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亞健康,一把指向教師的刀

2020-11-12 光明網

2015年入職黑龍江省鶴崗市某重點高中的語文教師林蕊,在工作一年半後辭職了。因為她的心理狀況越來越差,經常焦慮得失眠、發炎、過敏,每次和家人打電話都要哭一場。最後,她選擇了辭職。

林蕊不是唯一有這種症狀的教師。雖然不至於都走到辭職的地步,但心理狀況的確不佳。他們,都處於心理亞健康狀態。

世界衛生組織將心理亞健康定義為介於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之間的狀態,集中表現為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拉,效率低下;人際交往頻率降低,逃避社交;情緒不穩定,煩躁不安;鬱悶,不開心;疑心重,人際關係敏感;經常性空虛無聊;思維和行動遲緩;睡眠問題等。現代社會,心理亞健康已成為教師群體面臨的普遍問題,亟待關注與解決。

重壓之下,焦慮、困惑成教師「標配」

教師職業具有特殊性——運用自己的知識、智慧和個人魅力,使一個個充滿生命力又獨具個性的孩子健康成長,肩負著社會發展和民族復興之責,因此,會面對來自社會各界的期待與壓力。

四川省成都市高中語文教師黃明明從教多年,體驗過教學成績、專業發展、校園社交、福利待遇、家庭和社會等多方面的壓力。他認為,教師心理亞健康的情況並不罕見,教師多少都存在焦慮、困惑,甚至偏激的情緒。「面對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大概很少有人能夠多年如一日地保持積極、豁達的態度。」

心理上的負面情緒也困擾著江蘇省泰州市初中語文教師徐韻。工作中,她經常感覺分身乏術,教學之外,還有其他工作要處理,任務多又費時間,有時一項工作沒完成下一項又來了。「我不願意浪費時間在這些事上,但又沒辦法避免,整個人都很煩躁。」一次,由於要填報一些緊急的材料,她沒能充分備課,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太理想,她自責又委屈,偷偷哭了很久。還有一次,學生們為完成學校衛生任務佔用了上課時間,導致她的課程進度落後於其他教師,她一腔怒火無處發洩,再加上進度趕得緊,嗓子發炎到說話都困難。

教師的心理狀況嚴重時,可能出現神經衰弱、疲憊無力、胃脹胃痛、食欲不振、血壓升高等軀體性反應。在考試期或大型活動期,這種情況尤為嚴重。每次考試期間,黑龍江省鶴崗市的高中化學教師兼班主任孫玉紅的情緒都很緊繃。她既要帶領學生完成最後的複習,又要反覆重申考試紀律和安排,還要完成必不可少的監考等任務……她總是疲憊乏力卻又不得不強打精神,每次回到家都會在沙發上癱很久。考試之後,等待班級成績的過程更是讓她緊張到坐立難安、吃不下飯。

廣東省廣州市的小學語文教師曾秀芬一直儘量避免讓工作壓力影響生活,但作為德育主任,她在學校大型活動期間需要統籌各方、考慮全面、緊盯學生紀律和安全問題,思緒紛擾之下,晚上常常失眠,難得睡著也睡不踏實。

除了常規工作帶來的壓力,一些極端情況也會在短時間內加重教師的心理負擔。黑龍江省雙鴨山市的高中數學教師兼班主任王廣宇曾教過一名因為感情問題頻繁試圖自殺的學生。那段時間,王廣宇一直處於緊張和焦慮狀態,擔心發生緊急情況自己不能及時應對,手機不敢離身、不敢靜音,晚上經常做噩夢,一點細微響動都能將他驚醒,「那段時間我臉蠟黃蠟黃的,黑眼圈都快到下巴了」。

負面情緒,危及生活與工作

「有些教師不能有效地應對負面情緒,便可能遷怒家人和學生,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北京市西城區初中心理教師陳欣榮介紹說。

曾經,吉林省公主嶺市初中數學教師李素懷就是如此。她剛剛擔任班主任時,帶了一個全校聞名的「後進班」,經常被焦慮和挫敗的情緒困擾,時間長了,便有了些輕度抑鬱症狀,回到家也習慣板著一張臉,惹得丈夫和女兒都不敢大聲說笑。「我自己被負面情緒撕扯,還影響了女兒,那段時間她忍受著我的冷臉和壞脾氣,和我說話都小心翼翼。」李素懷至今對女兒愧疚不已。

