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譽為是戰國時期的頂級謀士,輕鬆一計,便化解了一次四國大戰

2020-12-14 有文化的小莎

大家好,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篇關於古代戰國時期,齊國的頂級謀士公孫衍的精彩歷史故事。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會說話有謀略的人都是很吃香的。縱然古代的許多王權貴族,沒有什麼頭腦,卻依然過得風生水起,為什麼?因為他們後面都有一個幕僚。簡單來說就是幫助文官和武官在幕後出謀劃策的人,相當於現代的參謀,秘書等職位。有一個這樣頭腦聰明的人在幕後助你一臂之力,還真的是能解決不少難題呢。但是光有頭腦也不行。我們的交流都是靠言語,別人也不能跑進你的腦子看看你的想法再來用腦子和你交流。所以會說話也很重要。就像先給一顆糖再打一巴掌一樣,人們總是喜歡誇他的話,特別是當著別人的面。

從前有個草根出身的皇帝,在民間有過許多朋友。剛剛當上皇帝之後,就有他的朋友來見他,他一想,萬一那個朋友把他以前的糗事都說出來了怎麼辦?這麼多人看著呢,但是又想和老朋友敘敘舊,思來想去,最終讓人把老朋友放了進來。老朋友來了之後,先大呼萬歲,後又把以前皇帝的功績給誇了一遍,惹得眾人嘖嘖稱讚。皇帝聽了也很高興,賞了老朋友許多銀子珠寶。不久,又有一位皇帝的老朋友來覲見,皇帝一想,放了進來。那個朋友進來後,開始和皇帝聊起他們小時候的事情,不是結伴去人家地裡偷菜,惹得別人又打又罵,就是爬樹去掏鳥窩,摔了個屁股朝天。把皇帝的糗事都給抖了出來。當著眾多人的面,皇帝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只好讓人把那位朋友拉出去了。

在現代的生活中,我們也經常能遇見這樣的人。有的領導會和部下說:「你把這個表給我做了」,有的領導會說:「你幫我把這個表做一下」。聽上去,人們都會喜歡後面這樣的說話方式。在求人辦事的時候,也需要動腦子會說話。不能一上去就說我要你幫我做件事。而要先摸清對方的興趣愛好,性格脾性,飲食習慣等等。再從對方的興趣愛好的點切入,慢慢與他拉近關係,當談到興奮點的時候,適時引入需要幫忙的話,這樣對方也樂於幫忙,不至於尷尬。

戰國時期,魏王無意聽見齊威王要與其他三國的宰相商談事宜。於是猜測到是他們想聯合來攻打魏國。因為那時候魏國是幾國之中的大國,仗著強大的國力,到處像餓狗搶食一般瘋狂地欺凌周邊各個國家。周邊的國家對其痛徹心扉,當然想聯合起來幹它。魏王當時就慌了,到處想該怎麼辦。突然他想到一個人,那個人詭計多端又會說話,不如去找他想想對策。於是找到公孫衍,把事情的經過講給了他。他聽後,很有自行的說:「只要大王給我一些金子,我就能辦成這件事」。魏王痛快的給了他金子,備了馬車,公孫衍就出發了。

出發前,他經過了嚴密的思考。他已經想過齊威王會先去衛國,於是趕在齊威王之前到了衛國。用金子賄賂了門衛和侍從,進去見了齊威王。但是,他卻沒有和齊威王談正事,開場先講了幾個「老司機」的故事,之後又把最近各國的風流趣事都說了一遍。無外乎哪個樓的姑娘與哪個樓的姑娘為了一個公子打了起來,哪家子弟又把哪個花魁娶回了家,哪家的姑娘不如哪家的姑娘漂亮等等。最後,兩人在西施和褒姒的胸誰大上面達成了共識。

於是,這次的交談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結束了,兩人聊得都沒有盡興。其他三位宰相趕到衛國的時候,聽說了這件事情,還看見兩人面帶笑容。於是質問齊威王,齊威王把他們的聊天內容說了,可是三位宰相不相信。最後,四國的洽談不歡而散,攻打魏國的事情更是泡了湯。所以,腦子和語言同樣重要。計劃好的事情你永遠也想不到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不能因為別人看著你指指點點就以為別人再說你壞話,也許他只是想聲東擊西呢?

好了,小編今天的歷史分享就先到這裡了哦,如果你對歷史感興趣的話,可以關注筆者,給小編點讚、轉發、收藏一下,給小編一點小小的動力為大家寫出更好的文章,我們下次再見哦!

