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昆蟲教你的事:靈感來源於昆蟲的四種仿生技術

2020-12-20 人民網

  

晶狀體呈色的蝴蝶翅膀原理可應用於電子顯示屏

從跳蚤身上得到靈感製造出超級高彈橡膠

  你大概想不到誰才是當今工程師們的新繆斯女神——蝴蝶、蜘蛛、跳蚤……不、不,這可不是中世紀巫師在搜集煉製湯劑的配方,而是如今方興未艾的昆蟲仿生學技術——昆蟲們在身體結構、器官屬性等方面所表現出的精巧與實用,已經吸引了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關注與投入。日前,美國《發現》雜誌在線版一篇文章列舉出4種新技術,並意圖向人們展示:無論是不需要光源也能清晰成像的技術,還是在沙漠戈壁中尋找水源的方法,一場由蟲子們引發的仿生學革命,正在進行中。

  晶狀體呈色的蝴蝶翅膀

  應用:無需光源的節能顯示屏

  大部分蝴蝶的翅膀以及孔雀等一些鳥類的翅膀,都擁有絢麗鮮亮的色彩。不過,這種美麗的外表,並不是源自它們的身體上自帶怎樣的顏料物質,而是得益於如稜鏡一樣的晶狀體表面結構。簡單地說,就是這種獨特的結構,能夠將陽光色散為多種單色光,然後被人類等觀察者的眼睛所捕獲。其原理與雨後經常會出現的彩虹一樣。

  蝴蝶之翼的神奇,給著名的移動通訊技術研發公司高通帶來了靈感。他們將這種巧妙結構應用到向日葵、IMOD等旗下電子產品之上。藉助一組微觀顯示結構的技術,高通的電子閱讀器能夠在陽光下產生出與蝴蝶翅膀一樣的絢麗光彩。

  而更為重要的是,這種被稱作幹涉儀調節器顯示的技術,僅需藉助周遭環境內的光源,不需要產品本身再加裝任何額外的背景光源。這不僅徹底解決了傳統顯示屏一遇到強烈日光就「見光死」的尷尬問題,更能夠節約90%的電源消耗。這種價值無疑是巨大而具有深遠影響的——當前一臺等離子電視的能耗一般為400瓦,使用該技術之後則只需原來的十分之一。可以想像,一旦該技術被推廣到手機等所有的電子產品領域,將會產生多大的綠色效益。

  反射紫外線的蜘蛛網

  應用:減少鳥類撞擊事件的玻璃

  很少有人會想到,玻璃竟然是一名「惡貫滿盈」的鳥類殺手。據統計,每年大約有1億多隻鳥死於與摩天大樓等高層建築玻璃窗戶或外牆的碰撞。

  不過令科學家感興趣的是,雖然躲不過人類製造的無形殺手,但鳥類幾乎從未在蜘蛛網這種動物界的陷阱中吃過虧。原因就在於它們能夠感知到蜘蛛網反射出的紫外線。蜘蛛為什麼要主動警示鳥類?答案顯然不是無心之錯。科學家們猜測網的主人之所以拒絕看似豐厚的獵物,一來在於鳥類的體積顯然大大超過了自己胃口的承受能力,二是它們對於網的破壞實在太大,修補起來不是輕鬆的事情。

  人類希望與蜘蛛的智慧相比,自己能更高一籌(但在織網這事上還真說不定)。鳥類學家和工程師就在蜘蛛網中獲得了靈感,並將它運用到一種建築玻璃中來。德國格拉斯維克·阿諾德公司是一家大型跨國企業,專業生產真空隔熱玻璃、陽光控膜玻璃和建築玻璃表面等產品。在自己的最新產品中,阿諾德公司加入了一層類似蜘蛛網的紫外線反射結構,可以幫助鳥類在飛行中識別出玻璃這種不可穿越的障礙,從而及時做出規避。

  設計師與鳥類學機構在鳥類經常飛行的地方所進行的實驗,充分地證明這款玻璃在保護鳥類方面的有效性。應用結果顯示,鳥類撞擊事件因為新型玻璃的使用而下降了75%。

  沙漠甲蟲的尋水秘籍

  應用:乾旱區集水儲水設備

  對於沙漠地區的生命來說,尋找水源是生存的第一法則。生活在納米比亞沙漠中的擬步甲蟲就是其中的高手之一。

  作為地球上最炎熱、最乾燥的地區之一,納米比亞沙漠從不下雨,但是一年之中有6個月的時間,從大西洋偶發的強風陣陣,會為該地帶來霧氣,這些霧氣就成為擬步甲蟲賴以生存的水源。