這些負面情緒也波及學生與教學,消減了她的職業熱情。彼時,李素懷對工作產生了濃濃的疲憊與厭倦感,總在無意中將自己的壞情緒「宣洩」在學生身上。只要學生出現問題,她的第一反應便是學生犯錯、惹事了。一次,一名學生遲到,向她解釋說遇到了修路,繞路來晚了,她下意識地認為學生在撒謊,嚴厲批評了他,被誤解的學生很氣憤,和她吵了起來。還有一次,學生們氣不過被學校界定為「差生」「壞孩子」、被全校師生「排擠」,故意去其他班級搗亂,李素懷知道後沒細問緣由,只一味責怪學生,反遭學生抗議不維護班級……負面情緒驅使下,李素懷處理學生問題「簡單粗暴」,幾次下來,學生的對抗情緒日益高漲,導致她在工作中的負面情緒越來越嚴重,形成了一個難以打破的互相對抗閉環。

天津市和平區的初中語文教師李麗也為負面情緒所擾。她入職便擔任班主任,對學生的期待很高,可學生的在校表現卻不盡如人意。在嚴格要求學生,並與家長、學校領導溝通無果後,她陷入了疲憊和自我懷疑中,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有時還會在辦公室裡莫名其妙地哭起來。後來,她「想開了」,不再把自己繃得那麼緊,雖然還是會認真備課、講課,但不會過分糾結學生的紀律、態度和學習習慣等問題。「我也不想這樣,但管不了他們,有些事沒辦法過分苛求。」工作兩年後,她辭去班主任一職,專注於教學。

與他們相比,林蕊的心理狀況更加嚴重。她在師範大學讀書時,一度將教師視為畢生事業。進入學校後,發現教師不是只教書育人就可以了,還有「開不完的會,牽扯不斷的人情往來,搞不完的『形式主義和面子工程』,處理不完的家校、師生、生生問題」,她經常煩躁得「不想進教室、不想改作業、不想看到學生的臉」。一次,她請假去醫院,在醫院濃重的消毒水味裡,感到工作以來從未有過的輕鬆,便在候診區枯坐了一下午,腦子裡只有一個念頭:「讓我生場大病吧,生病才能遠離學校和工作。」最終,她選擇「逃離」學校。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心理健康藍皮書副主編陳祉妍認為,心理健康狀況較差的人即使社會功能受損不明顯,能進行正常的生活,但本人內心有不適感,如不進行及時的心理輔導,可能自行緩解,也可能發展為更嚴重的心理問題。但現實是,人們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很多學校面向學生開設了心理諮詢室,但針對教師心理狀況的相關措施卻一直欠缺。儘管有些學校會開展面向教師的心理講座,也有些需要心理疏導的教師會主動和校領導交流、溝通,但大多數受訪教師表示,如果有了負面情緒,會選擇自我消化——李素懷選擇和教育同仁溝通交流,共同探討教育新方向、研究教育新方法,在成長中調整心態、發現學生的個性與優點;王廣宇選擇長跑來紓解焦慮心情,這一習慣堅持了十幾年;曾秀芬選擇製作「壓力備忘錄」,進行戶外徒步,拍照減壓;湖北省武漢市的初中英語教師杜琳興趣廣泛,選擇練瑜伽、寫隨筆、唱歌、跳舞等來放鬆心情……

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到底是什麼?熱愛教育和學生、擁有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三觀」、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這些無疑都是重要指標。但心理健康狀況較差的教師只靠自己很難自我調適,兼顧以上幾點。緩解教師心理問題,需要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細斟慢酌,採取更具針對性的措施。

(本文中林蕊、黃明明、徐韻、孫玉紅、陳欣榮、許麗娟、李麗為化名 作者:本刊記者孫雨萱)

