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利華離開倫敦,把鹿特丹變成了唯一總部,這是什麼意思?

2020-12-11 好奇心日報

擁有多芬、力士、立頓以及和路雪等多個品牌的聯合利華現在成為了一家荷蘭公司。

3 月15 日,這家全球最大快消品集團之一宣布將結束雙總部模式,今後荷蘭鹿特丹成為它法律上唯一註冊的總部,而倫敦不再是它的另一個總部。

聯合利華是由英國的肥皂製造商 Lever Brothers 和荷蘭的人造黃油製造商 Margarine Unie 在 1930 年合併而成。但後者其實在 1872 年就已經誕生了,如果按此計算,聯合利華已經有 146 年的歷史。雙總部的運作模式也已經持續了 87 年。

今年年底之前,這個傳統將被改變。對於任何一家公司來說,總部相當於一個「指揮中心」,對於一個年營收超過 500 億歐元體量的公司來說,總部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聯合利華旗下品牌

聯合利華旗下品牌

「這(取消雙總部)將會讓我們的大型收購和兼併有了更多的靈活度。」聯合利華財務長 Graeme Pitkethly 說。

聯合利華這幾年的確在執行激進的收購策略,僅僅是過去 2 年就完成了 11 宗收購交易,涉及個人護理、彩妝、食品等多個領域。

但加速聯合利華變成單一總部的公司結構的,被認為是去年卡夫亨氏的惡意收購。2017 年 2 月,《金融時報》爆出卡夫亨氏擬以 1430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聯合利華的消息。雖然卡夫亨氏最終撤回了提議,但聯合利華的管理層在危機過後開始了公司策略回顧,當時他們就在重新考慮雙總部的模式。

而在剝離業務方面,聯合利華似乎也有所受制於雙總部模式,最具代表性的是去年 4 月聯合利華有意剝離人造黃油的業務,但直到年底才賣給 KKR。 聯合利華稱:「很明顯,是我們的雙總部的結構給這種業務變化增加了複雜因素。」因為是兩地上市,兩個公司 Unilever PLC 和 Unilever NV 的股票不能相互轉換,所以發行新股來完成交易可能更加困難。

瑞士銀行的分析師 Pinar Ergun 認為,「雙總部模式理論上不會阻礙它發行股票或分離資產,不過這種模式的確讓交易變得更加複雜。」

但為什麼是鹿特丹而不是倫敦?

聯合利華的財務官 Graeme Pitkethly 給出的說法是,因為這家公司在荷蘭的資產更多,佔總體的 55%。

但大家還是把矛頭指向了英國脫歐,儘管聯合利華的 CEO Paul Polman 在接受 BBC 採訪時極力撇清,並說「這是我們基於未來 30~50 年的發展決定的」。

英國脫歐公投之前,就有反對脫歐者指出,為了遵循歐盟的關稅制度,一些跨國公司在英國脫歐後可能會從英國搬離部分部門或整個公司。

金融業就在集體撤離倫敦。根據安永的報告,在其追蹤的位於英國的 222 個大型金融機構中,超過四分之一都因為英國脫歐而準備將資源及員工轉移至歐洲大陸,投資銀行尤其傾向於這樣做,比例高達 45%。包括滙豐(HSBC)在內的多家銀行稱計劃在明年英國正式脫歐前將一些員工轉移到歐洲大陸,以更好地為歐洲客戶服務。

為了避免留下「大公司都在離開英國」的印象,保持其餘公司和投資者的信心,同時便於跟歐盟談判,英國政府花了大力氣遊說聯合利華保留倫敦總部,但最終沒能成功。

其實為了和倫敦競爭,荷蘭也拋出了橄欖枝。荷蘭總理 Mark Rutte (他曾擔任聯合利華的高管)曾允諾為公司減免股息預扣稅(dividend withholding tax)。這讓荷蘭成為更有吸引力的選擇。

