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假已過,不知道大家用八天時間都幹了些什麼,反正筆者是沒在家待著,導致很多原本準備利用假期時間裝配的東西又要拖到節後了。估計想在十一裝機的朋友肯定也有相同的情況,不得不把計劃移到節後,那麼今天筆者將為這些朋友提供一些節後裝機的思路,尤其是針對價格一路看跌的固態硬碟選購攻略,還在猶豫中的你值得借鑑。
先來說說節前的固態硬碟有什麼變化。先是三星搶先發售了840系列最新產品,在第四季度開了頭炮,影響著其前一代830產品繼續降幅,讓本來就動蕩的中端市場再次打起價格戰,直至目前,120GB五百多元的售價已經不足為奇了。其次,受到泰國洪水影響一年之後,雖然機械硬碟也有著明顯的價格下調,但依然得不到消費者的肯定,1TB維持在530元左右,再次讓消費者將固態硬碟選做預算的一部分。所以筆者特地在節後第一周提前為用戶準備了關於固態硬碟選購以及使用的技巧文章,為您的選購進行預熱。
節後裝機別馬虎 玩轉固態硬碟裝機全攻略
價格性能不再含糊
今天的硬體市場越來越趨於流動性,雖然電腦沒辦法和手機或者其他電子設備相提並論,但用戶對於PC主機的認識以及理解正在不斷的變化,2年甚至1年更換一次主機都是很有可能的。硬體的價格更有親和力,低價格換回的高性能讓消費者內心中更有價值,電腦的用途更多了,網絡帶動發展,帶動更多的消費者使用電腦,良性循環,裝電腦和買手機的頻率漸漸靠攏了。
固態硬碟做為近兩年時間內,主機箱內的全新硬體,話題也從取代機械硬碟到了共存的角度,SSD會是你主機內部的全新設備,誰說集顯處理器就不需要裝獨顯了?和機械硬碟對比,SSD的價值所在是一個到底,甚至更加有力。
錢都花了可別馬虎
SSD的選購人群在增加,同時受到的反響要比人們更買之前得到的宣傳更有力,質變一詞如今也能用在存儲設備上,一塊看似簡單,用來存儲數據的產品正在提升整臺主機的能力,從關注到使用,今天的內容將為您剖析清楚。
買什麼,如何買,本頁的內容主要是面向一些剛剛接觸SSD產品的用戶,筆者不想再把主控是什麼,顆粒是什麼的理論性概念搬出來,因為我們都知道,一旦你了解更多了,有可能猶豫的心裡會更強,簡單了斷,什麼好就買什麼。
預算
預算決定了你能不能去買更大容量和性能更強的產品,我們在這裡必須要提及到目前60GB產品的性價比,如果給更大容量的120GB打10分的話,那麼針對60GB的產品筆者只能給出7分,1分扣掉了容量不足,第2分扣掉了長期使用性,第3分則扣給了最差性價比。
最差性價比單純是對比小容量和大容量間的得失去,做為主系統分區,60GB容量產品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造成盤符使用量過載,什麼是過載?超過70%的佔用後,SSD的性能會降低,最高可以達到30%甚至更多。
長期實用性針對的是目前軟體的發展形式,本身固態硬碟的作用性就是為系統及應用程式而提速,我們需要將它們放入到SSD盤符中才能夠起到效果,事實證明在Win7/64位系統安裝過後,60GB能夠使用的容量已經佔據3分之一,剩下的資源十分緊湊。
系統盤總是在不經意間飽和
容價比缺失,60GB目前的確售價比較令人新多,例如我們在前面看到399元的威剛SP900,以及其他美光M4、三星830、浦科特M3等一線產品價格均處在容易接受的階段,但相比120GB很言,其容價比就沒有那麼高了。而大容量除了帶來額外的使用空間以外,性能方面的優勢總是容易被忽視,雖然買60GB能夠在短時間內節省預算,但從以上三個角度來看,其都不是目前最優的選購方面。
在看基礎消費者的認識觀
同為快閃記憶體技術的內存無論貴賤都有固定的市場,因為其是主機中不可缺少的硬體,而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的對比在一定程度上非要較真出究竟是誰能夠取代誰,人們進入了一個邏輯性錯誤的範圍,為何非要誰取代誰呢?共處難道不是目前最好的方式麼?