相關焦點

  • 戰國一謀士:你馬上就會死 大臣:我不信 謀士:那咱們等著瞧
    戰國時期,很多有權有勢的人為了自己的未來著想,都會在各地找一些謀士,為自己接下來的吉兇禍福稍微預測一下,以此來保全自身。可是,還是有這麼多的人死於非命,這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那些臣子自己作的,他們大概是覺得自己已經達到了難以逾越的高度,所以就開始放肆起來了,連身邊謀士的計策都一點都聽不進去了。戰國的時候就有這麼一位大臣,沒有聽從謀士的意見,結果死於非命了。這個傲慢自大的人是誰呢?
  • 謀士三國時期的「最強大腦」,諸葛亮排第五,第一曹操都要聽他的
    謀士三國時期的「最強大腦」,諸葛亮排第五,第一曹操都要聽他的縣各上其縣中豪傑若謀士、居大夫重厚,口數多少——《墨子·號令》謀士這個詞在古代的時候專指一類人,中國古代將民分為四種:士、農、工、商,讀書人一直是排在最前面的,讀書人一般都想考取一個功名,這樣就能輔佐君王成就一番事業。
  • 戰國時期除了四大名將、四大公子、四大刺客,還有哪四大?
    而戰國時期群雄逐鹿,英雄豪傑輩出,留下了無數傳奇故事,自然也引起了後人們的興趣,列舉出了一系列排名,人們比較比較熟知的有四大名將(白起、王翦、李牧、廉頗),四大公子(信陵君、孟嘗君、平原君、春申君),四大刺客(專諸、要離、聶政、荊軻)。不過了這四大名將、四大公子、四大刺客以外,其實戰國時期還有很多被並稱為「四大」的人物。
  • 日本戰國,四國為何實力不強?看看戰國初期的局勢就明白了
    摘要:日本戰國,四國為何實力不強?看看戰國初期的局勢就明白了日本戰國時代,相比於九州地區,四國地區明顯離京都更近,但四國四面環海,地理上也疏離於政治與經濟中心,整體陷入極為混亂的交戰狀態,由於交戰方勢力相當,一直處於互相牽制的尷尬局面中。
  • 盤點春秋戰國時期的名將,哪個時代更強?
    春秋戰國時期,可以說是歷史上戰爭最為頻繁的一個時期,接連爆發的戰爭自然便催生了大量的名將,那麼春秋戰國時期到底有多少名將呢?戰國時期到了戰國時期,隨著「禮樂」的全面崩壞,此時的戰爭已經完全脫離了「禮制」的束縛,因此這一時期的戰爭不僅極為頻繁,而且戰爭形勢更加多樣化,陰謀詭計層出不窮,使得將領的指揮藝術得到了更大的施展舞臺。1、吳起:陰晉之戰。
  • 戰國時期,魏國流失了六位頂級人才,讓四個國家崛起!
    特別是魏國流失的頂級人才,反而幫助魏國的周邊大國崛起了。一、商鞅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孫氏,名鞅,衛國人。商鞅年輕的時候,侍奉魏國國相公叔痤任中庶子。在魏國不得重用的背景下,商鞅離開魏國,來到了秦國。在此基礎上,商鞅輔佐秦孝公,積極實行變法,使秦國成為戰國中後期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
  • 日本戰國史裡被遺忘的邊緣人:四國的土佐一條家
    日本戰國史裡被遺忘的邊緣人:四國的土佐一條家在日本的戰國時代裡,四國地區不太為人所知,除了因為資料不多,更主要的原因是,沒有什麼為人稱道的英雄人物,而唯一一個較為出名,甚至足以代表四國戰野的人物不過即便如此,有關這位最出名的四國之蓋,他的實像在中文世界裡仍然不算普及,還有不少停留在傳說的部分,我也曾介紹過他年輕時的姬若子傳說。這證明了,就連最有名的四國英雄也仍然不被戰國迷所知。
  • 武周時期的唐朝有多強?四國來犯,「全」滅!
    武周時期唐朝有多麼強大呢?公元639年,西突厥聯合吐蕃、後突厥、室韋四國聯合犯境,其總兵力至少是20萬以上。這讓當時的朝堂之上不少人開始恐慌,有人提出議和,也有人提出遷都。要知道,一個西突厥就輕鬆把東羅馬帝國給滅了。
  • 三國時期「坑人精」謀士是誰,得其一必失天下,得其二命都不保
    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這場長達的百年的戰爭之中,湧現了不少出謀劃策的智者謀士。因人能力各異,所以人們對他們的評價也都差距懸殊。老話常說文無第一,對於三國時期誰是最智慧的謀士,對此歷來頗有爭議。不過,仍然沒能討論出個能讓眾人都服的答案。
  • 這些人都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謀士,誰更厲害?
    ——馬克思和恩格斯(德)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1168,閱讀約3分鐘三國時期有很多謀士。關於誰是第一顧問和他們的級別有一場辯論。比如"郭嘉未死,臥龍未出",大家都知道"臥龍"指的是諸葛亮,那郭嘉是誰?
  • 為什麼古代的謀士都會出上中下三策,而君主只會選擇中策?
    相信很多小夥伴對於古裝劇都不陌生,在兩軍對陣當中除了大將軍之外,還會有一個舉足輕重的謀士,謀士不管是對將軍還是君主的作用都是很大的,特別是在戰國時期,每位君主的門下都有一批謀士專門獻計策,不過,我們會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些謀士在獻計的時候往往會給出上中下三個計策,然後供君主去選擇