來源: 教育家雜誌

相關焦點

  • 教師普遍面臨心理亞健康問題!教師,需要你關「心」
    ,尤其是心理亞健康問題,開始與教師群體如影隨形。心理亞健康在教師群體中有何表現?對教師會產生什麼影響?是什麼導致了教師心理亞健康問題?教師如何才能走出亞健康狀態,擁有更多的幸福感?心理亞健康,一把指向教師的刀2015年入職黑龍江省鶴崗市某重點高中的語文教師林蕊,在工作一年半後辭職了
  • 解決教師心理亞健康問題,不能「頭痛醫頭」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師面臨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心理亞健康現象在教師隊伍中越來越普遍,不明原因的情緒低落、思維混亂、焦慮、恐慌、神經質,更有甚者會產生自殺念頭……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培養出人格健全的學生。目前,不少地方已針對教師心理亞健康問題出臺相關政策,但碎片化嚴重,起不到綜合治理的效果。
  • 教師不分青紅皂白打罵學生,是什麼心態?是心理亞健康+職業倦怠
    什麼心態下,教師才會不計後果打罵學生?教育懲戒權何時不再扭曲?大清早看了一篇新聞,新聞內容為《餘姚一男老師拽著女學生頭髮狠扇耳光,教育局責令校長和老師道歉》。不管學生犯了什麼錯,這種打法打的輕重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傷害了孩子的自尊。
  • 我談幼兒教師的心理亞健康與自我調適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我談幼兒教師的心理亞健康與自我調適 分頁標題#e#   ●多學習、多問、多與同事討論。
  • 高校教師身體「亞健康」的背後
    文/劉 晨,高新教師事實上,高校教師亞健康的現象已經不止一次被媒體和大眾提起,且每次有此類消息都會引起一段時間和一定程度上的網友共鳴,而聲響「最大」的就是:當我們得知一些青年優秀教師(比如于娟等)被天妒英才之時,倍感可惜。
  • 關愛教師,從關注中小學教師的亞健康開始
    文/申振北2019年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7—2018)》顯示,我國教師職業心理健康水平呈逐年下降趨勢,主要心理問題是抑鬱和焦慮。其中,大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好於中小學教師,中小學教師心理狀況與一般國民群體相比要差一些,小學教師心理狀況更差。
  • 72%教師的心理亞健康,壓力原來這麼大:成績、領導、家長
    但是在2019年的一份調查報告當中顯示絕大部分的教師心理狀態屬於亞健康2019年,中國教師教育發展協會指導發行的國家級刊物《明日》雜誌曾發表過一篇關於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分析的文章。該文通過訪談和問卷調查分析得出,32.4%的被調查教師感覺工作壓力非常大。
  • 72%教師心理亞健康,壓力原來這麼大:成績、領導、家長、社會
    但是在2019年的一份調查報告當中顯示絕大部分的教師心理狀態屬於亞健康。2019年,中國教師教育發展協會指導發行的國家級刊物《明日》雜誌曾發表過一篇關於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分析的文章。該文通過訪談和問卷調查分析得出,32.4%的被調查教師感覺工作壓力非常大。
  • 愛自己,遠離亞健康心理
    如果有以上類似的情況,那就代表了你可能處於亞健康心理。壓力過大特別容易造成亞健康心理,那麼該如何遠離亞健康心理呢?最好的良藥是學會愛自己,壓力大多數來自於外部,由於自己內心不夠愛自己,無法持續給自己提供心靈能力,因此容易被壓力擊垮。愛自己就是要接納自己是不完美的,接納自己的缺點,明白每個人都是有缺憾的,人生不如意是常態。
  • 城市白領的頸肩痛——被忽略的心理亞健康狀態
    現代城市的白領們大多長時間處於靜坐狀態,尤其是在電腦前的久坐。久坐和相應的長時間姿勢不改變,是一般人所理解的造成許多城市白領頸肩痛的原因。然而,可能還有其他更主要的,卻被人們普遍忽略的原因。上面描述的行走時手臂自然擺動的被壓抑可能是許多城市白領頸肩痛原因之一。此外還有一個非常常見,但同樣被人們普遍忽略的原因——心理亞健康狀態
  • 上海一中學要求老師每周必上體育課:趕走亞健康,也是必修課!
    事實上,教師的健康早已成為一個沉重的話題。有調查發現,教師隊伍之中,亞健康狀態的教師不在少數,很多原本常見於老人身上的疾病都有了顯著的低齡化趨勢,不安、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也不知從何時起,開始與教師群體如影隨形。
  • 什麼是「亞健康」?亞健康一般分為3類,看看你中招了嗎?