筆記本電腦通過對光碟機位的替換逐漸脫離原有本盤設備
筆記本電腦和臺式機不同是,本盤長期處在一個尷尬的階段,性價、價格、高熱量都在困擾著該平臺用戶,而SSD的加入讓其的改善起到最大效果,遠要比臺式機升級更加明顯。筆記本電腦市場在未來會使mSATA和7mm固態硬碟將很快融入到其中,實際困難加大了普及速度。
選購解析:
1.筆記本電腦用戶在合理預算下強烈建議更換固態硬碟,尤其對於光碟機位可以置換SSD的用戶(光碟機位為SATA2.0接口)。
2.桌上型電腦用戶的選購可以本著SSD搭配機械硬碟的方案來使用,實際效果是目前兩全其美的方案。最終預算決定一切,上述關於60GB容量的討論只是在大局觀和價格走勢兩個方面考慮。
固態硬碟的安裝於傳統機械硬碟沒有任何不同,什麼60GB的產品對於我們來講都不需要分區,消費者勿要在這個方面產生盲點。其次,硬碟對拷的問題雖然一直被用戶關注,甚至有人還在詢問是否有這樣的可能性。但其實對拷的方法早已經可以完美操作,只不過還沒有被更多的用戶所熟知,所以我們在下文也普及一下關於全盤數據對拷的方法——Ghost。
完美對拷更加方便
全盤完全100%對拷,包括原有作業系統也可使用。新硬碟對拷結束後,可直接插上電腦使用。消耗時間最短。但對於第一次操作Ghost對拷的新人來說,需要嚴格對照圖片步驟教程。一旦操作失誤,可能導致原有母盤數據不可逆轉丟失。
大白菜超級U盤啟動盤製作工具下載頁面
大白菜超級U盤製作頁面
軟體下載完畢後,插入優盤,點擊左下方的「一鍵製作USB啟動盤」即可完成準備工作,十分便捷。
優盤啟動後的提示畫面
使用優盤啟動項重新啟動計算機後,我們進入了上方的提示畫面,選擇「運行一鍵還原系統」進入Ghost頁面,繼續選擇Ghost11.5進入我們的操作環節。
Ghost11.5界面(注意:步驟請細心點選)
(1) 首選打開Ghost工具,進入界面後,選擇「Local」→「Disk」→「To Disk」。
步驟二:選擇源數據硬碟
(2)我們需要選擇源數據硬碟,即原配320GB硬碟(Drive3,Size容量305245MB),並點擊「OK」確認,原配320GB硬碟的字體變成灰色,表示成功作為源數據硬碟。
步驟二:選擇目標數據硬碟
(3)接著我們需要選擇目標數據硬碟,即升級的新硬碟(Drive1,Size容量為953869MB)。
步驟四:確認目標數據硬碟的分區以及存儲空間
(4)隨後我們可看到目標數據硬碟的分區容量校準界面,主要是為新升級硬碟的分區存儲空間大小。Ghost工具會自動分成和原配硬碟一樣多的分區,同時還會自動分配存儲空間。當然用戶也可以調整存儲空間,實際黃色和藍色方框內存的數字不可調節,只有紅色方框內的白色字體,可以調整大小。
步驟五:對拷頁面的選擇窗口
(5)我們看到Ghost進入對拷頁面後,彈出窗口提示將覆蓋目標數據硬碟,點擊「YES」即可開始對拷數據。
步驟六:對拷數據過程
(6)隨後Ghost會有大概10分鐘左右的自檢過程,檢查硬碟完畢,進入真正的對拷數據過程,我們對拷200多GB的數據,需要至少3小時12分鐘(具體消耗時間和CPU/硬碟速度有關)。
對拷結束後,用戶的新硬碟具有原配硬碟的全部數據,並且接上電腦就可以使用,進入我們熟悉的作業系統,桌面工具和文檔資料一個都沒有落下。
小結:Ghost工具進行對拷,過程看似繁瑣,實際上操作比較簡單。它可以將原配硬碟的所有數據,包括作業系統原封不動拷貝到指定硬碟,保證用戶的數據完整。
系統平臺是否會對固態硬碟有影響,這從而也提出了之前一直在討論的Windows XP用戶使用SSD的弊端,一個友好的作業系統對於硬碟來講具備什麼條件?
