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美團打車正式登陸上海,這也是美團自南京小規模試點打車業務後,首次在一線城市與滴滴展開正面競爭。估值560億美元的滴滴與估值300億美元的美團之間,將以跨界競爭的方式打響超級獨角獸之戰。
正面對決:
美團打車登陸上海灘
「上海都開了,北京啥時候上啊?」在一個名為「美團打車3群」的微信群裡,一位司機忍不住再次發問。和他一樣,眼看上海在一線城市裡首個上線美團打車,這個群裡不少在北京開滴滴的司機已經眼巴巴等了3個月還未有明確消息。
昨天起,當上海用戶打開美團APP,在首頁即可看到「美團打車」入口。用戶定位起始位置信息後,可選擇計程車或快車服務。美團打車還提供一鍵同時呼叫快車和計程車的服務。
吸引司機們的,是美團承諾的低抽成。根據前期宣傳,美團僅抽取8%佣金。為搶奪司機運力資源,此次上海開城後,美團方面更是宣布前三個月平臺免抽成,每天完成一定任務量,就能拿到每天600元的保底收入。而滴滴目前收取的佣金達到25%,比美團高出不少。美團的加入,意味著司機們多了一個選擇機會。
對於打車市場的激烈競爭,無論乘客還是司機都喜聞樂見。
「南京打車市場競爭真激烈啊,自從美團打車和曹操專車進入,滴滴打車補貼不斷。」南京市民高小姐曬出了她最近一個月接連收到的滴滴發放優惠券的簡訊。
「打車又要便宜了。」類似這樣的網友留言頻頻出現。昨天,在上海地區打車的用戶就收到了多張抵扣14元和最高抵扣10元的美團打車券。
對於即將席捲到北京的打車大戰,司機文師傅對滴滴更有信心。「我就住在海澱,前幾天拉了幾個滴滴員工,他們可說了,美團敢補5塊,滴滴就敢補6塊!」文師傅說,即便美團在北京上線了,他也準備先觀望一陣子,不急著從滴滴「跳」過去。
跨界「成癮」:
出行+餐飲成重要入口
作為對美團的反擊,除了在打車領域加大優惠、補貼力度,滴滴對美團「大本營」外賣領域的出擊也箭在弦上。
今年3月初,滴滴發布「騎手招募令」:滴滴外賣騎手分為「忠誠騎手」和「自由騎手」,「忠誠騎手」需要每周在線大於48小時,月保底10000元;「自由騎手」可自由上線接單,訂單收入翻倍。有消息稱,滴滴外賣業務將在4月1日正式上線,首批入駐無錫、南京、長沙、成都和廈門等9個城市。記者看到,目前在蘋果應用商店等平臺,「滴滴配送」的應用已經上線。
事實上,這兩大巨頭看似戲劇化的跨界,背後是網際網路餐飲、出行等服務逐漸融合的趨勢,以及這兩大「準巨頭」平臺相應的焦慮。
具體說來,以此次美團打車進入上海為例,憑藉在餐飲「老本行」的優勢,美團將打車與就餐這兩個消費場景打通,上海用戶在美團APP上搜索本地餐飲商戶信息時,在餐飲商戶的主頁上,新增了一個有著小汽車圖示的「打車」入口,消費者可以在選定飯店後直接跳轉到打車服務,無需再手動輸入起始地址。對於不少外出會友、就餐的用戶來說,這一流程在操作上簡化了不少。據媒體報導,美團點評內部調查顯示,其美團點評平臺用戶70%有打車需求,已有的到店餐飲、外賣、電影票、酒店旅遊等業務,能與打車產生很好的業務協同。
巨頭之間的競爭焦慮也成為不斷推動滴滴、美團相互挑戰,跨界進入原本屬於對方的優勢領域的重要原因。近兩年來,今日頭條(Toutiao)、美團點評(Meituan-Dianping)和滴滴出行(Didi Chuxing)所形成的「TMD」組合一直被視作中國的下一代科技巨頭。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滴滴和美團的對戰不能單純從業務角度去思考,二者競爭的背後掩藏著更大的野心——對平臺、生態、入口的爭奪,都希望儘快成長為超級獨角獸企業。
各家入局:
網約車將上演「拉力賽」
在網約車市場攪動一池春水的,不只是美團。不久前,曾遭遇提現困難等資金鍊斷裂危機的易到也重新回歸。
在美團宣布其打車業務將進駐七城三天後,易到宣布將旗下young車型升級為「易達」車型,該車型平臺佣金由21%降為5%,而這5%佣金中,絕大部分為訂單稅金和需要向租賃公司支付的服務費用。同時,易到宣布平臺將首次接入計程車。1月24日易到再次做出價格調整,宣布下調北京地區打車費,最高降幅近20%。
新能源車也加入了網約車陣營。今年1月,吉利汽車旗下新能源出行服務平臺曹操專車宣布進軍北京市場,並陸續在北京投放了300輛左右的車輛開始試水,主要在三環內試運營。
此外,嘀嗒出行、首汽約車、神州專車等網際網路出行平臺也持續發力,網約車市場再度進入「百花齊放」期。
記者 孫奇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