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是經世濟民、治國安邦之重器

2020-12-13 中國青年網

編者按

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凝聚著14億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夢想。隨著我國步入「民法典時代」,這部「社會生活百科全書」即將走進我們的生活,在經濟社會方方面面發揮基礎性和全局性作用。本版今日刊登三篇文章,從民法典對治國理政的重要作用、民法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係,以及民法典時代行政法如何發展完善的角度解析闡釋,以期為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有效實施民法典、發展我國民事法律制度提供理論支撐。

作者:黃文藝(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馬克思主義法學方法論研究」首席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從世界歷史看,那些彪炳史冊的法典往往是各個民族的政治家、立法者、法律人等力量共同打造的鴻篇巨製,構成了各個時代人類制度文明皇冠上璀璨耀眼的明珠。編纂民法典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設部署,是加快建設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國的戰略性工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的民法典,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系統總結改革開放40多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民法發展成果和實踐經驗,是一部紮根中國大地、反映人民意願、體現時代精神、彰顯華夏氣派的民法典,是一部能夠屹立於世界法典之林、為人類法治文明貢獻中國智慧的21世紀民法典。民法典蘊含了國家治理的中國理念、中國精神、中國價值,是經世濟民、治國安邦的大法,是推進國家制度建設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器。全面貫徹實施民法典,必須高度重視民法典在治國理政中的重大意義,充分發揮民法典在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的重要作用。

民法典是一部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保障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大法。 民法典的精髓和要義就在於「民」字,堅持以民為本、以民為上的立場,飽含愛民、護民、利民、惠民的情懷,促進民權保障、民生改善、民業興旺、民心和順、民風文明,讓人民群眾有更多公平感、獲得感、幸福感。民法典秉持對人的全生命周期保護理念,確立或完善了胎兒利益保護、未成年人利益保護、老年人利益保護、死者利益保護等規則,形成了從搖籃到墳墓、從抽象人到具體人的全方位保護體系。民法典通過將人格權獨立成編等方式,健全了從財產到人身、從物質到精神、從生前到身後的民事權利體系,構建了更加規範有效的權利保護機制,讓每個人更有尊嚴。民法典通過建立健全居住權制度、家庭制度、遺產分配製度等,保障幼有所育、勞有所得、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讓社會充滿仁愛精神、人道關懷。「侵權責任編」通過對產品責任、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等7大類侵權責任的詳細規定,守護百姓「舌尖上的安全」「車輪上的安全」「頭頂上的安全」「腳底下的安全」等身邊安全,為人民安居樂業編織了立體化的安全保障網。

民法典是一部有利于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大法。 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是以法治為基礎、在法治軌道上運行、受法治規則調整的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民法典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法。民法典以法典形式確認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並將其轉化為法律上和現實生活中具有操作性、執行力、強制力的具體制度。「物權編」從中國多層次所有制結構出發,構建了國家所有權、集體所有權、私人所有權的多元所有權結構,並對這三類所有權的保護規則做了詳細規定;通過確認和保護各類財產權利,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推動形成明晰、穩定、可預期的產權保護制度體系,讓市場主體專心創業、放心投資、安心經營;在總結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成果的基礎上,構建了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的農村土地產權結構,有利於更好地維護農民集體、承包農戶、經營主體的權益,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總則編」中的民事主體、民事法律行為制度,「合同編」中調整交易關係的各種合同制度,「侵權責任編」中保護和救濟民事權益的各類責任制度,有利於保障契約自由、促進公平競爭、增進交易安全、維護市場秩序,營造公平公正、安全穩定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民法典是一部激勵政府依法行政、推動政府治理水平提升的大法。 民法典為各級政府依法行使公權力引入了新理念,設定了新邊界,提出了新要求,必將有力推動政府治理能力的實質性提升。第一,政府應樹立善意對待民事權利的施政理念,把最大限度保障公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貫穿於行政和刑事執法全過程。對涉嫌違法犯罪的企業和人員,依法慎重決定是否採取拘留、逮捕和查封、扣押、凍結等人身財產強制措施。對確實需要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要嚴格依法進行,防止超標、超範圍,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不利影響。對已經查封、扣押、凍結的涉案財產,應嚴格區分違法所得與合法財產,對合法財產依法儘快返還。對易損毀、易貶值、易變質等物品、有價證券,經權利人同意或申請,應依法出售、變現或者先行變賣、拍賣,最大限度減少權利人損失。第二,政府應樹立平等對待民事主體的施政理念,堅持依法平等保護各類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營造各類民事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市場環境。第三,政府應樹立誠信守約履約的施政理念,嚴格兌現向人民群眾作出的政策承諾,切實履行與社會主體訂立的合同,以政務誠信帶動社會誠信。

