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起每一朵奔湧的浪花(深觀察)

2020-12-19 人民網

充滿活力的青年創作者

影展特別設置「沙灘放映」單元

《我們這一家》海報

《In Love》海報

「這是我人生中參加的第一個電影節,我想說我愛平潭,我愛所有志願者和導演,獻給我們熱愛的電影!」「希望堅守電影情懷的人,可以在未來越來越好,實現自己的夢想,不忘初心!」

10月下旬的福建平潭島陽光正好,海浪奔湧,隨著30部獲獎影片揭曉,首屆IM兩岸青年影展在青年影人的興奮與憧憬中,落下帷幕。

展現當代青年開闊視角

IM兩岸青年影展是由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海峽衛視發起創辦、以扶持兩岸高校青年影像創作力量為目標的影展。IM是「InMoments」的簡稱,意為「從這一刻起」。

本屆影展圍繞「每一朵浪花都去向島嶼」主題,在10月23日至25日舉行期間,設置了「閃亮的島嶼」競賽入圍作品展映、「風從海上來」臺灣新電影數字修復版展映、「時代鏡像」大陸影片展映、「浪花與島嶼」電影導演大師班、「在真實光芒的照耀下」青年紀錄片論壇等多個單元。

其中,最受矚目的主競賽單元共收到來自海內外276所院校的1195部影片,包括臺灣地區124部。由中國「第六代導演」之一的王小帥擔任評審委員會主席的終審評委會,最終從入圍的50部作品中,遴選出20個優秀短片獎、4個單項獎和6個最佳獎。

臺灣藝術大學學生隋淑芬作品《帶媽媽出去玩》摘得此次影展最佳影片,評委會大獎榮譽由美國藝術中心設計學院鍾馨璇作品《莫莉》摘取,北京電影學院趙子萱以《InLove》獲頒最佳導演。其中,《帶媽媽出去玩》聚焦老齡社會激增的失智、長期照護問題所帶來的家庭衝擊和人性磨練,作品深刻沉重,充滿了人文關懷和社會關懷。

參與本次影展的評委們認為,此次入圍作品整體水平相當高,已接近甚至達到專業級,作品議題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彰顯出開放、濃烈、多元的影像風格特徵,顯示了當代年輕影視創作人開闊的視角和成熟的表達能力。

「組委會的目光不僅僅在海峽兩岸的青年影人,更投向了包括港澳地區及新加坡等華語地區的青年影人,整體視野更加廣闊,惠及的影人和作品更加豐富。」王小帥表示。

中國高校影視學會會長、北京電影學院副院長胡智鋒說:「從這些作品中,我們感受到兩岸青年對生活、自然、人類以及中華民族文化的深切關懷、深刻領悟和生動闡釋,感受到他們青春的熱情、激情和力量。」

促進青年創作者交流與成長

青春是IM兩岸青年影展最亮眼的註腳。

影展期間,有400多位青年影視創作者從四面八方匯聚到平潭,很多人得以在這裡首次展示自己的處女作。貴州民族大學廣播電視專業研三學生楊娟就是其中之一。

「放映那天特別緊張,擔心沒人對我的片子感興趣,擔心有人中途離場,沒想到最後竟然一個都沒走,而且坐得滿滿的,感覺很開心又很忐忑。」楊娟說。

楊娟的作品《喊工》此次獲得優秀非劇情短片獎,作為一位新人,這個獎項給了她很大的鼓勵。在平潭的三天裡,她抓緊一切可利用的時間,如饑似渴地看了25部片子,與許多青年導演進行交流。「最大的收穫是從這些優秀的創作者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拓寬了我對影像創作的認知,對我將來的創作有很大的幫助。」

除了給青年創作人提供交流的機會,本屆兩岸青年影展還特別設置了電影大師班、紀錄片論壇、孵化專場等,為青年創作人答疑解惑,以便讓他們的想法落地。來自業內的資深製片人和導演們與青年人分享自身經驗,給予他們極具現實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見。