  • 同為頂級謀士,都是虎口脫險,張儀和蘇秦到底誰更智高一籌?
    前言蘇秦和張儀都是戰國時期可以一言頃邦覆國的謀士,兩人的人生經歷也頗為相似,一個縱合,一個連橫,都掛遍六國相印,一時風光無二,也都曾身臨險境,最終機智化解。千百年來,後世對於這兩位權謀之人,能力到底誰高誰低,也是一直存有爭議,無疑撇開個人品德格局,單論智謀能力來說,確實很難分出高下,如果非要比較一下,那麼有一件事情是很能看出兩人的權謀水平的,那就是他們面對危機的時的洞察和化解能力。
  • 在春秋戰國時期,四位舉世聞名的名將,每一位都是戰神!
    在春秋戰國時期,四位舉世聞名的名將,每一位都是戰神!在春秋戰國的事情,是中國歷史上的百家爭鳴,人才輩出的一個時代,就出現了一大批的英雄人物,也就是今天要說的,在春秋戰國時期的這樣著名的將領。首先要說的就是白起了,白起是當時秦王的部下,他號稱是在春秋時期的屠夫,白起從小的時候就非常有天賦,他也是當時非常著名的軍事家,是秦國將領代表人物,說到白起的成名之戰是在當時他以12萬的軍隊來對抗韓國還有魏國,東周等等國家的24萬的軍隊,他是怎麼戰勝的了。
  • 中國歷史上四大最強謀士,諸葛亮只能倒數,第一已經接近成神
    古往今來成大事者往往都會有謀士相助,而在這些謀士的幫助下,他們更是如虎添翼。而這些謀士往往都是很智慧的人物,不需出戶而天下事盡知,羽扇輕搖間,檣櫓灰飛煙滅。今天就盤點四大最強的謀士,智慧的化身的諸葛亮只能是倒數,第一毫無爭議。
  • 千古奇計!魏延18字道破天機 諸葛亮:即使成功也是最大的失敗!
    同時,也是一個謀士盡顯韜略計謀,陰陽縱橫交錯的時期。在後世所書的《三國演義》當中,諸葛亮就是經典的謀士代表。書中的諸葛亮足智多謀,為蜀國的創立與發展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在三國時期的戰役當中,運用什麼樣的計謀,對於最後的結果走向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 三國最聰明的十大謀士:徐庶第九,諸葛亮僅排第五!他是第一?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在看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都說時勢造英雄,所謂英雄,並不僅僅就是指上馬打仗的名將,還有智計百出的謀士,讓我們來盤點一下三國時期排在前十的謀士。第十:陳宮但因為曹操殺兗州名士,其中有陳宮的好友,於是他背叛曹操投靠呂布。只可惜呂布在與曹操對敵時,不聽他的建議,戰敗被殺,曹操不計前嫌請他回來,但他選擇死亡。第九:徐庶
  • 第8集 宇喜多秀家終結日本戰國時代
    織田家兵力雄厚,科技過硬,武將眾多;伊達家最弱;宇喜多家兵力少,但是科技鼎盛、謀士眾多。 宇喜多家從九州島登陸四國,消滅了織田家的四國勢力。宇喜多家集結四國、九州所有兵力,開始發動最後的猛攻,打算一舉推滅織田家和伊達家。 織田家接連丟失九州、四國的城池,兵力銳減到了27萬。
  • 孫臏的最後一計,田忌棄而不用後,為何孫臏會從此神秘失蹤
    孫臏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他師承戰國時期的頂級名師鬼谷子,名師出高徒,鬼谷子的能力高深莫測,他的弟子孫臏也是戰國時期最有才華的軍事家之一。孫臏效力齊國期間,基本是算無遺策,所以齊國大將田忌很信任他,對孫臏言聽計從,不過馬陵之戰後,孫臏為田忌獻了最後一計,這次田忌卻出人意料的沒有採納,而孫臏從此神秘失蹤,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 四國
    四國(日文假名:しこく;英文:Shikoku),又稱四國島,是日本的行政區劃概念。在古代隸屬南海道,被稱為伊予之二名島(伊予二名洲),後簡稱為伊予島(伊予洲)或二名島(二名洲)。按照日本的行政區劃,四國包括德島縣(阿波)、香川縣(贊岐)、愛媛縣(伊予)和高知縣(土佐),均屬於歷史上五畿七道區劃的南海道,由於分有四個國,所以近代便稱之為四國島。
  • 春秋戰國時期的40個典故,你知道幾個?
    但齊桓公上臺後,看重管仲的才於,不計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為相,實施改革,終於國富兵強。春秋時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諸侯王不再聽命於周王,一些強大的諸侯趁機發動兼併戰爭,強迫其他各國承認其霸主地位。管仲輔佐齊桓公打著「尊王攘夷」旗號,使齊國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