民法典是一部推動社會共建共治共享、促進社會和諧有序的大法。 社會治理的要義在於多元主體的合作共治。無論是社會主體之間的合作共治,還是政府部門和社會主體之間的合作共治,都要以可預期、可信賴、可執行的規則為基礎。民法典不僅為合作共治提供了所需的大量規則,而且通過公平分配合作過程中的權利、義務、風險、責任,給合作過程注入平等相待、尊重權利、信守契約、誠信無欺、公序良俗等精神元素,推動合作產生最優效果。同時,民法典賦予和保障了社會主體廣泛的選擇自由、契約自由、行為自由,激勵社會主體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自己的問題,激活社會自治、自主、自律的能量,實現治理成本最小化、治理效果最大化。

民法典是一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保障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大法。 民法具有鮮明的價值導向、道德取向、文化指向,與道德建設、文化建設息息相關。民法典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繼承重家庭、講仁愛、守誠信、尚公平、促和諧的傳統法律精神,展現出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民法典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寫入法律文本之中,融入民事法律規範之中,讓主旋律更響亮、正能量更強勁。民法典注重運用法治手段解決道德領域突出問題,保護善行義舉、懲罰醜行惡舉,有利於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實現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民法典關於生命無價、人身自由、人格尊嚴、性別平等、尊重隱私、環境正義、英烈保護等內容,豐富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內涵,有利於推動社會道德觀念的進步。

民法典是一部樹立法治大國形象、提升國際法治話語權的大法。 法典是人類法律文明的一面鏡子。在古代世界,每一種發達的法律文明都有代表其最高成就的法典,如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印度的《摩奴法典》、希臘的《德拉古法典》、羅馬的《查士丁尼法典》、中國的《永徽律疏》等。當今世界,一個法治大國不能沒有反映其顯赫成就的法典。中國民法典作為21世紀全球最新的民法典,是對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時代民法問題的新回應,是對世界既有民法典的價值體系、制度體系的新突破,飽含著對世界民法發展普遍性問題的睿智思考和獨到創見。因此,民法典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必將在人類法治文明史上留下華彩篇章。

《光明日報》( 2020年06月03日 11版)

(來源:光明網)