《金融時報》的 Jonathan Guthrie 認為將總部搬至鹿特丹可能更有利於保護聯合利華不被收購。因為荷蘭的法律在這方面更加嚴格。

聯合利華鹿特丹總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實際上,近十年來聯合利華的投資者一直在敦促它簡化公司結構。在選擇鹿特丹作為單一總部的同時,聯合利華宣布改善公司結構。食品飲料、個人護理和家庭護理三大業務部門今後各自會有更多自主權,而總部會適當放權。

聯合利華的雙總部模式始於公司合併,當初主要是為了擴大利潤,抵禦供應商的壟斷。在聯合利華的公司原型成立的 20 世紀初,競爭與原材料的漲價使得公司們紛紛成立聯盟。官網是這樣描述這段時期的:「原料油與脂肪難以滿足快速增長的香皂與人造黃油業,促聯合利華有朝一日的形成,以尋求穩固的原材料供應。」

香皂和人造黃油分別指的就是前文所提及的荷蘭公司 Margarine Unie 以及英國公司 Lever Brothers。1930 年,由四家生產油脂和人造黃油的公司組成的 Margarine Unie 與肥皂公司 Lever Brothers 合併成為聯合利華,這是當時最大的一起公司合併。兩家公司在鹿特丹和倫敦的總部被保留。

兩家來自不同國家的公司兼併時,保留雙總部並不鮮見。不過,近年更加精簡和扁平化的機構設置受到歡迎。曾經是雙總部的荷蘭皇家殼牌(Royal Dutch Shell)也於 2005 年結束了這種結構設置。

聯合利華稱雙總部不利於快速反應,還會產生更多的成本,比如說聯合利華每年要開兩次董事會,每次收購要應對對英國以及荷蘭兩國的法規。

在如今消費潮流迅速變化的時代,對於聯合利華這家古老的快消公司來說,快速反應才能提升競爭力。

而聯合利華一連串的兼併收購以及削減成本的計劃,看上去起到了效果。2017 年,聯合利華總收入為 537 億歐元(排除黃油業務為 507 億歐元)。有機增長(排除剛賣掉的黃油業務)為 3.5%,淨利潤增加 17% 達到了 65 億歐元。

同樣按照自然年(2017 年 1 月-12 月)來計算,根據寶潔的財務報告,其年(非寶潔公司財年)營收約為 658 億美元。

所以從營收規模來看,在寶潔一系列大刀闊斧的瘦身計劃後,聯合利華 507 億歐元(約合 625.7 億美元)的營收和寶潔已經非常接近。

而單總部的結構也被聯合利華視為更有利於和寶潔競爭。聯合利華承諾在英國將保留兩大部門——個人護理美妝和家庭護理,這是聯合利華近期發展最快的兩大業務。

其中個人護理品是聯合利華近幾年的發展重心,也貢獻了最大的營收佔比(佔總銷售額 38.5% 左右)。聯合利華近期的 15 宗收購裡,有 10 宗都是關於個人及家庭護理,你可以看到聯合利華對此的重視程度。

聯合利華還在擴充美妝類的品牌,收購了高端彩妝品牌 Hourglass,一系列的醫學護膚或/沙龍護膚品牌包括 Dermalogica、Kate Somerville、Murad 和 Ren。

聯合利華近期完成的收購

(整理自聯合利華官網)

2018.3

完成收購主要市場在拉美的家庭/個人護理公司 Quala,它銷售產品包括洗髮水、口腔護理和護膚品等

2018.1

主打天然的美國品牌 Schmidt’s Naturals,銷售除臭劑、沐浴露等

2017.12

紐約品牌個人護理 Sundial,主打品質和創新原料

2017.12

以 3.84 億美金從星巴克手中購得茶品牌 TAZO

2017.12

收購巴西生產有機食品的公司 Me Terra

2017.11

以 22.7 億歐元完成收購韓國美妝公司和美妝供應商珂泊亞(旗下品牌包括 A.H.C)

