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事業單位退休,64歲喪偶後,竟被子女們……

2021-01-18 北京大媽有話說
老年夫妻的離世時間往往相隔很近,一個人去世後,另一個人的生命支撐也會失去。伴侶離世,留下一個人面對猛然坍塌的世界,以衰微的身體應對家庭關係和生活的變化。


失去另一半的老人,很難獨自處理生活,找個老伴互相照顧成了不少人的選擇。但張興國是在成為包袱後,被兒子逼著找新「歸宿」。


他的老伴去世前癱瘓了六年,他一直守在床邊照顧,每日三餐,用絞肉機絞碎,一勺勺吹涼了餵給她。老伴離開後,他頹唐了一陣子,整日待在家中睡覺,不出門。


但很快,他又恢復了往日精神,每天釣魚、下棋,一切正常。有人提起他老伴,他總是頭一昂,像打了勝仗般驕傲,說著:「我把她照顧得不能再好了,她先走,是她的福氣!」


那年他剛64歲,在事業單位有著體面的職業,拿著退休金,還有一棟八十平米的房子。勞累多年,老來單身的生活倒也難得自在。


周圍人都勸他趁著年紀不大,抓緊再找一個,人到老了,身邊總要有人照顧。可他怕到頭來,自己還得照顧別人,與其如此,他寧願獨身一人。


瀟灑的日子沒能一直維持,67歲那年,他生了兩場大病,又做了次腸道手術,住了半個月院。


兒子都在同城,開車不過幾十分鐘,但每個人都打電話來安慰他,同時以各種藉口推脫到醫院照顧。他一生氣,電話那邊就連聲說:「請護工,請最好的護工,我掏錢。」


最終三位兒子沒一位主動給他結帳。


從醫院出來那天,他看著老伴的遺照沒忍住哭了一場,想來自己要是癱瘓了,肯定沒人願意守在床前。


出院後,張興國身體大不如前,甚至用上了拐杖。兒子偶爾來家中,一提起老伴他就掉眼淚。情緒激動時,就用拐杖哐哐敲地。


孫女覺得爺爺是看久了癱瘓的人,心裡沒有安全感。她希望父親能多去看看,父親卻轉身給爺爺僱了個保姆,費用三家均攤。


但那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張興國以後需要照顧的時間還長,三個兒子動了給他找新老伴的心思。但又私下商量著,不能領結婚證,否則對方會分走父親的財產。



可剛一提起這事,張興國就氣得跳腳。活了一輩子,他看得出兒子是怕被連累,急著將他這個包袱甩出去。他心裡難過,許久沒讓兒子上門看望。直到七十大壽前,他通過孫女叫來三位兒子,說是要大辦一場。


