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母清虛觀打醮,有一個排場,三品以上官員在京城都不敢享受

2020-12-16 騰訊網

(我是君箋雅,歡迎關注君箋雅侃紅樓)

《紅樓夢》是一部真事隱假語存的小說。曹雪芹借一個家族的興衰,講一個王朝新舊勢力的更迭。賈家滅亡,按照書中描述是自身墮落,不法,後繼無人造成但我認為不是,恰恰是賈家目無皇權,心中無天家,對皇帝陽奉陰違犯了事。

一,賈母坐轎表明賈家逾制,藐視皇權。

二十九回打醮清虛觀,賈母出行其中坐轎就犯了大忌諱!

少時,賈母等出來。賈母坐一乘八人大轎,李氏、鳳姐兒、薛姨媽每人一乘四人轎,寶釵、黛玉二人共坐一輛翠蓋珠纓八寶車迎春、探春、惜春三人共坐一輛朱輪華蓋車。

賈母這裡乘坐一乘八人大轎,這在明清兩代是絕不允許的。清朝規定,凡是三品以上的京官,在京城乘「四人抬」,出京城乘「八人抬」;外省督撫乘「八人抬」,督撫部屬乘「四人抬」;三品以上的欽差大臣,乘「八人抬」等。賈母去的清虛觀明顯在京城內,乘坐八人大轎是逾制的。這種不把皇家規定放在眼裡的行為是要受到處罰的。《明史》記載:隆慶二年,應城伯孫文棟違例乘轎被告發,立刻被罰停俸祿。可知這事馬虎不得。賈家明知故犯可不只是曹雪芹所謂「朝代年紀、地輿邦國卻反失落無考」能遮掩的。

二,真事隱讓曹雪芹只能假語存。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紅樓夢》是皇家事。其實我覺得是誤解了曹雪芹的意思。其實《紅樓夢》沒那麼複雜,不過就是一部講家族興衰的小說。但家族興衰的真實不是人才凋敝,不是腐敗墮落,而是曹雪芹無法宣之於口政治站隊以及藐視皇權等不容於皇帝的行為。所以曹雪芹通過各種逾制的行為表現賈家的不軌。秦可卿的棺材,賈母的八抬大轎,修蓋大觀園迎接賈元春省親,這些都是大忌諱。

歷史上有太多的利令智昏的官宦世家行不法逾制的事而犯事。上面說的明隆慶年間的應城伯孫文棟違例乘轎這是輕的;離我們最近的是慈禧太后寵愛的太監安德海逾制出行,不但讓人三叩九拜,還身著黃袍,最後在山東被丁寶楨直接幹掉。往前推,胡惟庸這是這樣被找藉口幹掉的。賈家就是這樣,作為老牌勢力不將新皇帝放在眼裡,不對新皇帝效忠。甚至常有逾越不軌的行為!皇帝如何忍得?而這才是賈家最後被抄家的關鍵。

雍正當年抄家江南織造曹家的聖旨連續說曹家:行為不端,不感恩圖報,盡力效力,有違聖恩!這豈不是與賈家一樣?賈母的八抬大轎事小,卻可折射賈家的不軌行為。所以《紅樓夢》不是帝王家事,賈家與皇帝不一條心才是犯事關鍵。

最後加一條:寧國府的設定影射明朝;榮國府的設定影射清朝都是障眼法而已!

君箋雅侃紅樓,多歧為貴。你的關注將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關注一下,歡迎收藏轉發。非常感謝 !