  這種蟲子的外殼上有一層僅有人類頭髮一半厚度的凸起物,並且覆蓋著一種蠟狀的憎水物質。每天清晨,擬步甲蟲都會將自己的屁股高高撅起,數分鐘之後露珠便會在上面形成,隨後流經背部的憎水層,落入它的口中。對於這種體型只有2毫米到35毫米大小的蟲子來說,這些水分足以滿足需要。

  擬步甲蟲的故事給予人們的啟示在於:再惡劣的環境,總還是為生命保留了一絲希望;人類要改善自身的生活環境,應當多向大自然學習。這種極地生存的技巧,就被設計師基塔·帕克所看中。

  他藉此發明了一種成功的仿生設備。該設備由不鏽鋼製成,有著甲蟲外殼般的造型,能夠高效地收集清晨露水,並將其儲存到下方的圓形儲水盒中。這些水完全能夠保證沙漠地區人們的生存所需。

  跳蚤的彈跳天賦

  應用:超級高彈橡膠

  早在1920年代,英語國家的人們就已經開始使用「蜜蜂的膝蓋」來形容某種事物的出色。如今,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通過研究證明,與蜜蜂相比,跳蚤的膝蓋同樣優秀,甚至遠超前者。

  目前,該組織已經生產出一種彈性高達98%的完美橡膠。而其中的秘訣就來源於對跳蚤,或者確切地說,跳蚤關節中節肢彈性蛋白的研究。節肢彈性蛋白的作用很像一種彈簧。當遭受外來力量的時候,它先將其吸收,然後再把儲存的力道在受力消失時釋放。

  據報導,該組織的生物化學家為了人工合成節肢彈性蛋白,首先從果蠅體內分離出控制節肢彈性蛋白產生的一個基因片段,然後將其插入大腸桿菌中,經過處理的大腸桿菌能夠產生一種節肢彈性蛋白的前體。隨後,他們將這種蛋白和釕催化劑混合在一起,並用強烈的白光照射,促使節肢彈性蛋白前體中的胺基酸分子以特定形式緊密結合在一起,成功使混合物變成了固體。這種人工合成的材料和節肢彈性蛋白一樣具有超強彈性。

  而與節肢彈性蛋白的這種效用相比,無論是人工橡膠還是天然橡膠,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跳蚤就是最好的例證。藉助關節中節肢彈性蛋白組成的襯墊,跳蚤可以輕鬆一躍,到達身體長度100倍的高度(換作人類,這個數字將是600倍!)。

  節肢彈性蛋白是目前最高效的彈性蛋白已經毫無疑問。問題在於人類怎樣才能更好地實現它那廣闊的應用前景。從提高心臟瓣膜的響應速率,到優化運動鞋的彈性度,這種神奇材料所能做的事情,還有太多太多。(張夢然)

