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不如整容,讀書不如當網紅?!引導孩子正確價值觀,趕緊讓孩子看...

2020-12-10 騰訊網

年前,北京多所學校專門對小學生做了一次「你長大後想成為什麼」的抽樣調查,結果讓許多家長震驚不已:八成小學生希望長大後成為一名網紅。

當「上學不如整容,讀書不如當網紅」的聲音在孩子中間傳播時,做父母的應該如何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呢?

還記得前段時間武漢方艙「清流哥」堅持看書走紅,掀起「讀書熱」的新聞嗎?2月5日晚,武漢首批方艙醫院之一——江漢方艙醫院正式啟用。當晚,首批患者陸續入院。新華社記者捕捉到了這樣一個畫面:

病房內,一排床位整齊排開,每個床位都躺著人,有人睡覺,有人刷手機,而戴著口罩的一位年輕人正在安靜、專注地看書。

就連護士也忍不住朝他豎起了大拇指。這份鎮定和從容讓許多人看到了戰勝病魔的勇氣。

這讓我想起了西漢劉向《說苑》中的「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把這句話套用在當下,那便是:「書猶藥也,多讀之可以愈心。

昔人曰:「少年養志。」人在少年時期,貴在樹立遠大的志向。人的志向,就像樹木之根,樹木有根才能長大成材,人有志向才能成就一番偉業。歷觀古今中外的英才,無一不是如此。能夠砥礪人的志向的,莫過於讀偉人的傳記。

觀察偉大人物在少年時期的言行,即可預知其來日之氣象,而了解其一生波瀾壯闊的經歷,足以讓少年產生仰慕追隨之心,立下堅固之志,砥礪品格,成為卓爾不群之有志少年。

在美國,中小學階段的孩子書單裡,超過一半以上是人物傳記等非虛構性書籍;在日本,幼兒園的孩子會在老師的指導下閱讀人物傳記繪本,並大聲說出:「我敬佩某某,我長大要成為像他一樣的人。」

「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曾說:「中小學語文教材應當多選一些傳記。現在教育部正組織編寫一套新的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聘我擔任總主編,這套新教材就選了不少名人傳記,並鼓勵學生多讀傳記。」

在近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中小學生閱讀指導書目(2020年版)」中,從小學3、4年級開始,直至高中階段,名人傳記都被列入了孩子的必讀書目中!

由此可見,從小學到初中,名人傳記都是新課標的推薦書目。那麼,孩子讀名人傳記,到底有哪些好處呢?

一、樹立正確價值觀,找到人生榜

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曾說:「教育之道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

確實,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優秀的傳記作品往往選取一些古今中外的傑出人物,他們的求學精神、思想光輝;或人格魅力;或事業上矢志不渝的奮鬥,都像是一盞生命中的燈塔。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找到人生榜樣。

這套《給孩子的傳記經典》叢書第一輯收錄了《少年林肯》《甘地自傳》《富蘭克林自傳》《俾斯麥傳》《託爾斯泰傳》《愛迪生傳》《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居裡夫人的故事》,除《俾斯麥傳》為國人所著之外,其他或為傳主自傳、或為名家所作,這些作品多為獲獎之作,歷來膾炙人口、備受推崇,是傳記文學中的經典。

九位傳主中,有政治家林肯、甘地、富蘭克林、俾斯麥,還有作家託爾斯泰、發明家愛迪生、音樂家貝多芬、畫家米開朗琪羅、科學家居裡夫人等,他們都是所在領域的英才,是人類歷史上的傑出人物,其一生的經歷,足以激勵少年,發揚志氣。

二、增長智慧,開創偉業

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啓超在談及教子經時,說:「讀名人傳記,最能激發人志氣,且於應事接物之智慧增長不少,古人所以貴讀史者以此。」

即是說,讀名人傳記,可以激發人志氣,使人變得更加聰慧。

傳主之經驗教訓,乃是其一生提純的乳酪醍醐,無不是從篳路藍縷、嘔心瀝血處得來。我們讀其傳記,可以在數日內即可得之。讀一人之傳記,即可得一人之成功經驗;讀十人之傳記,即可得十人之成功經驗。人於少年時多讀偉人傳記,可得豐富的成功經驗與人生智慧,可助其開創人生偉業。

