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月11日),全球日化用品巨頭聯合利華(Unilever)在其官網上宣布,將放棄其使用了近90年的英荷雙總部運營模式,未來唯一全球總部將設在英國倫敦。
根據公告,聯合利華將合併位於英國倫敦和荷蘭鹿特丹兩地的總部,轉而把鹿特丹的國際總部職能逐漸合併到倫敦,以此來統一聯合利華的法律結構。
聯合利華表示,此次統一集團的法律結構,是為了使公司更具戰略靈活性,並簡化公司結構。
作為全球日化和食品巨頭,聯合利華在190個國家運營了400多個品牌產品,包括多芬、立頓、力士等。
據報導,聯合利華此次宣布合併總部的重大調整,是在過去18個月中進行了全面審查後,在董事會的決定下作出的。
消息於今早公布後,聯合利華在倫交所(隸屬於富時100指數)的股價上漲0.94%,已到達每股44.19英鎊;在荷蘭的股價上漲3.48%,到達每股48.8歐元。
聯合利華倫敦總部位於泰晤士河畔,對面就是倫敦眼。
聯合利華荷蘭總部位於鹿特丹,未來總部職能將逐漸合併到倫敦。
對於聯合利華的這一決定,英國商業大臣Alok Sharma表示非常歡迎,並發推特表示:
「很高興看到聯合利華提出成為一家完全在英國註冊的公司 — 這是對英國投下的信任票。」
但與此同時,荷蘭政府對此感到失望,荷蘭經濟大臣Eric Wiebes表示,對聯合利華的聲明感到遺憾。
為什麼要放棄用了90年的雙總部?
聯合利華成立於1930年,由荷蘭人造黃油公司Margarine Unie和英國肥皂製造商Lever Brothers合併而成,之後近90年一直保留了英荷雙總部結構。
下圖展示了目前聯合利華的英荷雙總部結構:
聯合利華合併兩大總部的想法由來已久,而突如其來的疫情加速了這一決定。
聯合利華認為合併以往的雙總部結構,即現在的英荷公司結構(Anglo-Dutch Structure),轉變成單一母公司將會有兩大好處:
增強聯合利華在投資方面的決策和戰略靈活性,包括通過股權收購或分拆業務方面的投資。在新冠疫情爆發後,當世界出現越來越複雜多變的商業環境時,這種決策和戰略靈活性就顯得更加重要。
消除公司複雜性並進一步加強公司治理,這樣一來可以首次為所有股東創造每股均等的投票基礎。在合併完成後,聯合利華之後將會有同一市值、同一種股票和同一個全球資金池,還可以保證公司在阿姆斯特丹、倫敦和紐約的證券交易所上市。
簡單來說,聯合利華的單一公司結構,不僅可以簡化法律結構,還可以賦予聯合利華在投資上更多的戰略靈活性來增加股東價值,並且加速投資組合變更的步伐和更多的自主權。
畢竟,如果聯合利華每次收購或投資一家公司,都需要通過兩家母公司的協作,這樣不僅耗費時間,而且還會影響投資決策。
而且,對於美國的投資者而言,股票交易不僅複雜,而且還會有更高昂的稅費。
實際上,聯合利華合併總部的計劃由來已久。
2018年,聯合利華曾考慮過將總部遷至荷蘭,而不是英國。
當時,聯合利華的執行長Paul Polman曾計劃將公司總部遷至荷蘭鹿特丹,並取消在英國和荷蘭股票市場雙上市。
不過,這一舉動不僅惹怒了聯合利華在英國的股東,而且也會對倫交所富時100指數造成極大影響,包括追蹤英國指數的基金可能會被迫拋售聯合利華的股票。
而且,如果要通過遷移總部到荷蘭的計劃,聯合利華需要得到英國方面75%的股東同意。
最終結果並不意外,英國方面的大股東反對了將總部遷出英國的計劃,聯合利華董事長Marjin Dekkers也在公司放棄該計劃後宣布下臺。
說完之前的歷史,下面繼續回到聯合利華遷移總部到倫敦的計劃。
跟之前的股東決定過程相似,這次將雙總部合併到倫敦的計劃也需要股東投票同意,但只需要50%,英媒分析稱此次通過機率非常高。
聯合利華表示,此次遷移總部計劃不會影響到聯合利華在英國和荷蘭方面的業務,人員方面也不會作出重大調整,而產品的生產和供應也將保持不變。
據分析,這次聯合利華的決定,也反映出脫歐並沒有阻止企業進入英國,而且還更傾向於把總部遷移到倫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