「大師班的幾位老師對我的啟發非常大,他們解答了我在影視道路上的疑惑與不解,比如對於青年短片創作者如何入門成為真正的電影人。」目前在英國約克大學導演專業攻讀研究生的魏熙又說。

魏熙又就讀於福州大學本科時拍攝的作品《寄生》,此次被評審團評為優秀劇情短片。在她看來,獲獎最大的意義是得到觀眾和評審的認可,「每位導演做片子都是一個孤單的旅程,這個過程中難免會有所疑惑,這次大家能夠聚到一起,那種無形的力量凝聚在我心中,讓我更有勇氣去面對未來成為電影人的磨礪」。

成為華語影視新力量的支點

IM兩岸青年影展的一條選片原則是:必須是學生作品。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衛視中心主任、IM兩岸青年影展創始人洪雷表示,希望藉助影展支持海峽兩岸高校青年影視創作人的成長,為華語電影新力量搭建舞臺,為兩岸青年交流提供新場景。

「儘管現在電影節非常多,但IM兩岸青年影展是特別的,因為面向的都是青年學生,他們是中國電影的未來。」胡智鋒認為。

近年來,隨著中國影視行業的快速發展,影視相關學科規模越來越大。據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副會長、上海交通大學傳媒與傳播學院教授李亦中介紹,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會員從1983年的36名增至目前的2000名,都是分布在幾百所高校影視傳媒專業的學科帶頭人和辦學骨幹,「我們一直告訴學生,在學校拍的雖然是作業,但要用拍作品的態度來對待,拍完以後不能只是自娛自樂,而是要拿到社會更大的平臺上來展示,要得到專業評委的認同」。

IM兩岸青年影展就提供了這樣一個展示平臺,不僅將目光聚焦在青年影視人才的挖掘上,還拿出高達348萬元的獎金對優秀影視項目進行幫扶。與現在許多沒有獎金的影展相比較,這筆獎金對青年電影人的鼓勵和扶持意義深遠。不少獲獎者表示,自己下一個本子有了著落。

「此次入圍的短片,將成為這些青年導演們開啟長片之路的重要積累。」同樣也是從青年創作者成長起來的王小帥動情地說。他對年輕一代創作者充滿信心,也寄予厚望:「希望今天從平潭出發的新導演,在漫長的道路上能夠記住這一刻的感動,保持這一刻的熱情。相信你們可以走很遠,走很久,一直抵達心目中那個理想的境界。」