相關焦點

  • 《民法典》與體育微宣講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對體育領域來說意義重大。從即日起,由湖南省體育局指導,紅網體育特開闢「《民法典》與體育微宣講」欄目,試圖從法律的角度宣講《民法典》與體育的熱點問題,為大家參與體育活動提供法律服務。民法典的出臺有多重要?
  • 經世濟民之良法重器
    新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的生動實踐,也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真實寫照。民法典是一部有「溫度」的良法。「在民法慈母般的眼裡,每個人就是整個國家。」
  • 實施民法典,念好「三字經」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高票通過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國由此邁入「民法典時代」。  治國憑圭臬,安邦靠準繩。 「在法律體系中,如果說憲法是天空中高揚的旗幟,那麼民法就是大地上堅實的腳步。 」立法5年磨一劍,民法典開啟中國民事法律新時代;司法踏上新起點,民法典開啟執法新徵程。
  • 從民法到民法典,「一字之差」背後有何不同?
    這是《現代漢語詞典》對「法典」的定義,這一表述,揭示出了從法律到法典「一字之差」背後的巨大不同。28日,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新中國首部民法典正式出爐,中國的民法體系經歷從「法律」到「法典」的歷史轉換。這一轉換如何完成?用兩個詞或可概括:「化零為整」「更新換代」。
  • 西寧城東區積極貫徹落實學習《民法典》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為全面推進民法典普法宣傳真正在街道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西寧城東區火車站街道黨工委迅速響應、積極組織轄區廣大黨員團員、幹部職工、青年線上線下多渠道,學好法律抓落實,積極營造學習貫徹民法典的濃厚氛圍。
  • 科技城舉辦《民法典》專題講座
    9月16日下午,「青山湖講堂」專家講座在青山湖科技城規劃館如期開講,法學博士、浙江星韻律師事務所主任吳清旺律師受邀作《民法典如果說憲法重在限制公權力,那麼民法典就重在保護私權利,幾乎所有的民事活動大到合同籤訂、公司設立、小到繳納物業費、離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
  • 全面把握新時代民法典的三大特徵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編纂民法典,就是通過對我國現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規範進行系統整合、編訂纂修,形成一部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體例科學、結構嚴謹、規範合理、內容完整並協調一致的法典。這是一項系統的、重大的立法工程。
  • 【全國兩會地方談】《民法典》通過,人類法治文明的精彩一躍
    佔人類總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有了自己的《民法典》。5月2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是當之無愧的國之重器,經國大業,不朽盛事,不如此表達,不足以表徵《民法典》的重大意義。
  • 第五十一中開展《民法典》進校園,普法教育促成長知識競賽活動
    法律是治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 三個特點了解民法典這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 【憲法宣傳周】三個特點了解民法典這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
  • 民法典制定過程的參與者、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孫憲忠:民法典不僅僅...
    現在很多宣傳特別強調民法典是一個權利宣言,這樣一個說法不能算錯,但至少是不準確的。在世界上其他國家,被稱為權利宣言的比如法國的人權宣言、聯合國的人權公約、美國的獨立宣言,內容都不長,並且都是以其精神來感召社會。但民法典不一樣。民法典現有1260個條文,所有法律條文中間都包含著法律規範,它用法律規範一方面來引導社會,另一方面來裁判社會是非。
  • 民法典的力量更在於施行
    》(以下簡稱《民法典》)是我國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以七編1260條之鴻篇巨製,宣告了一個法治新時代的到來。一部《民法典》,不僅統合了新中國70餘年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範,而且客觀反映了新中國保護與發展民事權利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更代表著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向前邁進的重要一步。可謂盛世大典,國之重器。《民法典》是人民權利的宣言和保障書,這部法典的通過與頒行,乃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 周佑勇:貫徹實施民法典提高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
    中央政治局就「切實實施民法典」舉行第二十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
  • 普法| 民法典學習(28)《民法典》基本原則
    普法 | 民法典學習(28)《民法典》基本原則 2021-01-09 2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盈科昆明律所王麗豔律師受邀至雲南省小微企業創新發展協會進行《民法典》相關知識宣講
    為落實貫徹黨中央「五位一體」「四個全面」發展戰略,依法治國建立法治國家。雲南省小微企業創新發展協會於2020年10月30日下午舉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講座。參加活動的領導有省工商聯秘書長、協會理事會成員、黨總支委員、監事會領導、秘書處、汽車服務行業專委會、部分會員企業。
  • #學習民法典 平涼在行動#《民法典》解讀九:保險業
    因此,要學習貫徹《民法典》,保險業必須首先解決「補課」問題,即利用這一契機,加強行業普法工作,通過系統學習,深刻理解《民法典》的公平正義原則,全面提高行業的理解和遵守水平。其次,從內容上看,《民法典》的修改並不多,但這些修改都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和難點問題,將對人們的生產生活以及保險業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因此,該行業需要特別關注。
  • 我學《民法典》之法官講法(二十)解讀《民法典》關於合同編通則的...
    我學《民法典》之法官講法(二十)解讀《民法典》關於合同編通則的變化 2020-12-09 17: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慶市財政局舉辦《民法典》專題報告會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戰海峰 通訊員 朱江平《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重大成果,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切實學習宣傳好《民法典》,近日,重慶市財政局舉辦《民法典》專題報告會,邀請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副教授朱凡作「學習宣傳民法典 切實實施民法典」的專題報告。局黨組成員、二級巡視員唐峰主持報告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