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人未至聲先聞」,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王熙鳳。
《紅樓夢》第三回,林黛玉進賈府,見到賈母、王夫人、三春等,大家靜悄悄說話,突然——
聽後院中有人笑聲,說:「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黛玉納罕道:「這些人個個皆斂聲屏氣,恭肅嚴整如此,這來者系誰?這樣放誕無禮。」
這來的就是鳳姐了。
王熙鳳「人未至聲先聞」,如此與眾不同,原因有二。
一是其潑辣性格。
賈母向黛玉介紹鳳姐,說她是「我們這裡有名的一個潑皮破落戶兒,南省俗謂作『辣子』,你只叫他『鳳辣子』就是了。」
從鳳姐的日常行為看,她也確實潑辣。
譬如她動不動打人,清虛觀小道士、給賈璉把風的小丫頭都把她一個耳光打得站立不住;
譬如她動不動罵人,只因王夫人問是否按時給丫頭髮月錢,她出來後就當眾對趙姨娘指桑罵槐。
二是她深知賈母喜好。
賈府上下人等,在賈母面前都小心翼翼,唯恐說錯話說多話。
鳳姐卻反其道而行之,時常在賈母前高聲說笑,結果每次都逗得老祖宗異常高興。
這正是鳳姐非同尋常的聰明處,因為她知道賈母一生經歷豐富,不缺榮華富貴,她老來最期盼的就是見一群兒孫圍繞自己,一家人歡聲笑語。
於是,王熙鳳就製造這樣的效果。
說完鳳姐,說第二個「人未至聲先聞」的。
誰呀?
賈母!
第三十三回,賈政下死勁打寶玉,誰勸都不聽。王夫人等正急得要命時,賈母來了——
正沒開交處,忽聽丫鬟來說:「老太太來了。」一句話未了,只聽窗外顫巍巍的聲氣說道:「先打死我,再打死他,豈不乾淨了?!」
賈母這也是「人未至聲先聞」,但與鳳姐的咋咋呼呼不同,她是因為著急。
70來歲的人了,心裡急著叫停賈政,沒奈何腿腳趕不上,於是隔著窗戶先發聲,早一點是一點……
除了鳳姐、賈母,《紅樓夢》中還有個「人未至聲先聞」的。
是史湘雲。
第五十二回,薛寶琴說曾遇到一個會寫詩歌的外國女子,寶釵讓她切莫吟誦,等把湘雲、香菱叫來,大家一起欣賞。
半日,只聽湘雲笑問:「那一個外國美人來了?」一頭說,一頭果和香菱來了。眾人笑道:「人未見形,先已聞聲。」
看,又一個「人未至聲先聞」。
在紅樓諸豔中,史湘雲是最爽朗、直率的一位。
她喜歡穿男裝,而且行為習慣也像個男孩。
譬如,「憨湘雲醉眠芍藥茵」;
譬如,她與寶玉算計著烤鹿肉吃;
譬如,她不好好坐,愛趴椅背上,有次聽黛玉打趣寶釵笑得連人帶椅子咕咚一聲歪倒;
譬如,聽鳳姐說小戲子活像一個人,別人知道也不說,她卻脫開而出,說是像黛玉,結果惹出是非……
因為這樣的個性,「人未見形,先已聞聲」,對湘雲來說,再正常不過了。
以上就是我記憶中《紅樓夢》三個「人未至聲先聞」的細節。
類似情節,敢在三個人身上都寫到,但讀來不光不覺雷同,反都合人物特點。
這又是《紅樓夢》作者高明的例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