孩子們通過閱讀這套書,可以從中窺見美國最偉大總統之一林肯永不言敗、印度聖雄甘地仁愛寬容、美國開國元勳富蘭克林勤奮好學、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有勇有謀、俄國大文豪託爾斯泰悲天憫人、「發明大王」愛迪生勇於探索、交響曲之王貝多芬不屈不撓、文藝復興的巨匠米開朗琪羅不畏艱難、「鐳」的母親居裡夫人鍥而不捨等優秀品質。

三、獲得人生啟迪,認識真實的社會

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說:「最好的教育,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

而能成其名,令世人為之立傳的人,又都是人類歷史上的英才,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足以啟發和激勵世人,成為世人的楷模。

傳記和一般的小說不同,小說作者可以信手拈來,大多為空中樓閣;而傳記所記錄的,基本都有事實依據,少有虛構。

有一種傳記的理想型。為了這理想型的傳記,作者煞費苦心地搜集材料,不惜一切犧牲,尋求真理。他的內心是公正的。如果遇到了一些新的知識,這知識使得他對於傳記物件一生中某些逸事,或物件性格中某些性質的觀點有所變動,他就會承認客觀的見證,而參考手頭所有材料,加以慎重考慮。他的目標是正確、真實,絕不願犧牲真理來挽回一個大人物的名譽。

在我們編輯的這套書中,就描繪了一個個以史料為依、託入情入理的形象。通過閱讀《少年林肯》,可以看到真實的美國先驅者的鬥爭與掙扎。他們開闢土地的艱苦,他們所遇到的政治和經濟問題,他們的娛樂和逐漸發展的文化等;

通過閱讀《俾斯麥傳》,可以看到在威武、鐵血的外表下,俾斯麥驕傲、勇敢和怨恨的性格特徵,同時又清晰地看到了俾斯麥一生無法名狀的失意和憂鬱;通過閱讀《甘地自傳》,可以看到小時候的甘地曾經偷偷吃肉,一度迷戀抽菸,還嘗試過自殺;

他十三歲就結了婚,長期沉淪於嫉妒。寫作這本自傳的時候,甘地已是眾所欽敬的公眾人物,然而他卻原原本本地坦陳了這些事情,毫無遮掩……

好書分冊推薦

《少年林肯》

(美)卡爾·桑德堡 著

倪文宙 譯

榮獲普利茲歷史著作獎的經典林肯傳記

展現美國總統林肯激勵人心的少年經歷

在這本書中,卡爾·桑德堡將為你講述林肯是如何成長的,他是美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桑德堡花費了多年時間研究林肯,並和認識他的人交談,之後寫出了這部著作。本書摘自卡爾·桑德堡的普立茲獎傳記《亞伯拉罕·林肯:草原歲月》的早期章節,這是亞伯拉罕·林肯的成長故事。

林肯在家庭式農場貧窮地長大,他做家務,幫父親砍樹,熟練地剝動物的皮,還把獸皮治好。他年輕時就成了一個狂熱的讀者。當他在密西西比河上的平底船之旅中目睹一場奴隸拍賣時,他永遠地改變了,美國的未來也隨之改變了。這是一個非凡的故事,關於林肯的青年時代、早期的美國,以及塑造了美國最偉大的總統之一的拓荒者的生活。

《甘地自傳》

(印)甘 地 著

向 達 譯

印度「聖雄」甘地分享自己一生體驗真理的故事

民國學者向達經典譯本 八十年後完美重現

甘地是一個迷人的、複雜的人,一個傑出的領袖和嚮導,一個真理的追尋者,他為自己的信仰而死。甘地解放了印度,激發了美國民權運動,在全世界受到尊敬、尊重和誤解。當人們對他重新燃起興趣之際,現在是時候聽聽甘地本人用自己的話,就是用他自己的自傳「懺悔」的時候了。

在這本書中甘地簡單地敘述了自己在古吉拉特邦的童年,13歲的婚姻,在英國學習法律,以及對禁慾和改革日益增長的渴望,這些都具有一個人在所有事情上的極端力量。他詳細地描述了自己逐漸轉變為素食主義者和非暴力主義者,以及獨身的狀態,這成為他更艱巨的精神考驗之一。在政治領域,他概述了非暴力抵抗及不合作主義在南非和印度的起源,講述了印度第一次禁食和抗議,他最初的錯誤和疑慮,入獄以及他與英國霸主的友好交往……

