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個問題現在不太有人問了。2016年,我們剛開始自己做教育,把公司命名為「白魚文化」,有很多朋友來問,為什麼叫「白魚文化」。因為有太湖銀魚,因為有黑魚兩吃,顧名思義,白魚文化,估計跟餐飲啊,海鮮啊之類的,有一定的聯繫吧。
為此我曾經寫過一個文章,來解釋「白魚」這個詞。
其實,白魚,不是魚,而是書裡面的蛀蟲。古代的讀書人比較文雅,就把書裡面的蛀蟲,叫做蠹魚。蠹,就是蛀蟲的本字。蠹魚,也叫作書魚。書魚又有幾個別稱,比如,叫做衣魚,白魚。
我跟老王,都是很簡單的讀書人,自嘲是書蠹,也就是書蟲而已。當然這是一種自知之明,百無一用是書生。即便覺得自己書讀的比較多,仍無非書海一勺而已。但同時呢,也有是一種堅守。舉世滔滔,只有笨拙的人,才會安於自己書蟲的本份。
古代衛生條件不好,防蟲措施不得力,讀書人就經常會在他們的線裝書裡發現蠹魚的蹤跡。其實這不是魚,而是一種昆蟲,屬於纓尾目。這種蟲子比較古老,據說,已經在地球上出現2億多年了。
因為經常在書裡出現,古人就誤以為它是吃書的,還有誇張的理解,認為書魚是吃字的。於是就會美化這種蠹魚,李商隱在《和劉評事永樂閒居見寄》一詩中說:「自探典籍忘名利,欹枕時驚落蠹魚。」意思說,李商隱讀經典著作,就忘記了世界上的名利,躺在床上讀書,枕頭邊經常掉下一條條的書蟲子。哎呀,其實怪可怕的。
又比如,韓愈《雜詩》裡說:「豈殊蠹魚蟲,生死文字間。」這種理解,倒也蠻有趣的。韓愈覺得自己生生死死,都跟文字有關,所以跟書蟲,也沒什麼區別。讀書人啊,百無一用,自嘲自己是死讀書,只會啃書本,就把自己稱為書蠹。好聽一點,就叫白魚。
有一位我特別尊敬的學者,叫流沙河,前幾年去世了,很榮幸我也曾親耳聆教。他晚年研究漢字,探尋漢字的來歷和本意,寫了一本書,叫做《白魚解字》。阿老師很喜歡這本書,就放在床頭,時時翻閱。
世界上有無數的學問,有經天緯地的大學問,也有尋章摘句的小學問。阿老師是個貪多嚼不爛的人,好讀書,不求甚解。年輕時,偏生什麼學問都喜歡。尋章摘句的小學問,也很喜歡。每次看流沙河先生研究漢字根源的文章,都津津有味,不忍釋手。
後來,我辭職了,跟老王一起做一個小公司,就把公司叫做「白魚文化」。這是最適合我們的公司名字了。因為,我們什麼都不會啊,只會啃書本啊。
但這樣也有好處,好處就是,讀書多了,必然會有所思考。在很多方面,我們就成為專業人士。所以,不要小看書蟲,假以時日,就會厚積薄發,顯示出書蟲的見識來。
這一次,我們打算開一個《白魚說字——給孩子的漢字課》,就是我們的專業範圍內的事情了。
白魚嘛,專門吃字的,現在,我們來給孩子們解釋漢字,是不是很合適,是不是很恰當?
為什麼要開這麼一個課呢?
主要是因為,我們發現,最近,孩子們寫錯別字特別頻繁。不管是小學生,還是大學生,甚至很多成人,都愛寫錯別字。
寫了錯別字,一則,會鬧笑話,一則,也會表意不清,影響交流。有個笑話說,有個孩子叫小明,在外地求學,給爸爸寫信,信裡說,爸爸,我把命丟了,你得來給我買命。爸爸看到信嚇死了。怎麼,命都丟了,還會寫信?十萬火急趕過去,卻發現小明安然無恙。原來啊,小明給爸爸寫信,寫了錯別字。他要寫的是,爸爸,我的傘丟了。不是命丟了,是傘丟了,雨傘的傘,不是性命的命。一字之訛,差點釀成悲劇。
阿老師覺得,我們小朋友寫錯別字,主要還是因為對漢字的結構不理解,對這個字內在的含義不理解。學校裡在教孩子們認字的時候,很割裂,也很生硬。抄寫聽寫默寫,這是小學裡的三大法寶。但從不跟我們解釋,為什麼這個字得這麼寫。
這也是因為,我們的漢字教學,是有比較多的問題的。甚至也可能,很多做漢字教育的人,自己也不知道隱藏在漢字裡的秘密。
漢字是最古老的表意文字之一。最初的漢字,叫做甲骨文,每一個漢字,都像一幅優美的畫。比如,我們看「人」這個字,其實就是一個人縵立遠視,在眺望遠方的樣子。
但是呢,慢慢的,時間流轉,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情感越來越豐富,對表意文字的要求也越來越多,文字的變化就越來越複雜,跟本意的距離也越來越遠。所以,我們現在就不知道為什麼這個字得這麼寫了。
尤其是,後代新起了很多造字法,比如會意、形聲之類,漢字就變得很豐富。《康熙字典》是古代最大的詞典,裡面收錄漢字40000多個。但其實,我們平常人,平時認識3500個漢字,就能日常生活無虞了。但就是這3500個常用漢字,我們最好也能理解每個字的構造,本意,和流變。這樣,才叫做真正的掌握了這些個漢字。
流沙河先生又有一本書,叫做《文字偵探》。為什麼學漢字還要像當偵探?因為,歷史久遠,漢字的本意已經模糊不清,需要經過研究、邏輯、推理,才能接近其本意。
這次,我們的漢字課,不想做成追本溯源的,很學術的那種漢字課。我們想從孩子們常見的錯別字說起。如果我們理解了這些常見的錯別字的構造原理,懂得了這個字的結構、偏旁、寫法,和本意,那麼,接下去就不容易寫錯了。所以這是一個正本溯源的課,同時也是一個有趣的、好玩的課,我相信小朋友們一定會喜歡的。
以上插圖來自插畫師Lindsay Stripling
我們也會講很多故事,也會講很多有趣的花絮。總之,就像我們以前的課程一樣,又好玩,又有新知識。
比如,大家關注白魚文化的公號,就會知道我們的logo,是一個方方的,像印章一樣的造型。就有很多好奇的人來問,這是個什麼東西呢?我們看這個logo,方方正正的四邊形之內,是一個上下結構。下面是兩根小草,上面是一個短橫,表示一道光。所以,這個方塊狀的logo,其實就表示早晨,太陽照到了小草上。這其實是阿老師的名字,蔡朝陽的「朝」的左邊半個。表示太陽升起來了,就是早上的意思。你看一下「朝」字的左邊半個,是不是太陽從草裡面升起來的意思呢?
你看,漢字就是這麼有趣。當我們來解釋它,當我們理解了,那麼,這個漢字,就變成我們身上固有的東西了。
我們的《白魚說字——給孩子的漢字課》,大概就打算這麼講。歡迎你來跟我們一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