2017.9

英國有機茶品牌 Pukka Herbs

2017.8

買下了美國中高端彩妝品牌 Hourglass,它成為多年來聯合利華旗下第一個彩妝品牌

2017.2

美國高端洗護品牌 Living Proof

2016.10

主打綠色健康的家居清潔用品 Seventh Generation

2016.8

以 10 億美元收購美國線上制剃鬚刀品牌 Dollar Shave Club,DSC主要是訂購模式,增長迅速,在美國市場對寶潔旗下的吉列產生了很大的威脅

2015 年

這一年它收購了一系列的醫學護膚或/沙龍護膚品牌包括 Dermalogica、Kate Somerville、Murad 和Ren

你能大致感受到他們轉型的方向:高端、天然、迎合年輕消費者。

通過收購兼併來擴展新業務和新市場的聯合利華(比如 1978 年聯合利華併購 National Starch 登陸美國市場),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動作。

彭博認為改成單一總部後,聯合利華可能會進一步收購以擴大個人護理產品業務範圍(美國公司高露潔棕欖和雅詩蘭黛都有可能成為收購對象)。而為了避免成為類似去年卡夫亨氏的惡意收購,它可能會賣掉增速最慢的食品部門。

食品目前增速最慢

目前聯合利華聲稱在英國的 7300 名僱員不會受到影響。它還打算在英國每年投入 1 億歐元的研發。

儘管如此,倫敦從一個總部降為兩大事業部所在地,無論怎樣看都是降級了。

「聯合利華選擇了荷蘭而不是英國,這顯示了英國的商業環境在脫歐公投後的惡化,」英國議員 Chris Bryant 說。

聯合利華總部離開後,倫敦的總部聚集效應可能會進一步減弱。2014 年《財富》把倫敦評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城市(甚至超越了紐約)。外資總額、企業總部數量、金融服務能力等都是它評選的指標。但是脫歐讓倫敦能力和吸引力都在衰退。

聯合利華將保留在英國上市的股票,但因取消倫敦總部,聯合利華可能將不得不退出富時股指 100(FTSE 100 ,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最大的一百家公司的股票指數)。因為富時股指要求入選的公司要麼在英國設有總部,要麼在英國的資產要大於其他任何國家。被排除在該指數外可能會讓聯合利華的股東出售手中股票。

