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偶以後,最親的不是孩子」,80歲老人幡然醒悟,子女多沒用

2020-10-31 萌主媽咪育兒經

「文/萌主媽咪育兒經(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知乎上有個話題——「夫妻兩人,到了暮年,希望誰先離世」?

一位男性網友回答「她先走」!如果我先走,誰保護她睡覺?她怕黑,誰陪她散步?她沒有方向感,誰給她講笑話?我希望陪她到生命最後一刻,孤獨由我來承擔。

一位女性網友回答「他先走」!男人背負的東西太多了,痛苦也不例外,不想再讓他承受「失去我」的痛苦。

其實,活了一輩子,等到喪偶的那一天才發現,留下的那個人才是最痛苦的。也許有人會說,「老伴沒了,還有孩子」,真到那一天就會發現,老伴走後,子女並不是最親的人。


「喪偶以後,我最親的不是孩子」,80歲老人幡然醒悟,子女多沒用

「你是不是老年痴呆了」、「別管她了」、「老了還這麼煩人」……聽著幾個孩子們對自己的抱怨,王阿姨忽然想起了老伴生前的話,「年紀大了,別只顧著孩子」。

王阿姨今年80歲了,在70歲的時候生活了幾十年的老伴因病走了,走前還勸她,「你老了,別再操心孩子了,好好照顧自己」。

可王阿姨覺得老伴走了,孩子就是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只要孩子開心自己什麼都不圖。

那幾年,儘管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還是盡力給孩子們帶娃、做飯、照顧家庭。萬萬沒想到,自己把孩子當作「孩子」,可孩子早已經把自己當作了「外人」。

在一次失足跌倒後,王阿姨癱瘓在床,精神狀態大不如從前。剛開始孩子們還盡心地照顧著,可時間一長,就開始厭倦了端屎端尿的生活。

這才出現了開頭的「抱怨」,而80歲的王阿姨也真正明白,子女再多,到老了也不是自己最親的孩子了。

孩子有自己的家庭,他們也是父親、母親、妻子、丈夫,長輩只是一份「責任」。

當相伴一生的人走後,最親的只有「自己」!

如何安排晚年生活?別寄希望於孩子,做好這三點就行

從孩子出生,父母就在為孩子的學習、工作、婚姻忙碌著,卻忽視了自己的晚年生活。等到只剩自己時才覺得孤獨,孩子再也不是圍著自己轉的小孩子了。

現代年輕人生活壓力夠大了,別寄希望於孩子,早早為自己的晚年做打算吧!

1)明白孩子不是自己最親的人

有人說「世界上最無私的愛是母愛,最無情的愛也是母愛」,母親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可孩子為人母后最愛的卻不是母親而是孩子。

