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青春期孩子,父母易犯的幾個錯誤,您中了哪些

2020-09-10 兩隻蜜蜂

  青春期是一個人生理發展的關鍵時期,是繼嬰兒期之後生長發育最快的時間段,也是孩子從兒童成長為成年人的過渡時期。在這個階段,孩子的身體發育雖然逐漸走向成熟,但大腦和心理的發展,還在進行當中,這個階段比喻為「大於小孩,小於大人」。

  在對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方式上,中國的父母普遍容易犯以下這些錯誤,應當及時地糾正過來:

  錯誤1:習慣於代替孩子做計劃、做安排,忽視了孩子的自主性和個人意願。

  許多家長由於過於擔心孩子犯錯誤,不夠信任孩子,就直接不給孩子獨自嘗試的機會。當孩子到了中學階段,自我意識的發展使他們變得渴望去探索。甚至「躍躍欲試」本身就是生命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本能。如果家長不懂得放手的話,孩子永遠沒有嘗試的機會,也就談不上從失敗中獲取教訓,或是從成功中獲得經驗。

  錯誤2:強調父母的權威,需要孩子無條件地服從父母的意志。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是非常強調父母的權威的,但隨著現代教育理念的發展,我們的觀念也應當隨之更新。父母的權威,應該體現在把控大的原則和邊界上,而不是一個絕對正確的控制者、審判者的角色。過於強調服從,會磨滅孩子的個人意志,加劇緊張的親子關係。

  錯誤3:經常有意無意地否定孩子的情緒感受。

  任何情緒的產生都不是沒有來由的,即便在父母看來大不了的事情,有可能在孩子心裡也是一道難以突破的難關。當孩子產生負面情緒的時候,父母最不應該說的話,就是「有什麼了不起」,「這有什麼值得難過/生氣的」,「沒事、不怕、不要緊、堅強一點」。這些看似在「安慰」的話語裡,其實是在告訴孩子,他此時此刻的情緒,是不被接納的。這會讓孩子有深深地不被理解的感受,久而久之,親子之間容易產生隔閡。

  錯誤4:「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爸媽的的答案就是正確答案。

  一句「都是為你好」似乎就把父母放在了代表「正確」的一方。殊不知,每個人人生的道路,都是需要自己去探索的。青春期的孩子,伴隨認知能力的快速發展,孩子的批判意識增強,他們還是用懷疑、審視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世界,他們不再對家長一味地盲從,開始用自己的標準重新對父母進行定位和評價。

  錯誤5:不懂得保護孩子的隱私,甚至認為孩子不應該在父母面前有隱私。

  我們曾經和情商夏令營的孩子們分享過一個有趣的命題,那就是「怎麼藏日記本」?為了防止老爸老媽偷看日記,孩子們的招數常常五花八門,鬥智鬥勇令人啼笑皆非。

  一個孩子曾經分享了她的經歷:說自己洗澡的時候母親時常進出浴室,她實在無法接受就表達了抗議,沒想到母親居然說:你人都是我生的,這還怕什麼呢?

  面對不懂得保護孩子隱私,甚至天然地認為孩子不需要隱私的父母,我們真的需要更多地提醒:聰明的父母,都會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人來對待。作為一個獨立人格的個體,就應當享有自己的隱私的空間,與他們保持恰當的距離。這一點,不應該因為是孩子的父母,而有所區別。

  錯誤6:幫孩子挑選朋友。

  家長有時候會根據學習成績、家庭環境等因素去評價孩子的朋友。但中學生其實是已經具備一定的判斷能力了,如果兩個人能夠成為朋友,一定是因為朋友身上有令他欣賞的品質,或者是兩個孩子相處愉快,能夠影響彼此。如果家長沒有全面了解情況,僅僅根據學習成績就對孩子的朋友「評頭論足」,會非常傷害孩子的情感,從而引起激烈的矛盾。

  錯誤7:不顧孩子意願將孩子納入自己的社交圈。

  在孩子幼年的時候,父母是一個照顧者的角色,因此就會非常自然地將孩子帶在身邊,參加自己的社交活動。但當孩子到了中學階段,逐漸成長為獨立的個體,孩子就有意願自己做決定,如何分配自己的時間和參加的活動。但這個時候,家長往往不能意識到,仍然像以前一樣,把孩子「帶」在身邊,去參加朋友的聚會、出遊,這會使得孩子產生強烈的逆反情緒。

  6歲以前是孩子的嬰幼兒時期,這個階段的父母是「照顧者」的角色,精心呵護孩子的成長,不容有一絲一毫的錯失;而進入小學後,家長開始扮演「指導者」的角色,教孩子學習成長。

  可是當進入中學之後,家長需要剝離「照顧者」的角色,並放棄一些「指導者」的角色,逐漸轉變為一個旁觀的「教練」,放手讓孩子到場上去「勇敢拼搏」,並在場外默默地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並能在關鍵的時候叫停比賽,將孩子拉回來討論上一場的得失利弊,達成一致後重新調整狀態,然後再次上場。這才是家長與青春期孩子良性的互動模式。


