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全部學科課程預習匯總
人教高中數學必修第一冊(B版)精講+資料
人教高中數學必修第二冊(B版)精講+資料
人教高中數學必修第三冊(B版)精講+資料
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第四冊(B版)精講+資料
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選修學生用書電子版
▼
視頻教學:
知識點:
等差數列
如果一個數列從第2項起,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等於同一個常數,這個數列就叫做等差數列,那麼這個常數叫做等差數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等差數列的基本公式通項公式an=a1+(n-1)d ,注意:等差數列求和公式
即 第n項=首項+(n-1)×公差(n是項數)
前n項和公式(相當於n個等差中項之和).
注意:n是正整數
等差數列前n項求和,實際就是梯形公式的妙用:
上底為a1(首項),下底為a1+(n-1)d,高為n,即
推論一、從通項公式可以看出,an是n的一次函數(d≠0)或常數函數(d=0),(n,an)排在一條直線上,由前n項和公式知,Sn是n的二次函數(d≠0)或一次函數(d=0,a1≠0),且常數項為0.
二、從等差數列的定義、通項公式、前n項和公式還可推出:a1+an=a2+an-1=a3+an-2=…=ak+an-k+1(類似地:p1+pn=p2+pn-1=p3+pn-2=…=pk+pn-k+1),
k∈{1,2,…,n}.
三、若m,n,p,q∈N*,且m+n=p+q,則有am+an=ap+aq.
若m+n=2p,則am+an=2ap.
等差中項等差中項即等差數列頭尾兩項的和的一半,但求等差中項不一定要知道頭尾兩項.
在等差數列中,等差中項一般設為Ar.當Am,Ar,An成等差數列時,Am+An=2Ar,所以Ar為Am,An的等差中項,且為數列的平均數,並且可以推知n+m=2r,且任意兩項am,an的關係為:an=am+(n-m)d,類似地pn=pm+(n-m)d,相當容易證明.
它可以看作等差數列廣義的通項公式.
等差數列常應用於日常生活中,如在給各種產品的尺寸劃分級別時,當其中的最大尺寸與最小尺寸相差不大時,常按等差數列進行分級.
其實,中國古代南北朝的張丘建早已在《張丘建算經》提到等差數列了:
今有女子不善織布,逐日所織的布以同數遞減,初日織五尺,末一日織一尺,計織三十日,問共織幾何?
書中的解法是:並初、末日織布數,半之,餘以乘織訖日數,即得。
這相當於給出了Sn=的求和公式.
等差數列的基本性質r次等差數列為什麼在等差數列的學習中對公差和首項特別地關注?因為公差和首項可以作為等差數列一切變化的切入點.當我們有更好的切入點後,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拋棄公差和首項.
假設一個基向量En(x)=[1,x,x2,…,xk],轉換矩陣A為k+1階方陣,b=[b0,b1,b2,…,bk].b同En的長度一樣為k+1,b′表示b的轉置。當k=1時,我們可以稱為一次數列;當k=r時,我們可以稱為r次數列(x,k只能取自然數).
p(x)=En(x)·b′.
s(x)=x·En(x)·A·b′.
m+n=p+q(m,n,p,q∈N*),則am+an=ap+aq.
一次等差數列的性質1.p1(x),p2(x)均為一次等差數列,則p1(x)±p2(x)與c·p1(x)±p2(x)(c為非零常數)也是一次等差數列.p(x)是一次函數,(n,p(x))構成直線.
2.pm-pn=En(m)·b′-En(n)·b′=(En(m)-En(n))·b′=(0,m-n)·b′.
3.m+n=p+q⇒pp+pq=pm+pn
(證明:m+n=p+q⇒En(m)+En(n)=En(p)+En(q).
pm+pn=En(m)·b′+En(n)·b′=(En(m)+En(n))·b′
pp+pq=(En(p)+En(q))·b′=(En(m)+En(n))·b′=pm+pn).
4.從p(x)=En(x)·b′中取出等距離的項,構成一個新數列,此數列仍是一次等差數列,其一次項係數為k·b1( k為取出項數之差),常數項係數未知.
5.在一次等差數列中,從第二項起,每一項(有窮數列末項除外)都是它前後兩項的平均數.
6.當一次項係數b1>0時,數列中的數隨項數的增大而增大;當b1<0時,數列中的數隨項數的減小而減小;b1=0時,數列中的數等於一個常數.
等差數列的判定1.an+1-an=d (d為常數,n∈N*)[或an-an-1=d(n∈N*,n≥2,d是常數)]等價於{an}成等差數列.
2.2an+1=an+an+2(n∈N*),等價於{an}成等差數列.
3.an=kn+b(k,b為常數,n∈N*),等價於{an}成等差數列.
4.Sn=an2+bn(a,b為常數,a不為0,n∈N*),等價於{an}為等差數列.
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Sn的基本性質(1)數列為等差數列的重要條件是:數列的前n項和Sn可以寫成Sn= an2 + bn的形式(其中a,b為常數).
(2)在等差數列中,當項數為2n (n∈N*)時,S偶-S奇 =nd, S奇÷S偶=an÷an+1;當項數為(2n-1)(n∈N*)時,S奇-S偶=a中 ,S奇÷S偶 =n÷(n-1).
(3)若數列為等差數列,則Sn,S2n-Sn ,S3n-S2n,…,仍然成等差數列,公差為n2d.
(4)在等差數列中,Sn=a,Sm=b(n>m),則Sn-m= (1+)a-3b.
(5)從函數的角度看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由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an=a1+(n-1)d可得an=dn+(a1-d),當d≠0時,an是關於n的一次函數.
(6)記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為Sn.①若a1>0,公差d<0,則當an≥0且an+d ≤0時,Sn有最大值;②若a1<0 ,公差d>0,則當an≤0且an+d≥0時,Sn有最小值.
(7)若等差數列Sp=q,Sq=p,則Sp+q=-(p+q).
等差數列的特殊性質在有窮等差數列中,與首末兩項距離相等的兩項和相等,並且等於首末兩項之和.特別地,若項數為奇數,還等於中間項的2倍,
即,a1+an=a2+an-1=a3+an-2=…=2a中
例:
在數列1,3,5,7,9,11中,
a1+a6=12 ; a2+a5=12 ; a3+a4=12;即,在有窮等差數列中,與首末兩項距離相等的兩項和相等,並且等於首末兩項之和.
在等差數列1,3,5,7,9中,
即,若項數為奇數,與首末兩項距離相等的兩項和等於中間項的2倍.另見,等差中項.
教案:
課件:
練習:
圖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刪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全冊PPT課件動畫教案習題整套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