《富蘭克林自傳》

(美)富蘭克林 著

李奕霏 譯

美國傳記文學的開山之作

歷經兩百餘年而不衰的美國精神讀本

關於富蘭克林,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可能是美國百元鈔票上印刷的頭像。富蘭克林作為「他生活的時代中美國最偉大和最傑出的人」,是唯一一位沒有擔任過美國總統卻被印在美元紙幣上的人。作為美國「開國三傑」之一,富蘭克林是美國獨立戰爭的領導者、民主精神的締造者、《獨立宣言》的起草者;

同時,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科學家。他通過風箏-雷電試驗,證明了閃電的本質是電,並發明了避雷針;此外,他還是傑出的外交家、出版家、作家和社會實業家。可是,你知道嗎?富蘭克林出身卑微,只上過兩年學,他憑藉刻苦自學的精神、不斷進取的意志、堅持不懈的努力,最終成就了一番事業。所以,他的成功更令無數人著迷,他的自傳也被人們競相傳閱。

《俾斯麥傳》

施慎之 著

德國政治家、鐵血宰相俾斯麥的傑出傳記

一個落魄貴族公子成為帝國宰相的奮鬥傳奇

在世界近代史上,長期處於分裂割據狀態的德意志各邦歸於統一是一件舉世矚目的大事。它不僅深刻影響了當時歐洲的政治地圖和力量對比,也對全世界乃至現代史的進程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德意志帝國的統一,與一位鐵血宰相俾斯麥的名字是連在一起的。

他無愧於這個稱號,俾斯麥的智慧和意志力遠遠超越時代,他的功業流芳千古——統一德國,完敗奧地利,戰勝法蘭西,瓦解丹麥,實現德意志帝國的霸業。這本詳盡的傳記對權力進行了深入研究,生動地再現了俾斯麥的生平,揭示了這位「鐵血宰相」無與倫比的政治手腕和他那有著深刻缺陷的人性之間的鮮明對比。

《託爾斯泰傳》

(法)羅曼·羅蘭 著

傅 雷 譯

教育部統編語文教材八年級下指定閱讀

一個哭泣、痛苦卻一直欲求真理的英雄的人生故事

大文豪託爾斯泰出生於一個名門貴族,他兩歲喪母,九歲喪父,自小成了孤兒,在熱心人的悉心照料下成長。那些人的祈禱和愛心,在託爾斯泰的心中播下了信仰的種子,讓他懂得愛是精神上的快樂,要為他人奉獻一切。為了實現自我價值,為了心底那份大愛,託爾斯泰的精神及作品永遠照耀著全人類。

《愛迪生傳》

(美)W. A. 西蒙茲 著

孫肇堃 譯

記錄發明之父託馬斯·愛迪生一生的傳記大作

一個被逼退學的「壞學生」如何成為偉大的發明家

1882年的一天,愛迪生扳動了一個開關,用白熾燈照亮了曼哈頓城,從此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電燈只是愛迪生數千項發明中的一項,愛迪生的發明還包括留聲機和電影放映機等。當他還是一個小男孩兒的時候,用柴草做了一個窩,在裡面放了許多雞蛋,學著母雞的樣子,蹲在雞蛋上面孵蛋;

在學校裡,愛迪生喜歡追根問底,經常把老師問得目瞪口呆,窘迫不堪;他在美國境內擔任報務員,過著流浪似的生活,生活沒有保障,期間換了十個工作地點,五次是被免職,另五次是自己辭職……在這些生活的磨礪中,愛迪生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繼續開創他的天地。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美國最著名的發明家之一的實驗室吧!

《貝多芬傳》

(法)羅曼·羅蘭 著

傅 雷 譯

教育部統編語文教材八年級下指定閱讀

展現偉大音樂家貝多芬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

他從小被父親逼迫進行高強度鋼琴訓練,以「神童」聞名;他師從海頓,得到海頓大力讚許,後來卻與恩師分道揚鑣;他曾當上宮廷樂師,受到王侯貴族爭相追捧,也曾主動隱退改做自由職業;他不擅與女性交往,幾段戀愛都慘澹收場;

他與家人關係緊張,唯獨對侄子視為己出,甚至為爭奪侄子的監護權與弟媳對簿公堂;他長期被耳疾和孤獨折磨,晚年喪失聽力,卻保持著強大的創造力……他就是音樂巨匠貝多芬。這本書是一顆受傷後近乎窒息的心靈勃發而出的一曲激昂的交響樂,是對音樂藝術大師貝多芬一生的真實素描。