那場壽宴剛過沒多久,張興國去世了。


當地有講究,年歲大的人不能大肆操辦壽宴,怕被神靈注意,收回壽數。兒子們也想不明白,一向迷信的張興國為何非要大操大辦。


身邊老人倒是都看得開,說道:「或許是老爺子心裡有數,想再和親戚熱鬧一回,人老了,孤零零一個人不好過啊。」


張興國的退休生活還算比較好的,至少他有足以養活自己的退休金,有遮風避雨的小房子,即便兒子們旁敲側擊,只要他不願意,依然有底氣跟他們對抗。


如果說他的喪偶生活都讓人唏噓,那麼那些老年無錢房傍身的老年人,喪偶後的生活就真的讓人感覺悽涼。


女性老人被子女嫌棄


73歲的林秀華已經失去老伴5年了,這5年來她過得越發艱難。經常聽村裡老人說自己的老伴有福氣、沒遭罪、沒拖累兒女。


是呀,身體硬朗的老伴梁永生是在去倉庫拿東西時摔了一跤,沒兩個小時人就去了,走的突然也「灑脫」,徒留林秀華一人面對這紛雜的生活。



春天的時候,林秀華開始提著筐上山撿蘑菇。那是她春天最重要的工作,撿一斤榛蘑能賣四、五十塊錢。


每當她拎著筐,邁著一雙小腳快步走過柳樹,就會引起村裡老人的一陣討論。


有人羨慕她身體好,年近七十還能爬山;有人說是老頭走了,兒女指望不上,更得賣力攢錢。早年失去女兒的老人在一旁感慨道:「還是出去走走好,在家憋著,人都得瘋。」

梁永生離開三年後,一直和林秀華住在一起的小兒子結婚了,新一代家庭組建起來,她覺得自己被排除在外。


孩子們在客廳看電視,待在一旁不自在,只好回屋裡幹坐著;兒媳養的小狗跑到她房內排洩,也不敢多說,她開始更頻繁地去撿山貨,當作散心。


一次和老友們的閒聊中,她提起家裡的飯不合口味,戴著假牙根本咬不動,大家都勸她忍忍,和兒女住在一起,哪能事事按老人的習慣來。


可這話不知怎麼傳到了兒媳那裡,轉天吃午飯時,一碗豆腐被重重地放在了林秀華面前。


累積的怨氣就此爆發,她叫回城裡的女兒,一邊哭喊著死去的老伴,一邊鬧著要上吊。街坊四鄰都在看熱鬧,女兒覺得丟人,訓斥了幾句弟弟,便拉著母親離開。


可在城裡住了幾個月,林秀華又被送了回來。這下她知道自己沒有家了,徹底沒了折騰的底氣,整日待在屋子裡不出門,只用分灶做飯的方式隱隱表達不滿。


可上吊事件後,她眼裡沒了生氣,臉頰凹陷,人也越發瘦小,像是一捧枯黃的草,隨時都能被風吹走。


喪偶是所有老人的一道坎


先離開的人上演了真實的死亡軌跡,被留下的人難免怕重蹈覆轍。


妻子在4月份去世後,相距不過8個月,美國前總統喬治·H·W·布希也因病離世。


94歲的老布希身體一直不大好,芭芭拉的離世對他來說可謂是不堪承受的打擊。在芭芭拉的葬禮上,人們看到悲痛欲絕的老布希坐在輪騎上,身體極度虛弱,他一言未發,久久地停留在亡妻的棺木前不肯離去,足足有15分鐘。


芭芭拉葬禮的第二天,老布希就因為「血液感染」被送醫院,接受了近兩周的檢查治療,直到5月才勉強出院。


美國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失去愛人的極度悲痛會導致危及生命的炎症。「一般來說,喪偶一年內是道坎,心理方面的傷痛最為明顯,60歲以上老年人尤其難以承受。」北京安定醫院老年科主任鮑楓表示。


上海中醫藥大學科技人文研究院中醫心病科主任醫師陳麗雲,人在受到巨大的精神刺激或者強烈的情緒變化時,可能患上心碎症候群,表現為心梗、左心功能障礙,甚至猝死。



真正的衰老往往是瞬間降臨。


人至晚年,社會功能逐漸喪失,需要依賴的事物越來越多,卻也越來越易消散。失去相互扶持的另一半,像是失去了拐杖,老人們要面對的不僅是遺憾與思念,還有搖搖欲墜的現實。


「七」步走出喪偶陰影 


對於喪偶的人來說,沉溺於過去只會徒增悲傷,必須要和現實和解,學會自我調節。

老人喪偶後常常會反思過去有很多地方對不起老伴。這種內疚的心理會誘發其他軀體疾病以致過早衰老。逝者已逝,不必過分自責。

認識到人的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對老伴最好的懷念就是更好地生活下去。

死亡是每個人的最終歸宿,誰也不可抗拒,只是早與遲的問題。應該多多保重自己的身體。

可以盡情地宣洩一番,如在親人摯友面前號啕大哭一場,也可將自己的留戀懷念之情,用詩文、書信或日記等形式寫出來。發洩過後,重整心情,面對生活。

時常看到老伴的遺物會加重精神上的煎熬。因此,不妨把有些遺物暫時收藏起來,把注意力轉移到現在和未來生活中去。 

老伴過世後,原有的某些生活方式被迫改變,應當重新調整生活方式,減少對舊時生活方式的眷戀。

要主動積極地走出陰影,去參加晨練、去市場買菜、去跳廣場舞、參加街道社區或老年協會的活動、去拜訪親友等。只有充實生活,才會開始新的一頁。

老人喪偶後,尤其是60歲左右的老人,經常會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是否需要再找一個新的老伴?