相關焦點

  • 賈母攜鳳姐等人清虛觀打礁,2句話完美詮釋「中國式客套」!
    87版紅樓夢《紅樓夢》第29回,賈母攜眾人到清虛觀打醮,當時賈母等人下轎入觀,有一個十二三歲的小道士在剪蠟花沒能躲出去,一頭撞到鳳姐懷裡,鳳姐罵罵咧咧不說,還甩了小孩子一巴掌,倒是賈母有涵養倘或唬著他,倒怪可憐見的,他老子娘豈不疼的慌?
  • 賈寶玉這個舉動,林黛玉並不理解,可賈母心裡明白!
    《紅樓夢》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還禱福,痴情女情重愈斟情」,賈母領著寶、黛、釵等一干人去清虛觀打醮,張道士先拿了寶玉的通靈玉給道士們看,然後還了玉,並隨帶獻上了一些法器。寶玉翻弄這些法器,一件一件的挑與賈母看。
  • 清朝官員普遍坐轎子出行?其實三品京官都坐不起
    我們在電視劇上,經常看到官員和富人坐轎子出行。轎子確實是古代常見的交通工具,不過,有錢有勢就能天天坐轎子外出嗎? 從小編查找的一些史料來看,實際情況並非完全如此。 清朝對於官員和平民乘坐轎子,設置了明確的等級。
  • 被賈母當眾翻白眼後,薛寶釵反譏賈母是沒見過世面的老太太
    賈母在紅樓夢裡是一個享足了福,然後也樂善好施的人,在薛寶釵過生日的時候,她因為覺得小戲子的扮相很像自己的外孫女林黛玉,就吩咐人給了賞錢。在清虛觀打醮的時候,她看到王熙鳳當眾為難一個小道童,也連忙出面制止,還讓賈珍給他點錢買果子吃。劉姥姥第二次進賈府後,賈母真心誠意地歡迎她,帶著她吃喝玩樂,然後臨走時還送了劉姥姥很多能用得上的東西。
  • 紅樓夢:從賈母和王夫人,看古代的婆媳矛盾
    第三回的回目就是《榮國府收養林黛玉》,黛玉入府後,飲食起居跟著賈母,一切都和寶玉一個待遇。賈母的寵愛,闔府皆知。王夫人不動聲色,緊接著就把她的娘家外甥女薛寶釵引入了大家的視野。第四回,薛寶釵以進京待選的名義,和母親、哥哥來到了京城。按說薛家在京城有房產,完全可以到自己家裡住著。
  • 清代三品以上官員才配「公車」
    除了副部級以上,其餘公務員將不再配備公務車,今年年底前將首批拍賣5000輛公車……公車改革最近引起熱議。那麼,中國古代對公車有何規定?變遷:宋代轎子正式誕生  宋代之前,轎子很簡陋,官員多乘坐馬車或者牛車。
  • 為何賈母寧願幫邢岫煙的親事做主,也不願為親孫女迎春的婚事出頭
    在清虛觀打醮的時候,張道士曾為賈寶玉說了一門親事,結果賈母以和尚說寶玉命裡不能早娶而拒絕。不僅如此,在薛姨媽有意把邢岫煙說給薛蝌的時候,曾向鳳姐求助。而鳳姐給的辦法是去求賈母。果然,賈母聽到後笑道:「這有什麼不好啟齒?這是極好的事。等我和你婆婆說了,怕他不依?」
  • 賈母說「我們家四個女孩兒」是指誰?答案並不難猜
    賈母口中所說的「我們家四個女孩兒」,我們知道一定有迎探惜三春,那麼第四個是指誰呢?是元春還是黛玉?一直存在爭議,其實只要稍加分析,答案並不難猜。一、元春已經是皇帝的妃子,不可能拿來比較我們都知道,元春剛出場的時候已經入宮了,後來更是被加封賢德妃,且被特許回家省親。
  • 寶釵沒忍住大怒,賈母選擇無視,王夫人怒火中燒,誰撞上誰倒黴
    《紅樓夢》裡的金陵十二釵無一例外是大家閨秀的優秀代表,十二個人裡又是薛寶釵和林黛玉位列榜首,是其中的佼佼者,什麼是大家閨秀呢,一個重要標準就是喜怒不行於色,這是大戶人家的女孩有涵養、有見識的基本體現。若論金枝玉葉的姑娘們發火,抄檢大觀園時探春大發脾氣,還扇了王善保家的一個耳光,可是沒人會說探春的脾氣大,更不敢對她有微詞,還紛紛擊掌叫好說「打得好!」最多給她一個「玫瑰花」的諢號,就是又美又香卻不敢惹。探春的發怒每每會成為自己樹立威嚴的裡程碑,結果都是積極地,正能量的,拿王熙鳳、李紈、寶玉這些頂級主子開刀,結果不論王熙鳳還是寶玉,都對她豎起了大拇指。
  • 古代官員從三品降到正四品,為何還會興高採烈去「謝恩」?
    以故光祿太僕卿之升僉都御史,雖甚雄劇,然以從三轉正四,故有抬轎謝恩,騎馬到任之語。" 明朝時在京城任職的官員,成為了三品大臣後才能獲得乘坐轎子上朝的資格,因此我們電視劇裡看到的那些官員出行全都乘轎乃是錯誤的。那三品之下出行怎麼辦呢?只能騎馬出行上下班。光祿卿跟太僕卿這兩職位,在當時都是從三品,僉都御史卻只是正四品。