在2008年的WinHEC會議上,重點討論了Win7系統會對SSD做出重要的補償優化,很多後臺設置例如檢測到平臺使用固態硬碟則自動屏蔽掉碎片整理功能,存儲設備分區的起始點也不同來提升固態硬碟的的操作性能,以及最重要Trim技術。
為何要有Trim?
Trim,這是我們必須首先要聲明的問題點。在固態硬碟剛剛進入市場時,消費者往往要選擇支持Trim技術的產品,那麼Trim到底是什麼,又能夠為我們的固態硬碟提供什麼樣的服務?
與機械硬碟式的覆蓋舊數據寫入方式相比,固態硬碟NADA快閃記憶體可以多線程同時寫入和讀取數據,每一條新數據都會首先利用快閃記憶體容量中未被利用的位置(空閒容量)來進行寫入,這也是固態硬碟之所以在隨機讀寫速度上有巨大優勢的原因。但當快閃記憶體空間被寫滿後,沒有空餘的位置繼續被使用時,速度就會慢下來導致性能降低。
Trim技術對於性能的提升也十分明顯(點擊查看大圖)
於是Trim技術就出現了,通俗一點來講其會限制系統對硬碟的寫入數據量,自動識別過期或者無效的數據,從而防止固態硬碟進行額外的讀寫操作,在長期使用後保障產品的性能不下降且提升一定的讀寫性能。
關於頁面文件存放的問題
pagefile.sys即安裝過程中創建的虛擬內存頁面文件。這個文件的大小是自己系統虛擬內存設置的最小值的大小。假如虛擬內存的設置為800MB-1600MB 那麼你在自己的設定驅動盤下面就可看到大小為800MB的pagefile.sys文件
在頁面文件固定在固態硬碟上能夠很大程度的改善頻繁讀取情況下的系統性能,在4GB及以上容量內存的條件下,我們設置頁面虛擬內存大小在756~1024MB之間即可,具體操作位置如下:
頁面虛擬內存大小設定步驟
關閉休眠
如果你的電腦不是筆記本或上網本,那麼你可能永遠不需要休眠功能。一旦開啟休眠,Windows系統將在作業系統盤中創建一個和內存容量相同大小的休眠文件(hiberfil.sys),以目前大部分用戶的配置來說可能是2GB、4GB甚至8GB。而只要你每次離開電腦時都會關機或進入睡眠狀態,這個文件就毫無用處,徒佔系統盤空間。
有部分用戶反映在搜索欄中輸入「command」 會出現下面的提示框:
Win7系統不兼容提示
由於部分用戶出現上述情況,我們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來關閉休眠系統。
關閉休眠模式文件建立步驟
建立一份快捷TXT文檔,在文檔中輸入 @powercfg -h off,然後修改屬性為.bat格式。上述操作完畢後,右鍵點擊文件以管理員身份運行即可。
小結:固態硬碟的優化更確切的來講是讓系統更好的支持其服務,同時提高SSD的運行效率。但優化得到的實效並沒有多麼誇張,5%也許就是最大的程度。這從而也表明了固態硬碟的簡便實用性,並沒有想像的複雜。
最後我們來聊一聊目前一些用戶集中的問題,硬碟產品一直是硬體中存在問題最多的,之前的壞道、固件等等問題現在又來到了SSD上,但同樣有些細小的知識點我們只需要了解就可以了。
硬碟接口選擇