無論如何,聯合利華從半個英國公司變成一個僱傭英國人的荷蘭公司,對於倫敦來說,無疑是一個壞消息。

題圖來自 VisualHunt、官網截圖

相關焦點

  • 突發,聯合利華放棄雙總部模式,全球唯一總部設在倫敦
    今天(6月11日),全球日化用品巨頭聯合利華(Unilever)在其官網上宣布,將放棄其使用了近90年的英荷雙總部運營模式,未來唯一全球總部將設在英國倫敦
  • 聯合利華總部遷都倫敦!倫敦究竟哪裡好?
    就在最近,英國商界爆出一條大新聞:全球最大的消費品生產巨頭之一,聯合利華,決定把總部由鹿特丹遷至倫敦。 衛報:聯合利華總部決定遷都倫敦
  • 聯合利華取消英國總部 成了一家荷蘭公司
    結束88年的雙總部制,聯合利華現在是一家荷蘭公司了。經過快一年討論,聯合利華3月15號宣布將荷蘭鹿特丹設為今後法律上唯一註冊的總部,並取消倫敦總部。聯合利華同時表示,在英國的7300名僱員不會受到影響,公司近期發展最快的兩大業務——個人護理美妝和家庭護理的總部仍將留在倫敦,以兌現每年10億英鎊的研發投資承諾。聯合利華在英國和荷蘭分別有7300和3100位員工。雖然取消了倫敦總部,聯合利華依舊會在倫敦和紐約上市。
  • 聯合利華 「雙總部」時代結束?再次嘗試合併英荷兩家公司
    CBO 記者 謝雪曼 2018年,聯合利華(Unilever)試圖將公司總部遷至荷蘭鹿特丹的舉動遭到股東的反對,現在,該公司再次嘗試調整公司結構,但這一次是計劃在倫敦設立總部。
  • 提出將總部搬離英國,遭到反對,聯合利華董事長正式辭職
    其中,聯合利華是植物蛋白人造肉的供應商和生產者,負責保障德國、西班牙、波蘭和義大利等國超過2500家漢堡王店鋪的人造肉供給。這筆大買賣為聯合利華在食品行業的進一步布局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因為相對於第一業務的日化產品來說,這一跨國公司在食品端的進展似乎沒那麼迅猛。
  • 聯合利華不再是荷蘭的了
    聯合利華(Unilever)不再是荷蘭公司,這家食品和護理用品巨頭現在只有一個總部,就在倫敦。 迄今為止,聯合利華擁有兩個總部,一個在鹿特丹,一個在倫敦。該公司還有兩個董事會和兩種股份,從明天開始,這一切都將成為過去。
  • 聯合利華將合併英荷總部 新企業總部設倫敦
    英荷消費品巨擘聯合利華公司(Unilever)今天表示,將合併荷蘭和英國總部,合併後企業總部設在英國首都倫敦。兩年前,聯合利華未能將公司雙總部合併搬至荷蘭。旗下擁有Ben and Jerry's冰淇淋、多芬(Dove)清潔用品和馬麥醬(Marmite)等品牌的聯合利華表示,結束90年來的雙總部架構,將使聯合利華更能因應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大流行等挑戰。但聯合利華堅稱,它在荷蘭和英國的業務活動「仍保持不變」,且會繼續在倫敦和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上市。
  • 【特稿】聯合利華試行每周4天工作制
    聯合利華試行每周4天工作制 卜曉明 英國日用消費品巨頭聯合利華計劃在紐西蘭試行每周4天工作制。新工作制將使員工的工作時間縮短20%,但工資不受影響。 聯合利華說,正探索試行結果「今後在更大範圍」對聯合利華意味著什麼。
  • 工資不受影響,聯合利華試行每周4天工作制
    英國日用消費品巨頭聯合利華計劃在紐西蘭試行每周4天工作制。新工作制將使員工的工作時間縮短20%,但工資不受影響。  聯合利華說,正探索試行結果「今後在更大範圍」對聯合利華意味著什麼。
  • inNews:歐萊雅加大電商數位化投資 聯合利華總部落腳倫敦
    3、開雲集團在東京表參道開設新的日本總部Gucci母公司開雲集團(Kering)日前宣布在東京表參道設立新的日本總部,該棟建築於2019年被開雲集團收購。據悉,該大樓的首三層將是BottegaVeneta在2021年的旗艦店,這也是其創意總監DanielLee設計的日本首家店鋪。
  • ...年淨利潤大漲,用戶月均移動流量達 2433 MB;聯合利華結束雙總部...
    「當我們贏得金球獎,這能幫我們賣掉更多鞋子。」貝索斯 2016 年曾在一次洛杉磯的技術會議上說。不過目前視頻內容已經成為亞馬遜最大一部分開支,知情人士透露其每年為原創和授權內容付出 50 億美元。Google 智能手錶作業系統 Android Wear 更名 Wear OS by Google。
  • 聯合利華公司簡介