相關焦點

  • 首屆IM兩岸青年影展落幕:聚起每一朵奔湧的浪花
    10月下旬的福建平潭島陽光正好,海浪奔湧,隨著30部獲獎影片揭曉,首屆IM兩岸青年影展在青年影人的興奮與憧憬中,落下帷幕。展現當代青年開闊視角IM兩岸青年影展是由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海峽衛視發起創辦、以扶持兩岸高校青年影像創作力量為目標的影展。IM是「In Moments」的簡稱,意為「從這一刻起」。
  • 我是一朵浪花
    坐在岸上的我,看著大海中一個個浮浮沉沉的腦袋,和一朵朵前撲後擁的浪花,在岸邊撞擊、破滅,重組,重組,破滅,反反覆覆中,我竟恍惚起來,是大海裡有這麼多浪花還是這麼多浪花構成了生生不息的大海?  孩子說的沒錯。爺爺是前浪,媽媽是中浪,他是後浪。無論是什麼浪,我們都是人海中的朵朵浪花。正是這一朵朵浪花演繹著人海的豐富多彩和波瀾壯闊。
  • 江西財經大學校長寄語新生:做一朵奔湧的浪花 在新時代乘風破浪!
    做一朵奔湧的「浪花」,在新時代乘風破浪——在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校長 盧福財親愛的同學們:同學們,新時代的畫卷已經緩緩拉開序幕,你們有幸遇見這樣的時代,時代更有幸遇見即將奔湧其中的你們。邁入大學校園,你們將開啟一段全新的旅程,希望你們能夠珍惜校園生活,努力提升自我,做一朵一馬當先、德才兼備、力學篤行的「浪花」,在新時代乘頂風船、破萬裡浪,順利到達理想的彼岸。
  • 湖南法院五小花演說視頻混剪《奔湧吧,小浪花!》帶你乘風破浪!
    湖南法院「五小花」 奔湧吧,小浪花沒有一朵浪花可以脫離大海。而海水的渾濁與清澈,與每一滴海水、每一朵浪花的境遇都密不可分。有人說,我們是奔湧的後浪。我想說,其實我們不過是一朵朵有些桀驁不馴的小浪花,跳躍著融入了時代的大潮。是前浪,引領著我們奔湧的方向;是這個充滿激情夢想和無限可能的時代,給了我們匯聚成浪、奔流到海的力量。
  • 曾春蕾:中國女排大花蕾,躍入長江,做一朵奔湧的浪花|長江新生代
    正如當天曾春蕾唱的那樣,「海浪會回答江湖,江湖會回答河流,河流會回答浪潮,一起躍入大海,做一朵奔湧的浪花」。就這樣,一朵在排球賽場上陽光明媚的「大花蕾」誕生了。9歲那年,由於身高突出,上小學三年級的曾春蕾被業餘體校的教練選中,開始排球了練習。「那時也不懂,從來沒接觸過排球,但就是覺得每天都能跟很多小夥伴一起玩,特別開心。」除了漂亮的容貌,所有人都喜歡曾春蕾身上的那股勁兒和激情。
  • 做一朵勇敢奔湧的浪花——長沙市第六中學2020高三畢業典禮致辭
    相信時間會回答成長,成長會回答夢想,夢想會回答生活,做一朵勇敢奔湧的浪花吧。第二點、社會大熔爐,要勇敢經受考驗。「疾風知勁草,路遙知馬力」。幾年後,各位同學就要進入社會,將面臨更多考驗,比如,就業的考驗、愛情的考驗、人品的考驗、挫折的考驗、能力的考驗等等。無論哪種考驗,歸根到底,考驗的是人品和人性,有人說「成功三分,一分人品,一分才智,一份勇敢。」
  • 願每一朵浪花都奔湧向前
    對於廣大同學們來說,這是一場沉浸式的「生命教育」,在這樣一場席捲全球的疫情中,同學們的目光得以越過自身去顧及他人,超越一地去觀察世界,從而能夠更加真切地體會到生命、知識與品德的價值所在。我想,這場戰疫給他們帶來的心靈上的震撼與心智上的成長,要遠遠超越平時。在困境裡審視生命,於逆境中充盈心靈,這場戰疫給他們留下的烙印,也必將伴隨他們的一生。
  • 願每一朵浪花都奔湧向前 | 新京報快評
    對於廣大同學們來說,這是一場沉浸式的「生命教育」,在這樣一場席捲全球的疫情中,同學們的目光得以越過自身去顧及他人,超越一地去觀察世界,從而能夠更加真切地體會到生命、知識與品德的價值所在。我想,這場戰疫給他們帶來的心靈上的震撼與心智上的成長,要遠遠超越平時。在困境裡審視生命,於逆境中充盈心靈,這場戰疫給他們留下的烙印,也必將伴隨他們的一生。
  • 網絡浪潮中,請尊重每一朵飛濺的「浪花」
    這些眾說紛紜的看法各有各的道理,說不上誰對誰錯,但是這場悲劇之所以發生不僅僅是一個原因導致的,學校、家庭、社會在這起事件中都有不接推卸的責任。簡單的、完全的把責任歸咎於某一方面顯然有失偏頗;固執的、理直氣壯的認為自己完全沒有責任同樣是不客觀的。
  • 青甘川篇 黃河岸邊的歌聲 我是祖國的浪花一朵