每位媽媽都要做好心理準備,孩子在自己心中最親,但自己不是孩子心中最親的人。學會主動離開孩子,習慣孩子們一個個離開的晚年生活。

2)照顧好身體,安排好時間

中國的父母一輩子圍著孩子轉,等孩子長大成家了,也應該學會享受獨處時光。

首先要照顧好身體,自由行動是保持親子關係最重要的一關。其次要安排好自己的時間,有意義地度過晚年時光。

3)「養老院」也是不錯的選擇

不少人對「養老院」存在敵意,認為被送去養老院就是孩子不孝,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當代年輕人的壓力已經夠大了,沒有時間和精力照顧年邁的父母,送去養老院既不用擔心還能減輕生活壓力。對老人來說,養老院的生活並不比「孤寡生活」差。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老人喪偶頭三年是道「坎」,子女應多陪陪他們
    家住城東的黃阿姨凌晨4點多就起床,燒好祭拜用的飯菜,整理好香燭和鮮花,她要跟兒女們一起去給老頭子掃墓。忙碌的準備掩蓋了她臉上的憂傷,但終究無法抹去失去老伴給她帶來的傷痛。  美國一項針對喪偶老人長達6年的追蹤觀察發現,老人喪偶第一年的死亡率高達12%,第二年為7%,第三年為3%,而對照組分別只有1%、3%和2%。
  • 60歲的「喪偶」老人想再婚,兒子嫌丟人不同意,背後原因很現實
    楊大姐今年快60歲了,以前是一個幼兒園的保育員。在她35歲那年,老公久病之後去世,讓她和兩個年幼的孩子受盡煎熬。楊大姐是一個堅強的女人,她不甘命運的折磨,含辛茹苦將兩個孩子培養成人,還讓他們受到很好的教育並順利地成家立業。
  • 晚年喪偶,有錢不給子女會晚景悽涼嗎?3位老人的話值得大家警醒
    天底下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當兒女們深陷困境時,他們即便砸鍋賣鐵也要貼補兒女,但是現實生活中卻有一群這樣的個體,他們晚年喪偶,身邊就只有子女,那如果他們不把自己的退休金和存款拿出來貼補兒女,那他們的晚年就會老無所依嗎?以下三位老人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回答了這個問題,非常值得同齡的老人警醒。
  • 喪偶老人的生活常態——搭夥過日子,子女竟然非常支持
    現在社會老齡化現象加重,喪偶老人數量也在與日俱增。經歷了喪偶之痛的老人,經常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很難恢復好精神狀態,這讓兒女非常擔心。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搭夥過日子」逐漸成為喪偶老人的生活常態了。其實想想確實是這樣,老人再重新找老伴,牽扯到的不止是兩個人,而是兩個家庭。這就涉及到財產問題、兒女問題甚至是兒女的孩子等等。畢竟誰都不希望再找個家庭不如自己家的老伴過日子,但是上哪能找到家庭剛好合適,而且人又合適的老伴呢。李大爺說,每次想到這些頭都大了,算了,還是一個人過吧。
  • 四川50歲奶奶抱1歲孫子跳樓:父母是最沒用的母嬰用品!
    據新聞報導,12月15日,四川一位50歲奶奶抱著一歲多的孫子跳樓,幸虧有擋板緩衝。老人受重傷不治身亡,小孩只有輕微傷,但受驚嚴重。熟人透露,老人偶爾打麻將,兒子兒媳都在外打工,誰也不知她為何輕生?老人需認真負責的帶娃,不能有情緒,不能出差錯。不然就是矯情,就是失責。她們應該無怨無悔,不能怨聲載道。所以一切都源於,孩子把父母看作世界上最沒用的母嬰用品,用過了,就當成紙尿褲般丟掉。
  • 80%喪偶老人希望再婚:老年人4大真實需求,你都知道幾個?
    老人不僅過得孤獨,還經常被人呵斥:「吃個飯怎麼又撒一地?」「藥給你放這了怎麼又忘記吃!」在阿姆榮根看來,這樣的生活毫無尊嚴,簡直就是「孤老院」。她恐懼衰老,害怕父母老去,因為她深知養老院的生活有多糟糕。
  • 60歲以後,「無子」和「喪偶」,哪個更痛苦?
    60歲以後,老年無子,老年喪偶,哪個,更讓人痛苦?一、愛情裡唯一的一次違約,是你先走一步有的夫妻,恩愛了一生,卻把一個謊,撒了一輩子,生一世一雙人。可終究有人要先走一步。孩子的孝順,和愛人的陪伴,是不同的。枕邊睡的不再是伴侶,是空落落的孤單。真正深愛過,那麼對方離開,心中便會缺了一角。
  • 65喪偶老人想娶32歲離異女人,子女卻要與其斷絕關係,到底誰之錯
    65喪偶老人想娶32歲離異女人,子女卻要與其斷絕關係,到底誰之錯?文/小妞姐彈情事情發生在別人身上,永遠是故事。可一旦發生在自己身上,就是事故了。生活中,老夫少妻的搭配不在少數。和叔雖然65歲,可依然風度翩翩。小劉只有32歲,可是依然願意跟和叔一起生活。2003年,和叔愛人病逝了。於是,他就看開了:人一輩子就那麼長,要那麼多錢有什麼用。人生還是及時行樂為好。於是,他就經常去洗浴中心,足療店按摩。就認識了小劉。
  • 兩位65歲大媽因淋巴腫大查出愛滋病,曝光了喪偶老人的生活現狀
    老年人往往因為年紀大,似乎越來越無法和子女們進行更多有效的交流和溝通,工作的繁瑣和生活的壓力,讓子女們似乎也失去了傾聽的能力,老年人面臨的孤獨,年輕人可能無法想像,這還跟你是農村老人和城市老人沒有關係。隨著近幾年愛滋病感染者在老年人群體中的增加,特別是喪偶老人,我們必須要去了解其背後的原因,那為何有些老年人喪偶後會染上愛滋病?
