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員從昆蟲獲取靈感設計仿生機器人

2021-01-19 新華社

新華社倫敦3月4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日前發布消息說,該校科研人員正根據跳蛛、蜜蜂的生物特性來設計微型仿生機器人,未來這些吸收了昆蟲屬性的機器人能為工業等領域帶來新的技術變革。

曼徹斯特大學學者穆斯塔法·納巴維領銜的一個團隊正開發蜘蛛機器人,這種機器人能夠模仿一種北美東部較常見跳蛛的強悍彈跳能力。這種跳蛛從一個點彈跳出去的距離能夠達到身體長度的6倍以上,遠超人類。

據納巴維介紹,他們在實驗室中利用高速攝像機記錄了跳蛛跳躍不同距離和高度的每一個細節,收集了大量數據用於設計微型仿生機器人原型,讓它們模仿跳蛛的跳躍。

他說,如果未來能夠完善這種機器蜘蛛的性能,就可以把它們應用在複雜的工程技術以及製造過程中,它們還能被部署到未知環境中執行不同任務。

此外,團隊還在探索研發一種模仿蜜蜂的機器人,能夠實現自主飛行,相關技術可用於提升當前飛行器的空氣動力性能。這類蜜蜂機器人未來甚至能夠協助蜜蜂進行各種作物和花朵的授粉。(完)

