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樣的一個人?我真的了解自己嘛?
或許不在少數的人會吐槽:這不是廢話嗎?我當然了解我自己,我最清楚自己的人生經歷、所思所想,作為唯一一個不曾離開過自己的存在,沒有人會比我更了解我自己。
真的是這樣嗎?泰戈爾曾說,認識自己是最難的。
外表平庸卻自信心爆棚的網紅鼻祖芙蓉姐姐這樣形容自己:我那妖媚性感的外形和冰清玉潔的氣質讓我無論走到哪裡都會被眾人的目光無情地揪出來,成為焦點!
身高1.46米,大專學歷,自稱通覽群書、博古通今,愛讀《知音》、《故事會》等人文書籍,認定發明電燈的是愛因斯坦的奇葩網紅鳳姐評價愛因斯坦遠不及自己,稱二人相差太遠,愛因斯坦的聰明可以複製,但她的聰明是不可複製的。
作為吃瓜群眾的你,對以上兩個人物的形象是如何認知的呢?也和她兩的自我認知一樣嗎?
我們再來看看被伏爾泰稱讚為天才中的佼佼者,偉大的物理學家、數學家、鍊金師、神學家、經典力學的奠基人牛頓,他是如何評價自己的呢?
牛頓年老時寫道:「我並不知道我在世人眼中是什麼模樣,對我來說,我似乎只像是一個在海邊玩耍的男孩,不時找到一顆平滑的卵石,或是比較美麗的貝殼來取悅自己,而真理的大海則橫陳在我面前,一無發現。」
或許你覺得以上這幾個例子離我們的生活太遙遠,太極端,不能以此判斷自我認知和公眾認知的巨大偏差,那我們就來聊聊生活,你身邊是不是總有這樣一群人,明明就已經瘦到迎風倒,卻還成天喊著我好胖啊,要節食啊、要減肥不減不行啊。總能聽到一些個父母誇孩子聰明、孝順、能賺錢還沒天理的高顏值,尤其是在為父母組織的子女相親大會上,但只要你敢赴約,絕對刷新你對優秀的認知,狠狠地給你上一課,讓你明白什麼叫做有一種優秀是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很優秀。
自我認識是個看似簡單但卻異常複雜的問題,原因就在於影響自我認知的構成要素太多,比如成長經歷、教育程度、周遭環境、理想目標、他人評判等等。
我有個女性朋友長得很漂亮,身材也是一級棒,但卻對自己的外表極其自卑,周圍的人都不能理解,還有些人覺得她很矯情,故意在裝,實際上這不是她的問題,而是她媽媽的教育問題,這位美女的母親年輕時也很漂亮,也正是漂亮害了她,一身為情所誤不得幸福,為了不讓自己的悲劇發生在女兒身上,所以從小就有意地打擊女兒的長相,總是嘲笑她腿太細、屁股太大、嘴巴太小、頭髮太多等等,這些在常人眼裡的美,都變成了醜的標誌,母親用這種方式壓抑女兒的美,引導她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習生活和自我能力提高上,這就導致了我的這位女性朋友自我外形認識上的巨大偏差。
我眼中的我和你眼中的我,或許不是同一個人。
1955年,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約瑟夫勒夫特和哈裡英格拉姆提出關於人自我認識的窗口理論,被稱為喬韓窗口理論。他們認為人對自己的認識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並把每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分為四個部分:公開自我,也就是透明真實的自我,這部分自己很了解,別人也很了解;盲目自我,別人看得很清楚,自己卻不了解;秘密自我,自己了解但別人不了解的部分;未知自我,是別人和自己都不了解的潛在部分,通過一些契機可以激發出來。
簡單來說就是,除了我們都知道的事情外,我還知道別人不知道的事情,而別人則知道我不願知道或確實不知道的事情,並且還有些我們都不了解的因素存在。好像繞口令,聰明的你應該不難理解。
分析了這麼多,為什麼我們在做職業規劃之前必須要先認清自己,並且從最基本的知道自己是誰這個看似很簡單的問題開始呢?因為知道自己是誰,有幾斤幾兩,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至關重要。
到底就多重要呢?
紙上談兵的故事是每個中國人都耳熟能詳的故事,出生顯赫的趙括,不僅喜讀兵書,還喜歡研習兵法。談起用兵頭頭是道、口若懸河,賓客們都讚揚趙括精通兵法,稱讚他是將門虎子。
別人誇你不要緊,關鍵是別人敢誇,你就敢信,真的把自己當作天下第一,那離game over 就不遠了。
最後,趙括自己落得個萬箭穿心的結局,還直接導致四十萬趙軍全部覆沒。
可見,明白自己是誰是多麼的重要,很多時候不僅關係到自身利益,還會連累他人。
認清自己,審視自己,最關鍵不僅是要了解自己,還要接受最真實的自己。這一點或許比了解自己更難。因為很多時候,真實的自己並不是我們想要的樣子,或許更糟。
東施就是這方面的流傳千古典型反面教材。她不肯接受自己長得醜這個事實,卻執意要模仿美女西施的一舉一動,反而使得自己變成了別人的笑柄。每次想到東施效顰的故事,不禁要問,接受自己真的有那麼難嗎?現代社會講求交流、融合、包容、理解,但複雜的人類連在理解自己這件事情上都有這麼多的障礙,連接受自我都還不能搞定,如何能完全敞開心扉去接納別人呢?路漫漫其修遠兮啊。
當然,我們也沒有必要氣餒,人類歷史上不乏真正了解自己、接受自己的不足,從而揚長避短成就自我的正面典型。
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思想家及哲學家愛因斯坦,他因為創立了代表現代科學的相對論,為核能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在現代科學技術和他的深刻影響下與廣泛應用等方面開創了現代科學新紀元,被公認為是自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物理學家,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人"。
1952年11月以色列第1任總統去世後,以色列政府誠請同為猶太人的愛因斯坦擔任第二任總統。出乎人們的意料的是,此項無上榮耀的邀請卻被愛因斯坦拒絕了。愛因斯坦說:"我整個一生都在同客觀物質打交道,既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經驗來處理行政事務以及公正的對待別人。所以,本人不適合如此高官重任。"
「人貴有自知之明」就是這個意思。
在愛因斯坦看來,"當總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時,他還再次引用他自己的話:"方程對我更重要些,因為政治是為當前,而方程卻是一種永恆的東西。"
由此可見,人生的訣竅在於避免自己的短處,經營自己的長處。說來說去還是咱們中國的成語精闢——揚長避短。
縱觀古今中外,能夠成功的人無遺都是能夠正確地看待自己的人,由此可見知道自己是誰真的很重要。
從現在起,重新審視自己、成為自己的朋友,你會擁有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