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do not remember days, we remember moments.
文藝青年會怎麼旅行?如果不走高大上的夕陽紅旅遊團路線,那麼大概會先從麵包旅行或者窮遊網這些網站中搜集出大量的旅行攻略,模仿著別人的路線,篩選出一些值得到此一遊的地方。
你到了目的地之後又會發現,事先準備的三日遊攻略執行起來相當困難,撇開一些不可控因素,可能你真的能好好待在一個城市的時間也就一天或者兩天。於是你開始像一個拿著清單的強迫症患者,行色匆匆地去完成一個個「到此一遊」的任務,去不同的地方打卡籤到,按部就班,毫無驚喜,最後在別人的攻略下點讚或發照片到社交網站上證明自己曾經來過。
忘了那些讓人迷惑的攻略圖吧,旅行不應只是空間的遷移,而應是一場隨著時間行走流動的盛宴,我們需要的也不僅僅是被告知如何從 A 點到 B 點,而是希望在陌生城市裡的每一刻都能享受最美的地方。不妨借鑑一下 12hrs 的旅遊網站模式,用時間軸串聯起一個城市最具在地氣質的景點,讓旅行變得更加輕鬆和簡單。
12hrs 是什麼?它是一家創立於 2012 年的旅行分享類英文網站,以 12 小時時間軸的順序來給出一天的行程指導,細膩到在每個時間點上介紹當地最值得「待著」的地方,有可能是 10am 早市、12am 的最佳餐廳,1pm 的藝術展覽,3pm 的下午茶餐廳,6pm 的城市夕陽觀景點,8pm 的設計師小店,總之集聚當地特色建築、各類小店市集、藝術展覽甚至街拍潮流地,兼顧住宿和飲食。
獨特的產品細節不同於國內同樣主打文藝青年人群的旅行分享網站,不管是麵包旅行還是窮遊網,都沒有針對城市推出如此細分時間點的旅行指南,所以 12hrs 才是那句全球旅行者格言的完全實踐者,「We do not remember days, we remember moments」。
時間軸的細膩展現它以 12 小時時間軸的順序來給出一天的行程指導,真正把城市塑造成一席流動的盛宴。哪怕是短短的一天旅途,網站上也會準備出最特色的美景、最棒的美食、最潮流的街拍地點,並用最佳的行走路線來串聯它們。當然你也可以根據個人興趣自動忽略某些推薦,或者延長某個地點的遊玩時間,一切都是可控而自由的。
網站主頁呈現卡片式的專題模式,精緻的圖片配上簡練的文字來描述空間的美妙之處。舉例倫敦的 12hrs,它是一個從 9am 到 9pm 的旅行指南,避開了大名鼎鼎的白金漢宮或者人人熟知的倫敦眼,把視角定格在諸如早晨 10 點的現代藝術畫廊、午後 3 點川久保玲的店鋪,黃昏 6 點的諾丁山、夜幕降臨之後在中國城中某個神秘的酒吧……而你關於城市的旅行感想也可以發布在網站的 blog 上面,方便分享與交流。
關乎旅途中的驚喜12hrs 對人群的定位非常明確和清晰,從創始人對 12hrs 的自我陳述中就可以摸得脈絡,「我們是一群熱愛旅遊,酷愛設計、音樂和時尚的文藝愛好者,但我們好像一直都沒有能找到歸屬感和認同感的旅遊網站,它可以讓我們自由的游離在背包客和高檔酒店之間。無關貧富貴賤,只關乎於旅途中的驚喜。所以我們創造了 12hrs。」
如果要論品味,12hrs 絕對稱得上是最有格調的一個旅行指南網站。打開它的主頁面,你會發現完全不輸給時尚雜誌圖片質量的城市細節圖,並配以高冷的文字介紹。而網站對推薦地點的選擇,也傾向於城市中最賦有藝術氣息的建築物或者設計小店,完全投文藝青年所好。比如網站是這樣子推薦倫敦 3pm 的「川久保玲 Dover Street Market」,「我們很早就發現川久保玲和她的消費者之間存在著不斷的溝通,而且是一種藝術的體驗,這是最美妙的地方所在,你值得花費一下午的時間來逛它」。
12hrs 主要是由來自哥本哈根的攝影師 SØREN JEPSEN 和來自德國科隆的作家 ANNA PEUCKERT 打理,SØREN JEPSEN 作為街拍攝影師已經有六年了,算是永遠在路上、永遠熱淚盈眶的典型代表,而成立這個網站的初衷更像是對粉絲的回饋,因為他之前幾乎每天都會收到各種各樣的旅遊建議。而 ANNA PEUCKERT,主要寫作時尚、生活方式和旅遊的事務,在各大時裝周經常能看見她的身影,認識新朋友、發現讓她心跳加速的小店,品嘗無法用言語表達的美味是她對生活的熱情所在,所以 12hrs 更像她自己的私人儲藏間。創始人的藝術家氣質多多少少決定了產品的調性。
永無止境的用戶體驗旅行網站是認識世界的一個很好的工具。12hrs 主打時間軸概念,細化到每個時間點的旅行指南切實解決了短期自助旅遊者的大難題。並且網站目標人群定位清晰,整體格調和推薦的旅行地點都非常有藝術氣息,用戶體驗足夠細膩,讓文藝青年找到認同感和歸屬感。
在過去,旅遊網站是典型的工具,它充當目錄索引、也幫航空公司售賣機票,是各大旅遊聖地和度假酒店做內容營銷的絕佳平臺,它太容易實現價值變現,這導致旅遊網站普遍追求有用但不好玩,並且用戶體驗乏善可陳。
12hrs 在商業化上並未表現出雄心壯志,但卻給我們提供了看待產品的另一種視角:當產品足夠細膩和極致追求細節體驗是有力量的,這能讓它在看似紅海的市場依然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
今天用戶對於網際網路產品的需求已經不止停留在能用的階段,而是希望能夠更好,這種難以量化的用戶體驗需求永無止境。因為,當實現功能在技術上越來越不是太高的門檻時,好的體驗就成為維繫用戶情感不可或缺的紐帶,值得產品人為此費盡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