  • 老人80歲大壽,子女5人親手做菜,鄰居看後羨慕:後悔計劃生育了
    老人80歲大壽,子女5人親手做菜,鄰居看後羨慕:後悔計劃生育了!!,也會體現出我們關愛老人,人人有責,今天跟大家說的這個是80歲的老人,在看了這麼豐盛的飯以後,非常的開心,就連那些鄰居們他們看了也是非常的羨慕。
  • 四川綿陽一80歲老人孤死家中,子女被判遺棄罪獲刑:你怎麼看?
    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是為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線。9月13日,四川綿陽平武縣人民法院進行了一起關於80歲老人孤死家中案件的審理,分別判處老人的兒子有期徒刑兩年,女兒們有期徒刑一年到一年半不等,緩刑兩年。本案中80多歲的老人為張老太爺,他與妻子趙某某育有四個女兒和一個兒子。他們的女兒分別在平武縣不同的地方工作,或務農或經商。原本張老太爺是與妻子同住的,但是二女兒家裡缺一個守家的,便把自己的母親趙某某接了過來。至此,張老太爺便是自己一個人居住了。自從張老太爺一個人住之後,他的子女們偶爾回來看看他。
  • 他事業單位退休,64歲喪偶後,竟被子女們……
    她希望父親能多去看看,父親卻轉身給爺爺僱了個保姆,費用三家均攤。但那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張興國以後需要照顧的時間還長,三個兒子動了給他找新老伴的心思。但又私下商量著,不能領結婚證,否則對方會分走父親的財產。可剛一提起這事,張興國就氣得跳腳。活了一輩子,他看得出兒子是怕被連累,急著將他這個包袱甩出去。
  • 九旬老人樓上潑糞水澆鄰居,社區:子女不孝,調解也沒用
    導語:子女孝順的情況下,老人晚年生活衣食無憂才能保持愉悅心情。子女不孝的情況下,即便老人吃喝不愁心情也難得舒暢。這時有些老人就把自己活成了「萬人煩」。這種老人就像渾身長滿刺的刺蝟,你不招惹他,他也要扎一紮你。
  • 老人帶孩子隔代親,但不能親過了頭
    老人對孫子一輩都比較親,叫隔代親。現在很多家庭都是跟老人一起住。老人對孩子都特別親,但讓父母總有親過了頭,又親的也不是地方的感覺,有以下表現:【縱容讓孩子看手機】:孩子喜歡看手機玩遊戲我聽了很無奈,因為鄰居年紀大不能說,說了鄰居丟了面子,以後也不好往來。又比如說孩子跟哪個小女孩玩的很好,就開玩笑「長大讓她當你媳婦吧」。【對孩子哄騙利誘】:老人有時候想讓孩子幹什麼,就哄騙利誘。比如說有時候老人為了讓孩子吃飯,許諾孩子吃完飯出去玩;為了讓孩子回家,又許諾孩子什麼吃的。還有孩子為了讓孩子聽話,許諾給孩子手機玩。
  • 七旬老人再婚,稱被兒子打罵有家不能回,喪偶老人到底能再婚嗎?
    七旬老人再婚被兒子打罵有家回不了本應該安享晚年的年紀,如今卻只能住在一個隨便搭建的簡易房。老人說這一切,都是兒子造成的,陳德茂老人和他老伴今年都70多歲了,現在的老伴並不是原配妻子。但是老人表示自己與兒子的矛盾不是因為再婚的原因。
  • 「隔代親」能有多嚴重?寶爸哭笑不得:奮鬥35年財產沒4歲兒子多
    寶爸哭笑不得:奮鬥35年財產沒4歲兒子多都知道「隔輩親」嚴重,那麼到底能有多嚴重呢?相信從小王這段親身經歷你大概就能了解到了。小王今年35 歲,有一個4歲的兒子,妻子嫻靜,父母友善,一家人非常幸福幾乎都沒有紅臉的時候,小王對於這樣的生活非常滿意。
  • 七旬老人的忠告:再孝順的子女,也別長期住一起,甭管多親密
    都說被傷害沒有關係,就怕一轉身發現傷害自己的,竟然是最親近的人。當年自己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現在卻嫌棄自己,這種痛苦恐怕只有老人自己知道了,當年信誓旦旦說給自己養老的子女,當老人真正需要他們的時候,卻對自己避之不及,這恐怕才是最大的悲哀。
  • 日本社會福利那麼好,為什麼還是有很多老人孤獨死去?
    這名男子大概50多歲,在這個擁有數千萬人的城市,他獨自死去卻無人發現,成為日本「孤獨死」的又一案例。據有關專家估計,日本每年「孤獨死」的人數大約有3萬多人。在日本,如果一個老人上了年紀又是獨身,那麼基本上可以說是租不了房子。中介根本就不會接待這樣的顧客。因為保不齊哪天老人就死在房子裡,這樣一來房子以後就不好租出去了。
  • 孩子跟誰睡就跟誰親?兒童心理學:過了「黃金期」,再努力也沒用
    兒童心理學:過了"黃金期",再努力也沒用麗麗是一個兩歲孩子的媽媽,因為工作原因,她和丈夫在外地城市打拼,還沒有固定居所,所以當時只能忍痛將剛滿周歲的孩子交給老家的爺爺奶奶照顧。前不久,麗麗和丈夫回了一趟老家看望老人和孩子,當天晚上,分外想念孩子的她想要跟兒子一起睡,可誰知道孩子卻死活不願意,哭著鬧著要找奶奶。
  • 喪偶兒媳有義務贍養公婆嗎?解析《民法典》四大特殊贍養情形
    一、兒女贍養老人,難道只是支付贍養費就行了嗎?「找點空閒,找點時間;領著孩子,常回家看看;帶上笑容,帶上祝願;陪同愛人,常回家看看,……」陳紅的這首《常回家看看》在九十年代末火遍了大江南北,大家喜愛的不僅僅是悠揚動聽的旋律,其歌曲內涵更是洞徹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