    什麼是亞健康呢?亞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在質量上處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態。通俗來講就是身體生理機能正常,而心理狀態很差,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生活中成年人大約有30%以上都處於亞健康狀態。心理性亞健康心理性亞健康,有精神不振,情緒低落,抑鬱寡歡,情緒暴躁緊張,睡眠不佳等等症狀。其中焦慮最為常見,表現擔心、恐慌。如果抑鬱的情緒長期存在,無法自我解脫和控制,就會進入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階段,除此之外,焦慮狀態還表現為煩躁易怒,睡眠不佳等等多種形式。
  • 亞健康是什麼意思 亞健康症狀有哪些
    但是這個在健康前面加亞,組成亞健康。這個是什麼情況呢?我們知道有冠軍、亞軍以及季軍的說發,莫非亞健康是僅次於健康的嗎?亞健康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亞健康是什麼意思亞健康是一種臨界狀態,界於健康和疾病之間,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雖然沒有明確的疾病,但卻出現精神活力和適應能力的下降,如果這種狀態不能得到及時的糾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
  • 誰來關注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
    不安、緊張、焦慮、抑鬱、煩燥、自卑……不知從何時起,亞健康,尤其是心理亞健康問題,開始與教師群體如影隨形。教師心理問題亟待引起全社會的關注。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教師心理亞健康問題?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一、社會的壓力人們把教師讚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 身體亞健康是什麼意思 身體亞健康如何調理
    比如最近比較常聽到的亞健康,雖然人好像沒有明顯的病痛,但覺得哪裡都不舒服,總是沒法用飽滿的精神工作和生活。那麼身體亞健康是什麼意思以及亞健康該如何調理,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如今大眾的生活條件不斷提高,不過社會以及工作的壓力驟增,會出現很多新型疾病。
  • 【教師心理與健康】呵護教師心理健康
    一項權威研究顯示,教師職業心理健康水平呈逐年下降趨勢,主要心理問題是抑鬱和焦慮,其中,小學教師心理狀況最差。呵護心理健康,也不能忘記教師群體!| 特別關注《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明確了六項重點任務:一是加強防治知識宣教。要求試點地區加強部門協作,採用多種宣傳手段和渠道,廣泛開展抑鬱症防治知識科普宣傳。二是開展篩查評估。要求醫療衛生機構、體檢中心、高等院校等通過線上線下多種形式,開展抑鬱症篩查。三是提高早期診斷和規範治療能力。
  • 棒棒:亞健康的真相
    這一模糊概念刺激了青島醫學院一位中醫教授叫王育學的靈感,他於90年代中期創造了「亞健康」一詞(據說當時他只是一家健康雜誌的編輯);1996年1月,對偽科學有濃厚興趣的《健康報》開闢了「亞健康學術探討」專欄;同年5月12日,中國藥學會在北京召開「亞健康學術研討會」,確定「亞健康狀態」的名稱;1998年「第2屆亞健康學術研討會」給亞健康狀態取了個英文名「sub-healthy states」,這是一個專供中國中醫意淫的英文名兒
  • 申振北:誰來關注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
    原創作者|申振北2019年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7—2018)》顯示,我國教師職業心理健康水平呈逐年下降趨勢,主要心理問題是抑鬱和焦慮。其中,大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好於中小學教師,中小學教師心理狀況與一般國民群體相比要差一些,小學教師心理狀況更差。
  • 亞健康狀態有哪些?具體表現為四方面
    「亞健康狀態」是一種動態的變化狀態,有可能發展成為第二狀態,即生病,也可通過治療恢復到第一狀態,即健康。  亞健康類型  1、身體成長亞健康:學生營養過剩和營養失衡同時存在,體質較弱。  2、心理素質亞健康:來自家庭、學校的壓力,引發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反覆心理、自卑心理、厭學心理等,抗挫折能力較差。
  • 教師節禮物,除了鮮花和賀卡,還能送什麼?70%教師亞健康
    ,每一位教師都像蠟燭般燃燒自己,只為傳播知識。但是,長期緊張、勞累的工作和生活使得教師的健康亮起了一盞盞紅燈。由於教師工作的三大特點:說話時間多、站立時間多、伏案時間多,常常導致「久立傷骨」、「坐出來的頸、腰椎病」。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70%教師群體處於亞健康狀態,患有腰酸背痛與骨質疏鬆問題,這與維生素D3缺乏有很大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