有人覺得未來還長,要找一個人陪自己一起度過,相互扶持;也有人覺得男的找老伴是為了找免費保姆,女的找老伴是為了圖錢圖房。


對此,您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還記得94歲老爺與64歲保姆結婚嗎?當初子女不讓,現狀如何
    這位老人早年喪偶,是典型的歸家寡人一個。可是聽到父親這番提議後,子女們想都沒有就是拒絕。 無論老人怎麼協商,子女都是持死活不同意的態度 。 那麼老人是否能跨越子女的反對,重獲真愛呢?現狀發人深思。
  • 老人喪偶頭三年是道「坎」,子女應多陪陪他們
    這也就是說,喪偶對還活著的另一半來說,頭三年是道坎,能否平靜度過,還需要子女的體貼和關注。  喪偶頭三年是道「坎」  黃阿姨今年67歲,比他大三歲的老伴在兩年前因肺癌去世,當時她覺得天都塌了,吃不下、睡不著,整天悶悶不樂。
  • 退休後喪偶的女人,為什麼不願意再找老伴?這仨女人說出了大實話
    那為什麼很多喪偶的老年女性,卻不願意再找伴侶呢?現實中,喪偶的退休老年女性寧可孤孤單單一個人,也不願意在有生之年找個伴侶陪伴自己、溫暖自己,真實原因何在呢?二,真實案例01李女士,58歲。(為方便敘述,全文採用第一人稱)本人喪偶三年,剛開始覺得受不了,家裡孤單的害怕。
  • 60歲的「喪偶」老人想再婚,兒子嫌丟人不同意,背後原因很現實
    在人生漫長的道路上,他還會有感情的需求,甚至希望找到新的伴侶。楊大姐今年快60歲了,以前是一個幼兒園的保育員。在她35歲那年,老公久病之後去世,讓她和兩個年幼的孩子受盡煎熬。楊大姐是一個堅強的女人,她不甘命運的折磨,含辛茹苦將兩個孩子培養成人,還讓他們受到很好的教育並順利地成家立業。
  • 「喪偶以後,最親的不是孩子」,80歲老人幡然醒悟,子女多沒用
    一位女性網友回答「他先走」!男人背負的東西太多了,痛苦也不例外,不想再讓他承受「失去我」的痛苦。其實,活了一輩子,等到喪偶的那一天才發現,留下的那個人才是最痛苦的。,我最親的不是孩子」,80歲老人幡然醒悟,子女多沒用「你是不是老年痴呆了」、「別管她了」、「老了還這麼煩人」……聽著幾個孩子們對自己的抱怨,王阿姨忽然想起了老伴生前的話,「年紀大了,別只顧著孩子」。
  • 大連獨生子女父母 子女14周歲前一直有補助
    一方離婚、一方喪偶,雙方各有一個子女,再婚後是否還繼續享受獨生子女父母獎勵費?退休後,公司只支付了部分獨生子女父母退休補助費,市民該怎麼辦?昨天上午,市人口計生委相關負責人做客"中國大連"政府門戶網站"在線訪談",在線解讀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
  • 他退休工資8千想找老伴,保姆:工資再高,我也寧願做一個保姆
    但是,在生活中有很多離異或者喪偶的女性們,她們就不願意找老伴了,寧願自己去給別人當保姆,也不願意找個人一起過晚年,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周阿姨照顧的這個老人,有70來歲,是個國企退休人員,他老伴去世10多年了。老人每個月有8000元的退休工資,一直想找一個老伴,但是一直沒有遇到合適的。
  • 退休兩年沒領過獨生子女費,這個費用去哪裡領?不知道的看看
    導語:退休兩年沒領過獨生子女費,獨生子女費去哪裡領?不知道的看看關於這個獨生子女費,是黨和國家對計劃生育政策」的一項獎撫承諾兌現,只要符合」獨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在退休之後都可以享受到補貼。這個問題也引起了一些獨生子女的家長們的熱議。對於這個問題,我們看看專業人士的回答。在之前國家實行計劃生育的政策,就是因為中國人口太龐大了,所以就出現這個政策。但是對於獨生子女的家庭,等到家長們年齡大的時候,就會出現養老困難的問題。所以國家就有這樣的一個補貼,對於這個補貼,不同的人員領取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下面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
  • 兩位65歲大媽因淋巴腫大查出愛滋病,曝光了喪偶老人的生活現狀
    老年人往往因為年紀大,似乎越來越無法和子女們進行更多有效的交流和溝通,工作的繁瑣和生活的壓力,讓子女們似乎也失去了傾聽的能力,老年人面臨的孤獨,年輕人可能無法想像,這還跟你是農村老人和城市老人沒有關係。隨著近幾年愛滋病感染者在老年人群體中的增加,特別是喪偶老人,我們必須要去了解其背後的原因,那為何有些老年人喪偶後會染上愛滋病?
  • 法國政府宣布放棄64歲退休基準年齡 作出退休制度改革最大讓步
    法國當地時間11日下午,法國政府總理愛德華·菲利普突然宣布,政府準備放棄64歲的退休基準年齡。這是法國政府自宣布退休制度改革草案以來作出的最大讓步。法國總理愛德華·菲利普當天公布了一封給參與退休制度改革談判的工會組織的一封信。
