的判斷決定人生,而不是替他們決定。
好了,給孩子獨立的空間,如何通過「不管教」的方法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就講到這了,希望能夠幫助到各位家長,附育兒必讀書籍推薦:
《不管教的勇氣》
《陪孩子終身成長》
《不吼不叫》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家》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
《怎樣才是最好的學習》
《讓孩子遠離焦慮》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父母的語言》
《童年的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