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不到一個月,就又到了小朋友要入園的季節啦。
孩子入學前,會感到不同程度的焦慮和緊張,離開了寶貝習慣的家庭環境和疼愛他的家人,來到幼兒園的適應過程其實是因人而異的。
可能性一
語言組織能力比較好,喜歡跟其他寶貝交流的孩子,可能適應時間很短,甚至不需要適應就能習慣園內的生活。
可能性二
性格稍微內向,語言表達不熟練的孩子,可能就需要一個月甚至更長時間來適應幼兒園生活。
因此為了讓孩子更加習慣環境的變化,家長朋友們在暑期就要開始對孩子進行語言表達的練習,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需求,讓老師更加直觀地了解到孩子的狀態。
下面的這8句話,請家長朋友一定要教會孩子說!
「老師早上好/老師明天見/
老師辛苦了/謝謝老師」
孔子說:「禮之於人,猶酒之有襞也。」一個有禮貌的小朋友,無論擅不擅長說話,都會受人喜愛。入園見到老師,一句熱情的問候,一個明媚的笑臉,就能幫助孩子和他人開啟元氣滿滿的一天。
問好看似是一件簡單的事,但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其實並不容易。鼓勵孩子在不管什麼情況下、什麼情緒下,都不能忘記問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家長要讓孩子明白,這是日常禮儀的一部分,是一個自然而然的行為。
「老師,我想喝水」
一般情況下,幼兒園都會安排集體喝水的時間,在此之外的其他時間如果孩子想要喝水,就要學會主動表達。因此,入園之前家長除了要教會孩子用自己的水杯喝水之外,還要教會孩子表達自己想要喝水的意願。
「老師,我吃飽了/我還想吃」
為了不浪費糧食,幼兒園都是鼓勵孩子吃完自己碗裡的食物的。但孩子總有不太餓和比較餓的時候。因此,家長朋友要教會小朋友說「老師我不太餓,請給我少盛點飯菜」,以及「老師我沒吃飽,請再給我一點」。
「老師,我想上廁所」
剛入園的小朋友,尿溼褲子是非常常見的一件事。其實大多數都是因為不習慣陌生的環境,想要上廁所卻不敢跟老師說,因此默默地憋著,實在忍不住才會尿在褲子裡。
因此,不管是出於對孩子生理還是心理的成長來考慮,都要讓孩子學會主動表達自己想要上廁所。在家中,家人和孩子也可以模擬在幼兒園的場景,讓孩子明白自己主動表達並不是一件害羞的事,增加孩子的膽量。
「老師,我褲子髒了,想換褲子」
其實,無論是因尿溼還是粑粑弄髒了褲子,家長都不要批評孩子,更不要給他貼上「真是個不講衛生的孩子」這類標籤,而是應該協助他換上褲子,並告訴他 「爸爸媽媽小時候跟你一樣,也尿過床、尿過褲子。如果寶寶尿褲子了,記得第一時間告訴媽媽,不然會生病的。」
家長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讓他意識到小朋友尿褲子是一件比較平常而不丟人的事。在幼兒園裡,自然就會大大方方地向老師表達需求了。
「我們一起玩吧」
孩子在幼兒園不僅要跟老師溝通,還要跟其他小朋友一起交流玩耍,能否和其他小朋友迅速建立起良好的夥伴關係,也是決定他能否更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們一起玩吧!」是天真無邪的小朋友之間搭建友誼橋梁的萬能金句。這句話中既包含著分享的樂趣,也孕育著協作的智慧,不需要成人的介入,孩子們直接通過遊戲就能認識彼此,一同適應在幼兒園的生活。
「不可以!打人是不對的」
孩子在幼兒園受到欺負可能是家長最為擔心的事情了。但是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難免會遇到性格、情緒偏向大不一樣的同學,所以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大聲地喊出來,表明自己的態度:「你不可以打我!打人是不對的!」
同時如果對方不聽勸阻,還要教會小朋友不要糾纏扭打,立刻向老師和其他大人尋求幫助。
「老師,我受傷了/我這兒疼/我不舒服」
在幼兒園難免會有磕碰的現象,小的擦傷等無法避免,在幼兒園孩子比較多,老師可能無法第一時間察覺,所以要教會孩子主動向老師申報。
同時有肚子疼現頭疼、頭暈、吃不下飯等症狀,一定要及時跟老師說「我不舒服」,這樣老師才能更好地照顧他,或者及時帶孩子去醫務室檢查或聯繫家長。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孩子入園前,不僅要培養他們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更要教會他們及時向老師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這些習慣語句的養成就要從現在開始,能早就千萬別晚!
祝願每一個孩子都能順利入園,享受幼兒園的快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