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今天的課堂互動
今天的就業課講職業認知,在互動環節上劉老師請小夥伴們分享一下自己熟悉或希望的工作,參與互動的同學講到了公務員、戰地記者、水利局工作人員、遊樂場工作人員。這些都很好,有些在意料之中,有些在意料之外。意料之中的是公務員,因為每次這樣的課堂互動上有兩份工作最容易出現,就是公務員和教師,好像天下除了這兩份工作就沒有其他工作了,很多比賽或者職業規劃作業中小夥伴們的目標職業也多是公務員或教師。其實對咱們科大的畢業生來說,進入公務員和教師崗位的比例很低。既然比例低,劉老師就不建議小夥伴們迷戀這兩份工作。
今天的第一份意外收穫是一位男生分享水利局的工作,他講到了進入的條件、工作的內容、發展的方向,雖然每個方面都是從他父親單位獲得的淺顯內容,但劉老師覺得這已經是最精彩的分享了,因為第一他拋棄了對如公務員、教師此類傳統意義好工作的迷戀;第二他的分享是從親屬現實工作中得到的一手資料;第三他從專業角度對未來工作進行了考量,因為劉老師上課的班級是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的。
今天的第二份意外收穫是兩位同學關於培訓機構和遊樂場工作的分享,讓大家知道跨專業就業不是那麼不堪。總之,為今天參與課堂互動的小夥伴點讚,你們讓劉老師長了見識。
自我認知和職業認知更配
無論以後要不要考研,最終大家都要面對就業。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適合做什麼、什麼值得做這些自我認知的內容十分必要,但自我認知離開了職業認知,離開了什麼樣的準入門檻、什麼樣的工作內容、什麼樣的職業發展這些內容,自我認知的獨角戲好像也唱不起來。想做的事情社會有需求嗎?能做的事情有機會做嗎?適合做的事情哪裡去找?認為值得做的事情有奔頭嗎?如果把職業認知的問號和自我認知交織在一起,自我認識那指點江山的底氣可能就不一定那麼足了。所以,小夥伴們,劉老師建議大家除了認清自我以外還要在認清職場上下點功夫,最簡單的,自己想一下,除了公務員、教師之外,你還能列舉出那些你可能從事的工作?列舉出這些工作後你能說出這些工作的典型單位、招聘條件、工作環境、工作內容、職業發展等內容嗎?如果不能,那請在職業認知上補點課吧。
怎麼補職業認知的課
除了查閱資料外劉老師建議小夥伴們通過職業生涯人物訪談的辦法補職業認知的課。劉老師個人建議尋找從事自己目標職業的處於職場初入期、職業成長期、職業成功期的3個典型職業生涯人物來訪談,這可能會對自己職業生涯規劃中自己近期、中期、遠期目標設定、路徑規劃有幫助。訪談什麼呢?談工作性質、工作環境、所需教育培訓、所需資格技巧和能力、薪資福利、工作時間、職業發展、為什麼喜歡或不喜歡當前工作等等。談完了做什麼?對獲得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和加工,綜合分析訪談內容取捨、吸收、借鑑。
當然,除了職業生涯人物訪談外劉老師也建議小夥伴們通過實習實踐來增強職業認知。如果有機會到用人單位實習實踐,劉老師是強烈建議小夥伴們去的。通過實習實踐,你無非會出現兩種情況,要麼喜歡這份工作,堅定了自己在這樣的單位工作的意願;要麼不喜歡這份工作,對此類單位老死不相往來。無論是那種情況,對自己都是收穫。喜歡了,可以近水樓臺,把實習實踐變成現場求職;不喜歡了,可以退避三舍,以後類似的單位宣講都不搭理。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自我認知和職業認知更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