相關焦點

  • 有「大智慧」的昆蟲,以昆蟲為靈感的四種發明技術!
    小蟲有大智慧,跳蚤、蜘蛛以及一些昆蟲或許能賦予工程技術新靈感—01 蝴蝶的晶體色彩許多蝴蝶的翅膀和一些鳥類的羽毛如孔雀,有著絢麗色彩。如果該技術應用在等離子電視上,比如一臺等離子電視耗電約為400瓦,一臺Mirasol 顯示器耗能可能只有40瓦。這種技術現在已經被應用到手機和其他具有用戶界面的設備上。02 蜘蛛的反光網據統計,全世界每年有上億隻鳥兒因撞擊玻璃而死,大型寫字樓及摩天大廈的玻璃幕牆尤其成了鳥兒的致命殺手。
  • 科研人員從昆蟲獲取靈感設計仿生機器人
    新華社倫敦3月4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日前發布消息說,該校科研人員正根據跳蛛、蜜蜂的生物特性來設計微型仿生機器人,未來這些吸收了昆蟲屬性的機器人能為工業等領域帶來新的技術變革。據納巴維介紹,他們在實驗室中利用高速攝像機記錄了跳蛛跳躍不同距離和高度的每一個細節,收集了大量數據用於設計微型仿生機器人原型,讓它們模仿跳蛛的跳躍。他說,如果未來能夠完善這種機器蜘蛛的性能,就可以把它們應用在複雜的工程技術以及製造過程中,它們還能被部署到未知環境中執行不同任務。
  • 科技日報:新型仿生複眼模擬昆蟲視覺 蒼蠅比你反應快,或因看世界的...
    《科技日報》 2019年9月16日 第08版陳 曦 通訊員 張 華我們拍蒼蠅的時候,蒼蠅會非常迅速地飛走,你知道蒼蠅是怎麼看到威脅並迅速做出反應的嗎?課題負責人宋樂副教授介紹說,「自然界昆蟲複眼的尺寸極小,理論上並不能夠進行清晰的成像,但昆蟲普遍具有很強的趨光性,而且相對於清晰成像而言,光強的信息量比較小,這對需要極短反應時間來保證生存的昆蟲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希望通過仿生系統來探索並證實這種特性。」研究團隊利用單點金剛石切削法,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上製作了表面有169個子眼的仿生複眼。
  • 柔性骨骼列印:製作仿生昆蟲機器人柔性外骨骼的新技術
    昆蟲通常有各種複雜的外骨骼結構,這些結構支撐了它們的運動和日常活動。而為仿生昆蟲機器人製造人工外骨骼,則是機器人領域的一個關鍵挑戰。儘管研究人員已經提出了幾種製造昆蟲機器人外骨骼的工藝和技術,但其中許多方法極其複雜,或者依賴昂貴的設備和材料。
  • 科技日報:新型仿生複眼 揭示昆蟲如何看世界
    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模擬昆蟲的視覺系統,發現昆蟲可能是根據物體發出的光強度來探測物體的軌跡。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光學快報》上,並被美國光學學會進行了專題報導。
  • 這四種昆蟲都是我國著名的捕食性天敵昆蟲,大家認識一下
    目前世界上約有100萬種以上的昆蟲,七星瓢蟲、半黃赤蜻、大草蛉、中華大刀螳這四種昆蟲都是我國著名的捕食性天敵昆蟲。1992年6月28日,正值第19屆國際昆蟲學大會在北京召開之際,郵電部發行了《昆蟲》特種郵票,全套4枚。(4-1)為「七星瓢蟲」。描繪了「七星瓢蟲」的形象。
  • 兩種仿生昆蟲微型機器人達同規模...
    來源丨機器人大講堂(ID:RoboSpeak) 作者丨藍楓 最近,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設計了兩種仿生昆蟲微型機器人,一種可以跳躍,另一種可以扇動其人造翅膀。我們在這裡簡稱兩個為「跳蟲」與「果蠅」。
  • 「昆蟲機器人」有何用處?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機器人的體型越來越小,也越來越輕量化,同時也誕生了許多模仿昆蟲的微型機器人,這些「昆蟲機器人」有何作用?1989年,世界上第一臺全自主的昆蟲機器人Genghis研製成功,主要用於研究行為控制。
  • 兩種仿生昆蟲微型機器人達同規模最小
    溫馨提示 最近,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設計了兩種仿生昆蟲微型機器人,一種可以跳躍,另一種可以扇動其人造翅膀。我們在這裡簡稱兩個為「跳蟲」與「果蠅」。
  • 英國林肯大學藉助昆蟲群體靈感,研發自動駕駛碰撞檢測和規避系統
    汽車氪獲悉,英國林肯大學( University of Lincoln )牽頭髮起了一項國際研究項目,其目標是開發一款創新型防碰撞系統,以提高自動駕駛車輛的安全性,其靈感來源於昆蟲群體。自動駕駛車輛開發人員發現,在可靠性、成本、能耗和尺寸方面,現有的車輛碰撞檢測方法基本上是無效的,遇到的問題包括:雷達對金屬材料敏感度較低、在高建築物的城市採用基於GPS的技術較難、車到車(V2V)通信不能檢測到行人或任何未聯網的物體,以及普通視覺傳感器無法應對夜間的霧、雨或昏暗的光線條件等。ULTRACEPT的研究人員希望開發一款能夠克服這些問題的系統。