相關焦點

  • 引導青春期的孩子認識自己和未來的方法有哪些
    引導青春期的孩子認識自己和未來的方法有哪些?青春期的孩子,確實有獨立自主的需求,但是他們獨立自主的意識萌發在前,能力的發展卻在後,在能力和意識不匹配的時候,他們會遇到很多的疑問,和困惑。這些疑問和困惑,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對自己的認識並由此引發的困惑;二是對未來的認識並由此引發的困惑。
  • 解碼青春期:青春期孩子必經的幾個階段,家長早知道早預防
    青春期孩子面臨著許多的問題和困惑,如果得不到正確而有效的疏解,就可能會出現問題。但是,我們也沒必要誇大青春期,這是孩子必經的一個成長階段,就像鐵石只有經過煅煉才能新生成劍。孩子青春期必經的幾個階段一、11—12歲孩子開始進入青春期,處於「誰喜歡我」階段。此時孩子還沒有出現太多的叛逆,整體特點「天真、多變,缺乏安全感」。因為他們的朋友、愛好、身體等都在發生變化,所以急切地想讓人接受自己。
  • 如何陪伴孩子度過青春期
    本報訊(記者 陳璐)如何看待孩子進入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出現心理危機時該如何應對;父母需要具備哪些心理常識?……昨日,中華街道關工委、文安社區關工委邀請中國父母成長研究院院長、家庭教育認識論創始人範津以「青春期的危機幹預」為主題,開展家庭教育專題講座。
  • 十年監工分享年輕業主家庭裝修易犯的幾個錯誤,第一個我堂弟就中了!
    十年監工分享年輕業主家庭裝修易犯的幾個錯誤,第一個我堂弟就中了!1、家裡燈飾過多,手摸燈、觀賞燈、燈帶、閃燈、射燈、背景燈……住下來發現除了常用的主燈,用的最多的就是床頭燈,其他等根本就是擺設品,去打理費時費功夫!
  • 「乾貨分享」與青春期孩子相處的7個錯誤,父母該如何應對?
    如果你是這樣的父母,那麼你的孩子心裡很清楚而且他們會覺得受到了傷害。青春期的孩子敏感,他們會嗅到父母的敷衍,並且會覺得這種例行公事般的交談是非常痛苦的。同樣的,和孩子之間的交談不應該是父母不停地說教,這種談話交流應該是經常性的、自然的,中間可以有一些說教,或者告訴孩子哪些行為是我們父母不喜歡的,但是這種交談的主要目的是和孩子加強交流,分享生活中的趣事、經驗和所見所聞,應該是開心愉快的。
  • 青春期的孩子沒有「變壞」,這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的「戰役」
    她的父母也開始接到學校打來的電話,告知孩子又違反了學校的哪些行為準則,包括逃課,和老師頂嘴,或者未經允許偷偷溜出校園。日子一天天過去,小秋也變得越來越孤僻。這個之前名副其實的「話匣子」女孩現在變得少言寡語。顯然,她最喜歡的事情就是——一個人呆著。父母不知所措。
  •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甚至辱罵父母怎麼辦?
    一方面孩子想擺脫父母,自作主張;另一方面孩子又必須依賴家庭,因此逐漸進入叛逆期。如果這個時候父母不調整自己的教育方法,還把他們當作小孩來看待,不停地嘮叨、批評、指責,孩子就會厭煩,從而產生反抗心理。青春期的孩子,儘管自我意識發展了,但是自我控制能力還很差,常會無意識地違反紀律。
  • 做青春期孩子的父母3個關鍵詞——青春期教育系列1
    :引領青春期是一個過程,孩子還在成長的過程中,他不是天生就會過好青春期的。,很多父母自己的青春期沒有過好,甚至在找青春期孩子尋找安全感和存在感。這時,我們做父母可以抱大腿,這也是《解碼青春期》中說到的第3種關鍵思維:父母需要幫助。給孩子找到能夠引領孩子的人生導師,可以是心理諮詢師,也可以是老師,還有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老師,包括正能量的孩子認可的人生偶像。
  • 金喇叭少兒口才教育:父母應該怎麼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呢: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最憂愁的是父母,因為青春期的孩子叛逆且以自我為中心,很難與他們溝通。在多次嘗試與他們的「叛逆」孩子溝通之後,大多數父母會逐漸放棄嘗試改善親子溝通的想法,然後雙方會互相忽略,導致親子關係的破壞。實際上,在青春期,親子交流並不困難。
  • 孩子青春期是父母「災難期」?如何做才能和娃一起平穩度過青春期
    青春期是我們人生中的必經階段,都說青春期是孩子最叛逆的時候,這話確實非常客觀,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簡直分分鐘都能讓父母崩潰。但是我們又不得不承認,青春期也是我們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是我們成長過程中最讓人懷念的瞬間。
  • 青春期父母焦慮大盤點,如何解除焦慮,順利度過青春期?
    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青春期父母焦慮大盤點,如何解除焦慮,順利度過青春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青春期就像一陣煩人的秋風,它會在一段時間後消失,但是對於父母和孩子來說,這個過程非常困難。沒有人的生活很輕鬆。家庭中有無休止的戰爭。小學的親密關係有無形的距離。這個孩子就像一隻小刺蝟,如果他說不好,就會被刺破。青春期的父母充滿各種焦慮,這是孩子學習的重要時期。