    「我的祖國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歌聲裡的黃河、歌聲裡的蘭州,飽滿、澎湃、激越。西安的四方城下,每天都有吼秦腔的人,城牆與秦腔古樸而又渾厚;蘭州的黃河邊上,每天都有唱歌的人,歌聲與黃河寬廣而又豪邁。黃河之聲,蘭州之聲,是黃河的浪花一朵,也是祖國的浪花一朵。黃河 秦腔 浪花 激越 蘭州【來源:群眾新聞】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時評精析】記住每一朵翻騰的浪花
    【浪花在浪尖之上翻騰起舞,那是對大海的追逐;你我在時代潮流中奮鬥,那是對生活的熱愛。朵朵浪花匯成汪洋,平凡的你我書寫偉大時代,正如大大所說:「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過去的一年,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親歷者,有困難有遺憾有失去,也曾「山重水複疑無路」;也有慶幸有收穫有新生,終見「柳暗花明又一村」。
  • 心理測試:你覺得哪一朵浪花最美,測你這一生的命運如何,神準!
    心理測試:你覺得哪一朵浪花最美,測你這一生的命運如何,神準!因為你的性格溫和,能很好的照顧家人,承擔起家庭的責任,所以你家的家庭氛圍是非常和睦的!你還是一個很沉穩的人呢,在面對壓力的時候,你都能依然面不改色;你做事井井有條,甚至追求完美,對於任何事情都抱著極大的熱情。
  • 每一朵浪花,都在見證大海的澎湃——經濟前沿城市應對挑戰進行時
    新華社上海9月1日電題:每一朵浪花,都在見證大海的澎湃——經濟前沿城市應對挑戰進行時開欄的話 為讓經濟報導更有「溫度」、 更接「地氣」,講好新時代中國經濟故事,自9月1日起,新華社將開設「來自經濟前沿的故事」欄目,目的是想通過一個個來自基層一線的生動事例,講述中國經濟面對挑戰,創新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故事
  • 母親 煤海裡的一朵浪花
    後來,這支風筒縫紉隊發展成為了一家風筒廠,成千上萬的風筒輸送到井下,為礦工的生命安全築起了一道道防護牆。由於風筒用量大,母親也開始經常加班,炒菜的任務就在落在了我這個長子身上,我的廚藝就是那時開始慢慢練成的。母親,礦山記得您,礦工不會忘記您。母親的言傳身教讓我受益匪淺。九十年代,我在礦山的宣傳崗位上辛勤耕耘,積極為礦工鼓與呼,小有成就的我很快就被所在的市級電視臺聘用。
  • 沈天灝:浪花,詩人
    一個從來不是主角的「有人」,他選擇背對眾生,一朵曇花一現的浪花,選擇翻湧不已。他們似乎失敗,卻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失敗——猶未敗也。不知幾時起,江中孕育出了一股水流,它純潔無瑕,在那遙遠的上遊也不過是普羅大眾的一份子,卻有人稱之為正則,也有人稱之為靈均。
  • 採擷大時代的一朵浪花(作品品鑑)
    他要做的,是採擷時代洪流下平凡而不容忽視的一朵浪花,再用藝術之筆極盡細膩地描畫勾勒,使之成為觀眾腦海中揮之不去的「驚鴻」。《新世界》著眼北平解放之前的坎坷與鬥爭,以「小紅襖」連環案為引,從一個小角度「管中窺豹」,帶領觀眾進入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暗流湧動的北平城。
  • 「中國好男友」是人海裡一朵浪花
    在這個意義上,「中國好男友」只是黃金周茫茫人海裡的一朵精彩的浪花,引人注目,也耐人尋思。    文/汪憂草
  • 公達家書||第28封:躍入人海,做一朵奔騰的浪花
    躍入人海,做一朵奔騰的浪花【編者按】為了紀念創校校長陳炳權(字公達)先生,為了接續經久不息的教育薪火,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達家書》面向海內外院友和全體師生徵集生命歷程中的成長故事,誠邀院友和師生記錄求學經歷、工作經歷以及其他成長經歷中的點滴故事,把個體成長所積澱的過往化成文字,以一封封家書的方式呈現出來,希冀與師生分享,與時空碰撞
  • 校友黃德釗:在波瀾壯闊的戰「疫」中做一朵小小的浪花
    在波瀾壯闊的戰「疫」中 做一朵小小的浪花 黃德釗,瀋陽建築大學管理學院工程管理專業2010屆畢業生。現任職中建三局一公司企業策劃與管理部副經理,負責戰略與政策研究、併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