  • 昆蟲的史詩——法布爾與《昆蟲記》
    《昆蟲記》(Souvenirs Entomologiques),又稱《昆蟲世界》《昆蟲物語》《昆蟲學札記》或《昆蟲的故事》,是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創作的長篇生物學著作,共十卷。
  • 《昆蟲記》裡講述的那些昆蟲朋友們的有趣傳聞
    法國作家法布爾以撰寫《昆蟲記》聞名於世,這本書充分展現了他在科學觀察研究方面的才能和橫溢的文學才華。在《昆蟲記》中法布爾在向我們生動的描述了各種昆蟲的樣子、習性的同時,也記錄了很多當時人們對昆蟲的認識與故事,幫助讀者從其他角度認識各種昆蟲。
  • 深圳昆蟲科技館「首秀」
    建於深圳基因組所試驗農場、將於7月25日正式開館的深圳昆蟲科技館一期也首次亮相。&nbsp&nbsp&nbsp&nbsp據了解,中國農科院深圳基因組所是2014年中國農科院和深圳市共同打造的現代創新型研究所,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專門從事農業基因組研究的國家級研究所,已建立了覆蓋基因組到品種全產業鏈條的學科體系。
  • 「混沌」方法為機器人創造昆蟲步態
    日本和義大利的研究人員正在利用混沌理論和非線性物理學,為微型機器人創造出昆蟲般的步態——並配有運動控制器,以提供腦機接口。生物學和物理學中滲透著從根本上建立在非線性物理學基礎上的普遍現象,正是這種情況激發了研究人員的工作。
  • 大大大昆蟲來襲!帶你探索昆蟲世界的奧秘!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希爾曼曾經說過為了與自然建立連接與最廣大的動物界建立連接我們不應該從那些最輝煌的動物開始而是從身邊的蟲子開始那麼,昆蟲的王國究竟是怎樣的呢你知道白蟻巢長什麼樣子嗎?你知道誰是昆蟲界裡跳的最高的明星?誰又是隱身偽裝高手?你知道聖甲蟲的別名是哪個我們熟悉的昆蟲嗎?
  • 昆蟲的秘密你了解多少呢?《MOVE圖鑑昆蟲》給你完美的答案
    《MOVE圖鑑 昆蟲》的原版作者來自日本甲蟲協會、東京大學、日本大學等多所高等院校與研究機構,為知識保駕護航。真是標本實拍圖和昆蟲生態攝影作品均由昆蟲研究者、專業攝影師提供。中文版審訂:張巍巍,昆蟲學者、科普作家、生態攝影師。在快遞點一拿到這本書,我就迫不及待地拆開包裝,捧起它愛不釋手。
  • 辨識昆蟲:蜘蛛為什麼不屬於昆蟲?
    答案是那些生活中「不起眼」、容易被我們忽略的——「小」昆蟲。到目前為止,人類所知道的昆蟲種類已經超過100多萬種,它們形態各異、種類繁多,分布面比其他綱的動物都要廣泛,幾乎遍及整個地球!雖然「到處」是昆蟲,但是你看到的可不一定是昆蟲哦!比如蜘蛛就不屬於昆蟲。今天我們將跟研寶一起走近昆蟲,學習如分辨出身邊的昆蟲。
  • 昆蟲的史詩—《昆蟲記》
    當我們提起昆蟲的時候,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蜻蜓、蜜蜂、蚊子、蒼蠅等等。你對昆蟲了解多少呢?當你帶著孩子去公園玩耍的時候,你會為他講些什麼呢?大自然是孩子最喜歡的地方,其中的昆蟲也是他們最好的夥伴。今天,要給小朋友們帶來一本專門描述昆蟲的書,法布爾的《昆蟲記》希望你們喜歡,希望它能成為你的朋友。正如魯迅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中所講,每個人的童年都有個秘密的樂園。法布爾也不例外。
  • 日本昆蟲物語
    而後者的《我的自然科學課·如何養昆蟲》,也是經驗之談,頗值一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廣義的「昆蟲圖鑑」當中,還包括「昆蟲攝影」這一類。這當中,就出現了像今森光彥這樣的昆蟲攝影大師。他的昆蟲攝影集《昆蟲記》以及《今森光彥的昆蟲教室》(全2冊),是所有小昆蟲迷絕對不容錯過的好書。
  • 動物:關於昆蟲的一些事
    導語:無論你喜歡它們還是被它們困擾,昆蟲無處不在。您可以在花園,樹木,電視節目甚至動物園中看到它們。它們可能像蜜蜂一樣有用,或者像蚊子一樣令人討厭。它們構成了地球上最大的動物群。有六千到一千萬種不同類型的昆蟲,它們有數千種形狀,顏色和大小。儘管昆蟲有許多不同的方式,但它們有一些共同點。昆蟲是無脊椎動物,這意味著它們沒有骨幹。所有昆蟲的身體都有三個部分:頭部,腹部和胸部。他們頭上有兩個觸角,有六條腿。昆蟲是冷血的,這意味著它們的體溫會根據周圍空氣的溫暖程度而變化。大多數昆蟲都是從蛋中孵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