  • 深圳事業單位女職工或可彈性退休 育嬰假將延長
    「事業單位中有一定技術特長的女性職員如醫院科主任等學科帶頭人對延遲退休呼聲很高,深圳彈性退休制度適用範圍擬從企業擴大到事業單位。」記者昨日獲悉,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對《深圳經濟特區性別平等促進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進行了二次審議。
  • 老年生活紀實:老年喪偶後的心理狀況
    導 語老年喪偶是古往今來一種正常的現象。生老死葬,是一種任何人也不能抗拒的自然規律。在當今,社會如此美好,國泰民安,豐衣足食,安居樂業,老人們盡享社會主義的天倫之樂。然而,對於老年喪偶者,不論是喪夫、還是喪妻,他們的心理狀況究竟如何呢?
  • 我市10月起調整機關事業單位改革後退休人員職業年金發放方式
    記者9月28日從市人社局獲悉,我市從10月起調整機關事業單位改革後退休人員職業年金支付方式
  • 獨生子是深圳戶口,父母退休後戶籍和社保關係可以轉入深圳嗎?
    問題:獨生子是深戶,父母退休後戶籍及社保關係可以轉入深圳嗎?戶籍可以,社保不可以。戶籍可以走老人投靠子女戶籍遷入的專項政策轉入深圳,社保關係退休後就不存在轉移之說了,無法轉移,但退休人員可以辦理醫保異地安置,方便今後在深圳就醫。
  • 全國人大代表唐純玉:建議機關、事業單位女性工勤人員延長退休年齡
    工人日報客戶端5月26日電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時代陽光藥業公司執行董事唐純玉認為,目前人口的預期壽命已達70多歲,現行退休年齡政策已不符合時代要求,不利於經濟社會的良性運行。《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國辦法[1978]104號文件)第一條第一款規定,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國家機關、人民團體的工人,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周歲,連續工齡年滿10年的,應該退休。
  • 70歲的退休校長和50歲的保姆結婚,為何受到仨子女的一致反對?
    70歲的退休校長李玉斌,他每月有4000、5000元的退休金,他和50歲的保姆王桂雲結婚,為何會遭到以兒子李強為首的仨子女的強烈反對呢?甚至李玉斌還不惜和李強斷絕父子關係呢?本該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為何變得如此劍拔弩張呢?
  • 晚年喪偶,有錢不給子女會晚景悽涼嗎?3位老人的話值得大家警醒
    天底下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當兒女們深陷困境時,他們即便砸鍋賣鐵也要貼補兒女,但是現實生活中卻有一群這樣的個體,他們晚年喪偶,身邊就只有子女,那如果他們不把自己的退休金和存款拿出來貼補兒女,那他們的晚年就會老無所依嗎?以下三位老人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回答了這個問題,非常值得同齡的老人警醒。
  • 事業單位工資及事業單位退休工資、年齡的計算
    現在公職類考試愈來愈受大家的追捧,事業單位也是其中一大熱門。在準備考事業單位之前,建議你先了解一下事業單位,特別是事業單位的工資,以及事業單位退休方面的事項你都清楚嗎?事業單位的工資組成是什麼?事業單位退休年齡計算方法?
  • 為什麼退休女人不願意找老伴呢?58歲的女人坦言:一個人過得挺好
    所以大部分中老年喪偶或者離異的人,都會選擇找老伴共度晚年。但是身邊有不少這樣的朋友,她們退休以後,不願意找老伴,不和兒女同住,選擇過一個人的生活,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鄰居58歲的王阿姨鄰居王阿姨今年58歲了,她30歲的時候就離婚了,一個人帶著女兒生活。
  • 拜登喪偶後五年才再婚,他是美國紳士,行為卻符合中國傳統思想
    很多人都是喪偶時迫不及待的再婚,有時妻子亡故幾天就把新人領進門,半年後就結婚了。不但年輕人如此,老人也是如此。如果有年幼子女,更是有迅速再婚的理由了,理直氣壯地說孩子需要人照顧,我必須馬上娶後妻。可是這不符合中國傳統道德,喪偶後應該三年後再婚,為舊人守一個空檔期和思念的時期。現在結婚都是自由戀愛,既然你那麼愛她才和她結婚,她離開人世,你總過傷心難過一段時間吧,怎麼能那麼快忘記她,擁另一個女人入懷,並且正式結婚共同生活呢?但是事實上很多人都做不到,因為很少人能保持中國儒家道德和傳統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