  • 父母教育孩子的錯誤方式有哪些?家庭教育中的這些坑不要踩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在現實生活中,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是容易犯一些錯誤,踩到一些坑。父母教育孩子的錯誤方式有哪些?希望以下這些坑家長們都儘量避開,不要去踩。每個父母都愛著自己的孩子,但對孩子不能過於溺愛,這是很多家長都容易犯的錯誤。對於孩子提出的任何需求都無條件的去滿足,一切都慣著孩子、由著孩子的性子來,這些都是典型的溺愛孩子的表現。
  • 公務員面試中易犯的錯誤分析
    為幫助考生正確應對面試,現對以往考生面試中易犯的錯誤進行梳理總結,幫助考生吸取教訓,揚長避短,順利衝關。人際關係類題目,相當一部分考生喜歡引用一句話,「生活中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然後就是反思自己的言行,根本不看題目中所反映的人際關係問題實質在哪裡。古人說過:吾日三省吾身。這是一種修身美德,更是一種崇高境界。但是人際關係中很多問題並不是由自己的原因引起的,有的是環境、制度、條件等客觀原因所形成或者導致的,一味反思自己,並不是解決問題的途徑,而要客觀問題客觀分析。
  • 青春期的需求
    ,具體是有哪些呢?> 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在錯誤當中建立起來的,如果父母的控制滲透進生活的方方面面,那麼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在方方面面節節敗退。也是在一次次的錯誤與嘗試中,孩子才會找到自我,建立獨立、健康的自我價值與人格。3、被同伴接納的需求 青春期開始把興趣投向同伴,這絕非對父母和家庭的背叛。因為青春期的孤獨與恐懼,引起對同伴的深刻共鳴。
  • 淺談父母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和平相處。
    98年出生的黃某陽曾為學霸,父母耗資百萬讓其在英國留學。之前黃某因為是否再次出國留學之事與父母發生矛盾,矛盾激化後而產生殺人的想法。案件警方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衝動是魔鬼 ,一個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就因兒子的一念之差而家毀人亡。太悲殘了。 在家庭和社會中,當孩子與父母,長輩或其他社會人員發生矛盾和衝突時。
  • 青春期這幾年,是孩子留給父母的最後機會
    家長們普遍有種逃避心態,認為「青春期再可怕,熬過去就好了」。殊不知,孩子青春期這幾年,其實是父母需要爭分奪秒的黃金教育時段。比如一個男孩在童年階段與父母關係不好,那麼到青春期的時候,他就可能會出現打架、厭學等反常行為;一個女孩在小時候沒有從父母那得到足夠的關愛,那麼步入青春期時,她就有可能會出現早戀、與老師作對等行為;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孩子在童年階段缺失了教育和關愛,那麼這些問題並不會隨時間消失,而是會在青春期集中爆發出來。
  • 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注意與孩子的交流,這樣孩子才會少叛逆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每個父母應該最不想面對的應該就是處於青春期階段的孩子,畢竟在這個階段的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叛逆,不聽父母的話,還會和父母發生言語上的衝突,以至於讓很多父母都很頭疼於不知道如何與處於青春期的孩子交流。
  • 孩子處於暴躁青春期難交流?父母的態度,決定了青春期的溫度
    在所有父母看來孩子最難以管教的階段非青春期莫屬,青春期是個很神奇的時候,它明明是讓人從孩子蛻變成大人的形式,但這個時期卻一點都沒有覺得孩子即將成為大人的成熟感。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總就像是一個綠巨人一般,父母根本不知道自己哪句話就會將孩子點燃,而孩子就算明白父母的好心,但脾氣總比腦子轉得快。在這個時候,父母就不要再用小時候的方式對待孩子了,很容易適得其反的。
  • 一定不要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
    那些懂得放手、保持自我成長的父母,會更容易和青春期的孩子打成一片,而那些控制欲強、一直停留原地的父母,更容易與孩子發生嚴重的衝突。大量孩子離家出走、自殺的悲劇事件,就是發生在這個年齡段前後。他們試圖衝破約束和管教是正常的,甚至犯一些錯誤也是成長需要付出的代價。對於青春期的孩子,生活上父母注意讓孩子獨立,充分挖掘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養成處理自己生活瑣事的習慣,否則事事代勞,反而會與他自我意識的覺醒增強相矛盾。
  • 青春期的叛逆,是父母對孩子最大的誤解
    在疫情期間,孩子的行為越發的變本加厲,網課不上,經常是晚上玩一晚上遊戲,早上睡到日上三竿。可預見的差距,正在和其他同學拉開,麗麗開始慌了。不得已開始尋找系統的課程,迫切的想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到底怎麼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到底出現了哪些問題?也正是在這個時候,麗麗接觸了默薇老師的《青春期叛逆破解訓練營》,開始了系統的學習。