《米開朗琪羅傳》

(法)羅曼·羅蘭 著

傅 雷 譯

教育部統編語文教材八年級下指定閱讀

一曲「愈受苦愈使我喜歡」的英雄之歌

告別了中世紀,歐洲從夢中醒來,這是一個註定要改變世界的年代,而義大利的佛羅倫斯有幸被歷史選中,這個義大利中部的城市,呼喚著天才巨匠;而羅馬,作為古代文明的發源,以雅典而寧靜的理想化人體雕塑,

吸引著時代最天才的頭腦,對古典文化的嚮往,從佛羅倫斯到羅馬,偉大的時代的最強音與落下的帷幕,都來自一個孤獨的背影——米開朗基羅。天才人物一旦在創造了神話之後,便將神話本身的解讀權慷慨的留給了後人,而這本身也構成了其之所以偉大的原因之一。

《居裡夫人的故事》

(英)埃列娜·杜爾利 著

金 歌 譯

入選教育部中小學生閱讀指導書目

榮獲英國「卡內基文學獎」的兒童文學經典

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在所有的世界名人當中,瑪麗·居裡是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面對榮譽沒有驕傲自滿,不僅有思想上的智慧,還有內心中真正的智慧。」

居裡夫人一生的偉大貢獻在於和丈夫居裡一起,在極其簡陋、艱苦的條件下煉出了放射性物質——釙和鐳。在她的丈夫去世以後,居裡夫人強忍悲痛,繼續對鐳和其他多种放射性元素進行研究,並取得豐碩成果,推動了原子核科學的發展。

