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在全球開了 2 萬多家門店,但直到今天,義大利還沒有一家星巴克。
這個全民擁護咖啡文化的國家,還是舒爾茨建立星巴克帝國的靈感來源地。
前幾天,義大利企業 Percassi 的創始人 Antonio Percassi 宣布,Percassi 將作為星巴克的代理公司,在 2018 年開出 200-300 家門店——這比他們去年的說法晚了一年。
事實上,星巴克要在義大利開店的消息早已在,而且他們原本的計劃是在今年年初開出第一家門店。去年 2 月底傳出
也許是星巴克還沒做好萬全的準備。在去年的採訪中,Percassi 和星巴克的前任 CEO Howard Schultz 都表現出謹慎謙虛的態度。,在米蘭的門店必須要「極度重視細節」,並且要「凸顯出義大利人民引以為傲的咖啡文化」。
Schultz 表示
「我們想讓它盡善盡美」,Percassi 這樣解釋遲來的開張,「我們知道,在義大利這個咖啡之國開第一家星巴克的話,我們將面臨獨特的挑戰。」
這回,從 Percassi 對開店計劃相對詳細的說法來看,他們應該不會跳票了。這個計劃是這樣的:米蘭和羅馬會同時開出前兩家店,在同一周內,它們還會再各開 4 家。「假如市場反響好的話」,這兩座城市將會在 2023 年之前開出上百家星巴克。
對星巴克來說,義大利的確是個難以接近的消費市場。從國民對本國咖啡文化的自信,以及當地咖啡的價格,無形之中都給星巴克設置了成功的壁壘。
有家餐廳的老闆就形容星巴克進入義大利這事很「噁心」,並且認為這家公司在義大利不可能獲得成功。因為星巴克塑造的咖啡文化與義大利傳統咖啡文化是如此不同:義大利的街邊咖啡店中,沒有人會坐著打開一臺筆記本喝咖啡。大多數人會要一杯意式濃縮咖啡,然後站在櫃檯邊一飲而盡。
另外,對於每天飯後都要來上幾杯 espresso 的義大利人來說,星巴克毫無價格優勢可言。義大利隨處可見的咖啡館都對飲品有定價規則,比如一杯 espresso 標價 1 歐元,一杯 cappuccino 1.4 歐元。而星巴克的售價是同類產品的 2 倍多:espresso 2.5 歐元,cappuccino 3.5 歐元。
整個歐洲對星巴克來說也不算是個大獲成功的市場。從1998 年進入英國開始,星巴克在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一共開了 2400 多家店,相當於全球門店數量的 10%。更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號稱「espresso 之國」的義大利,(前三名分別是芬蘭、奧地利和瑞典)。咖啡消耗量也僅在歐洲排名第七
星巴克自然不會忘記評估這些顯而易見的風險,他們考慮的是遊客、移民和青少年的錢包。而且他們找到了一個進駐本土市場的入口,讓 Percassi 作為代理商。
Percassi 是個在義大利極具話語權的商人,曾經還是一名足球運動員。他 17 歲時開始效力於 Atalanta 隊,在 7 年之後結束了足球生涯,轉而開始做起了生意。
他的事業如此成功,在幾年後,他就當上了自己足球隊的老闆。在不斷進入零售業、房地產之後,他幾乎涉足了所有本土及國際的重要品牌,比如 United Colors,Sisley,Swatch,Nike,Kiko Make Up Milano 等。
2001 年,他與 Inditex Group (Zara 母公司)合資,將 Zara 帶到了義大利市場。就連全歐洲最大的購物中心 Westfield 米蘭購物中心都有他的股份。
全球公司想要擠進本土主流文化掌握話語權的市場,這種故事我們看得不少。義大利經歷過相似的事情,比如 1986 年第一家麥當勞進駐羅馬西班牙階梯時,也引起了一陣爭議。
「現在麥當勞也和披薩與意面一起,變成了義大利孩子們的飲食經歷——只不過麥當勞還沒有取代它們」,Telegraph 義大利旅遊版作者 Lee Marshall 指出。
相同的事也會發生在星巴克身上。除了對外來事物接受度高的青少年,以及那些希望在咖啡館使用 Wi-Fi 的顧客,遊客也會去星巴克——身處國外的他們往往更希望從那些熟悉的品牌中獲得安心感。
如同國際咖啡品嘗機構主席 Luigi Ordello 所說:「星巴克現在代表的是國際咖啡的標準,而不是義大利的。」星巴克並不是要搶義大利傳統咖啡館的生意(也搶不了)——它們是活在平行宇宙的事物。
題圖來自: 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