有一類問題就是針對硬碟啟動項究竟如何選擇,AHCI與IDE間差別究竟在哪裡?與後者IDE相比,AHCI是在Intel的引導下的新型接口標準,它的本質是一種PCI類的設備,它可以提高計算機硬碟的尋道與查詢時間,讓多任務下的磁碟能夠高效的使用。如果磁碟內沒有系統,可能會導致計算機無法識別硬碟接口,我們必須手動來更改BIOS設置讓其重新回到IDE接口下。
Z77 BIOS內 硬碟模式的選擇界面 包括IDE AHCI及Raid0
其實這一類問題很常見,AHCI和IDE的區別主要是硬碟接口模式的發展問題,消費者只要認清該選擇什麼即可。
分區常識問題
其實消費者不用把盤符劃分想的太過於嚴重,可能受到4K對齊的影響,部分入門用戶總是在考慮如何劃分是最正確的,所以我們在下文中也會把該問題提煉出來,簡單快捷的普及分區知識。
4K分區對齊問題
筆者曾在《25%火力丟失 看硬碟4K標準分區對齊》文章中籠統的將分區問題進行了描述。在固態硬碟進入市場前,分區對齊的問題已經在機械硬碟產品上持續了很長時間,如今這個問題重新放回到平臺上,我們有必要認識其的嚴重性,也要大事化小,用最簡單的方法解決它。
使用未對齊分區的讀性能損失
固件更新問題
固件更新類似於遊戲或者應用程式的升級一樣,一段時間內,技術廠商會根據產品出現的問題或者有優化的項目,利用固件更新提高算法或修復BUG。消費者買到產品後,先要查看自己的SSD是否已經是最新的固件版本了,其次參考指導通過下載或者軟體來讓硬碟實現最新的版本。當然固件更新在機械硬碟中也存在,只不過頻率要下的多。《如何原地復活 SSD升級固件前後性能PK》
100MB系統保留及數據線問題
100MB的Win7系統保留空間其實並無大礙,可以有也可以無,有強迫心裡的用戶可以通過第三方軟體劃分硬碟就不會出現100MB的獨立系統盤符,但既然作業系統設置了這樣的一種準備,我們也沒有必要非糾結這個盤符的作用性,保留它就是了。
數據線,除非質量極差,如在部分電子賣場中能夠看到價格非常低廉且做工粗糙的SATA3.0線,否則大部分來講對性能影響極少,並且不存在品牌兼容問題,如華碩主板必須使用華碩的數據線等。但筆者還是建議儘量使用與主板配套的原裝數據線,個別情況需要購買的話也儘量在市場中挑選價格適中的產品,畢竟其也是做為硬碟與計算機傳輸的重要紐帶。
我們曾經做過數據線對比測試,速率最低的數據線做工十分粗糙
最後
可以確定的是,目前的消費者最多可以接受500-700元的預算去購買固態硬碟,那麼當前的市場的確也進入了這樣一個節奏,普及的腳步正式開始了。
想想從CD音樂機到MP3播放器的轉變,最終人們捨棄的是什麼,留下的又是什麼,直至今日人們又在用什麼去聽音樂,這個例子可以很好的說明固態硬碟未來的發展趨勢。性能的突破口會打開長期挾持在存儲產品上的難關,硬碟不僅僅是提供數據儲存了。
希望文章中提及到的各角度關於固態硬碟的問題解答能夠給讀者朋友一些選購指引,當然如果你仍有疑問可以在評論中發票,筆者也會在第一時間查閱並做出解答。
國慶期間相信很多用戶都購買了SSD,不過很多用戶在使用中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裝Win7不適用AHCI模式等等小疏忽,那麼本文也是教給大家該如何優化SSD,如何發揮SSD的最大性能,還是值得一看。
孫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