叢書特色

▲經典版本,閱讀無憂

▲附加注釋,文字清晰流暢

▲字大行疏,排版舒適,印刷精良

▲精美套盒,愛不釋手

孩子們通過閱讀這些傳記,對於其中的嘉言懿行,必然會仰慕欣羨,悠然遐思,對其人生成長,必可起到潛移默化之功。

相關焦點

  • 上學不如整容,讀書不如當網紅!該如何引導孩子正確價值觀?
    近期,北京多所學校專門對小學生做了一次「你長大後想成為什麼」的抽樣調查,結果讓許多家長震驚不已:八成小學生希望長大後成為一名網紅。當「上學不如整容,讀書不如當網紅」的聲音在孩子中間傳播時,做父母的應該如何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呢?
  • 「上學不如整容,高考不如網紅!」這是我最害怕的聽到的「金句」
    中午在外面吃飯的時候,坐在我前面的大概有4個初中小女孩正在聊天,由於挨得很近,我聽到了一位小女孩這樣說:「我以後就玩快手,然後找個社會上的男朋友出錢幫我買衣服買化妝品,要是火了就不用讀書了,其實網紅現在都這樣!」
  • 「上學不如整容,讀書不如當網紅」引熱議:在教育子女上,你只有一次機會
    50年前所有人都會回答「工人」,40年前是「公務員」,30年前是「科學家」……而如今的95後、00後,他們的回答居然是「網紅」。我問了一下我那正在讀小學的侄女,她指著三位數的粉絲像我炫耀,並細數當網紅的種種「好處」:可以一邊玩一邊賺大錢,找不到工作、學習不好、工作太累……都可以去當網紅!誠然,現在網紅已經成為一種職業,職業無分貴賤,但「當網紅」絕不是不好好學習和懶惰的「出路」。
  • 丁真10秒視頻爆紅,讀書三年不如粉絲八千?!
    長大後當科學家、太空人、數學家、醫生、老師……這些「老牌夢想」不再被提起,00後們的新晉「國民理想」變成了「當網紅」。讀書三年,不如粉絲八千?新華網曾發布過一份95後最嚮往的新興職業調查,結果顯示,54%的孩子希望長大後成為一名網紅、主播。很多家長甚至還給孩子報名了「網紅培訓班」。
  • 孩子愛看小說?如何引導孩子養成正確的讀書習慣.
    家長對於孩子看「小說」「閒書」的擔憂其實都能在他們的問題詳情裡看到原因:有些家長擔心多讀「閒書」會「野」了心思不愛上學;孩子只看「閒書」不讀「正書」,影響功課和學習成績;有些家長怕孩子看「小說」會學壞、會早戀;有些家長直接認為一切「小說」都是垃圾,毫無意義。但是,所謂的「閒書」「小說」,對孩子就一定不好麼?
  • 怎麼給孩子解釋讀書有什麼用?特別是現在「網紅」風氣高漲的今天
    我覺得首先家長自己的心態要擺正,如果你都覺得讀書沒啥用,覺得還不如現在就去學習當一個網紅來得實在,那你怎麼能教育好你的孩子呢?再來說「網紅」,這兒要說一個概念,叫「倖存者偏差」,簡單理解就是你只看到了那些成功了的網紅,沒看到那些十倍百倍的沒能成為網紅的人。真正的網紅都是萬裡挑一的,他們也不是隨隨便便成功的,選擇+努力+堅持,缺一不可。而怎麼選擇?怎麼努力?怎麼堅持?這些都是要靠學習,而學習的能力又怎麼來,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讀書。
  • 開學禮物:整容不如整心
    整容從「不光彩」變得「無可厚非」,不僅是年輕人,不少70後父母也在為孩子的「求美」行為提供精神和物質支持,還有人把整容當作給孩子的「開學禮物」。(8月27日新華社)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美也有了更高的需求。整容,無可非議,但是,作為孩子的「開學禮物」,就不妥當了。  孩子上學,不是給人看臉的,孩子上學是為了獲取知識的,是為了茁壯成長的。
  • 初中女生執意退學,堅稱讀書不如做網紅,如何正確看待網紅文化
    何為網紅:網紅是網絡紅人簡稱,指在現實中,因某個事件或者某個行為而被網民關注從而走紅的人。美美老師有一個朋友,她的孩子讀初三,叫冰琳,長得眉清目秀的,用一個網絡詞語形容的話,就是「初戀臉」。雖說孩子讀書成績不是很理想,但一直都是朋友口中的乖乖女。
  • 理性看待「網紅」,樹立正確價值觀
    海曙區一小學期末試卷考題同時把袁隆平、李子柒和雷海三個人的事跡寫成簡短的材料,讓孩子選出自己心目中的風雲人物。這一考題引起了家長們的質疑。很多家長認為老師出這種試題有宣傳「網紅經濟」的嫌疑,認為會誤導孩子們的價值觀。並且不能以「正能量」三個字來形容李子柒。近年來,隨著網絡的發達和多元文化的發展,「網絡直播」成了很多人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網紅」也成了一種新興的職業。
  • 網紅對孩子影響有多大?別再沉迷網紅了,踏踏實實努力才是正道
    1.放棄努力,只想不勞而獲 最近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上學不如整容,高考不如網紅」,越來越多突然爆紅的網紅讓孩子們認為靠抖音快手可以輕鬆掙錢,為什麼還要讀書呢?據新華網統計有54%的95後最嚮往的職業是當網紅,這背後是網紅的高收益與低支出。
  • 不要讓你的孩子沉迷於網紅時代!
    女兒今年13歲,上初一,學習上我監督她,有時輔導作業,充當一個家庭教師的角色,女兒最愛看娛樂短視頻,作業完成後就蹲在電視機旁邊,手裡拿著遙控器不停的調著視頻進度,大多都是像「大胃王」「美妝網紅」「遊戲博主解說遊戲」之類的節目,甚至還看一些恐怖短視頻!這些娛樂節目在孩子心裡會產生陰影,為此我和女兒也發生了不少爭執,關掉電視,她又偷偷的拿起手機玩。
