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第29回,賈母攜眾人到清虛觀打醮,當時賈母等人下轎入觀,有一個十二三歲的小道士在剪蠟花沒能躲出去,一頭撞到鳳姐懷裡,鳳姐罵罵咧咧不說,還甩了小孩子一巴掌,倒是賈母有涵養,讓人別嚇他,還說了2句話:
小門小戶的孩子,都是嬌生慣養的,那裡見的這個勢派。倘或唬著他,倒怪可憐見的,他老子娘豈不疼的慌?
很多讀者在解讀這個地方的時候,基本就是把賈母和鳳姐的行為做個對比,說鳳姐不如賈母厚道,確實如此,不過賈母的這2句話也非常值得推敲,照我說,完美地詮釋了「中國式客套」。
很多人鬧不明白,小道士出身「小門小戶」,和賈府這種大門大戶是不能比的,按常理,「嬌生慣養」的應該是賈府的子弟,怎麼會是小道士呢?其實呢,「嬌生慣養」這個詞彙在這裡的意思和我們現在理解的很不一樣,今天的意思是被寵壞的孩子,可賈母的意思卻不是這樣。結合後面1句,賈母的「嬌生慣養」是說有父母呵護的意思。這種用法在歷史上不少見,比如辛棄疾、陸遊也都稱呼自己的孩子為嬌兒,就是愛子的意思。《紅樓夢》中除了這一處,曹雪芹還用這個詞彙形容過甄士隱對英蓮的養育。
所以,賈母這裡的意思很明白了,絕不是我們所理解的,而是說小戶人家的孩子也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和大家族的孩子不一樣,沒怎麼見過世面,容易被嚇著。那麼,為什麼說賈母這2句話完美詮釋了「中國式客套」呢?很簡單。
提到別人家儘量往好裡說,於別人是尊重,給人留足面子;於自己是謙虛,給自己留下地步。哪怕中間隔了七八九個階層,言語間也不能帶出差距來,這是禮數,否則就是盛氣凌人的暴發戶行徑了。賈母是什麼人,她的禮數是打小被嚴格訓練出來的,時時處處都有所表現,絕不會有任何鬆懈的時候。鳳姐也是如此。
劉姥姥進榮國府,誰都知道莊戶人家跟侯門府地沒法比,但鳳姐說起自家的院落卻是「我們這裡然不比你們的場院大,空屋子還有幾間」。這裡也充分看出鳳姐的涵養。寶玉會秦鍾,尤氏對鳳姐說「咱們家的孩子們胡打海摔慣了,別人家的都是斯斯文文的」也是同一個道理。
論為人處世的智慧,《紅樓夢》裡沒人比得上賈母,鳳姐、尤氏也是厲害角色,畢竟身在賈府這樣的人家,這些禮數都是滲透在生活的時時處處的,不是一般人家能夠比的。
賈母攜鳳姐等人清虛觀打礁,2句話完美詮釋「中國式客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