相關焦點

  • 仿生機器人分為哪幾類_仿生機器人研究現狀
    如圖1所示,人類最早進行了陸面仿生機器人的探索,如中國三國時期的木牛流馬以及1893年由Rygg設計的機械馬;其次,進行了空中仿生機器人探索,最早模仿鳥類的飛行進行撲翼飛行器設計,1485年達文西設計的撲翼飛機圖紙是世界上第一個按照技術規程進行的設計;最後,是水下仿生機器人的探索。縱觀仿生機器人發展歷程,到現在為止經歷了三個階段。
  • 柔性骨骼列印:製作仿生昆蟲機器人柔性外骨骼的新技術
    昆蟲通常有各種複雜的外骨骼結構,這些結構支撐了它們的運動和日常活動。而為仿生昆蟲機器人製造人工外骨骼,則是機器人領域的一個關鍵挑戰。儘管研究人員已經提出了幾種製造昆蟲機器人外骨骼的工藝和技術,但其中許多方法極其複雜,或者依賴昂貴的設備和材料。
  • 兩種仿生昆蟲微型機器人達同規模...
    來源丨機器人大講堂(ID:RoboSpeak) 作者丨藍楓 最近,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設計了兩種仿生昆蟲微型機器人,一種可以跳躍,另一種可以扇動其人造翅膀。我們在這裡簡稱兩個為「跳蟲」與「果蠅」。
  • 兩種仿生昆蟲微型機器人達同規模最小
    溫馨提示 最近,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設計了兩種仿生昆蟲微型機器人,一種可以跳躍,另一種可以扇動其人造翅膀。我們在這裡簡稱兩個為「跳蟲」與「果蠅」。
  • 你所沒見過的仿生機器人,都在這裡
    仿生機器人意在從生物學原理中獲取靈感來設計敏捷性可與動物相媲美的機器人,仿生機器人可用於流體力學、生物力學、神經科學和假體等領域的檢驗。這類應用或將有利於假體設備的設計製造,使其更好地貼合人體運動原理。
  • 「昆蟲機器人」有何用處?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機器人的體型越來越小,也越來越輕量化,同時也誕生了許多模仿昆蟲的微型機器人,這些「昆蟲機器人」有何作用?1989年,世界上第一臺全自主的昆蟲機器人Genghis研製成功,主要用於研究行為控制。
  • 仿生蛇形機器人:模塊化設計「放飛自我」
    蛇形機器人一直是卡內基梅隆大學(CMU)機器人實驗室最引人注目的項目之一,早在十年前,CMU的仿生機器人實驗室就開始了該項目的工作,並在兩年後研發出了第一臺可自主移動的蛇形機器人。這款機器人依據仿生學原理設計,體型瘦而長,頭部裝有相機,適合在狹小空間作業,如進入人類無法到達的區域進行搜索和救援。
  • 科技日報:新型仿生複眼模擬昆蟲視覺 蒼蠅比你反應快,或因看世界的...
    近日,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研製了新型仿生複眼視覺系統,通過對複眼結構及探測方法等多個層面的模擬,發現昆蟲可能是根據目標發出的光強度來探測目標軌跡,其複眼結構基於光能分布的目標空間定位方法,能在極短時間內感知物體迫近。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光學快報》上,美國光學學會對其進行了專題報導。
  • 從章魚得到靈感製作的仿生機器人手臂,可抓取活螃蟹!
    想像一下,如果機器人可以做到所有這些。仿生抓手可以拾取並固定各種不同的形狀,或許它可以成功地抓握罐狀物體,一個球,一個塑料水瓶和一個玻璃或者更多東西。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受章魚啟發的機器人,可以抓握,移動和操縱各種物體。
  • 韓國在軍用仿生機器人領域發力
    原標題:韓國在軍用仿生機器人領域發力 據韓聯社報導,韓國國防部日前宣布將研發軍用仿生機器人,提升防禦與偵察能力,強化武裝部隊。 相關文件顯示,韓國正致力於開發幾款「應用精密技術的軍用仿生機器人」。
  • 仿生機器人尚處初級階段,黃金時代的到來亦可期
    具體來看,仿生機器人主要分為以下兩大類:首先是仿人機器人。這類機器人是指模仿人類形態、運動、感知和交互功能的機器人系統。研究人員通過研發,最終希望仿生機器人可在危險環境下代替人進行工作,或在日常生活中為人提供服務。例如波士頓動力公司開發的液壓驅動雙足步行機器人Atlas、我國哈爾濱工業大學、清華大學等研製開發的雙足步行機器人等。
  • 4種十分先進的仿生機器人,原來人類的科技已經這麼發達了
    機械蝴蝶機械蝴蝶的設計靈感完全來自於大自然中的蝴蝶,無論是外形還是振翅飛行的動作,都是完美復刻真蝴蝶的結構。這些蝴蝶身上安裝了各種各樣的GPS定位模塊以及紅外傳感模塊,因此它們在飛行的時候可以靈活的避開障礙物。
  • 細數那些漂亮可愛的仿生機器人
    其實,這些機器人都屬於仿人機器人,這些機器人是模仿人的形態和行為而被設計與製造出來的,一般分別或同時具有仿人的四肢和頭部。      然而,除了仿人機器人,仿生機器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仿照我們人類的朋友——那些自然界的生物們,通過它們帶給我們的靈感而製造出來的機器人。
  • CMU教授Metin Sitti:產學雙棲的仿生機器人專家 | CCF-GAIR 2018
    其實「磁力+可控機器人」的組合還真有個教授在研究。雖然該教授的研究成果並非像迪士尼電影中展示的那樣無所不能,但其研究成果卻能為腫瘤患者帶來福音,利用磁力控制仿生微觀機器直接將藥品注入病態細胞或腫瘤中。他就是雷鋒網在 6 月 29 日至 7 月 1 日 CCF-GAIR 2018 大會仿生機器人分論壇邀請的重磅嘉賓,卡內基梅隆大學的機械工程學副教授 Metin Sitti。
  • 仿生機器人的發展
    人們要求機器人不僅適應原來結構化的、已知的環境, 更要適應未來發展中的非結構化的、未知的環。除了傳統的設計方法,人們也把目光對準了生物界, 力求從豐富多彩的動植物身上獲得靈感, 將它們的運動機理和行為方式運用到對機器人運動機理和控制的研究中, 這就是仿生學在機器人科學中的應用。這一應用已經成為機器人研究領域的熱點之一, 勢必推動機器人研究的蓬勃展。
  • 仿生設計:美食為靈感的設計
    仿生設計是設計中常用的手段,當你沒有靈感的時候,不妨參考一下身邊的事物。食物是這個星球上每一個人都喜歡的東西,今天帶來的一系列設計就是以美食為靈感,一起來看看叭~ 01 Avocado Ping-pong 牛油果桌球 這是帶有牛油果圖案的桌球用品。
  • 「混沌」方法為機器人創造昆蟲步態
    日本和義大利的研究人員正在利用混沌理論和非線性物理學,為微型機器人創造出昆蟲般的步態——並配有運動控制器,以提供腦機接口。生物學和物理學中滲透著從根本上建立在非線性物理學基礎上的普遍現象,正是這種情況激發了研究人員的工作。
  • 諸葛亮的「木牛流馬」,竟是最早的仿生機器人,來看看多超前
    到了現代社會,伴隨著仿生機器人的出現,很多研究者都表示,原來早在三國時期,諸葛亮就研究出「仿生機器人」了。仿生機器人是如何出現的?研究資料顯示:最早的仿生機器人,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初,也就是說,距今不過是30年左右的時間,當時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研團隊模擬蟑螂的習性,製造出了一批昆蟲機器人。後來進入到21世紀,人類的科學技術迎來了飛速發展,仿生機器人也層出不窮,越來越多的動物被模仿,比方說美國科學家研究出了模擬禿鷹的仿生機器人,這種「機器鳥」竟然可以餵食幼鳥。
  • 喬治亞理工研究人員通過仿生樹懶推出了自己的巡檢機器人
    打開APP 喬治亞理工研究人員通過仿生樹懶推出了自己的巡檢機器人 機器人大講堂 發表於 2020-07-08 16:06:08
  • 仿蝗蟲無人駕駛、仿生鮣魚吸盤、仿獵豹軟體機器人…今年頂刊中仿生學成果精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管娟副教授和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文力教授等人探索了天然鮣魚唇圈組織和仿生吸附材料的內部結構-力學性能-吸附功能關係,為未來研究高吸附性能的天然和仿生材料提供參考,並有可能為未來黏附裝置,機器人的結構與柔性驅動等方面提供新的設計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