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中國網訊】什麼是自我認知(Self-Awareness)?最簡單直接的定義就是: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更通俗的說,就是「知道自己是哪根蔥」。
自我認知較好的人,能夠準確地知道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火候恰當,這個「度」把握得正好。
而自我認知差的人,則可能有幾種不同的表現。其一,「放大鏡」般的高估自己(over-estimation)。這類人自認為很「牛」,過高地評價自己的相貌身材、智商、專業水平、工作表現等,甚至過高估計自己的人緣。其二,「縮小鏡」般的低估自己(under-estimation)。這類人很自卑,過低地評價自己,總擔心自己不受歡迎、被邊緣化。其三,「哈哈鏡」般的錯估自己(mis-estimation)。在某些方面高估自己、某些方面又低估自己,對自己沒有清晰而準確的認識。
關於自我認知的幾點覺察
其實,大多數人都會高估自己。相關研究發現,過於自信的人冒險精神更強,敢於嘗試去做一些比他們水平高的人都不敢做的事情。如果他們付出足夠的努力再加上不錯的運氣,成功率還不低。甚至有人分析,過度自信者的競爭策略就是「有棗沒棗,先打一竿子再說」,在別人還在計算得失概率的時候,過度自信者已捷足先登、搶佔先機。當然,高估自己的人,要留意過往成功帶來的自我膨脹、或是看輕他人,這兩種心態會令他們付出代價。
第二種,低估自己的人容易對他人的讚美和表揚表現出不「耐受」。我們身邊不乏這樣的人:當你發自內心誇獎他(她)的時候,他們極力否認——「哪裡哪裡」、「我做的還很不好」、「我真的不行」……可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可能是場面上的謙辭和表達習慣,也可能是因為追求完美而對自己要求很高,導致內心真的恐慌,真心覺得自己還不夠好。
不管何種緣由,低估自己的人需要調整自己,避免妄自菲薄到自信不足、畏手畏腳、錯失機會;低估自己的人也要避免自己成為挑剔的觀眾,把自己的高標準也無端運用到他人身上,擔當負面評判的角色。
而錯估自己的這一類人,看上去整體上是被扯平了,但也意味著問題可能被掩蓋了,因為產生自我認知偏差的那個局部也會帶來相當的困擾和負面影響。
且看林林總總的自我評價,人們總是願意承認有些缺點,但不易坦承另一些毛病。比如:容易承認自己決斷和果敢不夠,但不容易承認自己邏輯不強思路不清;容易承認自己想法多而傾聽不夠,但不容易承認自己欠缺的是開放平等的心態;容易承認自己是技術型而不擅管理,但不容易承認實際就是不重視管理也不懂管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另外一些相對深層次(拷問到靈魂深處的態度理念和價值觀)而又難以改變的毛病,人們要承認的話就涉及深層次的自我否定,挖起來比較痛,也就不大願意承認。自我批評之難,莫過於此。
提升自我認知的「動靜」之道
在我看來,準確了解自己是一種「靜態」的自我認知,而我們還可以做一些「動態」的努力,通過不同方式提升自我認知。善於自我認知的人,還能做到:不斷提醒自己要清醒、客觀的看自己;不斷自我反思,持續內省,從內找原因(而不是一味歸因於外);主動徵詢別人的反饋,從別人那裡了解真實的自我;願意挖掘真實的自己,尤其是深層次的自己,了解自己行為和特點背後的動機和根因;敢於面對真實的自己,懂得發揮優勢,也能坦然面對和管理好自己的缺憾和不足。
本質上,善於自我認知的人,能對自己保持敏感、好奇、活力和尊重,對他人、對周圍的世界亦是如此。敏感賦予他們豐富的觸角去捕捉,好奇心使他們產生內在驅動,活力就像源源不斷的能量,保持尊重又給了他們一顆冷靜的心,既不會盲目崇拜自己、迷失自我,又不會一葉障目而妄下結論。作為領導者,提升自我認知能做到更好的「自知」,進而能更好地做到了解他人、認知世界。
要「避短」,更要懂得「揚長」
無疑,在準確認識自我的基礎上進行自我改變,是自我認知的最直接的應用。人常言「揚長避短」。在中國文化的影響下我們往往不滿足於避短,更多的去補短,使勁改變自己,也遭致一些詬病。
在我看來不妨這樣調整:首先,要「認短」,要清晰覺察和認知自己的短處是什麼。然後,分析這短處是否「致命」、是否是影響你實現目標的絆腳石。如果真是絆腳石(比如:能力超群但就是沒毅力缺恆心),那就一定要搬掉它,要下狠勁自我改變。如果不那麼致命(比如:洞察商機創業勇氣樣樣具備唯獨不懂IT技術),則可以借力來補短,並不是什麼短都要自己補的(比如:找和自己互補的人加入團隊),也並不是所有短都一定要去徹底改造的,只要有辦法管理好那些短處即可(比如:知道自己容易頭腦發熱衝動草率,就要有意識避免當場決策,每次記得說「我再和團隊商量下,兩天內答覆」)。
再者,「揚長」也非常重要。西方文化更注重「揚長」,首先肯定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才華,只是每個人的才華不同。顯然,「揚長」更符合人性,能讓人更舒展、更積極、更自信,在如今的社會價值觀演變趨勢中,「揚長」也更有市場。最後的最後,把握自我改變和自我接納之間的平衡,是自我認知的最高境界。對自己完全聽之任之我行我素,這叫任性,這是放逐甚至墮落自我。而過於求全地改造自己,這叫強迫症,可能扭曲甚至迷失自我。
知道什麼可改什麼不可改、什麼值得改什麼不值得改、什麼必須改什麼不必改,這是一種自我認知;知道要把自己推向哪個方向、改到哪個程度、挑戰到哪個極限、哪裡是進和退、收和放的邊界,這也是一種自我認知。我們可以永遠在追求完美的路上,但也要學會悅納不完美的自己。把握好自我改變和自我接納之間的平衡,才是大智慧,是自我認知的最高境界。
版權聲明:
本文轉載自世界經理人網,如原作者如不願意本網站刊登使用相關素材,請及時通知本站,我們將在最短時間內予以處理,聯繫010-53572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