  • 網紅孕婦整容成範冰冰,豪門丈夫整成李晨,如今他們孩子長這樣
    但是放到現在,整容技術越來越高超,只要有錢,任何人都能從「醜小鴨」變成「美天鵝」,機會就在眼前,你們會抓住它嗎?網紅孕婦何承熹就選擇了放手一搏。網紅孕婦整容成範冰冰,豪門丈夫整成李晨,他們孩子長啥樣?但是,比賽選手不光靠顏值,也要看實力!何承熹只是一個普通人,她沒有出眾的才華,再加上評委對這種整容成明星的選手不感冒,很快就被淘汰了。話雖如此,何承熹還是憑藉著自身的容貌贏得了娛樂圈的關注,她在坎城電影節走上過紅地毯,接受過巴黎時裝周的邀請,甚至拍過電影《腦囧之我不是範冰冰》。
  • 家長"哭窮"或"炫富"不如展示真實,為孩子造就正確價值觀
    母親有位好朋友,上學時是她們班上最窮的小孩,別人點蠟燭自習,他只用得起煤油燈。內心的貧窮,只能通過不斷學習克服,最終他考上清華一飛沖天,現在已經是美國某高校的大學教授。因此,和孩子常常談錢,確立這個坐標是很必要的。現在的孩子更會注意向上坐標,而家長則應多創造看向下坐標的機會,比如參加一些慈善或者公益活動。
  • 讀書不如當網紅,不高考也能成才?讀書無用論真的正確嗎
    之後我也從這位小朋友那裡了解到,他們班上的同學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偶像明星,很多人長大了都想當明星,還有很多人甚至是想當網紅,想當網紅的還不在少數。當明星我還可以理解,畢竟很多人都有一個音樂夢想或者表演夢想。但把網紅當做自己的人生夢想,就真的沒多大意義了。明星若是能夠留下什麼經典作品的話,就算過個幾十年,也還是會有人會想起他們。
  • 《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與其給出答案,不如引導孩子自己思考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問的問題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深奧,有時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去回答。為了不打擊孩子的好奇心,我們會想盡辦法給孩子答案,但是僅僅給出答案就夠了嗎?孩子會僅僅滿足於答案嗎?不會的,他會不斷地打破砂鍋問到底。與其直接告訴他們答案,不如引導他們去思考,然後自己找到答案。 這是我從《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這本書中受到的啟發。
  • 整容會上癮?網紅14歲開始整容,15年花費400萬惹爭議
    有一種臉叫「整容臉」,這個詞似乎成了網紅的代名詞,成千上萬個網紅,像流水線生產一般長得都「一樣」。其中網紅整容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吳曉辰,吳曉辰很漂亮但是這種好看卻不是天生的。據吳曉辰所述,自從14歲開始,她就開始了自己的整容之路,在過去的十五年內,動刀上百次花費400萬,夠買一套房了。
  • 網紅真的會帶偏價值觀嗎?
    《工人日報》發表刊評《李子柒怎麼就帶偏了價值觀?》一文,作者寫道:「客觀地說,小學六年級的孩子,一出生即活在網絡時代。讓他們屏蔽網際網路的影響,一心只讀聖賢書,基本是不可能的。家長也好,老師也罷,與其傳遞給他們網紅都是豺狼虎豹的信號,不如引導他們了解哪些網紅是好的、好在哪裡,哪些是不好的、為什麼不好。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掌握獨立分辨網絡信息優劣的方法,不會被帶偏價值觀。」
  • 家長要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家長要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孩子在成長,有很多事情是我們大人無法替代的,比如,當家長看到孩子在哭泣或者不順心的時候,能夠鼓勵他,正確的引導孩子,也是對孩子進步成長的很大幫助。這篇文章,我想給孩子來點親子關愛,教孩子如何與父母相處。很多家長現在已經發現自己的教育觀念正在扭曲,他們做事情也開始走偏。
  • 「媽媽我不讀書了,我要當網紅賺大錢」有多少孩子正在受此荼毒?
    而且隨著這兩年直播行業的興起,短視頻平臺的迅猛發展,也是湧現出了一大堆網紅。走在大街小巷上,總能看到人們拿著手機刷短視頻、看直播,甚至不少孩子們都是沉迷此道。網紅的「一夜成名」正影響著孩子們但是正如我們所說,這些直播、短視頻也正在一步步影響著我們的孩子。在不少孩子們的眼中,這些主播、網紅、UP主是一群長得好看,生活自由,不需要朝九晚五上下班,只需要隨便拍點視頻、照片發到網上,就能坐擁百萬粉絲,月入過萬甚至過百萬的人。
  • 紅黃藍家長訪談:金山銀山 不如正確科學引導孩子
    爸爸媽媽堅持每周帶著上課,紅黃藍的所有課程都上過,各方面發展很均衡,剛開始來的時候比較內秀,現在會願意展示自己,會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思維很靈活。非常感謝翰承媽媽能夠接受我們的採訪,為我們分享翰承的早教經歷與經驗。以下為本次採訪翰承媽媽的分享。當時你們為什麼選擇給孩子報早教?我們這一代人,當初是在父母放養中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