  • 從三品降到正四品,為何官員不僅不沮喪,還因「升官」偷著樂?
    其中有這樣一句話:"在京城,三品大臣首先要坐轎子,所以太僕卿的升遷非常隆重,但是從三位變成了四位,所以才有抬轎謝恩,坐到什麼位置上的說法。"明代在京城任職的官員,直到成為三品大臣後才能獲得坐轎上朝的資格,所以電視劇中那些官員坐著轎子出行是錯誤的。那三個年級以下的旅行呢?他只能騎馬上下班。光祿卿跟太僕卿這兩個職位,在當時都是從三品,所有的御史都只是四品。
  • 賈母的話是什麼意思又是說給誰聽的?
    書裡第二十九回寫賈母率領賈家眾兒女來清虛觀打蘸,在這裡張道士向賈母提到了賈寶玉的婚事,並且送了賈寶玉一個金麒麟,這一節是真正正面描寫賈寶玉婚配方面的事,張道士說:「前日在一個人家兒,看見位小姐,今年十五歲了,長的倒也好個模樣兒。我想著哥兒也該提親了。
  • 賈母明明很喜歡孫子孫女,為何對王熙鳳女兒賈巧,一直不聞不問?
    這些種種,都足以說明賈母身為祖母,對孩子們的關心和愛護,可這其中卻存在一個例外,那就是王熙鳳的女兒賈巧,縱觀《紅樓夢》前80回,賈母與賈巧之間幾乎沒有任何交集,也從未見賈母有任何關心賈巧的言語,或者行動。
  • 誘導寶玉偷偷做醜事,背叛賈母投靠王夫人
    襲人是寶玉房裡的丫鬟,但是她的身份卻非同一般,她跟晴雯一樣本來是賈母房中的丫鬟,因賈母格外疼愛寶玉才把她們撥給寶玉。但是,除卻這層關係以外,襲人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那就是她未來將是寶玉的姨娘。賈府裡不乏姨娘,姨娘等同於妾的身份,她們屬於偏房,自己生的孩子屬於庶出,要跟丈夫的正房妻子叫母親。
  • 古代官員從三品降到正四品,為何暗暗竊喜?網友:換作是你也高興
    升官發財是每一個當官之人的夢想,從古至今都是這樣的。然而卻有這樣的一個例外,有古書記載「在京三品大臣始得坐轎」,意思是在京城裡三品大臣以上才能坐轎,如果從光祿太僕卿降級為僉都御史,就要抬著轎子去謝恩。光祿卿是從三品,僉都御史則是正四品,為什麼官員把從三品降到正四品稱為升官,並且欣喜若狂,還要抬著轎子去謝恩呢?
  • 賈璉和賈蘭都是長子長孫,為什麼都不如寶玉受寵?
    但是,讓人意外的是,賈璉和賈蘭,這兩個長子長孫,在賈府都不如寶玉受寵。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首先因為他「銜玉而生」關於寶玉「銜玉而生」,第二回寫道:雨村笑道:「果然奇異,只怕這人來歷不小。」子興冷笑道:「萬人皆如此說,因而乃祖母便先愛如珍寶。」
  • 除了紫鵑雪雁,黛玉身邊有個小丫鬟忽隱忽現?但卻傳遞了重要信息
    但林黛玉還有一個名叫春纖的丫鬟。春纖?春纖是誰?她是紅樓夢中的人物嗎?沒有劇情,沒有面目,沒有性格,簡直就是為瀟湘館打醬油的?然而,紅樓夢沒有閒來之筆,春纖,為我們傳遞著重要信息。再見春纖春纖初現,是再清虛觀打醮的名單中,見第二十九回。
  • 清朝「三品官員」和「四品官員」是現在什麼級別?
    清朝的時候,官員分為九品,每一品有正、從兩級。三、四品官員在清朝的時候,都可以列入中高級官員的行列匯中。他們的任命,都需要皇帝親自批准,給出具體的任命意見。而且,從康熙後期開始,清朝官員允許給皇帝上奏摺,直接跟皇帝溝通。   雍正以後,四品以上官員,全都允許向皇帝上密折。
  • 清朝官員的仕途升遷,哪一級最難跨越?從「四品」升「三品」
    按照《清稗類鈔·爵秩類》的說法,朝廷上,「四品以上,武三品以上」才能被稱為「朝廷大員」;地方上,按察使、布政使,尤其是巡撫、總督等官員才能被稱為「封疆大吏」。 另據《清史稿·職官志》的記載,清朝時期的「按察使」為正三品、「布政使」為從二品,「督撫」則更是高居一、二品的顯赫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