    總部設於荷蘭鹿特丹和英國倫敦,分別負責食品及洗劑用品事業的經營。在全球75個國家設有龐大事業網絡,擁有500家子公司,員工總數近30萬人,是全球第二大消費用品製造商, 年營業額超過美金400億元,是全世界獲利最佳的公司之一。  聯合利華是世界上生產快速消費品的主要企業之一。以下是聯合利華的兩大領域:食品和家用、個人護理產品的近況介紹。
  • 全球企業動態:聯合利華結束英荷雙總部結構成為一家英國公司
    聯合利華結束英荷雙總部結構。賽富時宣布以277億美元收購Slack。高通公布新一代旗艦處理器驍龍888。LG化學拆分電池業務正式成立LG新能源。愛彼迎IPO籌資最多26億美元。聯合利華(Unilever PLC)結束了英國荷蘭雙總部的公司結構,這家消費品巨頭現在只有一個倫敦總部。
  • 聯合利華事件 揭示了什麼
    更要緊的是,英國政府和荷蘭政府強烈反對卡夫收購聯合利華。聯合利華在倫敦上市,在英國也有很大的業務。聯合利華創始人威廉·赫斯克特·利弗就出生在英國。英國首相當時表示,要留住聯合利華,荷蘭議會2017年要換屆選舉,捍衛民族企業是候選人爭扛的一面大旗。  聯合利華金甌無缺,但公司領導層還是嚇得不輕,驚恐之餘承諾開展調研,設法提高給投資者的回報。
  • 聯合利華與京東物流共同探索可持續智慧供應鏈解決方案
    倫敦和鹿特丹2020年1月22日 /美通社/ -- 今日,聯合利華和京東物流籤署合作備忘錄,旨在驅動供應鏈的可持續發展。 聯合利華全球首席供應鏈官Marc Engel(左)與京東物流集團CEO王振輝(右) 京東是中國最大線上零售商之一,京東物流是其旗下提供智慧及數位化供應鏈和物流服務的獨立集團公司。
  • 聯合利華或將賣掉「立頓」,這對茶業市場意味著什麼?
    原題目《聯合利華正戰略評估旗下茶葉板塊業務,未來有被出售的可能,這背後可能存在哪些原因,以及對整個茶業市場又會帶來哪些影響和啟示》 a.2017年,聯合利華完成了對總部位於英國的Pukka Herbs收購,該公司成立於2001年,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有機茶公司,銷售額超過3000萬英鎊(3930萬美元),增長率約為30%。該公司的茶葉均採用來自歐洲、非洲、東南亞和中美洲的種植者認證的有機原料。
  • 聯合利華裁員「過冬」
    此後,寶潔T4、T5等創新骨幹大量離開,寶潔的員工對於裁員的事十分敏感,至今沒能得到相應的事實,而不可否認的是寶潔在2012年的裁員中涉及到中國員工。而如今由於未來一年至少10%的產品線業務『縮水』,聯合利華打算削減約2000個工作崗位,其中市場部將裁員超過800名,裁減幅度為12%。這一政策勢必會讓中國的員工受到影響。
  • 消費品行業一個時代的結束,聯合利華計劃業務拋售
    據《每日郵報》消息,聯合利華的股東幾乎一致支持將該公司合併為一家總部位於倫敦的集團的計劃。此舉將是消費品行業一個時代的結束。英國和荷蘭瓜分消費品行業已有90年。聯合利華昨日表示,超過99%的股份投票支持此次合併。聯合利華希望在11月底前完成此次合併。總部現在將完全設在英國,放棄荷蘭的總部,荷蘭的實體將併入英國實體。聯合利華將繼續在阿姆斯特丹上市。
  • 聯合利華的面試流程是怎樣的?U家AC面終極大揭秘!附面試真題
    聯合利華面試 聯合利華集團是由荷蘭Margrine Unie人造奶油公司和英國Lever Brothers香皂公司於1929年合併而成。總部設於荷蘭鹿特丹和英國倫敦,分別負責食品及洗劑用品事業的經營。在全球75個國家設有龐大事業網絡,擁有500家子公司,員工總數近30萬人,是全球第二大消費用品製造商, 年營業額超過美金400億元,是全世界獲利最佳的公司之一。
  • 聯合利華:以自動化優勢儘早復工
    來源:文匯報聯合利華金山工廠裡,工人正在設置運作參數。作為最早一批入駐虹橋商務區的世界500強企業,位於臨空經濟園區的聯合利華北亞區總部2月10日就已復工。聯合利華一位員工告訴記者,這個星期一他已經去公司「打卡」了,「不過公司要求,每天在辦公室辦公的人員不超過所有人數的三分之一。」聯合利華位於上海的北亞區總部約有2500名員工,將根據疫情變化,在確保員工健康安全的前提下逐步過渡到全面恢復辦公室運作。作為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費品公司,聯合利華的工廠遍布中國各地,其中在上海金山區的工廠主要生產調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